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戏流变考述——兼谈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被引量:23
1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53,43,共11页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 本文认为 ,南戏与传奇是同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发展到明代 ,分化为民间南戏与文人南戏两大类 ,由于创作目的的不同 ,两者在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 ,但这种差异尚不影响两者在文体与乐体上的不同 .到了清代中叶 ,民间南戏也出现了分化 ,一路仍以原有的形式流传 ,一路则在文体与乐体上皆出现了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传奇 分流 变异 民间南戏 文人南戏
下载PDF
论“丑”和“副净”——兼谈南戏形态发展的一条轨迹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天骥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95,共11页
“丑”源于“副净”,较早出现于南戏,而鲜见于元杂剧。它是“净”的分蘖,又有其独特的表演形态。从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窥见南戏这一戏种独特的品味,以及中国古代戏曲如何走向角色专业化、表演程式化的过程。
关键词 “丑” “副净” 南戏 元杂剧 中国 古代戏曲 表演形态
原文传递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 被引量:18
3
作者 解玉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戏曲史》“外来之观念”、“史学家之家法”、“文学家之眼光”等三种思维路径对后来人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论析 元杂剧 文论 民族戏剧 南戏 史学家 文学家 家法
原文传递
《张协状元》与早期南戏的形式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俞为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78,共16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戏曲 《张协状元》 南戏 形式特征 脚色体制 排场特征 曲体结构 语言风格
原文传递
南戏的产生及其市民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俞为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9,共12页
南戏形成于北宋中叶,两宋时期温州具有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以及远离大都市,文人的势力较弱等人文条件,使得南戏能在温州形成。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宋杂剧与叙事文学相结合的结果。南戏的作者与演员皆属市民阶... 南戏形成于北宋中叶,两宋时期温州具有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以及远离大都市,文人的势力较弱等人文条件,使得南戏能在温州形成。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宋杂剧与叙事文学相结合的结果。南戏的作者与演员皆属市民阶层,他们将编撰与表演南戏作为一种谋生营利的手段,其观众定位为占城市居民绝大多数的下层市民,故在剧作内容与表演形式上,皆能迎合下层市民的观赏情趣,具有浓厚的市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人文条件 渊源 市民性
原文传递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考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俞为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元代有两种昆山腔,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立的作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将清唱昆山腔的演唱方式引入剧唱昆山腔,演唱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南北曲曲体的变异,昆山腔的曲体指义增强,有... 元代有两种昆山腔,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立的作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将清唱昆山腔的演唱方式引入剧唱昆山腔,演唱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南北曲曲体的变异,昆山腔的曲体指义增强,有了“昆曲”之称;而这时的“昆山腔”或“昆曲”,实已超越了昆山一地的限制,流行南北,成为全国、全民族的“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昆山腔 顾坚 魏良辅
原文传递
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 被引量:12
7
作者 康保成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65,共13页
本文对古典戏曲剧本中用以提示动作的术语“科”、“介”的来源及 其所反映出的杂剧、南戏的不同表演风格进行了讨论,指出:1.杂剧中的 “科”来自道教仪式。2.“介”最早是上古礼仪中助宾行礼、在主宾之间通传 的角色,傀儡戏用... 本文对古典戏曲剧本中用以提示动作的术语“科”、“介”的来源及 其所反映出的杂剧、南戏的不同表演风格进行了讨论,指出:1.杂剧中的 “科”来自道教仪式。2.“介”最早是上古礼仪中助宾行礼、在主宾之间通传 的角色,傀儡戏用作赞导式的提示,被早期南戏直接继承。3.“科”与“介” 的不同来源,说明杂剧与南戏在表演上分别吸取了不同的仪式动作,它们在风 格上的差异是与生俱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杂剧 古典戏曲 仪式 剧本 傀儡戏 上古 曲剧 表演风格 动作
原文传递
潮汕方言与潮剧的形成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伦伦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78,共6页
本文通过对《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中使用的潮汕方言词语及唱词押韵情况的计量分析 ,认为潮汕方言词语在戏文中的逐步增加、唱词中的方音韵脚的逐步使用 ,反映了潮剧从南戏演变而来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 ,《戏文五种》中的第一种《金钗记... 本文通过对《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中使用的潮汕方言词语及唱词押韵情况的计量分析 ,认为潮汕方言词语在戏文中的逐步增加、唱词中的方音韵脚的逐步使用 ,反映了潮剧从南戏演变而来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 ,《戏文五种》中的第一种《金钗记》只是南戏在潮汕地区的一个演出本 ,《荔镜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潮州戏文 潮汕方言
