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燕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1-28,20,共9页
《桃花扇》不是在反映南明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浅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不是写宗教,七位“作者”是避世而居的贤者,而不是斩断世情的道徒,侯李入道... 《桃花扇》不是在反映南明历史,文学不负载“真实”描写历史的使命;不是在总结亡国教训,它超越了浅层次的功利目的,没有为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也不是写宗教,七位“作者”是避世而居的贤者,而不是斩断世情的道徒,侯李入道也只是理想破灭后的迷惘困惑,“非入道也”。作品追求的是富有哲学性的悲剧目的而不是历史目的。作者只是借历史的框架抒写“天崩地解”历史巨变之后对士林群体人格的反思,成为吴敬梓的先导;对等级制度的怀疑动摇,士大夫支撑着封建的大厦,是社会的栋梁,但这栋梁已支撑不住倾斜的大厦了。作家也不是要重建社会人格,为社会提供疗治的药方,他意识到传统道德已无力挽救社会的危亡。作家是在用心灵感悟历史,借历史抒写心灵,写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探求,充满天才孤寂之感和痛苦的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目的 悲剧目的 历史人格 空幻感 天才孤寂 感悟历史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共产主义之历史目的论”的破除
2
作者 吴晓琴 李新芝 《理论导刊》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 在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阐释中存在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所预设的、虚无缥缈的历史终极目的。这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的误读,因为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历史目的,而是追求人类解放的“理念”与变革现存社会的“运动”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和现实展开,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前提、以现实的实践创造为发展进路、以人民本位为价值旨归破除了共产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谬误。中国式现代化破除“共产主义之历史目的论”的价值意蕴在于实现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同频共振,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赋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产主义 历史目的 误读
下载PDF
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的反思
3
作者 曾志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公有制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经济体制 形式关系 资本主义私有制 优越性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人民公社 制度体系 历史目的
下载PDF
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
4
作者 黄裳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2-38,共7页
当代文学叙事瞩目于时代改革的重大状况,致力于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创造是不够的。本文针对后现代语境,就“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的论述,有助于对当代文学叙事的反思。
关键词 典型环境 历史目的 总体性 多元视角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理论问题结构中的历史目的公设——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5
作者 马建青 《长白学刊》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理论 问题结构 人的本质 历史目的
下载PDF
史学研究目的新探
6
作者 刘宝军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19-120,共2页
“读史无用论”曾盛极一时,但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研究历史也有目的,目的是将过去的真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以今人的口气去说,就是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读史,既要启其心智,又能学以致用,这才是史学研究要达... “读史无用论”曾盛极一时,但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研究历史也有目的,目的是将过去的真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以今人的口气去说,就是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读史,既要启其心智,又能学以致用,这才是史学研究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历史目的 为现实服务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的基础命题和原则立场 被引量:19
7
作者 成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62,共19页
历史进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思想。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对历史进步思想的否定,实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从而也是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否定。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必须回应西方... 历史进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思想。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对历史进步思想的否定,实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从而也是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否定。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必须回应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历史规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目的论等三个基础性命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指责,以澄清问题并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这种历史规律本质上也就是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可以被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加以把握和认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被历史规律决定了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就是一种历史决定论。但这种历史决定论不是某种单一的或机械的决定论(无论唯经济决定论抑或唯生产力决定论),而是既考量必然性和客观性、也考量偶然性和主观能动性;既强调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也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等的辩证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历史目的论,尽管它确实也在"现实的人及其有目的的活动"这一语义上谈论"历史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认为,正是现实的人及其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历史活动,最终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进步思想 历史规律 历史决定论 历史目的
原文传递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的真实关系——从马克思对“异化”范畴的三次运用来看 被引量:18
8
