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供精为对照研究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冰 洪燕 +3 位作者 赵晓明 王瑶 茅琳 孙赟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及畸形精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CSI病例,选择同一患者累积治疗周期中因各种原因既使用夫精又使用供精的58例患者,其中每例患者的夫精部分(严重少弱畸形精... 目的:探讨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及畸形精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CSI病例,选择同一患者累积治疗周期中因各种原因既使用夫精又使用供精的58例患者,其中每例患者的夫精部分(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列入A组和供精部分(正常精子)列入B组,比较A、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B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其中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少弱畸形精子,尤其是不活动和畸形精子行ICSI治疗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同时还增加流产及出生缺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严重少弱畸形精子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不同参数精子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锋 金帆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精子参数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235对(共299个ICSI周期),根据男方精液的来源和参数不同,我们将299个ICSI周期分为4组:精液正常组(A组,70例、96个周期)... 目的 分析不同精子参数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235对(共299个ICSI周期),根据男方精液的来源和参数不同,我们将299个ICSI周期分为4组:精液正常组(A组,70例、96个周期),严重少弱精子症组(B组,33例、44个周期),附睾精子组(C组,23例、28个周期)和睾丸精子组(D组,109例、131周期).比较4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A组年龄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1).A、B、C、D组患者行ICSI卵数分别为937、476、344、1543,单周期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74±0.49、2.22±0.47、2.07±0.26、2.12±0.43,A组单周期移植胚胎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1).D组受精率(62.80%)显著低于其他3组(75.03%、72.06%、78.02%)(P〈0.01).C组优质胚胎率(35.31%)显著低于其他3组{47.65%、48.40%、45.71%)(P〈0.01),4组间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参数的精子虽然可以影响ICSI后胚胎早期的发育,但对临床妊娠率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附睾精子 睾丸精子 严重少弱精子
下载PDF
不同源性及不同参数精子对ICSI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赟 滕晓明 +5 位作者 李卫平 洪燕 徐冰 郑菊芬 姚宁 赵晓明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4-298,31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及冻融精子对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CSI治疗的510对不育夫妇共进行了517个周期,分为6组。射出精液少弱畸精子症组(A组)82例,共进行85个周期;射出精液严重少弱精子症组(B组)170例,共进行174个周... 目的:研究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及冻融精子对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CSI治疗的510对不育夫妇共进行了517个周期,分为6组。射出精液少弱畸精子症组(A组)82例,共进行85个周期;射出精液严重少弱精子症组(B组)170例,共进行174个周期;附睾细针穿刺抽吸精子组(C组)108例,共进行108个周期;睾丸细针穿刺抽吸精子组(D组)71例,共进行71个周期;冻融射出精子组(E组)34例,共进行34个周期;冻融附睾睾丸精子组(F组)45例,共进行45个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6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组患者的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源性精子、不同参数精子及冻融精子对ICSI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射出精液少弱畸精子 附睾精子 睾丸精子 精子冷冻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体外受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受精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晓英 刘平 +3 位作者 廉颖 吴昱琪 陈贵安 乔杰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每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35例)超促排卵获取的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行常规体外受精(A组)和ICSI受精(B组),比较二组的受精结局、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A组受精率(51.2%)低于B组(...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体外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将每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35例)超促排卵获取的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行常规体外受精(A组)和ICSI受精(B组),比较二组的受精结局、妊娠率及着床率。结果:A组受精率(51.2%)低于B组(61.3%,P<0.05);而完全受精失败率(20.0%)明显高于B组(2.8%,P<0.05);二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无差异。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首次IVF治疗时,采用部分卵母细胞常规受精、部分卵母细胞ICSI的方法,可降低完全受精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不明原因不孕 体外受精(IVF) 胚胎移植(ET)
下载PDF
40岁以上高龄妇女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翠娥 姜宏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40岁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者的临床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推荐更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对接受IVF/ICSI-ET治疗的248例年龄≥40岁妇女的320个起始周期按年龄分为40岁、41岁、42岁及... 目的:探讨≥40岁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者的临床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推荐更合理的助孕策略。方法:对接受IVF/ICSI-ET治疗的248例年龄≥40岁妇女的320个起始周期按年龄分为40岁、41岁、42岁及≥43岁4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320个起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2.50%,活产率为7.19%。4组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8.99%、21.43%、32.20%和42.06%;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9.11%、17.86%、10.17%和0.79%;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6.25%、11.02%、6.54%和0.56%;活产率分别为20.25%、7.14%、5.08%和0.00%。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3岁组无1例活产。结论:女性≥40岁,年龄每增加1岁即对IVF/ICSI的结局有显著影响,≥43岁获得妊娠和活产的几率极低。建议年龄≥40岁的女性,即使无其他不孕原因亦应积极行IVF/ICSI治疗。而对于年龄≥43岁的女性寻求赠卵治疗或提前冷冻胚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岁 体外受精(IVF) 精子显微注射(icsi) 胚胎移植(ET)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原文传递