全文增补中
明成化本南戏《白兔记》的新发现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景深 《文物》 1973年第1期44-47,共4页
最近上海书店收购到一本明代成化年间的刊本南戏《白兔记》,是在嘉定宣氏坟墓里与十种词话一同发掘出来的。这本书计四十六页,半页十三行,每行二十到二十三个字不等。半页插图六幅。版框计高18厘米,宽12厘米。全书不分出。这本书现存上... 最近上海书店收购到一本明代成化年间的刊本南戏《白兔记》,是在嘉定宣氏坟墓里与十种词话一同发掘出来的。这本书计四十六页,半页十三行,每行二十到二十三个字不等。半页插图六幅。版框计高18厘米,宽12厘米。全书不分出。这本书现存上海市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南戏 成化 种曲 正始 元代 九宫 毛晋 明代 博物馆
原文传递
明代杂剧体制探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戚世隽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9-89,共11页
关键词 明代 杂剧体制 南戏 北剧 剧本 文体 曲学
原文传递
论昆曲 被引量:5
11
作者 连波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18,共2页
昆曲起源何时,历来无确切定论,但从演出形式和音乐特点来看,可能承续南戏和北杂剧的艺术。元朝后期,南戏流入昆山一带,经当地音乐家顾坚等人在演唱上的加工,至明朝初,昆曲已基本形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江西豫章(南昌)人魂... 昆曲起源何时,历来无确切定论,但从演出形式和音乐特点来看,可能承续南戏和北杂剧的艺术。元朝后期,南戏流入昆山一带,经当地音乐家顾坚等人在演唱上的加工,至明朝初,昆曲已基本形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江西豫章(南昌)人魂良辅,流寓太仓,他对昆曲深为爱好,对南北曲颇有研究,于是在原有昆曲基础上,吸收了江南的民间音乐,加以揉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音乐特点 民间音乐 演出形式 南北曲 北杂剧 魏良辅 南戏 音乐家 起源
原文传递
徐渭的戏剧见解——评《南词叙录》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崇涛 《文艺研究》 1980年第5期29-34,共6页
《南词叙录》是我国明代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兼戏剧家徐渭(1521—1593)的戏曲论著,是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里唯一的一本有关南戏的专论。 在《南词叙录》之前,我国也曾出现过不少有关戏曲的论著,较为著名的,如元·夏伯和的《青楼集》、... 《南词叙录》是我国明代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兼戏剧家徐渭(1521—1593)的戏曲论著,是我国整个封建时代里唯一的一本有关南戏的专论。 在《南词叙录》之前,我国也曾出现过不少有关戏曲的论著,较为著名的,如元·夏伯和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词 戏剧家 戏曲 南戏 叙录 《青楼集》 艺术家 《录鬼簿》 钟嗣成 封建时代
下载PDF
论南戏《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关系兼论其产生的时代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其庸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2期321-327,共7页
《琵琶记》号称南戏之祖,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高明的《琵琶记》之前,南戏至少已经有了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什么叫南戏?南戏,就是从北宋末年南渡初年开始,一直到元末明初,流行于以浙江温州一带为中心的南方农村和城市(主要是江、... 《琵琶记》号称南戏之祖,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在高明的《琵琶记》之前,南戏至少已经有了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什么叫南戏?南戏,就是从北宋末年南渡初年开始,一直到元末明初,流行于以浙江温州一带为中心的南方农村和城市(主要是江、浙两省)的地方戏。所以它又称“温州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南戏 赵贞女 琵琶 永乐大典 诸宫调 元末明初 元杂剧 温州 北宋末年
原文传递
畸形发展的明代传奇——三种明刊《白兔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多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75,共9页
对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的明传奇,一般都给以肯定的评价,如称以《浣纱记》的编写为标志,“从此我国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繁荣时代”。(《中国戏曲通史》中册四十页)“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末,整整一百年,是中国戏剧丰收的世纪。... 对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的明传奇,一般都给以肯定的评价,如称以《浣纱记》的编写为标志,“从此我国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繁荣时代”。(《中国戏曲通史》中册四十页)“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末,整整一百年,是中国戏剧丰收的世纪。在这一百年中,传奇艺术获得了极其充分的发展,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有四部:《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这些作品在整个中国戏剧文化史上也是第一流的瑰宝,至今还在闪耀着光芒。”(《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三七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长生殿》 《牡丹亭》 南戏 《桃花扇》 《浣纱记》 四部 中国戏剧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原文传递
《南词叙录》非徐渭作 被引量:9
15
作者 骆玉明 董如龙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71-78,共8页
