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态学的金钗、金钗石斛名实续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明兴加 赵纪峰 +2 位作者 米本中 王刚 罗毅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96-2401,共6页
金钗石斛简称金钗,是复杂的石斛类药材中较早被明确记载的名称,可追溯至唐·卢道元之《太上肘后玉经方》,并被其后历代医药学家所推崇。形态学特征是中药命名的规律之一,该文从形态学角度,采用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等多... 金钗石斛简称金钗,是复杂的石斛类药材中较早被明确记载的名称,可追溯至唐·卢道元之《太上肘后玉经方》,并被其后历代医药学家所推崇。形态学特征是中药命名的规律之一,该文从形态学角度,采用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等多学科证据,考证"金钗""金钗石斛"植物基原。结果表明,"单股为簪,双股为钗",金质发钗(金钗)具有2根钗股是其显著特征,钗股通常为圆柱形,中上部粗细均匀,钗脚渐尖。金质发钗由钗股和钗头2部分组成,钗股装饰简单,钗头样式较多。根据本草记载,"金钗""金钗石斛"具有"色黄如金、茎如钗股、无歧、旁枝如钗、股短中实"的形态特点。通过10种石斛属植物形态对比结果表明,本草所述"金钗""金钗石斛"的植物基原应为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而曲茎石斛独特的人字形生长特性可能是其被称为金钗的主要原因。同时,明代出现"金钗花"可能源于花钗钗头花朵装饰的缘故,即"金钗""金钗石斛"源于钗股,"金钗花"源于钗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饰 石斛 曲茎石斛 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东晋南朝时期女性的“时尚发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珊 《大众考古》 2016年第2期42-47,共6页
提起东晋南朝时期,总会让人想起士人肆意酣畅的身影,又有王羲之遒美健秀的笔势、顾恺之紧劲连绵的线条、陶渊明淳朴高远的诗行。可以说,东晋南朝是古代中国最"浪漫"的时代,而此时对美的追求也是强烈的。对于女性而言,爱美更是天性,东... 提起东晋南朝时期,总会让人想起士人肆意酣畅的身影,又有王羲之遒美健秀的笔势、顾恺之紧劲连绵的线条、陶渊明淳朴高远的诗行。可以说,东晋南朝是古代中国最"浪漫"的时代,而此时对美的追求也是强烈的。对于女性而言,爱美更是天性,东晋南朝的女性自然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妆扮自己,让自己始终站在"时尚前沿"。发型是女性仪表仪容最为显著和重要的部分。发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南朝画像砖 仪表仪容 古代中国 宋书·五行志 东汉墓 石子岗 朱然墓 南朝宋
下载PDF
交流与融合:古代新疆发钗考略
3
作者 高彦 《丝绸之路》 2023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钗为双股,有固发和饰发之用,其名目、式样繁多而包含甚广,是古代新疆的重要首饰。本文征引、梳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有关记载,考证新疆墓葬中的若干出土实物,并比照新疆石窟壁画中的发钗图像,对于古代新疆发钗的造型式样、艺术价值及演... 钗为双股,有固发和饰发之用,其名目、式样繁多而包含甚广,是古代新疆的重要首饰。本文征引、梳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有关记载,考证新疆墓葬中的若干出土实物,并比照新疆石窟壁画中的发钗图像,对于古代新疆发钗的造型式样、艺术价值及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考证。同时,着重分析和解读妆饰、首饰背后蕴藏的文化渊源以及多民族文化融汇的历史状况,以期对于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以及文化浸润边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新疆 敦煌吐鲁番文书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海淀区四季青镇双新村清墓出土头饰漫谈
4
作者 张子晗 《收藏家》 2023年第8期58-65,共8页
清代是中国古代女性头饰发展史中工艺技术最发达、装饰纹样最丰富的时期。海淀区四季青镇双新村清墓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精美饰物,部分尚在修复整理中。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件头饰,从其源流与发展、种类和样式、材质与工艺、... 清代是中国古代女性头饰发展史中工艺技术最发达、装饰纹样最丰富的时期。海淀区四季青镇双新村清墓出土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精美饰物,部分尚在修复整理中。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件头饰,从其源流与发展、种类和样式、材质与工艺、文化意蕴和用途四个方面略作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墓葬 头饰 金饰件
原文传递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发钗首饰研究
5
