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羊和美利奴羊发情期外周血浆中促性腺激素脉冲分泌的差异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亦辉 张德福 马恒东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3-24,共2页
众所周知,绵羊垂体促性腺激素是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及排卵的重要生殖激素。绵羊多胎的内分泌机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垂体水平进行的。Cahill等(1981)测定了多胎的D'man羊和单胎的Timahd-ite羊,二者在情期中FSH浓度差异显著,且在排... 众所周知,绵羊垂体促性腺激素是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及排卵的重要生殖激素。绵羊多胎的内分泌机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垂体水平进行的。Cahill等(1981)测定了多胎的D'man羊和单胎的Timahd-ite羊,二者在情期中FSH浓度差异显著,且在排卵后出现特有的FSH第2高峰;Baird等(1981)报道,已查清卵泡期绵羊的卵泡成熟和排卵依赖于基础LH水平的上升和LH脉冲频率的增加。 本实验以我国特有的多胎品种湖羊为试验对象,并以单胎的美利奴羊作为对照,试图通过研究其情期促性腺激素(GTH)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美利奴羊 发情期 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小鼠发情周期观察与最佳超排时期的确定 被引量:20
2
作者 傅文栋 孙玉成 +1 位作者 索伦 高建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实验以阴道涂片的方法观察ICR小鼠不同发情周期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类型,并同时记录其外阴部的特点,根据小鼠不同发情周期所表现出的阴部特点依次将其分为发情前期(实验1组)、发情期(实验2组)、发情后期(实验3组)、间情期(实验4组)4个实... 实验以阴道涂片的方法观察ICR小鼠不同发情周期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类型,并同时记录其外阴部的特点,根据小鼠不同发情周期所表现出的阴部特点依次将其分为发情前期(实验1组)、发情期(实验2组)、发情后期(实验3组)、间情期(实验4组)4个实验组别。超排处理后比较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发情周期未观察小鼠)的超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处于阴道口紧闭的间情期和外阴略肿胀呈粉红色、阴道口开张、腔内浆液性液体较多的发情前期小鼠在超排成功率、每只小鼠平均可用胚胎数上均好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情 最佳 阴道上皮细胞 ICR小鼠 发情 超排效果 超排处理 间情 实验 发情期 粉红色 浆液性 胚胎数 特点 组别 对照 道口 涂片
下载PDF
海南坡鹿雄鹿发情期的吼叫行为及其在繁殖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治高 宋延龄 +3 位作者 李善元 张海 龙斌 吴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1-487,共7页
1998年 3~ 5月期间 ,于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鹿场内共记录到 7只半野生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雄鹿发情期 4 6次吼叫 ,但未见到雌鹿发出吼叫的现象。记录到的所有吼叫均由年龄大于4 5岁的雄鹿发出 ,其中 1只雄鹿的吼... 1998年 3~ 5月期间 ,于海南省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鹿场内共记录到 7只半野生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雄鹿发情期 4 6次吼叫 ,但未见到雌鹿发出吼叫的现象。记录到的所有吼叫均由年龄大于4 5岁的雄鹿发出 ,其中 1只雄鹿的吼叫达 2 2次 ,占 4 7 8%。雄鹿的吼叫由连续的 3~ 13声组成 ,整个吼叫过程持续 9~ 2 3s ,吼叫频率为 [3 4 74± 6 90 ( 2 5 ) ]声 /min。雄鹿每次的吼叫声数及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雄鹿的吼叫在白天和夜间均能听见 ,但主要发生于 8:0 0~ 9:5 9及 17:0 0~ 17:5 9两个时间段。吼叫是雄鹿繁殖活动的一个表现指标 ,它与雄鹿的蹭角、泥浴、争斗胜利、交配成功或追逐发情雌鹿等优势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 ,我们认为吼叫是雄鹿发情行为中的一种优势炫耀行为 ,具有明显的繁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吼叫 优势炫耀行为 交配 雄鹿 发情期 繁殖
下载PDF
