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九世纪早期潮州话声母m/b、n/l、ng/g的分合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奠香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0-436,共7页
本文根据1841年曼谷出版的《潮州话初阶》(FIRST LESSONS IN THE TIE-CHIW DIALECT潮州话)和1847年出版的《汉英潮州方言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IN THE TIECHIU DIALECT)的标音材料,根据音位分析中的最小对立原则,分... 本文根据1841年曼谷出版的《潮州话初阶》(FIRST LESSONS IN THE TIE-CHIW DIALECT潮州话)和1847年出版的《汉英潮州方言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IN THE TIECHIU DIALECT)的标音材料,根据音位分析中的最小对立原则,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十九世纪早期潮州话声母系统中的m/b、n/l、ng/g是两套对立的声母,而不是一套声母的两套音位条件变体。此时的潮州话声母系统已经不同于闽南话的十五音系统,而属于十八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方言 潮州话 声母 十八音 十九世纪早期
原文传递
论十九世纪早期英国文学中阿拉丁的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鸿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受1992年迪士尼动画电影《阿拉丁》的影响,阿拉丁的阿拉伯人形象深入人心。但在十九世纪早期的英国,情况并非如此。在当时的《天方夜谭》中,阿拉丁的形象有四个特征:中国人、幸运儿、滑稽人物和知错能改者;在伦敦的舞台上,阿拉丁的主要... 受1992年迪士尼动画电影《阿拉丁》的影响,阿拉丁的阿拉伯人形象深入人心。但在十九世纪早期的英国,情况并非如此。在当时的《天方夜谭》中,阿拉丁的形象有四个特征:中国人、幸运儿、滑稽人物和知错能改者;在伦敦的舞台上,阿拉丁的主要形象是中国人和浪漫多情者;在当时的童话中,阿拉丁的形象则是中国人和悔过自新者。可见,在十九世纪早期,阿拉丁是中国人的观念在英国占据主导地位。换言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原本是个和中国相关的故事。由此,文章旨在帮助国人更准确地认识当代流行文化人物阿拉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世纪早期 英国文学 阿拉丁 改编文学 人物形象 中国人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