作者 刘馨阳 王胜泽 《民族艺林》 2023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本文以五代、宋初时期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人物佩戴的发钗作为研究对象,对发钗的源流、形制、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同地区不同时代发钗的发展变化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审美需求和民族文化交流来探讨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 曹氏归义军 供养人像
下载PDF
花开-齐放
6
《中国宝玉石》 2023年第6期72-73,共2页
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发饰。发钗在中国古代是定情之物,折柳与分钗都是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浪漫惜别仪式,而赠钗的关系则更加亲密一些。“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情人在分离的时候将发钗分开,各人一半,作为重逢的信物... 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发饰。发钗在中国古代是定情之物,折柳与分钗都是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浪漫惜别仪式,而赠钗的关系则更加亲密一些。“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情人在分离的时候将发钗分开,各人一半,作为重逢的信物,分钗寄意重逢,并蒂齐放之时便是爱人重聚之日。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富贵吉祥、圆满幸福,用牡丹纹饰设计的发钗隐含对恋人或夫妻美好的祝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贵吉祥 折柳 交叉组合 重逢 牡丹花
下载PDF
遗留在千年古画中的 悬案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零初 《文物天地》 2002年第12期66-71,共9页
远去的历史就像流水一样,掬起一捧,它也会顺着指缝溜走。剩下的也许只有一些沙砾和细石。在经过沉淀和冲刷之后,这些砂砾和细石也逐渐改变了形状。同样,历史留下的记忆在经过沉淀和冲刷之后也逐渐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变成了历史的疑问。... 远去的历史就像流水一样,掬起一捧,它也会顺着指缝溜走。剩下的也许只有一些沙砾和细石。在经过沉淀和冲刷之后,这些砂砾和细石也逐渐改变了形状。同样,历史留下的记忆在经过沉淀和冲刷之后也逐渐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变成了历史的疑问。有形的艺术品是最容易被人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捡拾起来的记忆,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这么多来自晋唐宋元的书画瑰宝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经过了千年的临摹、复制、秘藏、易手之后,在笔墨的映衬下。一些蛛丝马迹也提示着我们还有很多疑点悬而未决。于是个中专家皓首穷经、遍查典籍,虽然各自观点不尽相同,但都是严格秉承着"赛先生"的态度,且目的只有一个:为国宝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春图》 南宋人 章伯益 摹本 展子虔 山水画 《簪花仕女图》
全文增补中
隋炀帝萧后墓出土发钗材料与工艺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党小娟 杨军昌 +1 位作者 李睿 束家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2013年扬州隋炀帝萧后墓出土一组发钗(十二支),是目前考古发现隋唐时期墓主身份确定为皇后级别的一组发钗。本研究采用X光探伤技术、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显微红外光谱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对萧后发钗进行了检测分析,成功揭示了钗的... 2013年扬州隋炀帝萧后墓出土一组发钗(十二支),是目前考古发现隋唐时期墓主身份确定为皇后级别的一组发钗。本研究采用X光探伤技术、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显微红外光谱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对萧后发钗进行了检测分析,成功揭示了钗的纹饰特点、结构特征、材料属性和加工工艺等,为考古学、技术史、艺术史等深入研究提供了诸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炀帝萧后墓 材料 工艺
下载PDF
宜春市清理一座宋墓 被引量:2
9
作者 尹福生 易明晃 《南方文物》 1983年第4期31-137,共2页
宜春市春台公社珠泉大队肖家牛形里是一个小山坡,比肖家屋场高出20米,坡的北端有一简易公路通过,东西两端全是肖姓居民,南端通问坡顶。宜春市煤球厂在这里挖泥做煤球,从屋后的表土挖深到2米处,露出了一穴砖室券顶宋墓。该墓右前方,有一... 宜春市春台公社珠泉大队肖家牛形里是一个小山坡,比肖家屋场高出20米,坡的北端有一简易公路通过,东西两端全是肖姓居民,南端通问坡顶。宜春市煤球厂在这里挖泥做煤球,从屋后的表土挖深到2米处,露出了一穴砖室券顶宋墓。该墓右前方,有一明墓露于地面,我们在此捡到了陶鸡、陶犬、陶屋三件明器。发现宋墓后,我们于1982年9月14日进行了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墓 券顶 右前方 挖泥 随葬器物 家屋 家牛 黑釉 坡顶
