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尔各答的华侨华人:移民模式与职业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梁慧萍(著) 胡修雷(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24-32,共9页
从十九世纪的早期移民、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难民、二战后到加尔各答的移民、职业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加尔各答华侨华人的移民模式、经济特性、努力奋斗成为当地居民的过程及其为当地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印度华人 印度 加尔各答 移民模式 职业特性
下载PDF
文化认同的传承与创新: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的多元化宗教信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幸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49-58,共10页
作为对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研究的一部分,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南亚唯一唐人街及华人社区生活的加尔各答华人多元化宗教信仰。通过对其宗教信仰中"中国传承"和"住地创新"两方面... 作为对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研究的一部分,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在南亚唯一唐人街及华人社区生活的加尔各答华人多元化宗教信仰。通过对其宗教信仰中"中国传承"和"住地创新"两方面内容的归纳分析,揭示出在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社区内,独特的中国及印度元素兼备的华人多元化身份特征及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印度华人 印度 加尔各答 文化认同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印度华人的“阶序化”现象及其情感与文化认同
3
作者 蔡晶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1期129-138,157,158,共12页
华人移民印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其在印度社会的发展并不理想。在传统印度教社会按照阶序原理统合和分割的社会形态下,印度教徒接纳并包容华人移民的存在,但同时倾向于将其固定于阶序链条底端,使之成为“事实上的种姓集团”,并以社会... 华人移民印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其在印度社会的发展并不理想。在传统印度教社会按照阶序原理统合和分割的社会形态下,印度教徒接纳并包容华人移民的存在,但同时倾向于将其固定于阶序链条底端,使之成为“事实上的种姓集团”,并以社会隔离的逻辑不与之通婚和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华人也被“涵括”进印度教社会结构体系,成为阶序人社会中的一个特定角色,在阶序链条中有其特定的位置,且很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华人和印度教徒的族群边界被凸显和固化了,印度华人无法通过充分的社会交往融入印度教社会,亦难以通过信仰改宗实现新的印度教社会认同。因此,印度华人在形式上嵌入印度社会体系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相应的身份与角色,借此获得了印度社会的合法成员资格,并进而形成了某种趋同的行为模式,如职业世袭、内婚和社会交往的界限等,这一心理与社会过程,可以看作华人在印度社会的“阶序化”过程。这既是华人面对印度社会主流文化传统造成的社会隔绝的一种反应,也是华人在印度社会文化传统和自身文化传统双重影响下的生存状态。不仅反映了华人基于生存需要的生存策略选择,也凸显了华人基于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族群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华人 阶序化 印度教社会 文化认同 文化基因
下载PDF
依旧是“客人”:印度加尔各答客家人认同的重塑 被引量:3
4
作者 欧爱玲 张铭 赵莉苹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3-48,共16页
从奥兰多·帕特森的种族定义入手,探讨加尔各答客家人种族认同的构成,就加尔各答客家人而言,有三个因素对确立和维持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即国家和民族政治、不同种族从事不同职业的分层制经济和东道国以"洁"与"不洁&... 从奥兰多·帕特森的种族定义入手,探讨加尔各答客家人种族认同的构成,就加尔各答客家人而言,有三个因素对确立和维持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即国家和民族政治、不同种族从事不同职业的分层制经济和东道国以"洁"与"不洁"之间的象征性对立为基础的宗教制度。种族、种姓、语言和宗教是维持种族认同的几个重要因素。种族认同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由于职业、教育和政治环境迥然不同,客家人其认同轨道会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印度华人 印度 加尔各答 客家人 种族认同
下载PDF
中国学界印度华人研究综述
5
作者 徐辉 《八桂侨刊》 2019年第1期82-90,共9页