卵母细胞分泌因子在人卵丘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小华 程立立 +7 位作者 张敏 焦保权 朱爱萍 常秀峰 徐清华 李冬秀 包莉莉 许鹏宇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单卵母细胞所对应的卵丘颗粒细胞(cumulus cells,CCs)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成蛋白-15(BMP-1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表达与对应单卵母细胞质量及其发育潜能的关系以及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的表达。方法:... 目的:探讨单卵母细胞所对应的卵丘颗粒细胞(cumulus cells,CCs)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成蛋白-15(BMP-1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表达与对应单卵母细胞质量及其发育潜能的关系以及在不同促排卵方案中的表达。方法:因男方因素或曾有过体外受精(IVF)不受精史接受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41例,单卵母细胞的CCs 332份(Gn RH-a组21例172份CCs,非垂体降调节组20例160份CCs)。拣卵后机械法剥离单卵子周围的CCs,将卵母细胞与收集的CCs一一对应进行分析。M_Ⅱ卵均采用ICSI授精,并观察其受精、卵裂及囊胚发育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比较各组CCs中GDF-9、BMP-15、TGFβ1和Smad3的相对含量。结果:1 CCs收集及PCR扩增产物可满足实验要求。2 Gn RH-a组及非垂体降调节组中,上述4种卵母细胞分泌因子,在正常受精组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异常受精组;优质卵裂胚形成组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非优质卵裂胚形成组;优质囊胚形成组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优质囊胚形成组。3 Gn RH-a组的CCs中BMP-15的表达量相对更高;而GDF-9、TGFβ1和Smad3在非降调节组的CCs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结论:1采用单卵母细胞的CCs的RNA进行研究,实际操作是可行的,RNA的质量和数量可达到实验要求。2 GDF-9、BMP-15、TGFβ1、Smad3可作为评价卵母细胞质量、预测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客观指标。3降调节与否可能影响CCs中的卵母细胞分泌因子的表达水平,且与M_Ⅱ期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分泌因子(OSFs) 丘颗粒细(CCs) 精子显微注射(icsi) 胚胎发育潜能 母细 GnRH-a长方案 非降调节促排方案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树标 韩伟 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常规授精中受精失败已成为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常用的补救措施有Half-ICSI和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在挽救IVF受精失败周期中有很多优势,已经被很多生殖中心所采用。但是关于短时受精对胚... 常规授精中受精失败已成为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常用的补救措施有Half-ICSI和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在挽救IVF受精失败周期中有很多优势,已经被很多生殖中心所采用。但是关于短时受精对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仍存在很多争议,此外早期补救ICSI的有效性也是制约该技术应用的一个障碍。本文综述了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的进展以及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希望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精子注射(icsi) 早期补救icsi
下载PDF
体外受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勇 胡晓东 +4 位作者 宋成 黄菊 刘洪君 成金泉 毛迎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39,共4页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体外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5%的常规IVF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04.12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35例非男性因素不育患者,取卵后体外受精培养16-18h,发现卵母细胞完全未受精或受精率低于25%,立即行ICSI再授精。结果:在24个常规IVF低于25%的周期中,共有197个未受精卵,其中159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159个,受精123个,最终形成胚胎96个,受精率为77.4%,卵裂率为78.1%,在22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由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胚胎组成),共有4例临床妊娠;在8个冷冻移植周期中(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有1例临床妊娠。在11个常规IVF完全失败周期中,共有89个未受精卵,其中78个MⅡ期卵,显微注射78个,受精63个,卵裂51个,受精率为80.7%,卵裂率为80.9%,在10个新鲜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共有2例临床妊娠;在2个冷冻移植周期(每周期的移植胚胎完全来源于补救ICSI后的受精卵)中有1例单胎妊娠,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来源于常规体外受精卵和补救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8%;胚胎完全来源于补行ICSI后受精卵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0%。结论:ICSI可作为常规IVF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体外受精(IVF) 胚胎移植 受精失败 补救icsi
下载PDF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畸形精子症的妊娠结局 被引量:9
9
作者 魏思达 欧建平 +4 位作者 骆春启 刘雅峰 徐艳文 周灿权 庄广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症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445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正常形态率≥4%,n=296),非极度畸形精子...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症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445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正常形态率≥4%,n=296),非极度畸形精子症组(B组,正常形态率≥1%且<4%,n=74)和极度畸形精子症组(C组,正常形态率<1%,n=75),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结果】3组的卵子成熟率分别为85.7%(3367/3927),82.7%(645/762)和85.9%(773/900),受精率分别为75.5%(2543/3367),81.1%(523/645)和80.1%(619/773),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9%(133/296),41.9%(31/74)和46.7%(35/75)。3组的卵子成熟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中,极度畸形精子症组有最高的优质胚胎率(67.6%,405/599),种植率(32.1%,53/165)和临床妊娠率(46.7%,35/75)。【结论】ICSI可用于畸形精子症的治疗。按照WHO5标准评估,不同程度的精子畸形率对治疗结局影响较小,极度畸形精子症患者行ICSI后仍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精子 精子形态 精子注射(icsi)