雌性大熊猫发情期尿中17β—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配种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复东 彭世媛 +2 位作者 叶志勇 何光昕 黄祥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6-171,共6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尿中17β-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变化。大熊猫的发情行为与尿中17β-雌二醇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发情期中,随着孕酮水平下降的同时雌二醇水平却迅速上升并达峰值(28.2—...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尿中17β-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变化。大熊猫的发情行为与尿中17β-雌二醇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发情期中,随着孕酮水平下降的同时雌二醇水平却迅速上升并达峰值(28.2—65.5毫微克/毫克肌酐),然后再下降到基础水平。性活动最强烈的日期发生在17β-雌二醇最高峰值的当天或峰后一天。在雌二醇峰后,尿中孕酮水平逐步升高,发情后期的孕酮平均值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1)。本实验中,3头大熊猫均妊娠,说明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适宜时间可根据雌性大熊猫尿中17β-雌二醇的监测予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发情期 17Β-雌二醇 孕酮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和不同发情期时段中雄性麋鹿的繁殖计策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春旺 蒋志刚 +1 位作者 曾岩 游章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431,共8页
从1998年到2001年,我们研究了密度、发情期与雄性麋鹿繁殖计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两个麋鹿群体和北京麋鹿苑的一个麋鹿群体,观察记录了发情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实验麋鹿种群参数、围栏大小、群体中雄鹿的繁殖计策... 从1998年到2001年,我们研究了密度、发情期与雄性麋鹿繁殖计策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两个麋鹿群体和北京麋鹿苑的一个麋鹿群体,观察记录了发情期前期、中期和后期中实验麋鹿种群参数、围栏大小、群体中雄鹿的繁殖计策、群主变更情况、后宫数目以及后宫雌鹿数。尽管不同种群和不同发情期的雄鹿繁殖计策有差异,但是各个群体中雄性麋鹿都有占群、偷袭交配和求偶集会3种繁殖计策。利用因子分析提取了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要代表实验围栏、麋鹿存栏数和密度等因子的影响,主成分2主要代表发情期时段因子的影响。这两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因素效应的90.72%。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占群计策与主成分2呈极显著负相关,求偶集会计策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最大后宫雌鹿个体数与主成分1极显著正相关,而偷袭交配计策和后宫数目与主成分1和2均无显著相关。据此推测,占群和求偶集会繁殖计策分别受密度和发情期时段的影响,而偷袭交配行为对密度和发情期时段不敏感。我们还探讨了麋鹿发情行为计策的环境适应性,从行为学角度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配计策 繁殖 行为适应 保护 不同密度 麋鹿苑 发情期 时段 雄性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不同繁殖类型的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的体况评分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7年第2期13-14,共2页
对高原型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进行体况评分测定,结果发现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4.16,不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3.39,其中发情牦母牛中一年一胎牦母牛(藏语青麻)、两年一胎牦母牛(藏语牙日麻)和两年以上未产的牦母牛(藏语干巴)的体况评... 对高原型牦母牛在发情期和围产期进行体况评分测定,结果发现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4.16,不发情牦母牛体况评分为3.39,其中发情牦母牛中一年一胎牦母牛(藏语青麻)、两年一胎牦母牛(藏语牙日麻)和两年以上未产的牦母牛(藏语干巴)的体况评分分别为4.37、4.08和4.18。在围产期青麻牛的体况评分最低,为2.06,怀孕牙日玛和未怀孕牙日玛的体况差异不大,分别为2.25和2.33。干巴牦母牛在冷季的体况评分最高,为2.58。暖季和冷季对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定结果表明,发情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75,未发情青年牦母牛为3.53;在冷季,青年牦母牛的体况评分为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况评分 牦牛 发情期 妊娠
下载PDF