下载PDF
说叉——兼谈衣物疏几种发饰
10
作者 陈美兰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582-589,共8页
汉魏晋以下的衣物疏记录不少发钗,表示发钗之{钗}有叉、钗、杈、扠等写法(1),早期以叉字居多,后来才多写作钗。对于钗子的名称来源,乃是取发钗像叉子、树杈之形,可固发,学者多无异议(2)。以“叉”字表示钗饰,取钗簪分歧两股的意思;至于... 汉魏晋以下的衣物疏记录不少发钗,表示发钗之{钗}有叉、钗、杈、扠等写法(1),早期以叉字居多,后来才多写作钗。对于钗子的名称来源,乃是取发钗像叉子、树杈之形,可固发,学者多无异议(2)。以“叉”字表示钗饰,取钗簪分歧两股的意思;至于从金、木、手三种形声字,不难理解书手的思维,从金、木表示材质,从手则表示戴钗的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称来源 形声字 汉魏晋
下载PDF
《乐章集》钗意象探析
11
作者 孙慧婷 曹丽芳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钗”的身影随处可见,发钗作为一种女性专属的饰品,在诗词的表现中往往与女性息息相关。柳永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集中充斥大量女性元素。基于此,通过对“钗”这一意象进行探析,总结钗意象的流变,认为全宋...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钗”的身影随处可见,发钗作为一种女性专属的饰品,在诗词的表现中往往与女性息息相关。柳永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集中充斥大量女性元素。基于此,通过对“钗”这一意象进行探析,总结钗意象的流变,认为全宋词中钗意象用于指代女性群体、展现宋词中的古典美、委婉地表达情色和烘托词作整体氛围,而且与诗歌主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乐章集》 柳永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雍荣华贵的清代银饰品
12
作者 吴宁 《东方收藏》 2017年第8期71-75,共5页
自古人们视金银为财富的象征,金银制成的首饰比金银更加贵重,不仅用作收藏,还可彰显身份、地位。在喜庆的节日和重要的活动场所,闪光耀眼的银饰,会为佩戴者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我国使用银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考古资料显示,... 自古人们视金银为财富的象征,金银制成的首饰比金银更加贵重,不仅用作收藏,还可彰显身份、地位。在喜庆的节日和重要的活动场所,闪光耀眼的银饰,会为佩戴者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我国使用银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河南辉县战国墓出土了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 佩戴者 金镶玉 河南辉县 战国时期 錾刻 曹子建集 纳林 盘长纹
原文传递
一株草在岁月中的形式
13
作者 程川 《延安文学》 2013年第1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告诉我 密行 我爱 法联络 天律 野茫茫 程川 陕西理工学院 烧干
原文传递
母亲的发髻
14
作者 张寄寒 《岁月(原创)》 2005年第6期63-64,共2页
母亲开始留发髻,那年我10岁,母亲40刚出头。母亲那白白胖胖的鹅蛋形脸上,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乌黑的发髻上插着一支闪闪发光的白银发钗,显得更加楚楚动人。每天早晨,母亲用盛在青花碗里的刨花水,抹着那一头浓密乌黑的长发,再盘上一个巴... 母亲开始留发髻,那年我10岁,母亲40刚出头。母亲那白白胖胖的鹅蛋形脸上,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乌黑的发髻上插着一支闪闪发光的白银发钗,显得更加楚楚动人。每天早晨,母亲用盛在青花碗里的刨花水,抹着那一头浓密乌黑的长发,再盘上一个巴掌大的横爱司发髻,高高地翘在脑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碗 蛋形 金戒指 月光下 桅子 小石桥 金耳环 这个世界 张洗
原文传递
华风渐浸夜郎妆——贵州省博物馆藏贵州出土金属饰品
15
作者 刘秀丹 《文物天地》 2015年第5期25-32,共8页
与中原地区相比,贵州地处偏远,考古出土金属饰品并不丰富,而且分布也极不均衡。综合贵州省博物馆藏出土金属饰品,以毕节地区、黔西南、安顺地区、遵义地区较为丰富,而其他地区则偏少。这些金属饰品所反映出来的时代差异,大致体现了贵州... 与中原地区相比,贵州地处偏远,考古出土金属饰品并不丰富,而且分布也极不均衡。综合贵州省博物馆藏出土金属饰品,以毕节地区、黔西南、安顺地区、遵义地区较为丰富,而其他地区则偏少。这些金属饰品所反映出来的时代差异,大致体现了贵州夷夏关系的演变。春秋至两汉是中原对贵州的第一次移民,贵州出土春秋至两汉时期的金属饰品,大致反映了中原地区金属饰品特别是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审美;三国至唐时期,是前期移民及其后裔逐渐土著化的过程,其金属饰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审美,在延续前代风格的基础上,带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特色;宋至明时期,贵州各民族形成,金属饰品也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审美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 金银器 两汉时期 春秋时期 唐时期 铜带钩 文化审美 地域文化特色 至明
