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阐释的边界——以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研究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洪治纲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9,158,共8页
文学阐释必须从作品出发,让阐释主体与作品之间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获得理性意义上的说服力。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思潮研究中,有些论文要么在参照目标的选择上不够严谨,要么在作品择取上缺乏整体意识或以偏概全,导致... 文学阐释必须从作品出发,让阐释主体与作品之间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获得理性意义上的说服力。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思潮研究中,有些论文要么在参照目标的选择上不够严谨,要么在作品择取上缺乏整体意识或以偏概全,导致阐释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文学阐释的多样性与作品的开放性之间,永远存在着微妙的博弈。作品的开放性并不意味阐释的无限性。阐释的边界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包括附着于作品内外且影响作品内涵的诸多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有效性 边界 个人化写作 参照目标
原文传递
我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减少原因初探
2
作者 高双燕 《考试与招生》 1994年第1期38-39,共2页
我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减少原因初探沧州市教育考试院高双燕我省自学考试今年上半年报考人数为135645人,比去年上半年162652人减少了27007人。如此大幅度的人数下降,是我省开考自学考试以来的第一次。如果报考人数继... 我省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减少原因初探沧州市教育考试院高双燕我省自学考试今年上半年报考人数为135645人,比去年上半年162652人减少了27007人。如此大幅度的人数下降,是我省开考自学考试以来的第一次。如果报考人数继续持续下降,必将对我省自学考试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考试 人数减少 毕业生 成人院校 成人高校 考试纪律 考试院 待遇问题 社会助学 参照目标
原文传递
超越区别与描写之争:“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完权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区别说称"的"从"认知域中确立出成员";而描写说则认为"的"在语义平面是描写性的,在语境中派生出区别及指称功能。区别说忽视区别和描写的联系,描写说承认二者有联系却仍把二者对立。在词汇意义上使用术... 区别说称"的"从"认知域中确立出成员";而描写说则认为"的"在语义平面是描写性的,在语境中派生出区别及指称功能。区别说忽视区别和描写的联系,描写说承认二者有联系却仍把二者对立。在词汇意义上使用术语区别和描写,不利于说清"的"的功能。引入认知语法的入场理论可以发现,区别和描写都是为了入场。"描写性"可以在认知语用层面上重新定义。"的"使用描写入场策略达成明确指称的目的。"的"前成分本身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词汇描写性,甚至不需要有描写性,它们加上"的"以后就可以对中心语的特征做出描写,明确指称对象,以达到型概念在认知场景中实例化亦即认知入场的目的。此说可以解答区别和描写之争中的悬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 区别性 描写性 参照体-目标结构 认知入场
原文传递
语篇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被引量:25
4
作者 完权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5,共8页
借助"参照体"识别"目标",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参照体—目标"构式不仅适用于词语的结构还适用于语篇的组织。多个"参照体—目标"关系环环相扣,可以形成"参照体—目标"关系链... 借助"参照体"识别"目标",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参照体—目标"构式不仅适用于词语的结构还适用于语篇的组织。多个"参照体—目标"关系环环相扣,可以形成"参照体—目标"关系链。在话语中,随着一个个新目标的前景化,一个个旧参照体会变得背景化。"的"在"参照体—目标"构式中有提高指别度的作用,会因处于"参照体—目标"关系链的不同位置而隐现。"框—棂关系"的实质,就是"参照体—目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体—目标”构式 参照体—目标”关系链 话语分析 图形—背景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的非论元性句法成分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伯江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2-455,共14页
一般语言理论相信论元结构是各种语言句法语义的基本支撑,本文试图说明汉语语法从根本上讲并不依赖这种支撑。文章首先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考察汉语的非论元角色现象,发现不论是作为自由的还是受约束的角色,在句法主语和句法宾语位置上... 一般语言理论相信论元结构是各种语言句法语义的基本支撑,本文试图说明汉语语法从根本上讲并不依赖这种支撑。文章首先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考察汉语的非论元角色现象,发现不论是作为自由的还是受约束的角色,在句法主语和句法宾语位置上都有论元身份不明的角色自然地出现。随后讨论了汉语三类定语的非论元关系问题,以及某些句法糅合过程中并不遵从论元关系制约的现象。文章相信汉语基本句法是并置方式的说明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论元性 说明性 参照体-目标 并置关系
原文传递
弱定语名词——兼论定语的认知基础
6
