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hydrophilic mesoporous carbon catalyzed low-temperature hydrodeoxygenation of microalgae oil to alkanes at aqueous-phase 被引量:5
1
作者 Arif Ali Chen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4-1185,共12页
The processing of an energy carrier such as microalgae oil into valuable fuels and chemicals is quite promising.Aqueous-phase processing is 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because the separation of intrinsic water from the ... The processing of an energy carrier such as microalgae oil into valuable fuels and chemicals is quite promising.Aqueous-phase processing is 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because the separation of intrinsic water from the algae cell is difficult.In this study,we synthesized ruthenium(Ru)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highly hydrophilic mesoporous carbon to catalyze the quantitative hydrodeoxygenation(HDO)of microalgae oil to alkanes in a one-pot process at a low temperature(140℃)in the aqueous phase.The mesoporous carbon was obtained by single-step calcination of starch and zinc chloride in nitrogen.The as-obtained carbon showed high surface areas and pore volumes,allowing high dispersion of Ru nanoparticles.The surface of the carbon material was rich in hydroxyl groups,as evidenc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infrared(IR)spectroscopy,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measurements.As a result,the carbon material contacted preferably with the water phase versus the organic phase,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substrates.On the other hand,the contact angle test results speculated the superior hydrophilic nature of mesoporous Ru/C(ZnCl2,starch)than commercial Ru/C.Both kinetics modeling and in situ IR monitoring in water revealed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hydrophilic mesoporous and hydrophilic Ru/C compared to a commercial Ru/C for the tandem hydrogenation of stearic acid and decarbonylation of stearyl alcohol.The herein designed hydrothermal carbon material was highly active,environmentally benign,sustainable,and recyclable material,and could be potentially used for other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in the aqueous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e oil Stearic acid Heptadecane Hydrophillic carbon HYDRODEOXYGENATION Ru/C catalyst
下载PDF
二元有机物体系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阙燚 刘朝 陈秋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80,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和NTP系综方法对十七烷、十五烷及十七烷/十五烷混合体系的相变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根据体系自扩散系数和比体积随温度的突变关系,获得的十七烷、十五烷相变温度值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确定了不同混合...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和NTP系综方法对十七烷、十五烷及十七烷/十五烷混合体系的相变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根据体系自扩散系数和比体积随温度的突变关系,获得的十七烷、十五烷相变温度值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确定了不同混合体系的相变温度。二元混合体系的相变温度可根据组分比例进行调节,可满足一定温度下相变储能的应用要求。通过分析熔化过程中十七烷分子二面角的变化获得了十七烷分子微观结构变化的特征。在熔化过程中十七烷分子有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 十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变
下载PDF
银杏叶中银杏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荞薇 谢媛媛 +2 位作者 王义明 梁琼麟 罗国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建立银杏叶药材中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等5种银杏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mm×250... 目的建立银杏叶药材中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等5种银杏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10 nm,柱温为30℃。结果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和十七烷一烯银杏酸(C17∶1)质量浓度分别在1.47~29.40、6.05~121.00、8.00~160.00μg·m 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和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RSD=2.57%,n=9)、100.1%(RSD=2.36%,n=9)、97.4%(RSD=2.99%,n=9),建立了十七烷二烯银杏酸(C17∶2)、氢化白果酸(C15∶0)相对定量分析方法。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杏叶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银杏叶药材中5种银杏酚酸类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白果新酸(C13∶0) 白果酸(C15∶1) 十七二烯银杏酸(C17∶2) 氢化白果酸(C