作者 孔扬 姜大云 《长白学刊》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看待其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反驳历史目的论的姿态而出场的,典型表现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异化"范畴的严厉批判。但是进入《资本论》创作时期,马克思...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看待其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反驳历史目的论的姿态而出场的,典型表现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异化"范畴的严厉批判。但是进入《资本论》创作时期,马克思却又频繁地正面运用"异化"范畴以描述工人状况,重新肯定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这一核心术语。马克思后期对这种术语选择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却被长期忽视,这就制约了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目的论关系问题的理解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目的 异化 资本论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中的历史目的论批判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南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100,共7页
历史目的论是一种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尽管历史目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截然对立,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但它并未绝迹,而是以各种方式残存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影响着... 历史目的论是一种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尽管历史目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截然对立,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但它并未绝迹,而是以各种方式残存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影响着他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甚至习以为常地将历史唯物主义也阐释成为一种历史目的论变体或一种隐蔽的历史目的论,即往往把目的赋予历史本身,似乎历史自身就有着某种目的。故非常有必要对于各种目的论,特别是掺入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的隐蔽的历史目的论进行剖析,以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目的 历史主体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后黑格尔主义阐释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南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157,共22页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同时,"历史科学"的成熟,也提出了建立一门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双重逻辑 历史目的 后黑格尔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历史目的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鲁克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5,共7页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历史目的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目的论下的“劳动自由”问题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宏政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4,共7页
马克思的任何一个哲学问题都应该被纳入"世界历史"这一范畴下加以理解,才能获得其真正的理论内涵,劳动自由问题同样如此。着眼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目的来审视劳动自由问题,需要把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马克思改造了以往的世界历... 马克思的任何一个哲学问题都应该被纳入"世界历史"这一范畴下加以理解,才能获得其真正的理论内涵,劳动自由问题同样如此。着眼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目的来审视劳动自由问题,需要把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马克思改造了以往的世界历史目的理论,为世界历史确立了人类自由和解放这一目的。而"劳动自由"作为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基础,也因此成为世界历史目的的落脚点。第二,按照马克思为世界历史确立的目的,"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因而劳动自由是"谋生手段"与"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和解。在现实中,这一和解是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劳动自由的实现只有在世界历史性生产关系中才是可能的,而且劳动自由的实现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相一致。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论视角看,劳动自由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进程中资本逻辑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毁灭的"自反性双向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目的 人类自由和解放 劳动自由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及其理论旨趣
13
作者 邹静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8-47,110,共11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是其历史哲学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通过对康德“世界历史目的”进行改造、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目的”予以颠倒,完成了对康德与黑格尔的批判式继承。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生产方式为中轴、以无产阶级联合...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是其历史哲学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通过对康德“世界历史目的”进行改造、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目的”予以颠倒,完成了对康德与黑格尔的批判式继承。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以生产方式为中轴、以无产阶级联合为实现方式,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目的”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方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需要穿越掩盖“世界历史目的”的屏障,依据当今世界新变化,明晰马克思“世界历史目的”的理论旨趣与实践指向,进一步发掘其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目的 自由和解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宏政 刘沫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1,235,共11页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目的问题的思考为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马克思批判了“抽象人性论”的天赋人权,重新在历史唯物主义平台上提出了世界历史目的,即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进而完成了对此前世界历史目的论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目的问题的思考为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马克思批判了“抽象人性论”的天赋人权,重新在历史唯物主义平台上提出了世界历史目的,即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进而完成了对此前世界历史目的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批判了康德的“大自然隐蔽计划”的自然法权的历史目的论,把康德抽象法权的“永久和平”和“民族联盟”变革为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确立;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立足于“绝对精神”的世界历史目的论,把辩证法落实为人类发展的“三形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包括三重意义:一是世界历史目的为历史进步观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世界历史目的为社会历史客观规律提供了终极根据;三是世界历史目的为人类生命价值提供了最高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目的 马克思 自由和解放 抽象人性论
