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推阴阳”而动天地:董仲舒宇宙图式新探——如何实现对先秦儒家宇宙论的改造与超越
被引量:
6
1
作者
余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3,共12页
战国至秦汉时期,宇宙观建构是各派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先秦儒家人格化、性情化、伦理化的天道,其内在机理并未获得有效展开,显得凝固呆板,极大降低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董仲舒对天道信仰作了实证化、体系化、定律化的处理,进...
战国至秦汉时期,宇宙观建构是各派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先秦儒家人格化、性情化、伦理化的天道,其内在机理并未获得有效展开,显得凝固呆板,极大降低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董仲舒对天道信仰作了实证化、体系化、定律化的处理,进而完成了天之哲学建构。天虽至大至尊,却又被纳入“十端”之内,这种涵摄与共生的复杂交互关系导致天道充满内驱力而运行不殆。阴与阳所处地位、所发挥作用并不对等。“阴阳合别”,二气交替,共同促成岁月四时的运转变化,先秦儒家宇宙观到汉初被注入了动能。董学首次为五行确定了基本秩序,五行与四时、五方合理搭配。五行生胜,相互统一,创造动能,导致四时变化和世界运动。阴阳配五行的非对称性组合,则能够引发天道运行的永续不竭,带来无限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宇宙论
十端
阴阳五行
先秦儒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自然哲学的四重维度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调适
被引量:
1
2
作者
崔锁江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董仲舒自然哲学可以划分为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四重维度。“自然”标志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逻辑性。天论则存在着自然之天与神明之天的二重性。神明之天通过自然之天显示出“天意”“天命”。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自...
董仲舒自然哲学可以划分为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四重维度。“自然”标志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逻辑性。天论则存在着自然之天与神明之天的二重性。神明之天通过自然之天显示出“天意”“天命”。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自然哲学的核心内容。董仲舒尽管认为绝大部分自然现象出于自然界本身,但是更看重灾异与祥瑞等反映神明意志的特别现象。君主的作为构成了感应的逻辑起点,进而被神明遣告,并反映为灾异与祥瑞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天人感应的内在机理就在于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十端之间的同类相动。而儒家通过分析灾异的阴阳五行属性,进而劝谏君主、改制更张。讨论董仲舒自然哲学有助于实现对其天人感应论的内在机制问题进行调适,实现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自然
天人感应
天论
阴阳五行
十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述评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高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 ,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 。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人副天数
十端说
内涵
精神实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对阴阳五行之学的整合
被引量:
1
4
作者
余治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2-36,共5页
《春秋繁露》中,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内在机制的运行、转换,第一次对"天之十端"进行了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五行之中,土为至尊,金、木、水、火之行,各以自身本性为本质,始终拥有自己的立场和位次,同时也接受、服从...
《春秋繁露》中,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内在机制的运行、转换,第一次对"天之十端"进行了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五行之中,土为至尊,金、木、水、火之行,各以自身本性为本质,始终拥有自己的立场和位次,同时也接受、服从阴阳二端的遣动,五行与阴阳协调运作,共同发生效用。阴阳因金、木、水、火之行而兴起并分别对之予以帮助和辅佐。阴、阳,甚或阴阳的兼合,都不可能成为宇宙演进的唯一力量源泉,只有在阴阳、天、地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才能有世界万物的发生和形成。经由阴阳的天人整合,既统一了天与人,又使天、人与阴阳之间实现了联体互动。董仲舒对天、地、人以及阴阳五行所做的整合与统一,给原先刻板、呆滞、僵死的阴阳机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阴阳五行周行运转的图景不再呈现单调、枯燥的色彩,儒学的人类主体情怀和人性价值被有机地渗透到阴阳五行的机制结构中,促使阴阳学整个系统能够喷发出人性的味道和日常生活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阴阳五行
天之十端
整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阴阳”而动天地:董仲舒宇宙图式新探——如何实现对先秦儒家宇宙论的改造与超越
被引量:
6
1
作者
余治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63,共12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