下载PDF
不同精子来源及授精方式对剩余胚胎继续囊胚培养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炜炜 谭玉梅 +6 位作者 祝晓丽 陈瑞玲 谭颖 姜荣华 刘善文 吴铮 宋革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45-85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499例患者499个取卵周期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供精IVF(D-IVF)组和夫精IVF(H-IVF)组,按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ICSI组按...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授精方式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499例患者499个取卵周期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供精IVF(D-IVF)组和夫精IVF(H-IVF)组,按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ICSI组按精子来源分为新鲜精液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不同精子来源及授精方式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结果:① D-IVF组和H-IV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第3日和第5日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和无囊胚移植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受精率较高(P<0.05),但优质胚胎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55.11%vs 61.30%,P<0.05),组间第3日卵裂期胚胎和剩余胚胎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CSI组与IVF组比较,其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稍低,无囊胚移植率较IVF组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3%vs 65.32%,48.18%vs 55.39%,21.68%vs 13.20%,P<0.05)。③新鲜精液组的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显著低于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组(P<0.05),各组囊胚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IVF可获得H-IVF相似的结局,其剩余胚胎都有较高的发育潜能,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低于IVF组。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ICSI后获得的胚胎比新鲜精液精子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高。针对不同的授精方式可能需要制定相应的剩余胚胎囊胚培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胚胎 囊胚 供精 体外受精(IVF) 精子注射(icsi)
原文传递
男性不育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南南 孙莹璞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2年第7期482-485,共4页
近年来对男性不育的遗传学因素的广泛研究显示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不同程度生精障碍从而引起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学病因。无精子症因子区(AZF区)由近至远包含3个不同的亚区:AZFa、AZFb和AZFc,不同缺失类型的表型不同。目前常采用PCR法... 近年来对男性不育的遗传学因素的广泛研究显示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不同程度生精障碍从而引起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学病因。无精子症因子区(AZF区)由近至远包含3个不同的亚区:AZFa、AZFb和AZFc,不同缺失类型的表型不同。目前常采用PCR法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其缺点是准确度低、特异性差、耗时。而基因芯片技术虽能克服上述缺点,但目前成本过高。通过检测能预测患者男性后代的遗传风险,有助于患者选择辅助治疗的方式。虽然Y染色体微缺失的严重不育患者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获得后代,但有可能将遗传缺陷传给男性后代,使之获得相同的Yq微缺失和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精子显微注射(icsi)
原文传递
精子活动力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仲英 李尚为 +2 位作者 马黔红 李蕾 靳松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活动力与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1.12-2005.04在本中心完成ICSI治疗的139个周期进行分析。根据卵母细胞形态特征对928个MⅡ期卵进行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并分别用可获得的精子行显微穿刺。结果:用A级、B级和C级精... 目的:探讨精子活动力与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1.12-2005.04在本中心完成ICSI治疗的139个周期进行分析。根据卵母细胞形态特征对928个MⅡ期卵进行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并分别用可获得的精子行显微穿刺。结果:用A级、B级和C级精子穿刺各级别的MⅡ期卵母细胞后,受精率在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D级精子行ICSI(P<0.05)。用A、B、C或D级精子行穿刺后一旦使卵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差异。卵母细胞为Ⅰ级或Ⅱ级时,用A级、B级和C级精子穿刺后,优质胚胎率在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D级精子行ICSI;卵母细胞为Ⅲ级时,用A、B级精子行ICSI后,优质胚胎率高于C、D级精子行ICSI(P<0.05)。结论:精子活动力不影响ICSI后卵裂率;不活动精子行ICSI后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总体上较活动精子低。卵母细胞质量较差时,活动精子的活动力等级对优质率胚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精子活动力 母细形态
下载PDF
