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世敏 徐广全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用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6年4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例,分别应用16F双腔胃管及28F传统胸腔引流管,对比术后留置16...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用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2016年4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例,分别应用16F双腔胃管及28F传统胸腔引流管,对比术后留置16F双腔胃管与传统28F胸腔引流管患者的术后疼痛、引流效果、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数据,从而判断胃管在引流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胃管组)在术后第1 d、2 d、3 d疼痛程度、皮下气肿发生率、拔管后气胸的复发率、引流管口愈合时间及引流管口持续渗出时间均较对照组(传统胸腔引流管组)低(P<0.05),在引流效果、更换引流管率、胸腔感染率、带管及住院天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腔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临床应用中具有疼痛小、可有效防止管腔堵塞、引流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下载PDF
双腔胃管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玉梅 周淳茜 杨素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4,共2页
目的试制新的胃管 ,提高吸引效率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缩短胃管留置时间 ,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A、B两组 ,两组病种、年龄及其它条件相仿 ,A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 ,B组仍用普通胃管 ,观察两... 目的试制新的胃管 ,提高吸引效率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缩短胃管留置时间 ,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A、B两组 ,两组病种、年龄及其它条件相仿 ,A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 ,B组仍用普通胃管 ,观察两组胃管引流通畅度、患者术后腹胀情况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腔胃管吸引效能优于普通胃管 ,有助于减轻术后腹胀 (P <0 0 5 )。结论应用双腔胃管胃肠减压 ,能促使胃肠功能恢复 ,从而达到缩短胃管留置需要时间 ,使患者能早日拔除胃管 ,减轻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减压经流
下载PDF
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应用临床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付丽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运用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性能结构特点总结了适宜的胃管选择是保证鼻饲及胃肠减压成功的关键。结果 34例患者均无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15例患者置管5~10d后拔管,停胃肠减压正常进食。6... 目的探讨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运用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性能结构特点总结了适宜的胃管选择是保证鼻饲及胃肠减压成功的关键。结果 34例患者均无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15例患者置管5~10d后拔管,停胃肠减压正常进食。6例患者置管10后天病情好转,进食水无呛咳拔管,停鼻饲正常进食。13例患者置管45d后拔管,更换胃管继续鼻饲饮食。1例脑卒中患者因病情危重,于置管1h后抢救无效死亡。胃管置管成功率100%。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留置胃管属于一种有创操作,通过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由于传统胃管的使用而导致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体现了人文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了优质高效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郝璐 孙静 +2 位作者 尚磊 张运涛 钱皎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13-14,16,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胃管治疗的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对照组使用普通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引流通畅度、术后腹胀情况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 目的评价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胃管治疗的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对照组使用普通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引流通畅度、术后腹胀情况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腔胃管吸引效能优于普通胃管,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双腔胃管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腹胀(P<0.05)。结论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减压引流
下载PDF
两种胃管在简易密闭负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比较
5
作者 叶敏 李建胜 +2 位作者 张丽霞 徐俊 周惠芬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双腔胃管在简易密闭负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双腔胃管引流,对照组应用单腔胃管引流,比较两组引流效果及创面愈合情况等。结果观... 目的探讨双腔胃管在简易密闭负压治疗中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应用双腔胃管引流,对照组应用单腔胃管引流,比较两组引流效果及创面愈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2—4d发生堵管1例,〉4d发生堵管1例,堵管率10%;对照组2~4d发生堵管2例,〉4d发生堵管2例,堵管率25%,两组堵管发生时间、堵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12、5.021,P=0.027、0.032)。观察组2例出现延迟愈合,显效17例;对照组8例出现延迟愈合,显效11例,两组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33、4.800,P=0.016、0.028)。结论双腔胃管在简易密闭负压治疗中可推迟堵管发生时间及降低堵管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密闭负压治疗 引流术
原文传递
经肛窦道腔置入双腔胃管持续冲洗治疗结肠瘘一例
6
作者 李晴 郑庆芬 +1 位作者 刘冰熔 刘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
背景消化道瘘是外科手术的难治性并发症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瘘也逐步发展,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病例简介我院收入了一例以腹痛及反复腹泻为主要症状的66岁的女性患者.内镜下发现... 背景消化道瘘是外科手术的难治性并发症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瘘也逐步发展,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病例简介我院收入了一例以腹痛及反复腹泻为主要症状的66岁的女性患者.内镜下发现一处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结肠瘘,瘘腔内可见大量白色脓性物.应用结肠镜下经肛金属夹固定双腔胃管并持续冲洗成功治愈.结论经肛窦道腔置入双腔胃管持续冲洗是一种微创、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治疗结肠瘘的方法,金属夹固定双腔胃管可保证冲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持续冲洗
