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孔隙度地下压缩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耿斌 林豪 +1 位作者 王善江 马魁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1,共3页
岩石孔隙度的地下压缩校正对于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岩石孔隙压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压缩系数的概念,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三种孔隙度地下压缩校正方法,并利用油田实际覆压下的岩石孔隙度压缩实验资料进行了分... 岩石孔隙度的地下压缩校正对于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岩石孔隙压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压缩系数的概念,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三种孔隙度地下压缩校正方法,并利用油田实际覆压下的岩石孔隙度压缩实验资料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于全区砂岩孔隙度的地下压缩校正是可行的,并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孔隙度 压缩校正 有效上覆压力 压缩系数 石油地质储量 计算
下载PDF
低孔低渗碳酸盐岩油层关键参数与产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见萌 张筠 +3 位作者 葛祥 林绍文 缪祥禧 张世懋 《国外测井技术》 2014年第6期15-17,3,共3页
DZ油田碳酸盐岩油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随着二期1000万吨原油产能建设的纵深推进,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于该油田的产能预测模型。前期研究未对X地层做系统压缩校正,因此,测井解释模型及其关键参数不能有效评价储层的产能情况。本论文从孔隙... DZ油田碳酸盐岩油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随着二期1000万吨原油产能建设的纵深推进,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于该油田的产能预测模型。前期研究未对X地层做系统压缩校正,因此,测井解释模型及其关键参数不能有效评价储层的产能情况。本论文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压缩校正出发,消除了渗透率实验气体与孔壁的摩擦影响,依据Klinkenberg校正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对渗透率做了系统校正,确定水平方向的渗透率能真实的反映X地层岩石的渗流特性,借助相渗分析资料确定的束缚水饱和度,对饱和度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X储层测试油产量与有效累积油气体积和渗透率乘积的含油性综合评价指标的产能预测模型。这为后期完井测试方案提供了技术依据,大幅度提高了X储层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Klinkenberg校正 压缩校正 渗透率 饱和度 累积油气体积 产能预测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砂岩储集层地面孔隙度压缩校正研究
3
作者 崔红彦 王胜 王俊 《内江科技》 2013年第2期53-54,59,共3页
本文利用CM S-300岩心自动分析仪对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砂岩储集层的岩心进行孔隙压缩性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胶结砂岩的地面孔隙度与地层孔隙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很高,均在0.9994以上。经线性回归... 本文利用CM S-300岩心自动分析仪对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砂岩储集层的岩心进行孔隙压缩性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胶结砂岩的地面孔隙度与地层孔隙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很高,均在0.9994以上。经线性回归后得出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砂岩储集层胶结砂岩地面孔隙度压缩校正回归方程及图版。同时还指出,对低孔隙度砂岩及疏松的砂岩其压缩校正更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压缩校正 济阳坳陷 储集层
下载PDF
基于DSP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实时压缩校正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代少升 袁祥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9-471,共3页
针对红外成像系统在图像处理中所涉及的数据量大 ,实时处理难于实现的特点 ,利用高速DSP硬件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进行实时压缩校正 以两点校正为例 ,详细阐述了硬件压缩校正原理和实现步骤 ,并给出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 :基于DSP... 针对红外成像系统在图像处理中所涉及的数据量大 ,实时处理难于实现的特点 ,利用高速DSP硬件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进行实时压缩校正 以两点校正为例 ,详细阐述了硬件压缩校正原理和实现步骤 ,并给出实验结果 实验表明 :基于DSP的非均匀性实时压缩校正系统生成的图像比较清晰 ,校正过程简单 ,程序调试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红外焦平面阵列 非均匀性 实时压缩校正
下载PDF