相比其他国家地区的华人研究,印度华人研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文献比较少。在以现有的研究文献、资料、网络报道与访谈为中心分析印度华人的状况中,发现印度华人有以下特点,第一,赴印原因有着普遍原因、社会原因和特殊原因等。第二... 相比其他国家地区的华人研究,印度华人研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文献比较少。在以现有的研究文献、资料、网络报道与访谈为中心分析印度华人的状况中,发现印度华人有以下特点,第一,赴印原因有着普遍原因、社会原因和特殊原因等。第二,印度华人的职业以皮革业、制鞋业、木匠和牙医为主,其他职业为辅。第三,印度华人经历了很多坎坷,至今无法痊愈。第四,老一辈印度华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知比年轻一代要深要强。希望文章能够引起学界对印度华人问题研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华人 华人学校 职业 排华运动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荷属东印度华人的印刷活动、儒家文化及华人社会 被引量:1
6
作者 丽莎.考特 寒星子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0,共5页
中国具有历史悠久且禀赋良好的印刷传统。殖民时期印度尼西亚活跃着规模可观的华商、华工,其中不少亦从事印刷出版活动。文章从荷兰学者的视角考察殖民地华人的印刷史,并检视其如何促进儒家文化传播、凝聚华人社会。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华人 书史 印刷史 儒家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人布袋戏的历史、演出形态与音乐 被引量:7
7
作者 蔡宗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88,108,共21页
尽管华人移民至印度尼西亚已有数百年之久,然而1965年印度尼西亚政府新秩序政策(New Order Policy)却制定了许多不利于华人文化发展的政策,导致印度尼西亚华人布袋戏的演出发生了内容与形态的改变。以布袋戏的演出为例,印度尼西亚华人... 尽管华人移民至印度尼西亚已有数百年之久,然而1965年印度尼西亚政府新秩序政策(New Order Policy)却制定了许多不利于华人文化发展的政策,导致印度尼西亚华人布袋戏的演出发生了内容与形态的改变。以布袋戏的演出为例,印度尼西亚华人为了维持与母国文化的联系,一直在努力维护以往庙会的表演方式与布偶形态,但在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压迫之下,华人为了维护传统文化的生存,而不得不采用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做法。为了能深入了解华人布袋戏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本文将以印度尼西亚华人布袋戏发展的历史与社会环境、操偶师的养成、现今华人布袋戏演出形态、布袋戏后场音乐的类型与演变,四个方向为研究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戏 印度尼西亚华人 “新秩序”政策 文化认同 离散社群
原文传递
印度华侨华人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涂华忠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0年第2期86-90,共5页
印度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印度东部沿海城市加尔各答,从事传统的皮革制造业、餐饮业、木器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经历了由高潮跌入低谷,再由低谷到稍有回升的过程... 印度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印度东部沿海城市加尔各答,从事传统的皮革制造业、餐饮业、木器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经历了由高潮跌入低谷,再由低谷到稍有回升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印度华侨华人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好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华侨华人 职业特点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没落与再生: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皮影戏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宗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64,89,共19页
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皮影戏在印度尼西亚称为wayang Cina-Jawa,简称为wacinwa。虽然爪哇华人皮影戏不像印尼传统皮影戏(wayang kulit)如此受到欢迎,也没有像华人布袋戏(wayang potehi)一样与华人庙会活动结合,但它却是华人戏剧与印度尼... 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皮影戏在印度尼西亚称为wayang Cina-Jawa,简称为wacinwa。虽然爪哇华人皮影戏不像印尼传统皮影戏(wayang kulit)如此受到欢迎,也没有像华人布袋戏(wayang potehi)一样与华人庙会活动结合,但它却是华人戏剧与印度尼西亚戏剧结合十分成功的案例。也因此,尽管爪哇华人皮影戏曾经在1967年苏哈托政府"新秩序"排华政策的影响之下没落了近数十年之久,但是在2000年之后瓦希德总统废除排华相关法规之后,华人文化开始受到重视,爪哇华人皮影戏也因此受到重视,部分印度尼西亚学者也开始尝试重新去演出与研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华人 爪哇华人皮影戏 江段新 社会文化环境 没落与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