繁殖期雌性大熊猫尿中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喻述容 张志和 +5 位作者 余建秋 李光汉 张安居 何光昕 黄祥明 侯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用ELISA法对39只次发情雌性大熊猫尿中雌酮(E1G)和19只次产前大熊猫、6只次假孕大熊猫尿中孕酮(P4)的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雌性成体大熊猫,发情期多在2—5月份,尿中E1G/Cr由基础值<12ng/mg开始上升,达峰值需8—15d,平... 用ELISA法对39只次发情雌性大熊猫尿中雌酮(E1G)和19只次产前大熊猫、6只次假孕大熊猫尿中孕酮(P4)的含量进行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雌性成体大熊猫,发情期多在2—5月份,尿中E1G/Cr由基础值<12ng/mg开始上升,达峰值需8—15d,平均12d。E1G/Cr峰值>60ng/mg,峰值下降12h内进行首次本交、人工授精或两者交替配种,受孕率达100%;峰值下降12—24h内进行首次本交、人工授精或两者交替配种,受孕率达83 3%;峰值下降24h后进行首次配种,受孕率为0。E1G/Cr峰值<60ng/mg的发情雌性大熊猫,无论在峰前、峰值下降时或峰后进行首次配种,受孕率都为0。(2)大熊猫产仔季节一般多在7—9月份,妊娠期多为108—184d,平均150d。有妊娠行为表现时P4/Cr由基础值<12ng/mg开始上升,达峰值时平均需30d,P4/Cr峰值>60ng/mg。大熊猫产前9—18d出现P4/Cr峰值,然后急剧下降,达产仔平均需14d。(3)假孕大熊猫由配种到假孕结束所需时间与真孕无显著性差异。在整个假孕期间,P4/Cr波动性大,峰值不太明显,假孕行为表现持续时间平均为4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雌性大熊猫 尿液 激素变化 发情期 基础值 配种 受孕率 妊娠 行为表现 假孕行为
下载PDF
GnRH神经元在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免疫组化定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树林 孙志宏 +5 位作者 卿素珠 赵慧英 范光丽 李耀辉 张艳 毛海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3,6,共4页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表达特点,采用超敏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法研究GnRH兔疫反应神经元在发情期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nRH兔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视前...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在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表达特点,采用超敏的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法研究GnRH兔疫反应神经元在发情期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GnRH兔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外侧区、室旁核后部、弓状核、腹外侧核、结节乳头体核、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外侧核等核团.阳性细胞的形态有圆形、三角形、卵回形、梭形、多角形、不规则形,有些阳性细胞还具有明显的突起.圆形和三角形细胞直径的大小为5~35卜m,卵圆形和梭形细胞短轴和长轴大小分别为527卜m、15~58卜m.兔疫反应阳性产物还分布子部分纤维束中,如视束、正中中隆起等.根据细胞中阳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强阳性,如交叉上核;中等阳性,如乳头体内侧核;弱阳性,如前穹窿周核.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nRH在成年奶山羊下丘脑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RH 阳性细胞 体内 免疫反应 乳头 外侧核 发情期 奶山羊 免疫组化定位
下载PDF
巴美肉羊发情期血清FSH和LH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羔数关系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祁云霞 何小龙 +3 位作者 刘晓芳 吴江鸿 荣威恒 刘永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产单、双羔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产... 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产单、双羔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中FSH和LH均呈脉冲式分泌,单、双羔母羊FSH在发情后的1小时都出现1个峰值(P〈0.001),LH在发情后的12-24h出现峰值;经方差分析,双羔羊FSH水平在发情后1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12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双羔羊LH水平在发情后12小时极显著高于单羔羊(P〈0.001),24小时显著高于单羔羊(P〈0.05)。说明巴美肉羊产羔数增加与血清FSH和LH浓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卵泡素(FSH) 促黄体素(LH) 发情期 产羔数 绵羊
原文传递
姜曲海小母猪情期外周血生殖激素特性及其对繁殖力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蒙妙枝 葛汉均 +9 位作者 储新生 李汝敏 唐士余 王林云 孙祖良 杨训伊 尤广凤 吴献平 王萍 崔怀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姜曲海猪在我国地方猪种分类上属江海型,具有较高的繁殖力。为探讨某些生殖激素含量对姜曲海母猪繁殖力的影响,1987年至1989年我们对姜曲海猪的生殖激素进行了测定,并用大约克猪作对照,以研究其对繁殖力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选择姜曲海... 姜曲海猪在我国地方猪种分类上属江海型,具有较高的繁殖力。为探讨某些生殖激素含量对姜曲海母猪繁殖力的影响,1987年至1989年我们对姜曲海猪的生殖激素进行了测定,并用大约克猪作对照,以研究其对繁殖力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选择姜曲海猪和大约克猪的后备小母猪各12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小猪 发情期 繁殖力 激素
