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爱奉献精神在输血学教育中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旋 汤旭东 黎一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05-1106,1069,共3页
目的通过自始至终对在校检验医学生博爱奉献精神的教育,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感染影响等作用下,使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批乐于奉献、大爱无私的新型输血学人才。... 目的通过自始至终对在校检验医学生博爱奉献精神的教育,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感染影响等作用下,使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批乐于奉献、大爱无私的新型输血学人才。方法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建立民族自豪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树立榜样等来提升学生的博爱奉献。通过期末各种测试来评价效果。结果通过对07、08、09三届学生的培养,无偿献血人数达49.1%,沟通协调能力等四项考试成绩大幅提升。与开学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几年时间连续不断的不懈努力,学生对输血学科已有浓厚的兴趣,每次到课率几乎100%,且学生自愿无偿献血人数已明显增加,将博爱奉献精神渗透进医学教学的全过程中,着重积极正面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输血学人才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奉献 课堂教学与实践 检验医学生
原文传递
基督教伦理与王安忆小说 被引量:2
2
作者 柴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5-48,共4页
当下的文学写作普遍宣泄感官刺激,德性品质匮乏。出于对人的负罪意识匮乏的深层忧虑,王安忆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在文本中通过唤醒国民的负罪意识,提出建立负罪感这样一种最低的伦理底线,来确保社会伦理的构筑与维系。其... 当下的文学写作普遍宣泄感官刺激,德性品质匮乏。出于对人的负罪意识匮乏的深层忧虑,王安忆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在文本中通过唤醒国民的负罪意识,提出建立负罪感这样一种最低的伦理底线,来确保社会伦理的构筑与维系。其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基督教伦理 负罪感 反省与忏悔 博爱奉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