原文传递
夜郎“套头葬”试探
16
作者 张合荣 《乌蒙论坛》 2007年第2期78-80,77,共4页
"套头葬"是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76年至1978年间在赫章可乐区可乐河南岸锅落包、祖家老包、罗德成三处发掘的土著民族墓葬(原报告称乙类墓)中一种独特的埋葬模式①。其特殊的埋葬情况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希望通过研究... "套头葬"是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76年至1978年间在赫章可乐区可乐河南岸锅落包、祖家老包、罗德成三处发掘的土著民族墓葬(原报告称乙类墓)中一种独特的埋葬模式①。其特殊的埋葬情况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希望通过研究能弄清这种埋葬模式所体现着的深层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头葬 夜郎 赫章 贵州省博物馆 陶釜 生殖崇拜 罗德 西汉晚期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民族风韵 瑰丽定制
17
《人像摄影》 2016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近年大热的传统中式造型多以秀禾装或龙凤褂搭配凤冠发钗为主,整体视觉上年代感较为强烈,创新性略有欠缺,这类造型也更多是用于婚礼造型之中。而这次设计的中式民族风造型是在传统中式造型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民族风格元素,结合现代审美,... 近年大热的传统中式造型多以秀禾装或龙凤褂搭配凤冠发钗为主,整体视觉上年代感较为强烈,创新性略有欠缺,这类造型也更多是用于婚礼造型之中。而这次设计的中式民族风造型是在传统中式造型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民族风格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利用不同材质的混搭、色彩碰撞和民族元素头饰的叠加,令整体造型民族风味十分浓郁,视觉冲击力也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视觉 民族元素 民族风味 民族风格 视觉冲击 传统中式 现代审美 中国古代女性 层次感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考古的日子
18
作者 许卫红 《文博》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开始了,这是继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后的第二次全国"考古会战".重在参与,我幸运的成为一名河南中线发掘项目的"参与者".2006年6月,收拾好行囊和新结识的搭档上路了,庆幸和忐忑是一天旅途的心情...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开始了,这是继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后的第二次全国"考古会战".重在参与,我幸运的成为一名河南中线发掘项目的"参与者".2006年6月,收拾好行囊和新结识的搭档上路了,庆幸和忐忑是一天旅途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墓群 工地 探方 瓷片 文物保护 干渠 渠道 南水北调 跨流域引水 啤酒 酿造酒
下载PDF
谈《围城》的电视剧改编
19
作者 童道明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39,共3页
好多同志已经发表了电视连续剧《围城》的观后感,认为在小说名著的电视剧改编中,这是较为出色的一部。我很同意这个评价,而且认为,就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改编进行一番探讨,也许对“改编艺术”本身的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一我们不妨这么理解... 好多同志已经发表了电视连续剧《围城》的观后感,认为在小说名著的电视剧改编中,这是较为出色的一部。我很同意这个评价,而且认为,就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改编进行一番探讨,也许对“改编艺术”本身的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一我们不妨这么理解:小说名著的电视剧改编,也是一种语言对于另一种语言的翻译。因此,把小说《围城》搬上荧屏,就象小说《围城》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就整体而言,难免会有所减色。我曾把《围城》的俄译本与原著粗略地作过对照,发现俄译本里有些“词不达意”的地方。这种性质的“漏译”,原因倒不是译者不理解原文,而是因为他实在无法用俄文来传达原文的奥妙。电视剧《围城》也有类似这样的“漏译”。电视剧第一集的内容与小说第一章相合,但电视剧里明显地少了一个情节——船到西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方鸿渐 漏译 叙述方式 文字出版 黄蜀芹 艺术构思 《复活》 文来
原文传递
可乐考古纪实
20
作者 宋世坤 《乌蒙论坛》 2006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考古工作 赫章 青铜文化 战国秦汉时期 夜郎国 文管所 文化性质 套头葬 生活用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