作者 陈禹 刘林旭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本文通过专题考察一类非典型名词来探求定语成分的限制性因素。现代汉语存在不适合做定语的名词,可称为“弱定语名词”。弱定语名词之弱可以体现在语法分布、语义搭配与语用环境三个层面。一般名词可充当领有定语与属性定语,两类定语的... 本文通过专题考察一类非典型名词来探求定语成分的限制性因素。现代汉语存在不适合做定语的名词,可称为“弱定语名词”。弱定语名词之弱可以体现在语法分布、语义搭配与语用环境三个层面。一般名词可充当领有定语与属性定语,两类定语的功能共性可推导出弱定语名词的重要特点,分别是低生命度、单子性、弱区别度。这些特点都可以从定中结构的认知基础——参照体-目标模型得到解释,即做定语的名词必须满足参照体的一系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定语名词 生命度 单子性 区别度 参照体-目标
原文传递
“都”语义的再刻画:向右复数化——基于认知语法视角的一种考察
7
作者 张健军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7,共14页
本文把“都”的语义统一刻画为“向右复数化”,即“都”向右不向左,对事不对物,将右侧谓语表示的事件重新概念化为系列复数事件。在认知语法的视阈下,“都”的语义包含一个普适性意象图式,这一图式包含三个要素——事体、关系和辖域,“... 本文把“都”的语义统一刻画为“向右复数化”,即“都”向右不向左,对事不对物,将右侧谓语表示的事件重新概念化为系列复数事件。在认知语法的视阈下,“都”的语义包含一个普适性意象图式,这一图式包含三个要素——事体、关系和辖域,“都_(1)”的各种语义功能就是通过侧显其中某一要素实现的,“都_(2)”和“都_(3)”的语义则是图式的特殊表现形式——终点侧显式,但呈现方式有所不同,“都_(2)”是射体—界标联结模式,“都_(3)”是参照点—目标模式。“都”语义的刻画是一个图式提取的过程,向右复数化是对汉语作为“话题—说明”语言这一类型学价值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意象图式 侧显 射体—界标联结 参照点—目标
原文传递
连续借代 被引量:5
8
作者 完权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9,共6页
借代的实质是转喻这种普遍的认知方式。转喻的基础是"参照体-目标"关系。借助"参照体"以识别"目标",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有一种借代是连续的借代:A和B有密切关系,B和C有密切关系,以A代替C就是连... 借代的实质是转喻这种普遍的认知方式。转喻的基础是"参照体-目标"关系。借助"参照体"以识别"目标",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有一种借代是连续的借代:A和B有密切关系,B和C有密切关系,以A代替C就是连续借代。连续借代的实质是连续转喻,连续转喻的认知基础是"参照体-目标"关系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代 连续借代 连续转喻 转喻链 参照体-目标 关系链
下载PDF
指示词定语漂移的篇章认知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完权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53,436-437,共11页
带"的"的内涵定语和由指示词充当的外延定语的位置关系取决于语篇因素。定语位置对整个名词短语在篇章中的位置敏感,其认知基础是认知入场的当前话语空间对参照体的选择。指示词定语在前,通常用于直指入场,也可代替回顾入场;... 带"的"的内涵定语和由指示词充当的外延定语的位置关系取决于语篇因素。定语位置对整个名词短语在篇章中的位置敏感,其认知基础是认知入场的当前话语空间对参照体的选择。指示词定语在前,通常用于直指入场,也可代替回顾入场;在后则只适用于回顾入场。因此,前者使用频率高,其中的"的"字定语表现出描写性;而后者的使用频率低,其中的"的"字定语的描写充当了参照体,因此表现为区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语漂移 参照体-目标结构 认知入场 当前话语空间
原文传递
“NP_1+NP_2”名谓结构的成句条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立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本文认为,对于现代汉语"NP1+NP2"名谓结构的成句限制,"有界/无界"匹配原则的解释力不如"话题-说明"语用推导原则。本文进一步主张以"参照体-目标"认知关系解释汉语"话题-说明"语用... 本文认为,对于现代汉语"NP1+NP2"名谓结构的成句限制,"有界/无界"匹配原则的解释力不如"话题-说明"语用推导原则。本文进一步主张以"参照体-目标"认知关系解释汉语"话题-说明"语用推导过程,并以时间定位句、天气报告句、方位存在句、身份特征句等四种典型名谓句为分析基础,分析论证名谓结构成句需要符合判断类"参照体-目标"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谓 成句 参照体-目标”构式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你这(个)NP”构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清国 高倩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4,共11页
"你这(个)NP"作为标记性构式,语用功能倾向于表负向评价,评价功能的获得在于该构式形成两层套叠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在短语层面,"你这(个)NP"构成同位短语,用"这(个)NP"明示"你"... "你这(个)NP"作为标记性构式,语用功能倾向于表负向评价,评价功能的获得在于该构式形成两层套叠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在短语层面,"你这(个)NP"构成同位短语,用"这(个)NP"明示"你"的身份、性别、职业、属性等,构成"参照体—目标"构式,直接表示评价;在语篇层面,"你这(个)NP"作为话题结构,与其后的命题或从句组成更大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共同实现主观评价功能。"你这个NP"有多个变体,形式尚未完全固化,仍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语法化的认知理据是语境吸收和交互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这(个)NP” 负向评价 参照体-目标”构式 构式语法化
下载PDF
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礼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24-32,共9页