原文传递
唯物史观:历史决定论抑或历史目的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去演绎历史发展规律,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并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决定人的“动机”和“目的”背后的物质根源,因而与历史目的论划清了界限。人的行为有主观动机,但历史演化并没有主观动机;人的行动有主观目的,但历史必然性却没有主观目的;人总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历史发展方向却并不是由人的目标追求所决定的,因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厘清“历史合力论”“主观能动性”“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以及“机械决定论”,有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决定论 历史目的 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究竟是康德式的,抑或是黑格尔式的?学界对于这项思想史的议题长期莫衷一是。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却关系到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马克思与二者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既非康...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究竟是康德式的,抑或是黑格尔式的?学界对于这项思想史的议题长期莫衷一是。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却关系到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马克思与二者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既非康德式的,也非黑格尔式的。究其本质,它乃是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形态。一方面,马克思历史哲学与康德历史哲学之间既葆有同一又存在差异——二者均保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与鸿沟,但又由“存在论”之差异引发了历史目的之“超越性”意涵的不同。马克思与康德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与黑格尔之间的“同一”或向黑格尔的“返回”。另一方面,马克思历史哲学与黑格尔历史哲学之间同样既葆有同一又存在差异——二者均保留了辩证法,但马克思辩证法所立足的“实在主体”彻底告别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观念论哲学前提,也因此告别了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而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差异”,也再度构成了与康德之间的“同一”或向康德的“返回”。正是这种复杂的张力性关联,喻示出马克思历史哲学乃是介于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辩证法 存在论 历史目的
下载PDF
人与历史视域下康德与黑格尔历史目的论差异探析
17
作者 李敏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其理论来源与德国古典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两大历史代表人物,康德与黑格尔都试图为历史的发展设定一个终极目标,以此把握整个人类历史。但是二者对于历史目的论的定性各执己...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其理论来源与德国古典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两大历史代表人物,康德与黑格尔都试图为历史的发展设定一个终极目标,以此把握整个人类历史。但是二者对于历史目的论的定性各执己见,决定了他们对人与历史关系的阐释也会存有分歧,主要包括历史的主体与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两个方面。通过剖析康德与黑格尔历史目的论中关于人与历史关系的阐释,可以清晰把握康德与黑格尔历史目的论存在的主要差异,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中人与历史关系的思想来源和基本内容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历史 历史目的 康德 黑格尔
下载PDF
唯物史观内蕴的目的论及其革命性超越
18
作者 李扬 张廷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2,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既对传统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又蕴含了一种新型目的论。基于劳动的目的论原则,唯物史观的目的论把设定目的当作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比照的双重特性,唯物史观主...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既对传统的历史目的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又蕴含了一种新型目的论。基于劳动的目的论原则,唯物史观的目的论把设定目的当作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依据社会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比照的双重特性,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历史具有合目的性。唯物史观关于未来社会的自由劳动预期,蕴示着人类历史将朝着设定目的前进。唯物史观所内蕴的目的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超越了世界观问题上的因果论和目的论的对立,超越了历史目的论问题上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世界观和历史目的论的革命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目的 劳动目的
下载PDF
共产主义学说对乌托邦的批判——兼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想主义共识
19
作者 王有凭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因未详陈理想社会的建设性内容,马克思(Karl Marx)的共产主义学说往往被自由主义学者判定为乌托邦。但结合黑格尔(G.W.F.Hegel)关于理想社会的论述可知:其一,马克思在批判乌托邦的前提下强调共产主义并非纯然道德意义的社会,而是扬弃资... 因未详陈理想社会的建设性内容,马克思(Karl Marx)的共产主义学说往往被自由主义学者判定为乌托邦。但结合黑格尔(G.W.F.Hegel)关于理想社会的论述可知:其一,马克思在批判乌托邦的前提下强调共产主义并非纯然道德意义的社会,而是扬弃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进程;其二,马克思对乌托邦的批判借鉴了黑格尔理性国家理论的“事后反思”;其三,马克思描述未来理想社会时运用了黑格尔历史目的论。共产主义与理性国家具有亲缘性,二者皆为扎根于人类历史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想主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共产主义 理想主义 “事后反思” 历史目的
原文传递
从人的使命到人的解放——关于康德和马克思的一个哲学人类学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博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1-51,29,共12页
康德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思考都从一个哲学人类学的基本问题开始:人是什么及其应该是什么?这一命题以"人的使命"的形式出现在康德的体系之中,而以"人的解放"的形式出现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之中。在哲学人类... 康德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思考都从一个哲学人类学的基本问题开始:人是什么及其应该是什么?这一命题以"人的使命"的形式出现在康德的体系之中,而以"人的解放"的形式出现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之中。在哲学人类学的层面上,康德和马克思的理论目的是一致的,它们最终都指向人的自由在经验和历史中的彻底实现。但二者在对人的自由的内涵及其在经验层面得以实现的可能性的理解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这一分歧也造成了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哲学上最根本的对立,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历史形态的预测的差异:永久和平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歧最终根源于对人的自由及其现实可能性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人的本质 人的使命 人的解放 历史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