文摘
战国至秦汉时期,宇宙观建构是各派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先秦儒家人格化、性情化、伦理化的天道,其内在机理并未获得有效展开,显得凝固呆板,极大降低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董仲舒对天道信仰作了实证化、体系化、定律化的处理,进而完成了天之哲学建构。天虽至大至尊,却又被纳入“十端”之内,这种涵摄与共生的复杂交互关系导致天道充满内驱力而运行不殆。阴与阳所处地位、所发挥作用并不对等。“阴阳合别”,二气交替,共同促成岁月四时的运转变化,先秦儒家宇宙观到汉初被注入了动能。董学首次为五行确定了基本秩序,五行与四时、五方合理搭配。五行生胜,相互统一,创造动能,导致四时变化和世界运动。阴阳配五行的非对称性组合,则能够引发天道运行的永续不竭,带来无限生机。
关键词
董仲舒
宇宙论
十端
阴阳五行
先秦儒家
Keywords
Dong Zhongshu
cosmology
ten aspects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自然哲学的四重维度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调适
被引量:
1
2
作者
崔锁江
白立强
机构
衡水学院董子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0ZX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16JJD720004)。
文摘
董仲舒自然哲学可以划分为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四重维度。“自然”标志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规律性、逻辑性。天论则存在着自然之天与神明之天的二重性。神明之天通过自然之天显示出“天意”“天命”。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自然哲学的核心内容。董仲舒尽管认为绝大部分自然现象出于自然界本身,但是更看重灾异与祥瑞等反映神明意志的特别现象。君主的作为构成了感应的逻辑起点,进而被神明遣告,并反映为灾异与祥瑞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天人感应的内在机理就在于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十端之间的同类相动。而儒家通过分析灾异的阴阳五行属性,进而劝谏君主、改制更张。讨论董仲舒自然哲学有助于实现对其天人感应论的内在机制问题进行调适,实现自然论、天论、天人感应论、十端论的统一。
关键词
董仲舒
自然
天人感应
天论
阴阳五行
十端
Keywords
Dong Zhongshu
nature
response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s
the theory of heaven
yin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en initiators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述评
被引量:
2
3
作者
汪高鑫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文摘
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是由董仲舒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套学说的基本内涵包括十端说、人副天数说和祥瑞灾异说 ,其精神实质是“言天道而归于人道”,即通过祥瑞灾异说 。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人副天数
十端说
内涵
精神实质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predestination theory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对阴阳五行之学的整合
被引量:
1
4
作者
余治平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2-36,共5页
文摘
《春秋繁露》中,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内在机制的运行、转换,第一次对"天之十端"进行了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五行之中,土为至尊,金、木、水、火之行,各以自身本性为本质,始终拥有自己的立场和位次,同时也接受、服从阴阳二端的遣动,五行与阴阳协调运作,共同发生效用。阴阳因金、木、水、火之行而兴起并分别对之予以帮助和辅佐。阴、阳,甚或阴阳的兼合,都不可能成为宇宙演进的唯一力量源泉,只有在阴阳、天、地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才能有世界万物的发生和形成。经由阴阳的天人整合,既统一了天与人,又使天、人与阴阳之间实现了联体互动。董仲舒对天、地、人以及阴阳五行所做的整合与统一,给原先刻板、呆滞、僵死的阴阳机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阴阳五行周行运转的图景不再呈现单调、枯燥的色彩,儒学的人类主体情怀和人性价值被有机地渗透到阴阳五行的机制结构中,促使阴阳学整个系统能够喷发出人性的味道和日常生活的气息。
关键词
董仲舒
阴阳五行
天之十端
整合
Keywords
Tax Reform Individual Income Tax Self-declaration Dong Zhongshu yin yang wu xing "tian ren shi duan" integration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推阴阳”而动天地:董仲舒宇宙图式新探——如何实现对先秦儒家宇宙论的改造与超越
余治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董仲舒自然哲学的四重维度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调适
崔锁江
白立强
《衡水学院学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述评
汪高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董仲舒对阴阳五行之学的整合
余治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