本文借助国外空间语言理论探讨现代汉语怎样使用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空间物体方位。根据采集的自然语料,本文对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表达式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是表达物体方位的基本方法,相比而言... 本文借助国外空间语言理论探讨现代汉语怎样使用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空间物体方位。根据采集的自然语料,本文对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表达式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是表达物体方位的基本方法,相比而言拓扑表达更常见,因为在给定语境中使用非投射的拓扑方法表达目标物位置,较有利于其识解;(2)"物本参照"是最常用的空间参照系,"接触、接近、包含关系式"是较常见的拓扑表达;(3)汉语有两种表达物体方位的方式:1由"参照物"到"目标物",即"有/是"句子结构:(介词)在+参照物+方位词+有/是+目标物;2由"目标物"到"参照物",即"在"字句结构:目标物+在+(介词)在+参照物+方位词;(4)"有/是"句子结构在语篇中具有压倒性优势,这是"参照物先于目标物"原则的作用使然。本文研究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照 拓扑表达 “有/是”字句 “在”字句 参照物先于目标物”原则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
13
作者 张小兰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9年第1期35-39,66,共6页
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及典型事件模型视角下,阐释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强调功能的赋得及其事件概念化过程。研究发现,作为标记性构式,“除非……,否则……”句式的语用功能倾向于强调,强调功能的赋得在于依托关系标... 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及典型事件模型视角下,阐释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强调功能的赋得及其事件概念化过程。研究发现,作为标记性构式,“除非……,否则……”句式的语用功能倾向于强调,强调功能的赋得在于依托关系标记形成两套“参照体-目标”构式;事件概念化过程“施事-动作-受事”是基于参照点关系的有序列性的心理通达路径;“除非”“否则”及分句的主语是认知主体识解的参照点;相较于以往的研究,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解释更关注句式内部成分和句式整体的认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 关系标记 参照点-目标 “除非…… 否则……”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
14
作者 张小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0-156,共7页
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及典型事件模型视角下,阐释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强调功能的赋得及其事件概念化过程。研究发现:作为标记性构式,"除非……,否则……"句式的语用功能倾向于强调,强调功能的赋... 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及典型事件模型视角下,阐释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强调功能的赋得及其事件概念化过程。研究发现:作为标记性构式,"除非……,否则……"句式的语用功能倾向于强调,强调功能的赋得在于依托关系标记形成两套"参照体—目标"的构式;事件概念化过程"施事-动作-受事"是基于参照点关系的有序列性的心理通达路径;"除非""否则"及分句的主语是认知主体识解的参照点;相较于以往的研究,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解释更关注句式内部成分和句式整体的认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 关系标记 参照点-目标”构式 “除非…… 否则……”句式
下载PDF
“N1+在+N2(的)+方位词”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15
作者 张丽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N1+在+N2(的)+方位词"格式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其中,"N1"是"目标","N2"是"参照体",学生造句时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二者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N1+在+N2(的)+方位词"格式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其中,"N1"是"目标","N2"是"参照体",学生造句时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二者的位置。此外,在"参照体-目标"构式中,有的是中心成员,有的是边缘成员,其内部是不均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体-目标”构式 方位参照 原型范畴理论
下载PDF
史前农耕与狩猎航海业对中西语序之影响——以目标体与参照体先后顺序为例
16
作者 曹广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92-95,共4页
生存方式差异形成了中西不同人种视觉感知过程先后顺序和认知特点的差异,进而通过获得性状遗传造成了不同的思维认知习惯并将这种差异体现在中西语序层面。史前农耕和狩猎航海业这一原因通常为研究者所忽视,从而造成既往某些中西语序差... 生存方式差异形成了中西不同人种视觉感知过程先后顺序和认知特点的差异,进而通过获得性状遗传造成了不同的思维认知习惯并将这种差异体现在中西语序层面。史前农耕和狩猎航海业这一原因通常为研究者所忽视,从而造成既往某些中西语序差异阐释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对比 空间范畴语序 焦点视角与散点视角 参照体与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