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风”内涵及《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治疗脑梗死、脑出血体会 被引量:47
1
作者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25-2734,共10页
《千金要方》小续命汤为治疗中风、风痱病的经典名方。在汉唐以前,小续命汤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为"内科第一方",但在后世却被逐渐淹没,甚至历代医家弃而不用。之所以小续命汤会无人问津与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内涵认... 《千金要方》小续命汤为治疗中风、风痱病的经典名方。在汉唐以前,小续命汤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为"内科第一方",但在后世却被逐渐淹没,甚至历代医家弃而不用。之所以小续命汤会无人问津与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内涵认识变化有关。在古代,中风内涵极为广泛,除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脑出血后遗症等脑血管疾病之外,还包括面神经炎、不明原因的四肢无力、颈椎病、急性脊髓炎、急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皮肌炎、低钾麻痹、末梢神经炎等疾病。研究发现,该方在治疗脑梗死、脑出血时,能够显著缩短急性期病程,促进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康复,其作用机制与现代医学治疗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一致。另外,该方禁用于脸红,心率快,血压高,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弦劲有力,直冲寸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中风 千金 脑梗死 脑出血
原文传递
罗布麻的民族植物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钱学射 张卫明 陈重明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2年第3期15-21,共7页
罗布麻是我国值得重视的资源植物,属于夹竹桃科(Apocynaceae),一般分类为两个属三个种,通常用大花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H-ook.f.)Wood son]和红麻(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经考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历代人民的经济... 罗布麻是我国值得重视的资源植物,属于夹竹桃科(Apocynaceae),一般分类为两个属三个种,通常用大花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H-ook.f.)Wood son]和红麻(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经考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在历代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医药活动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 罗布麻叶 《外台秘 资源开发利用 《证类本草》 泽漆根 《本草纲目》 千金 罗布麻茶 高血压
原文传递
读《千金要方》谈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名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辉 郑洪新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10期910-911,共2页
《千金要方》关于骨病的论述较为全面,集中在肾脏八篇当中,其内容继承《内经》理论,而又对《内经》理论有所发挥。诸篇中的相关记载,认为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和病机方面似可以对应"骨痿""骨痹""骨枯"&qu... 《千金要方》关于骨病的论述较为全面,集中在肾脏八篇当中,其内容继承《内经》理论,而又对《内经》理论有所发挥。诸篇中的相关记载,认为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和病机方面似可以对应"骨痿""骨痹""骨枯""骨极""精极""腰痛"等中医病名。但在临床中当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不同发病阶段、病理进展来辨证论治,所以其中西医病名对应并非一成不变,故上述骨病名称可概括骨质疏松症的不同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千金 中医病名
下载PDF
宋人改动《千金要方》桂类药名考证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凤 罗辉 +1 位作者 董立业 都立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近年来,日本学者真柳诚从考古学、植物学、文献学等方面,对张仲景医书中的桂类药物进行了详考,结论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将《伤寒论》中的所有桂类药物,包括桂、桂心、桂皮等通改为桂枝。他认为,汉代以桂枝即嫩枝的全体入药的可... 近年来,日本学者真柳诚从考古学、植物学、文献学等方面,对张仲景医书中的桂类药物进行了详考,结论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将《伤寒论》中的所有桂类药物,包括桂、桂心、桂皮等通改为桂枝。他认为,汉代以桂枝即嫩枝的全体入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很可能是以桂树的皮即现今所用的肉桂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 千金 桂类药名 考证
原文传递
近20年附子超大剂量应用概况 被引量:16
5
作者 罗昌国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关键词 附子 超大剂量 千金 剂学》 医家 祝味菊 近20年 应用概况 记载 中毒
下载PDF
板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金在久 葛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751-753,共3页
关键词 板栗 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 《本草纲目》 千金 养胃健脾 祖国医学 补肾强筋 活血止血
下载PDF
我国坚果炒货行业质量调研报告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扬 赵琴 俞淑 《质量与标准化》 2016年第1期37-39,共3页
我国坚果炒货食品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便有记载,后在《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古藉中,均详细记载:长期食用坚果炒货食品,能令人"发黑、身轻、步健"。价廉物美的大众特质和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使坚果炒货食品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我国坚果炒货食品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便有记载,后在《本草纲目》、《千金要方》等古藉中,均详细记载:长期食用坚果炒货食品,能令人"发黑、身轻、步健"。价廉物美的大众特质和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使坚果炒货食品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坚果炒货食品的主要品种有:瓜子类、坚果类、花生类、豆类等及其果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果类 行业质量 营养保健功能 千金 商周时期 大肠菌群 糖精钠 黄曲霉毒素 令人 微生物超标
下载PDF