原文传递
榆树根皮的化学成分(Ⅱ)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东 崔征 +1 位作者 董焱 付明耀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4-767,801,共5页
目的研究榆树(Ulmus pumilaL.)根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即1十七烷酸甘油单酯(1 heptadecanoyl glycerol,1)、花生... 目的研究榆树(Ulmus pumilaL.)根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即1十七烷酸甘油单酯(1 heptadecanoyl glycerol,1)、花生酸(eicosanoic acid,2)、1十六烷酸甘油单酯(1 hexadecanoyl glycerol,3)e、pifriedelanol(4)、无羁萜(friedelin,5)c、amaldulenic acid(6)、arjunolic acid(7)、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2、3、6、7、8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种内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科 榆树 根皮 化学成分 1-十七酸甘油单酯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中7个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勇 陈硕 +1 位作者 卢端萍 廖雪倩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2-987,共6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7个脂肪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FFAP(30 mm×0.32 mm×250μm)色谱柱,程序升温的方式对灵芝孢子油中7个脂肪酸含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7个脂肪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FFAP(30 mm×0.32 mm×250μm)色谱柱,程序升温的方式对灵芝孢子油中7个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各脂肪酸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RSD均在3.0%以下,加样回收率(n=9)在96.6%~103.3%之间;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在灵芝孢子油脂肪酸中,不饱和的脂肪酸约占总量的76.41%,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约占总量的18.05%。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检测灵芝孢子油中7个脂肪酸的推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脂肪酸 肉豆蔻酸 十五 棕榈酸 十七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气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内蒙古苏尼特羊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脂肪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莎丽娜 靳烨 高金龙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CAS 2009年第6期62-64,共2页
近年来羔羊肉在羊肉市场中比例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羔羊肉良好感官特性的喜爱,试验对不同月龄苏尼特羔羊肌肉脂肪酸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苏尼特羔羊肉风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苏尼特羊这一优良地方品种的选育、适宰月龄的选择以... 近年来羔羊肉在羊肉市场中比例不断扩大,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羔羊肉良好感官特性的喜爱,试验对不同月龄苏尼特羔羊肌肉脂肪酸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苏尼特羔羊肉风味形成的内在因素,为苏尼特羊这一优良地方品种的选育、适宰月龄的选择以及肉品的合理利用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特 羔羊肉 优良地方品种 背最长肌 寒羊 自然放牧 锡林郭勒草原 十五 感官特性 十七
原文传递
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慧颖 付兴情 +3 位作者 蔡义玲 李亶烨 张建英 左爱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大理卫矛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和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 目的:研究大理卫矛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质谱、氢谱和碳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理卫矛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槐二醇(2)、蒲公英萜酮(3)、Sorghumol(4)、十七烷酸(5)、十八烷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表木栓醇(9)、木栓酮(10)。结论: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理卫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6为首次从卫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大理卫矛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卫矛 化学成分 蒲公英赛醇 槐二醇 蒲公英萜酮 Sorghumol 十七 十八 Β-谷甾醇 胡萝卜苷 表木栓醇 木栓酮
下载PDF
9,10-环甲基十七烷酸干预下灵芝深层发酵合成三萜酸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婧 王思贤 +3 位作者 薛菲菲 王晓玲 张家顺 刘高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3,共9页
利用Sigmoid模型对比研究了添加9,10-环甲基十七烷酸(9,10-CMA)前后灵芝深层发酵产三萜酸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显示,灵芝对照组中三萜酸在4–9d大量合成,并于第9天达到最大值(268.62mg/L);添加9,10-CMA组中三萜酸的合成量于第8天时达到... 利用Sigmoid模型对比研究了添加9,10-环甲基十七烷酸(9,10-CMA)前后灵芝深层发酵产三萜酸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显示,灵芝对照组中三萜酸在4–9d大量合成,并于第9天达到最大值(268.62mg/L);添加9,10-CMA组中三萜酸的合成量于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343.52mg/L)。添加9,10-CMA后,灵芝菌丝体细胞对底物葡萄糖的利用速度加快,细胞比生长速率在3.2天达到最大值(Μmax),为0.94d^-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8d^-1(在第3.4天获得);葡萄糖比消耗速率在第1.7天达到最大值(QS, max),为8.34d^-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d^-1(在第2.1天获得)。胞内三萜酸比合成速率显著提高,在第6.2天达到最大值(QITA,max)13.76d^-1,是对照组9.66d^-1的1.42倍。两组中灵芝三萜酸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均呈现部分偶联关系,添加9,10-CMA后,没有改变细胞生长和三萜酸合成在发酵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三萜酸 深层发酵 9 10-环甲基十七 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 被引量:4