精子畸形率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国贺 郭艺红 +3 位作者 孙莹璞 苏迎春 金海霞 王杨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239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非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B组)和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C... 目的:分析畸形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治疗的239个新鲜取卵周期。根据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精子形态正常组(A组)、非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B组)和极重度畸形精子症组(C组),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A、B组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0.20%、81.40%和67.60%;94.91%、93.42%和79.91%;63.87%、59.30%和54.29%)(P<0.05);3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6.3%、25.6%和24.2%;42.28%、45.00%和42.86%;7.94%、7.40%和25.00%;4.76%、3.70%和8.33%;31.75%、18.52%和25.00%)(P>0.05);而C组内手术取精(PESA/TESA)亚组的卵裂率低于体外排精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vs 76.11%,P<0.05)。结论:采用畸形精子行ICSI的不育患者同样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精子 精子注射(icsi)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氧浓度对体外培养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宁 刘海萍 王建业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后移植前胚胎在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发育情况。方法:将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随机分组成常氧组(体积分数20%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50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1例,ICSI卵裂期胚...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后移植前胚胎在不同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发育情况。方法:将接受IVF或ICSI的患者随机分组成常氧组(体积分数20%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50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1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81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39例)和低氧组(体积分数5%的氧浓度,包括IVF卵裂期胚胎患者108例,IVF囊胚期胚胎患者56例,ICSI卵裂期胚胎患者79例,ICSI囊胚期胚胎患者45例),观察各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卵裂胚和第5日的囊胚发育情况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用量、获卵数和MⅡ卵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的基础上,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的胚胎IVF或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以及第3日形成的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低氧组胚胎IVF或ICSI后形成的Ⅴ级囊胚多于常氧组(P<0.05),总囊胚形成率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氧培养条件相比,低氧培养条件并不能显著促进IVF/ICSI后卵裂期胚胎的发育,但能够促进囊胚的形成,特别是囊胚的孵出,因此低氧培养可以作为囊胚培养的首选条件,但不是卵裂期胚胎培养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培养 氧浓度 体外受精(IVF) 精子注射(icsi)
原文传递
新型超微量冷冻麦管:微量精子冻融安全有效新载体(附83例报道)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云婧 徐源 +10 位作者 刘锋 朱子珏 公跃华 汪小波 胡剑麟 孙健 陈威 张箴波 洪艳 吴煜 李铮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超微量冷冻麦管(LSL管)冻存微量精子的冻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采用LSL管冻存精子的冻融结果,观察其中23对夫妇因男性因素解冻LSL管精子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目的探讨新型超微量冷冻麦管(LSL管)冻存微量精子的冻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采用LSL管冻存精子的冻融结果,观察其中23对夫妇因男性因素解冻LSL管精子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妊娠结局。结果不同来源的微量精子采用LSL管复苏后89.5%(94/105)可见活动精子,进入辅助生殖周期的标本可使用率为73.9%(17/23)。在18个ICSI周期中,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8.0%、92.5%、62.7%和40.6%;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累计活产率分别为31.1%、52.5%和55.6%。获得的所有12个活产儿均未见出生缺陷。结论 LSL管是一种可用于微量精子冷冻保存的安全有效新载体,可广泛使用于辅助生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精子 冻融 新型超微量冷冻麦管(LSL管) 精子显微注射(icsi)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和half-ICSI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孔风云 管群 +2 位作者 张琪瑶 菅福琴 孙伟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6-199,204,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和half-ICSI 2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个周期女性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助孕资料,分为短时受精和/或联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组(A组,114个周期,其中A1组103个短时IVF...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和half-ICSI 2种受精方式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个周期女性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助孕资料,分为短时受精和/或联合早期补救ICSI周期组(A组,114个周期,其中A1组103个短时IVF受精周期,A2组11个早期补救ICSI周期)及half-ICSI周期组(B组,61个周期),分析比较各组IVF/ICSI-ET结局。结果:B组较A组不孕年限长,获卵数多,正常受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正常受精率明显低于A2组(P<0.05),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对A、B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短时受精和/或联合早期补救ICSI对原发不孕患者是一种较为合理而安全的受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方式 短时受精 精子注射(icsi)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ICSI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IVF子代出生缺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菊芬 王鹏 +7 位作者 卢永宁 赵磊文 施长根 陈小豹 李凤华 王之倩 张树成 施惠娟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62-766,780,共6页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借助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出生的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体外受精(IVF)子代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将接受ICSI/IVF治疗的237对夫妇生育的300例子代按ICSI/IVF当日精液情况和受精...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借助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出生的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体外受精(IVF)子代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将接受ICSI/IVF治疗的237对夫妇生育的300例子代按ICSI/IVF当日精液情况和受精方式分为附睾/睾丸精子ICSI组(A组,患者92例,子代118例)、严重少/弱精子ICSI组(B组,患者84例,子代106例)、非严重少/弱/畸形精子ICSI组(c组,患者35例,子代42例)、正常精子IVF组(D组,患者26例,子代34例)。