下载PDF
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几种发声行为 被引量:9
11
作者 宁继祖 郭延蜀 郑慧珍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3,共7页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ms,频率范围140... 2006年9~11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发情期的声行为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四川梅花鹿的发声行为可分为雌、雄鹿的报警叫声,雄鹿的吼叫声和求偶叫声。雌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257~539ms,频率范围1409.5~4474.6Hz,主频率3534.8±89.12Hz;雄鹿的报警叫声持续时间136~187ms,频率范围271.8~3910.5Hz,主频率3244.3±79.32Hz;两者在持续时间、最低频率、最高频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间隔时间上差异不显著(P=0.624)。吼叫是雄鹿的主要发情行为之一。雄鹿每次吼叫1声,持续时间1580~4972ms,频率范围234.6~6171.4Hz,主频率2264.6±166.44Hz。雄鹿吼叫声的主频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P<0.01)。在整个吼叫过程中,一只雄鹿的吼叫常会引起周围其它雄鹿的吼叫反应。雄鹿每日吼叫的次数与其在繁殖群中的等级序列有关,不同序列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存在显著差异(P<0.01)。雄鹿的吼叫声在白天和夜晚均能听到,但主要发生在06:00~08:00、17:00~19:00和01:00~03:00三个时间段。四川梅花鹿雄鹿的求偶叫声有4种,其生物学意义与发情炫耀、追逐、激惹和爬跨等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梅花鹿 发声行为 发情期 铁布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圈养雄性麋鹿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在发情期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春旺 蒋志刚 +4 位作者 曾岩 阎彩娥 张林源 夏经世 唐保田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20 0 0年 7~ 8月在北京麋鹿苑采集不同繁殖状态雄鹿 (发情前 3头、发情 3头和发情后 4头 )血液样品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发情雄鹿的睾酮浓度显著高于发情前、后 ,而3种状态雄鹿的皮质醇浓度无差异 ,... 20 0 0年 7~ 8月在北京麋鹿苑采集不同繁殖状态雄鹿 (发情前 3头、发情 3头和发情后 4头 )血液样品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发情雄鹿的睾酮浓度显著高于发情前、后 ,而3种状态雄鹿的皮质醇浓度无差异 ,并且与睾酮浓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雄性麋鹿 血清 睾酮 皮质醇含量 发情期
下载PDF
牦牛发情后生殖器官变化及卵巢动态发育过程 被引量:9
13
作者 樊江峰 余四九 +9 位作者 徐庚全 郭淑珍 李瑞武 王立斌 潘阳阳 马登录 王文飙 李保明 包扎西 王杰峰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第3期9-15,51,共8页
[目的]探明牦牛发情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几率。[方法]采用跟踪观察、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和B超探查技术,对147头出现静立反射成年母牦牛的主要发情症状和卵巢发育状况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发情季节初次发情的牦牛,出现外阴肿胀... [目的]探明牦牛发情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几率。[方法]采用跟踪观察、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和B超探查技术,对147头出现静立反射成年母牦牛的主要发情症状和卵巢发育状况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发情季节初次发情的牦牛,出现外阴肿胀、潮红,阴门有粘液流出,子宫颈外口肿胀的个体比例均略低于再次发情牦牛;优势卵巢体积在发情开始时(0 d)平均为(2.41±0.31)cm,最大卵泡直径在发情第1天可达到(0.91±0.22)cm,排卵发生在优势卵巢上。发情季节再次发情的牦牛,发情第0天两侧卵巢的体积都明显大于初次发情牦牛(P<0.01),最大卵泡直径在发情第1天略小于初次发情牦牛(0.88±0.21)cm,但差异不显著(P>0.05),排卵多发生在小卵巢上;发情期(1.4±0.5)d略短于初次发情牦牛(1.8±0.6)d,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牦牛发情期主要发情症状并不完全出现,发情季节初次发情个体的发情表现更不充分。发情鉴定时,应根据外部症状、粘液分泌情况、卵巢发育状况来综合判断,在卵巢体积达到2.4 cm左右,卵泡直径在0.8 cm左右时就有发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发情期 生殖器官 卵巢 卵泡