9
作者 沈菊芳 陈彬武 钟宝珍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1989年第4期24-26,共3页
甲苯与二甲苯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作为职业接触甲苯、二甲苯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分析尿中马尿酸与甲基马尿酸的排泄量,对评价二种溶剂经机体代谢情况,从而估计现场环境空气中化合物的浓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已知甲苯进入... 甲苯与二甲苯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作为职业接触甲苯、二甲苯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分析尿中马尿酸与甲基马尿酸的排泄量,对评价二种溶剂经机体代谢情况,从而估计现场环境空气中化合物的浓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已知甲苯进入机体后,大部被氧化成苯甲酸,与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HA)由尿中排出。二甲苯由三个异构体组成,以间位为主进入机体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尿酸 代谢情况 二甲苯溶剂 职业接触 气相色谱法 排泄量 十七 间位 正常人尿 重氮甲
下载PDF
正十七烷与正十八烷对航空煤油理化性能及液滴平均直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婷雅 李江弘 +2 位作者 谭若樵 甘志文 杨晓奕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3-1141,共9页
讨论了正十七烷与正十八烷(C_(17),C_(18))对燃料运动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理化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直链烷烃对SMD(Sauter mean diameter)的影响.将Key's混合规律、Tat混合规律和多项式拟合应用于密度公式的拟合,并将Key's混合规... 讨论了正十七烷与正十八烷(C_(17),C_(18))对燃料运动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理化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直链烷烃对SMD(Sauter mean diameter)的影响.将Key's混合规律、Tat混合规律和多项式拟合应用于密度公式的拟合,并将Key's混合规律与对数拟合应用于运动黏度公式的拟合,得出的理化性能拟合公式精度较高;通过测量纯煤油及C_(17),C_(18)混合油雾化的SMD,实验发现随着直链烷烃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油的运动黏度增加,SMD也随之增加,雾化效果与纯航空煤油的相比较差,而C_(18)混合油的SMD要比C_(17)混合油要大,并且利用密度、运动黏度的拟合公式对SMD进行预测的偏差小于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油 十七 正十八 理化性能 索太尔平均直径(SMD)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抑制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戚海燕 闫干干 +4 位作者 闫浩浩 刘志成 刘晓丽 刘晓平 陈云雨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Lpro)为靶点,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建立用来筛选PLpro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HTS)模型。方法: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质粒构建、原核表达、分离纯化,获得高活性PLpro(以FRET检测PLpro... 目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Lpro)为靶点,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建立用来筛选PLpro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HTS)模型。方法: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质粒构建、原核表达、分离纯化,获得高活性PLpro(以FRET检测PLpro生物活性),用的底物为两端被荧光基团Edans与淬灭基团Dabcyl修饰的多肽。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并评价PLpro抑制剂FRET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苗头化合物。结果: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分离出PLpro,其比活力>3000 U/mg。经过优化实验,确定模型筛选条件:设定HEPES缓冲液(pH 7.0)中NaCl浓度为50 mmol/L,孵育温度为25℃,孵育时间为30 min,PLpro浓度为18μmol/L,底物浓度为2μmol/L。测得Z′因子值为0.74,说明所建模型可用于高通量筛选。通过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发现十七烷一烯银杏酸(GA17∶1)对PLpro具有混合型抑制作用且IC50值为15.5μmol/L。结论:成功建立PLpro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初步确定GA17∶1是一种新型抗PLpro的苗头化合物,该筛选方法对于快速筛选新型冠状病毒PLpro的靶向抑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木瓜样蛋白酶抑制剂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 高通量筛选 十七一烯银杏酸
下载PDF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筛选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兆博 侯黎明 +4 位作者 李平华 杜陶然 王中宇 吴承武 黄瑞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58-3769,共12页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的麸皮替代基础日粮可以显著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红度值,提高其肉品质,但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未知。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并利用二花脸猪肌管细...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的麸皮替代基础日粮可以显著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红度值,提高其肉品质,但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未知。