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实时非均匀性校正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少升 张跃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1-463,共3页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两点实时非均匀性校正速度,提出两点压缩校正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两点压缩校正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并与两点校正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说明两点压缩校正具有计算量小、校正速度快,适合实时校正的特点。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两点压缩校正 实时校正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阵列多点校正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少升 张天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8-471,共4页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多点实时非均匀性校正的速度,提出多点压缩校正的新方法。介绍了多点压缩校正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多点压缩的硬件实现过程,并通过与传统多点校正方法的比较,说明了多点压缩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 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阵列多点实时非均匀性校正的速度,提出多点压缩校正的新方法。介绍了多点压缩校正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多点压缩的硬件实现过程,并通过与传统多点校正方法的比较,说明了多点压缩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多点压缩校正具有计算量小、实时校正速度高、校正后图像的残余非均匀性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多点压缩校正 实时非均匀性校正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多点实时压缩校正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 侯宁 刘红燕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3-597,共5页
非均匀性校正是提高红外图像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的多点校正方法运算量大、实时性能差等缺点,提出多点实时压缩校正新方法,该方法将校正曲线相同或相似的不同探测单元归为一类,并将归类后的校正曲线的映射表存储在查找表中,校... 非均匀性校正是提高红外图像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的多点校正方法运算量大、实时性能差等缺点,提出多点实时压缩校正新方法,该方法将校正曲线相同或相似的不同探测单元归为一类,并将归类后的校正曲线的映射表存储在查找表中,校正过程中仅对查找表中的数据进行实时读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量小、校正速度快,更加适合硬件实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非均匀性 实时性 多点压缩校正
下载PDF
一种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的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代少升 张天骐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6-278,共3页
为了解决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实时校正难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存储器的函数变换功能来对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进行实时压缩校正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存储器压缩校正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并给出硬件实现框图,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 为了解决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实时校正难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存储器的函数变换功能来对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进行实时压缩校正的新方法。详细阐述了存储器压缩校正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并给出硬件实现框图,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校正方法电路简单、校正效果理想、容易实现实时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非均匀性 存储器压缩校正
下载PDF
老厂矿区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全尺度表征
9
作者 胡彬彬 张晓阳 +3 位作者 李康 张莎莎 吴财芳 张军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65-174,共10页
我国煤储层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渗透率和排采难易程度及后续排采方式的重要因素。为了精确表征煤的全尺度孔径结构,采用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及二氧化碳吸附3种方法,在对高压压汞试验数据进行压缩性校正的基础... 我国煤储层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煤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渗透率和排采难易程度及后续排采方式的重要因素。为了精确表征煤的全尺度孔径结构,采用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及二氧化碳吸附3种方法,在对高压压汞试验数据进行压缩性校正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不同试验方法优势孔径表征区段,实现对云南老厂矿区10组煤样的全尺度孔径联合表征。结果表明:煤基质压缩系数在7.06179×10^(-11)~1.23531×10^(-10)m^(2)/N,校正后的累计进汞量比校正前的减少15.89%~27.82%,平均为21.65%,煤基质在注汞压力达到0.7 MPa时开始受到压缩,注汞压力达到14.3 MPa时受到不可逆破坏。液氮吸附试验中阶段孔体积整体上随着孔径增大而逐渐增大,微孔区段趋于稳定且吸附体积较小,微孔吸附速率最快,整体随着孔径增大,速率减小,吸附曲线类型为Ⅳ型,迟滞环类型为H3、H4型。二氧化碳吸附试验阶段吸附体积曲线与微分曲线基本一致,孔隙体积整体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减小。压汞分形曲线可划分为3段,当lgP_(i)>1.1时,分维值达到最大,煤基质受到不可逆的压缩破坏。低温液氮吸附分形曲线以相对压力P_(j)/P_(s)=0.5为界线,表征2~5 nm孔径的分维值为1.93~2.92,平均为2.57;表征5~100 nm孔径的分维值为2.16~2.76,平均为2.49,微孔非均质性较强。综合3种试验结果,以1.5和100 nm为拼接点,煤样中以孔径0.41~0.86 nm间的微孔为主,孔隙体积占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矿区 压缩校正 孔隙结构 联合表征 分维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