下载PDF
泌乳早期发情和乏情奶牛机体代谢和生殖机能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成 朱玉哲 +4 位作者 吴晨晨 张洪友 徐闯 郑家三 王洪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奶牛30头,在奶牛产后发情期(50~90 d)内根据奶牛是否发情将奶牛分为发情组和乏情组。通过对试验奶牛血液生化指标(Glu、BHBA、NEFA)、内分泌指标(FSH、LH、LP、E2、P4)等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当奶牛发情... 在某一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奶牛30头,在奶牛产后发情期(50~90 d)内根据奶牛是否发情将奶牛分为发情组和乏情组。通过对试验奶牛血液生化指标(Glu、BHBA、NEFA)、内分泌指标(FSH、LH、LP、E2、P4)等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当奶牛发情时,机体血浆Glu、FSH、LH、E2和LP浓度高,血浆NEFA、P4浓度低,但乏情时正好相反。当奶牛发情时,血浆leptin与LH、E2呈显著正相关,与P4呈显著负相关,但乏情奶牛未呈现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奶牛乏情与机体能量代谢状况和Ins、Gn、E2、P4、Lp分泌少有关。能量平衡能促进奶牛产后发情,与机体高水平血糖、Lp、FSH、LH、E2和低水平P4、NEFA有关。LP是奶牛泌乳早期发情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在奶牛产后能量平衡、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之间起到一个平衡纽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发情期 机体代谢 生殖机能
下载PDF
发情期小灵猫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宏发 朱兵 盛和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9-364,共6页
本文对笼养小灵猫发情期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灵猫一年有两次发情期,绝大部分的小灵猫在春季(2-4月)发情,少数个体在秋季(8月底至9月)出现第2次发情。发情期雄性小灵猫频繁地发出求偶叫声和增加擦香次数。雄... 本文对笼养小灵猫发情期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灵猫一年有两次发情期,绝大部分的小灵猫在春季(2-4月)发情,少数个体在秋季(8月底至9月)出现第2次发情。发情期雄性小灵猫频繁地发出求偶叫声和增加擦香次数。雄猫的擦香行为和求偶叫声可促使雌猫的发情,发情期一系列性行为对雌雄交配的成功与否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灵猫 行为 发情期
下载PDF
阴道涂片法确定绵羊情期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丕刚 谭景和 +2 位作者 张秋明 徐立滨 秦鹏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共3页
实验用阴道涂片法确定绵羊发情时期。在发情季节,把经试情确定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羊于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分别进行阴道涂片,观察各种细胞成分及其变化。结果说明,绵羊阴道涂片中主要可见到白细胞、有核上皮细胞、角化... 实验用阴道涂片法确定绵羊发情时期。在发情季节,把经试情确定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羊于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分别进行阴道涂片,观察各种细胞成分及其变化。结果说明,绵羊阴道涂片中主要可见到白细胞、有核上皮细胞、角化上皮细胞和细胞碎片等4种细胞成分。白细胞在发情间期数目最多,显著(P<0.01)多于其它各期;各时期有核上皮细胞的数目无显著差异;角化上皮细胞在发情期数目最多,明显(P<0.01)高于其它各期;发情间期和前期的细胞碎片明显(P<0.01)多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因此,有可能以角化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的数目作为指标,确定绵羊的发情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涂片 发情期 绵羊 发情鉴定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LH、雌二醇含量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世臻 宋健华 +3 位作者 李春义 金得哲 张志铭 计银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ml)(P<0.01);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高峰(P>0.05),仅在发情前约24小时发现一小峰(16.4±4.4pg/ml血浆),发情后12小时发现一小峰(24.9±6.1pg/ml血浆)。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LH、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已研究过的鹿种及一些反刍家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发情期 雌二醇 鹿 LH