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幼民 黄龙祥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 ,现存有二种传本 ,一种是宋代校正医书局的校注本《备急千金要方》 ;另一种是未经宋人校改的宋刊本《孙真人千金方》(现存 2 0卷 )。这二种传本无论是在篇目次序 (包括同一篇中的条文次序 )还是在文字内容...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 ,现存有二种传本 ,一种是宋代校正医书局的校注本《备急千金要方》 ;另一种是未经宋人校改的宋刊本《孙真人千金方》(现存 2 0卷 )。这二种传本无论是在篇目次序 (包括同一篇中的条文次序 )还是在文字内容上 ,都有较大的出入。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几年前我们已经撰文做了初步分析 ,而新近的研究又进一步发现了解释这些差异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校本 千金 基本构成 宋代校正医书局
原文传递
《千金要方·食治》与《食疗本草》 被引量:9
9
作者 曹瑛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87-88,共2页
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作为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把食物疗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弟子孟说的《食疗本草》无论在食药收录范围方面,还是在学术内容方面,都是对《千金要方·食治》的继承、补充和发展,并载有大量食疗验... 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作为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把食物疗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弟子孟说的《食疗本草》无论在食药收录范围方面,还是在学术内容方面,都是对《千金要方·食治》的继承、补充和发展,并载有大量食疗验方,实用性更强。孙、孟二人可谓集唐以前食物疗法之大成,对后世食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 《食疗本草》 食物疗法
下载PDF
《千金要方》治疗痹证用药规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浩 李崇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痹证相关理论思想以及用药规律,以期更全面的认识痹证,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研读《备急千金要方》全书,以"痹"、"脚弱"、"腰痛"、"历节&qu... [目的]探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痹证相关理论思想以及用药规律,以期更全面的认识痹证,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研读《备急千金要方》全书,以"痹"、"脚弱"、"腰痛"、"历节"等关键字进行检索,对其中所涉痹证理论思想进行研讨,相关的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纳整理,并研读痹症相关论文进行归纳。[结果]孙思邈认为痹证的病因包括风寒湿三气、肾虚、热毒等。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有内服汤剂、散剂酒剂,外用膏剂、酒剂,针灸等多种。用药特色有:治疗痹证善用风药;重用辛热之品,注重扶助阳气;重视虚损。对于痹证不同症状、不同病位的药物运用,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结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对痹证的治疗颇有学术价值,时至今天,其论治思想对于临床痹证的治疗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孙思邈 千金 用药规律 病因 治疗 中医文献
下载PDF
开心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及对血清Livin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彦廷 蔡忠明 陈应柱 《山西中医》 2015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开心散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Livin的影响。方法:确诊的VD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5 mg每晚临睡前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开... 目的:观察开心散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Livin的影响。方法:确诊的VD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5 mg每晚临睡前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开心散"治疗,疗程同对照组。并通过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来观察临床疗效,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智能状况及血清Livin值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Livin值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心散对VD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血清Livin也有正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千金 开心散 Livin因子
下载PDF
《千金要方》药秤考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关键词 千金 新雕孙真人千金 药秤 考证
原文传递
《千金要方》“药食同源”方药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娟莉 《陕西中医》 2009年第3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千金 药探析 备急千金 营养作用 食用价值 物质基础 孙思邈
下载PDF
初论宋人整理《千金要方》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宋人 整理 千金 基本原则
原文传递
严定梁临证经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秀杭 严蕊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5-658,共4页
严定梁医师 ,擅长灸法 ,其化脓灸法遥承并改进了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的古老灸法 ,无论是施灸季节、灸治材料、取穴原则、取穴方法、发灸、养灸均严谨而有特色 ,用穴少而精 ,取穴则按、押、摩、数 ,煞费推敲 ,力求准确 ,重视培... 严定梁医师 ,擅长灸法 ,其化脓灸法遥承并改进了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的古老灸法 ,无论是施灸季节、灸治材料、取穴原则、取穴方法、发灸、养灸均严谨而有特色 ,用穴少而精 ,取穴则按、押、摩、数 ,煞费推敲 ,力求准确 ,重视培元固本、强壮健体。其针法以取穴精炼为特色 ,常用透刺法 ,以一针同时发挥两穴或两穴以上穴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临证经验 灸法 化脓灸 透刺法 千金 《外台秘 材料
下载PDF
