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铊胁迫羽衣甘蓝的in situ-ATR-FTIR表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姚焱 张平 +1 位作者 汪珍春 陈永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1,共3页
通过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实验,实现了羽衣甘蓝光合作用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羽衣甘蓝无论是否受到铊胁迫,其吸收峰的位置均无明显改变,其中3380 cm-1处的强吸收峰表征叶片中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酰... 通过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实验,实现了羽衣甘蓝光合作用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羽衣甘蓝无论是否受到铊胁迫,其吸收峰的位置均无明显改变,其中3380 cm-1处的强吸收峰表征叶片中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酰胺化合物等;2916,2850 cm-1处的强峰以及2960 cm-1处的肩峰表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1640 cm-1处的吸收峰表征水分。然而,通过对羽衣甘蓝叶片进行原位表征,发现表征CO2的2360和2340 cm-1双吸收峰("负峰")均从无到有,逐渐增强,说明羽衣甘蓝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且,铊胁迫组叶片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明显高于空白样,即一定浓度铊胁迫会提高羽衣甘蓝的光合速率,表明羽衣甘蓝对重金属铊具有耐受的特性;结果也表明成年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幼叶,这符合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胁迫 羽衣甘蓝 光合作用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黄铁矿氧化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平 陈永亨 +1 位作者 刘娟 王春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54-2556,共3页
黄铁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矿物,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是酸性矿山废水(AMD)的主要来源。研究黄铁矿氧化有助于揭示其产生污染的机制。通过黄铁矿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再与黄铁矿中所含碳酸盐(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设计实验,实现了黄铁... 黄铁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矿物,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是酸性矿山废水(AMD)的主要来源。研究黄铁矿氧化有助于揭示其产生污染的机制。通过黄铁矿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再与黄铁矿中所含碳酸盐(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设计实验,实现了黄铁矿在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中氧化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表征。通过对反应生成的CO2进行原位表征,发现黄铁矿在空气和水中均存在明显的氧化作用,二者的氧化速率随时间而下降,差别在于,黄铁矿在水环境中的氧化速率下降较之在大气中显著,表明黄铁矿在水中的氧化较之在大气中要慢。在衰减全反射测量中,2 350 cm-1处表征CO2的双吸收峰的选择性好,并可实现原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黄铁矿 氧化反应
下载PDF
铊胁迫水稻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原位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平 陈永亨 +2 位作者 姚焱 王春霖 齐剑英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25-1128,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铊胁迫水稻中的Tl、Cr、Co、Ni、Cu、Zn、Mo、Ag、Cd及Pb等重金属元素,并利用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了水稻活体叶片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铊在水稻叶茎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谷粒。铊会影响水稻对其它元素...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铊胁迫水稻中的Tl、Cr、Co、Ni、Cu、Zn、Mo、Ag、Cd及Pb等重金属元素,并利用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了水稻活体叶片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铊在水稻叶茎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谷粒。铊会影响水稻对其它元素吸收,并且在叶与种子中不同元素的吸收积累规律存在差异。水稻叶片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进一步显示,铊胁迫下叶片的CO2消耗速率明显减少,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一定抑制。利用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可直观表现重金属铊对水稻生理过程的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水稻 铊胁迫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农药残留动态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焱 张平 +5 位作者 陈绮洁 刘文峰 曾娟 谢建军 孙莉丽 王小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17-3219,共3页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用于农药残留动态研究。通过对果蔬(西红柿)表面敌敌畏和乙酰甲胺磷两种农药的原位表征,发现敌敌畏具有显著的挥发性,喷淋20min后降解达80%,同时,表征CO的1 734cm-1吸收峰在20min转为负峰,结合3 073cm-1吸收峰...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用于农药残留动态研究。通过对果蔬(西红柿)表面敌敌畏和乙酰甲胺磷两种农药的原位表征,发现敌敌畏具有显著的挥发性,喷淋20min后降解达80%,同时,表征CO的1 734cm-1吸收峰在20min转为负峰,结合3 073cm-1吸收峰显著减弱,1 277cm-1吸收峰在减弱的同时发生了显著的红移(30cm-1),表明敌敌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解;而喷淋乙酰甲胺磷后120min无明显变化,表明乙酰甲胺磷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残留动态 敌敌畏 乙酰甲胺磷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乙酰甲胺磷农药的ATR-FTIR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刘文峰 陈绮洁 +2 位作者 曾娟 黄丽林 张平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乙酰甲胺磷随时间变化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考察,表明乙酰甲胺磷相对稳定,不易挥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乙酰甲胺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1697cm-1、1462cm-1、1216cm-1和1038cm-1处特征吸收峰的峰高对浓度作标准曲线,其线性回... 通过乙酰甲胺磷随时间变化的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考察,表明乙酰甲胺磷相对稳定,不易挥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乙酰甲胺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1697cm-1、1462cm-1、1216cm-1和1038cm-1处特征吸收峰的峰高对浓度作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系数R分别为0.9964、0.9963、0.9966和0.9967,平均值为0.9965:二是以1697cm-1、1462cm-1、l216cm-1和1038cm-1处吸收峰的峰面积对浓度作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系数尺分别为0.9922、0.9905、0.9902和0.9929,平均值为0.9915.结果表明,以峰高对浓度作图的标准曲线线性整体略好于以峰面积对浓度作图的标准曲线线性,乙酰甲胺磷在1.0~8.0μg·mL-1内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乙酰甲胺磷 定量分析 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丁基黄药在CuO表面吸附的二维连续在线原位ATR-FTIR光谱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沈琪 范迎菊 +1 位作者 尹龙 孙中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4,共6页