《南词叙录》是现存最早和最重要的关于南戏的文献性和概论性著作,一向受到戏曲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关于它的作者,言及此书的所有论著均明确认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渭。然而,仔细考索各种有关材料,却可以发现《南词叙录》并非徐渭所作... 《南词叙录》是现存最早和最重要的关于南戏的文献性和概论性著作,一向受到戏曲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关于它的作者,言及此书的所有论著均明确认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徐渭。然而,仔细考索各种有关材料,却可以发现《南词叙录》并非徐渭所作。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了解此书本身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深入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人们认定《南词叙录》出于徐渭之手,唯一的根据是在传世清代抄本上有明确的署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南词 叙录 嘉靖 戏曲史 昆山腔 祝允明 南戏 上图 吴中
下载PDF
南戏《拜月亭》考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俞为民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84,共15页
首先 ,对南戏《拜月亭》之“拜月亭”的情节来源作了考证 ,认为在南戏《拜月亭》之前已有一部有“拜月亭”情节的原创作品 ,而南戏虽剧名作《拜月亭》 ,但已删去了“拜月亭”的情节。其次 ,对南北《拜月亭》的关系作了考述 ,认为关汉卿... 首先 ,对南戏《拜月亭》之“拜月亭”的情节来源作了考证 ,认为在南戏《拜月亭》之前已有一部有“拜月亭”情节的原创作品 ,而南戏虽剧名作《拜月亭》 ,但已删去了“拜月亭”的情节。其次 ,对南北《拜月亭》的关系作了考述 ,认为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是根据南戏改编的。第三 ,对南戏《拜月亭》的作者与版本作了考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拜月亭》 戏剧 情节来源 考证 关汉卿 杂剧 作者 版本 古代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南戏《西厢记》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崇涛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通过对自宋元南戏迄明清传奇间的绵延不绝的“南西厢现象”的审 视,可见元代“南”、“北”《西厢》双枝竞秀、并行不悖,表明元代南戏、杂 剧不存在互相排它、彼消我长的关系。元戏文《西厢记》入明后销声匿迹,由 崔时佩编撰、李日... 通过对自宋元南戏迄明清传奇间的绵延不绝的“南西厢现象”的审 视,可见元代“南”、“北”《西厢》双枝竞秀、并行不悖,表明元代南戏、杂 剧不存在互相排它、彼消我长的关系。元戏文《西厢记》入明后销声匿迹,由 崔时佩编撰、李日华增订的《李西厢》所代替,风骚独领明南戏直至明清传奇 的“南西厢”,这是南成声腔代有更替,戏曲生存环境变化所使然;“海盐子 弟”与“苏州戏子”共演《南西厢》的事实,说明作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 的早期昆山腔形成应同吸收海盐腔成就有关;《西厢》“北剧南化”与“易北为 南”现象,反映了明中叶戏曲处于由南北曲交融到全面向南曲移位的发展态 势;围绕着“南西厢”尤其《李西厢》的评价问题,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戏曲 批评家不同的戏曲价值观念,也显示了“西厢世界”的丰富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西厢记》 明清传奇 南曲 戏曲 杂剧 批评家 声腔 昆山腔 南北曲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的成熟标志是南戏而不是元杂剧——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宏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对杨栋教授《〈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提出的《张》剧撰于元代并非宋代、编演于杭州而不是温州、南曲"克隆复制"北曲、中国戏剧的成熟标志是元杂剧而不是南戏等论点,进行遂一商榷。着重通过对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比... 本文对杨栋教授《〈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提出的《张》剧撰于元代并非宋代、编演于杭州而不是温州、南曲"克隆复制"北曲、中国戏剧的成熟标志是元杂剧而不是南戏等论点,进行遂一商榷。着重通过对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比较,指出元杂剧虽然在"曲"方面取得很高的文学成就,被誉为"一代之绝作",但在"剧"方面,包括艺术体制、剧本规格等方面尚存在未成熟之处。而宋元南戏不仅比元杂剧早出,且比元杂剧成熟,后世戏曲正是继承南戏的艺脉而代代相传的,故真正称得上中国戏曲最早成熟标志的是南戏并非元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元杂剧 成熟标志
原文传递
宋元南戏的珍贵遗存——莆仙戏《王魁》、《刘锡》、《陈光蕊》考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尚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宋元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不便。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比如《王魁》、《刘锡》、《陈光蕊》等剧目,与早期南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宋元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不便。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比如《王魁》、《刘锡》、《陈光蕊》等剧目,与早期南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研究南戏十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考察与辨析,将为南戏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也可为南戏研究开拓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南戏 《王魁》 《刘锡》 《陈光蕊》
下载PDF
二十世纪戏曲文献之发现与南戏研究之进步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玉峰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4-231,共18页
王国维先生尝云"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此语尤适用于二十世纪的南戏研究.南戏研究始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913),但世纪初的王国维可以凭藉的戏曲文献极其有限,所以《宋元戏曲史》有关南戏的论述不能不留下许多缺憾.
关键词 南戏 古代戏曲 南曲九宫正始 寒山堂曲谱 二十世纪 戏曲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