下载PDF
发情期及其后的麇鹿活动时间分配及社群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志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10,共5页
麋鹿(Elaphurus davidius)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古地理分布大致在东经110°以东和北纬43°以南广大区域[2],其野生种群在1700年以前就已灭绝[3]于我国东南部[4]。目前世界上约有1500头麇鹿,除我国境内江苏大丰麇鹿自然保护... 麋鹿(Elaphurus davidius)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古地理分布大致在东经110°以东和北纬43°以南广大区域[2],其野生种群在1700年以前就已灭绝[3]于我国东南部[4]。目前世界上约有1500头麇鹿,除我国境内江苏大丰麇鹿自然保护区内约有80头再引入的个体[4]外,其余分散于各动物园内。麋鹿的发情期为6~8月份,此期的活动时间分配已有报道[5]],但发情期后的活动时间分配和行为尚未见研究报道。笔者于1994年9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西郊动物园对麋鹿的活动和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 1 对象及研究方法所观察的鹿群生活于约50m×30m的用铁丝网拦起的鹿园内,园内有水沟、泥沼地、干土地、假山、水泥地及摄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麋鹿 发情期 活动时间 社群行为
下载PDF
林麝泌香期和发情期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争明 杨静 +4 位作者 王建明 付文龙 王展印 叶松华 付春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检测林麝泌香期与发情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变化规律与泌香的关系。方法:采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林麝泌香期和发情期血中3种性激素含量。结果:林麝在泌香期3种血清性激素含量变化具有明... 目的:检测林麝泌香期与发情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变化规律与泌香的关系。方法:采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林麝泌香期和发情期血中3种性激素含量。结果:林麝在泌香期3种血清性激素含量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三者同步出现波峰,泌香前期睾酮、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泌香盛期均升到各自最高峰,泌香末期又均迅速降低到与其泌香前期接近的水平。发情期血清睾酮含量升高,出现峰值较低的波峰,雌二醇维持在较低水平,孕酮含量接近零。泌香盛期的血清睾酮含量是发情期的114.4~190.5倍。在泌香期,3种血清性激素含量的相关性属中等、强正直线相关;产香量与血清睾酮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和年龄均呈负相关。结论:泌香盛期林麝血清睾酮含量上升到最高,可作为人工诱导麝泌香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血清性激素 泌香 发情期 睾酮 泌香机理
下载PDF
扬子鳄发情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1 位作者 丁由中 李新庆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8-613,共6页
2004年5—6月,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保护点,对发情期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进行了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扬子鳄的行为谱包括游动、晒阳、停息、吼叫和交配等。就所观察到的几种主要行为统计发现,从7... 2004年5—6月,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保护点,对发情期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进行了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扬子鳄的行为谱包括游动、晒阳、停息、吼叫和交配等。就所观察到的几种主要行为统计发现,从7:00到19:00,扬子鳄昼间游动行为占有最大的百分率,达到(34.30±26.27)%;其次是停息行为,为(30.44±18.50)%;再次为晒阳和吼叫行为,分别为(21.04±32.95)%和(14.16±18.97)%。游动行为各时段占有的百分率比较接近,为26.47%~44.83%,但在游动过程中,它们并不是始终保持一种姿势游泳。停息行为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为9:00~11:00和17:00~19:00时间段;晒阳行为出现在6月3日以后,仅有1个高峰期(11:00~13:00)。吼叫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7:00—9:00时间段;结合夜晚记录发现,21:00~23:00时间段也是一个吼叫高峰。扬子鳄的吼叫次数与水温差存在一定的关系,吼叫次数最多的水温差为3.5℃,在1.5~3.5℃吼叫最频繁。笔者认为,该时期扬子鳄的活动行为主要受繁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扬子鳄 行为 活动节律 发情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