对召回现场随访的子代进行出生缺陷病史询问、超声检查和无精子症因子(AZF)基因检测。结果:受访子代平均年龄为33.1±20.3(4-84)个月,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7%(5/300),总出生缺陷率为4.7%(14/300),4组的出生缺陷率分别为5.1%(6/118)、3.8%(4/106)、2.4%(1/42)和8.8%(3/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12个家庭AZF基因检测显示B组有3对父子存在同样位点的AZF基因微缺失。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等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ICSI子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其他较好精子或正常精子IVF子代相比无明显增加,AZF基因检测没有新增缺失位点和新增缺失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精子症因子(AZF) 精子注射(icsi) 男性不育症 子代随访
原文传递
卵母细胞内滑面内质网聚集现象对其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静 赵骏达 +5 位作者 胡泊 巩晓芸 王鹏 王致辉 朱玥洁 腊晓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ERC)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判断是否有移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768个ICSI周期。根据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是否出现SERC分为A组... 目的探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ERC)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判断是否有移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768个ICSI周期。根据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是否出现SERC分为A组(n=681,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均未出现SERC)和B组(n=87,至少有1枚MⅡ期卵母细胞出现SERC)。比较A、B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h CG注射日雌激素(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比例、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和胎儿畸形率。将B组再分为3个亚组,SERC(+)组(n=7),所移植的胚胎均为SERC(+)卵子来源;SERC(+/-)组(n=14),所移植的胚胎1枚为SERC(+)卵子来源的,1枚为SERC(-)卵子来源的;SERC(-)组(n=25),所移植的胚胎均为非SERC卵子来源的。比较其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 B组h CG注射日E2水平[(2 976.6±1 246.3)ng/L]明显高于A组[(2 323.4±871.4)ng/L](P<0.05),而P和LH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受精率(65.9%)、优质胚胎率(28.6%)、囊胚形成率(44.2%)显著低于A组(74.9%、33.4%和50.4%)(P<0.05),而B组Gn用量[(2 643.6±1 087.5)IU]明显高于A组[(2 256.6±976.4)IU](P<0.05)。患者的年龄、Gn使用时间、不孕年限、获卵数、PCOS患者比例、中重度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和胎儿畸形率方面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亚组间一般临床情况无统计学有差异。SERC(+)亚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59.6%)、囊胚形成率(35.7%)显著低于SERC(-)亚组(68.6%,48.1%)(P<0.05)。结论卵母细胞SERC会影响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但本研究未观察到SERC胚胎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故需慎重对待SERC来源的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 滑面 精子注射(icsi)
原文传递
卵母细胞人工激活技术在卵胞质单精子注射受精失败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军生 郑晓英 +2 位作者 廉颖 刘平 乔杰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4-868,共5页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失败是辅助生殖治疗中面临的一项难题,近年来卵母细胞人工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但由于对卵母细胞激活失败的机制还缺乏明确的研究,AOA技术...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失败是辅助生殖治疗中面临的一项难题,近年来卵母细胞人工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但由于对卵母细胞激活失败的机制还缺乏明确的研究,AOA技术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ICSI受精失败,其临床应用指征和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的研究未显示出AOA技术会明显增加子代的出生缺陷,但该技术还是应该谨慎地用于有合适指征的病例。本综述从ICSI受精失败机理和类型,AOA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等方面将该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予以总结,以期为生殖医学工作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注射(icsi) 受精失败 母细人工激活(AOA)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与体外受精周期胚胎质量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侯振 刁飞扬 +3 位作者 马翔 王媁 冒韵东 刘嘉茵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孕症患者血脂水平与体外受精(IVF/ICSI)胚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行IVF/ICSI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46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分析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 目的:研究不孕症患者血脂水平与体外受精(IVF/ICSI)胚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行IVF/ICSI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646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分析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胚胎质量的关系。血脂水平和IVF/ICSI胚胎质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FSH、窦卵泡数、Gn用量及血脂水平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受精率、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组均显著高于未临床妊娠组(P<0.05)。血脂水平和IVF/ICSI胚胎质量相关分析显示:TG和TC与卵子数、受精数及卵裂数均显著负相关,TC、LDL及nonHDL与优质胚胎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水平临床妊娠组与未临床妊娠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IVF/ICSI胚胎质量与TC、LDL及nonHDL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水平 体外受精/精子注射(IVF/icsi) 胚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