《千金要方》“开心散”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ICAM-1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彦廷 蔡忠明 陈应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0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探讨《千金要方》中"开心散"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20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在针对基础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安理申5mg每晚临睡前口服,治疗组给予中药"开心... 目的:探讨《千金要方》中"开心散"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20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在针对基础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安理申5mg每晚临睡前口服,治疗组给予中药"开心散"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采用MMSE评估患者的智能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VD患者血浆ICAM-1值。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智能状况及血浆ICAM-1值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MMSE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但2组治疗后血浆ICAM-1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千金要方》中"开心散"对VD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血浆ICAM-1的影响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 开心散 血管性痴呆 ICAM-1
下载PDF
《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可歆 梁晓春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千金要方》一书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作者为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本书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充实了新的内容,对临床各科做了系统、全面的描述,是中医学在唐代文化发展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百科全书[1]。孙... 《千金要方》一书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作者为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本书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充实了新的内容,对临床各科做了系统、全面的描述,是中医学在唐代文化发展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百科全书[1]。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 大医精诚 中医典籍 人文思想
下载PDF
脾胃学说历史沿革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学毅 马红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6期174-175,177,共3页
春秋战国到两汉是脾胃学说形成与奠基阶段,《黄帝内经》阐述了脾胃生理功能;《伤寒杂病论》重点阐述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调理脾胃成为治疗外感病重要法则。唐宋为发展时期,《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以五脏六腑为纲,寒... 春秋战国到两汉是脾胃学说形成与奠基阶段,《黄帝内经》阐述了脾胃生理功能;《伤寒杂病论》重点阐述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调理脾胃成为治疗外感病重要法则。唐宋为发展时期,《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确立"春夏取冷太过",提出"温食",顾护脾阳。金元至明清时期是脾胃学说的鼎盛时期,张元素著《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实用药式》"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李东垣《脾胃论》"饮食伤脾论"、"甘温除大热"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明清是充实、完善阶段,叶天士继承东垣补脾升阳,创立胃阴辨治说,弥补了东垣略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纠正了举世皆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甚则阴阳不辨的弊病,对脾胃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中梓重视脾、肾,提出:"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薛己结合温病,巩固了脾阴学说,提出"阴虚乃脾虚也,脾为至阴"。近年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40余种脾虚模型,综合观测,证实脾胃与人体多系统(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 金翼 钱乙 张元素 李东垣 李中梓 薛己
下载PDF
《千金要方》温胆汤方义及应用举隅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元庆 《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根据温胆汤方中药物之气味、功效 ,结合古今医家的有关论述 ,认为温胆汤以调畅气机为基本功效。其调畅气机之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疏调肝胃气机 ,半夏、陈皮、生姜之辛 ,合于《素问·脏气法时论》 :“肝欲散 ,急食辛以... 根据温胆汤方中药物之气味、功效 ,结合古今医家的有关论述 ,认为温胆汤以调畅气机为基本功效。其调畅气机之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疏调肝胃气机 ,半夏、陈皮、生姜之辛 ,合于《素问·脏气法时论》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之论 ;其次是和中降逆 ,方中主要药物均具有和胃降逆之力 ,为胃气上逆诸证之良方 ;功用之三是化痰 ,方中药物多具化痰之力 ,而诸药之辛散 ,调气和中也与化痰之功用密不可分。临床可用于肝胆气机郁滞证、胃失和降病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 温胆汤 治疗应用 中药
下载PDF
孙思邈《千金要方》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思安 赵钊 +2 位作者 李成文 卢享君 常小荣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8,共3页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孙思邈所著,世人简称《千金要方》。全书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不仅反映了孙氏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还收录了许多历代名医如郭玉、张文仲、范汪等的医学...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孙思邈所著,世人简称《千金要方》。全书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不仅反映了孙氏的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还收录了许多历代名医如郭玉、张文仲、范汪等的医学理论与经验。其内容载述广博、条理清晰,不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还对针灸、推拿、气功、养生、食疗、急救等做了详尽的阐述。有关针灸的内容约1000多条,其中卷二十九、卷三十对针灸做了专论,同时其他各卷也有散在论述。本文从防重于治,既病早治;诊脉施术,慎于灸刺;临证选法,知针知药;灸理丰富,临证权变;独重奇穴,首创阿是;针灸处方,指导临床等方面总结概括其针灸学术思想,这些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 针灸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