下载PDF
双腔气囊胃管在鼻饲患者预防反流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小梅 陈晓青 +2 位作者 孙漓 陈文姿 陈平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17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研制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探讨其预防鼻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实验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观察两组胃管留置插管深度、成功率、滑脱率、反流、误吸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胃管深... 目的研制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探讨其预防鼻饲反流误吸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实验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观察两组胃管留置插管深度、成功率、滑脱率、反流、误吸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胃管深度长于对照组,其插管成功率、预防滑脱、反流、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可有效预防鼻饲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 气囊 误吸 反流 护理
原文传递
双腔气囊胃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晚英 何晓真 +2 位作者 李无阴 杨维晓 贾春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研制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解决普通橡胶管易滑脱、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现象。方法在胃管的胃内部分设计了气囊装置 ,胃管体外端设置一可调节的外固定装置。将 10 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 ;实验组应用双腔气... 目的 研制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解决普通橡胶管易滑脱、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现象。方法在胃管的胃内部分设计了气囊装置 ,胃管体外端设置一可调节的外固定装置。将 10 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 ;实验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观察两组病人胃管滑脱、咽炎发生率及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人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无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护理技术
下载PDF
自制双腔气囊胃管预防鼻饲并发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青 黄小梅 +2 位作者 颜小娟 毛林 冀林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5期37-39,共3页
目的避免鼻饲过程中并发症尤其是反流、误吸的发生。方法自制双腔气囊胃管并应用于临床中,将7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进行鼻饲,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效果... 目的避免鼻饲过程中并发症尤其是反流、误吸的发生。方法自制双腔气囊胃管并应用于临床中,将7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进行鼻饲,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腔气囊胃管应用于鼻饲患者安全、操作简单,可有效预防鼻饲误吸、反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 气囊 误吸 反流 护理
下载PDF
双腔气囊胃管在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胃转流术中的应用配合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喜群 任蔚虹 +1 位作者 张琼 陈肖敏 《护理与康复》 2015年第6期585-586,共2页
病态肥胖通常是指超过理想体重45kg及以上或者体重指数(BMI)≥35kg/m2且伴有一些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态肥胖目前尚无治疗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态肥胖。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病态肥胖通常是指超过理想体重45kg及以上或者体重指数(BMI)≥35kg/m2且伴有一些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态肥胖目前尚无治疗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态肥胖。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腹腔镜下胃转流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是目前应用相对广泛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减容术
下载PDF
双腔气囊胃管气囊充气量对胃管固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小梅 陈晓青 +2 位作者 孙漓 冼群 陈平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32期3374-3375,共2页
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胃管气囊适宜的充气量对留置鼻饲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胃管气囊的充气量50~80ml,对照组气囊注气量90~120cm。结果观察组滑脱率、气囊破裂率、皮肤损伤率、胃黏膜出血率明... 目的 探讨双腔气囊胃管气囊适宜的充气量对留置鼻饲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胃管气囊的充气量50~80ml,对照组气囊注气量90~120cm。结果观察组滑脱率、气囊破裂率、皮肤损伤率、胃黏膜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式胃管适宜的充气量降低了留置胃管的并发症,对临床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充气量 鼻饲 固定
原文传递
双腔气囊胃管支撑预防术后近期食管吻合口狭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彦刚 李秀湘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贲门癌 吻合口狭窄 气囊支撑 手术后
下载PDF
改良双腔气囊胃管的制作及应用
13
作者 黄敏 张东云 +3 位作者 王娜 刘英 朱红霞 姚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35期4317-4317,共1页
目的通过改良胃管结构,提高留置胃管固定的有效性。方法在一般胃管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个气囊固定腔道成双腔结构,胃管末端管壁有3或4个侧孔。该新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另在胃管的前端10—15cm处设有一气囊,该气囊的延长管从胃管壁伸出... 目的通过改良胃管结构,提高留置胃管固定的有效性。方法在一般胃管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个气囊固定腔道成双腔结构,胃管末端管壁有3或4个侧孔。该新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另在胃管的前端10—15cm处设有一气囊,该气囊的延长管从胃管壁伸出,并设有充气接口。结果插管后气囊充气就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尾端各有一个活动接口帽,便于护士鼻饲和固定。结论此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适用性强,有待于临床实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气囊 制作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