运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定了纳米CuO表面对丁基黄药的吸附行为.在FTIR谱图中发现有峰的红移现象,吸收峰由1200 cm-1偏移到1193 cm-1,用超纯去离子水脱附,峰强度只有微小的变化,可判断丁基黄药在... 运用连续在线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测定了纳米CuO表面对丁基黄药的吸附行为.在FTIR谱图中发现有峰的红移现象,吸收峰由1200 cm-1偏移到1193 cm-1,用超纯去离子水脱附,峰强度只有微小的变化,可判断丁基黄药在CuO表面发生了很强的化学吸附.通过对吸附行为进行二维(2D)红外光谱分析,分辨出吸附过程中光谱强度的变化顺序.二维异步相关光谱测定结果表明,1265 cm-1处振动吸收峰最先引起光谱强度的变化,1265 cm-1处吸收峰可归因为表面反应生成的双黄药和黄药分子聚集体的复合峰.根据1200 cm-1处黄药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进行吸附动力学模拟,得出CuO对丁基黄药的最大吸附量为529 mg·g-1,且吸附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红外 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 CUO 丁基黄药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示踪单原子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严靖 倪嘉琪 +2 位作者 孙宏丽 苏陈良 刘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2-52,共21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子催化CO_(2)RR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利方法.本文总结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催化CO_(2)RR研究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表面增强机制;详细探讨了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原子级金属催化剂催化CO_(2)/CORR反应动态演变过程的关键作用;简述了原位红外谱图确定界面水的相关信息以及电极局部pH值的定量方法.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加深了对CO_(2)RR反应机制的理解,揭示了催化剂结构、电解质种类、分子吸附方式等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规律.尽管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电催化CO_(2)RR的复杂性,学者对该反应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和深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下:(1)精准辨识CO_(2)RR关键中间体/生成物.特别是当中间体/生成物的特征峰与其他峰重叠时,精准识别相关特征峰将极具挑战.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原位光谱技术分辨率;另一方面,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为中间体/生成物混合特征峰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有效方案,此类算法能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光谱中特征信息的智能、精准提取;(2)深入解析CO_(2)RR机理和复杂的反应路径.目前,研究者尚难以通过直接实验手段明确CO_(2)RR路径.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是明确CO_(2)RR中间体和反应途径的可行方案,能够进一步指导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结构设计;(3)建立工况下的原位CO_(2)RR机理研究方案.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通过使用膜直接连接阴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阳极,有效解决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单原子催化剂 电化学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反应动态演变过程 界面水
下载PDF
Adsorption behavior of heptyl xanthate on surface of ZnO and Cu(Ⅱ) activated ZnO using continuous online in situ ATR-FTIR technology 被引量:2
8
作者 Qi SHEN Yun-hui ZHANG +2 位作者 Ying-ju FAN Zheng-he XU Zhong-Xi SU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370-2378,共9页
A continuous online in situ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spectroscopic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kinetics of heptyl xanthate(KHX)on the surface ... A continuous online in situ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spectroscopic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kinetics of heptyl xanthate(KHX)on the surface of ZnO and Cu(Ⅱ)activated Zn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Ⅱ)facilitated the xanthate adsorption process on the surface,and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cuprous xanthate(CuX),dixanthogen(X_(2))and xanthate aggregates.The adsorption of xanthate on the surface of ZnO and Cu(Ⅱ)activated ZnO was found to both follow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model.When the NaOH solution was used as a desorption agent,the adsorbed xanthate can largely be removed due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OH^(−)and HX−.However,for Cu(Ⅱ)activated ZnO,the peak intensities at 1197 and 1082 cm^(−1) had no obvious weakening,and the absorption intensities at 1261 and 1026 cm^(−1) increased in the first 5 min,indicating an ion-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OH^(−)and surface zinc bonded xanthate HX−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adsorbed xanth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Cu(Ⅱ) activation continuous online in situ ATR-FTIR heptyl xanthate adsorption kine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