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并利用二花脸猪肌管细胞体外探究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品质的潜在生理和分子调控机理。本试验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基础日粮组和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二花脸猪血浆样品的差异代谢物,并与肉质表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鉴别日粮纤维影响二花脸猪肉质性状的候选代谢物。然后利用候选代谢物处理体外分离培养的二花脸猪肌管细胞,研究其对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组和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之间共鉴定到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个差异代谢产物在基础日粮组含量较高,5个差异代谢产物在7%麸皮替代基础日粮组含量较高。KEGG通路分析显示,二花脸猪的血浆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富集在黑色素生成途径、ABC转运体途径、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等代谢途径上。通过与前期研究获得的肉质表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差异代谢物十七烷酸与二花脸猪背最长肌24 h红度值(a_(24 h))呈显著正相关。体外细胞研究表明,十七烷酸处理二花脸猪肌管细胞,提高了I型肌纤维类型标记基因MyHC I的表达水平。综上,适量的日粮纤维添加改变了二花脸猪血浆中十七烷酸的水平,进而通过提高MyHC I基因的表达改善二花脸猪背最长肌的肉色,提高其猪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日粮纤维 血浆代谢组学 十七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叶片脂肪酸对秋季低温的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咏梅 魏晋梅 +1 位作者 白小明 龚良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8-726,共9页
为了探索冷季型草坪草的耐冷机制,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秋季草地早熟禾叶片脂肪酸进行测定,并与盛夏时作对比。利用NIST97.L质谱库共检索出27种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有13种,约占总数的17%;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 为了探索冷季型草坪草的耐冷机制,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秋季草地早熟禾叶片脂肪酸进行测定,并与盛夏时作对比。利用NIST97.L质谱库共检索出27种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有13种,约占总数的17%;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14种,约占83%。此外,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始终存在,占98.2%~99.2%,是质膜的主要组分。随气温降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盛夏有反丁烯二酸和十四炔酸,而入秋后出现了苯甲酸、月桂酸、癸酸等12种脂肪酸,但含量甚微;此外,二烯脂肪酸下降,三烯脂肪酸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片质膜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强的耐冷性;为了抵御秋季冷凉气温,其脂肪酸不饱和度进一步增加更是提高了对冷害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反丁烯二酸 棕榈酸 亚油酸 亚麻酸 十七
下载PDF
脂肪酸心肌显像剂14(R,S)-氟-18-6-硫十七烷酸的制备和生物分布
14
作者 吴春英 林祥通 +3 位作者 陆春雄 张政伟 薛方平 刘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制备脂肪酸心肌显像剂 14 (R ,S) 氟 18 6 硫十七烷酸 ( 18F FTHA) ,并在小鼠体内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 8 溴 1 辛醇为原料 ,经醇氧化、丙基溴化镁格反应、水解、巯基取代、烷基化、酯化、酯水解等反应 ,合成标记前体FTHA OT... 目的 制备脂肪酸心肌显像剂 14 (R ,S) 氟 18 6 硫十七烷酸 ( 18F FTHA) ,并在小鼠体内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 8 溴 1 辛醇为原料 ,经醇氧化、丙基溴化镁格反应、水解、巯基取代、烷基化、酯化、酯水解等反应 ,合成标记前体FTHA OTs( 5 )。以氟化聚铵 (kryptofix/K + 18F)为亲核试剂 ,在乙腈溶液中与FTHA Cts( 5 )进行氟代亲核反应 ,经水解生成18F FTHA ,采用薄层层析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检测放射化学纯度(RCP)。结果 RCP大于 92 % ,稳定性好。小鼠心肌摄取高 [( 2 8.70± 3.5 2 ) %ID/g ,10min],滞留时间长[( 18.6 3± 2 .98) %ID/ g ,12 0min],注药后 10和 12 0min的心 /血比值分别为 9.4 5和 17.2 5。结论 制备的18F FTHA放化纯高 ,稳定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心肌显像剂 14(R S)-氟-18-6-硫十七 制备 生物分布 小鼠
下载PDF
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8F-FTHA的自动化合成与生物学分布研究
15
作者 何玉林 张晓军 +3 位作者 李剑波 张国建 张锦明 王雪梅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24-529,共6页
目的实现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4(R,S)-[18F]-氟-6-硫杂十七烷酸(18F-FTHA)的全自动化合成,并评价其在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自动化合成模块以苄基-14-(R,S)-对甲苯磺酰基-6-硫代十七烷酸脂为前体合成18F-FTHA。... 目的实现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4(R,S)-[18F]-氟-6-硫杂十七烷酸(18F-FTHA)的全自动化合成,并评价其在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自动化合成模块以苄基-14-(R,S)-对甲苯磺酰基-6-硫代十七烷酸脂为前体合成18F-FTHA。并对其物理(性状、放射性活度、比活度、半衰期和放射性核纯度)、化学(化学纯度、放射化学纯度和室温稳定性)和生物学(毒性、无菌和细菌内毒素)性能进行鉴定。昆明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只),经小鼠尾部静脉分别注射18F-FTHA显像剂7.4MBq(体积<0.2mL),注射后15、30、60、90min时各处死1组,分别取心脏、肝脏、脾、肺、肾脏、肌肉和骨等主要器官和血液,称重并测定放射性计数,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合成时间约50min,合成产率为(10.0±1.7)%。18F-FTHA注射液为含10%乙醇的无菌、无内毒素、无色澄清透明溶液,pH值为6~7,比活度为65GBq/mmol,放射性核纯度≥99%,放化纯度>98%。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18F-FTHA在血液中清除快,心肌摄取高,非靶器官摄取较低。在注射显像剂后60min时,心肌、肺和肝脏的放射性摄取分别为(19.04±4.87)%ID/g、(3.05±0.52)%ID/g和(5.99±2.96)%ID/g,心肌与肺的摄取比值为6/1(t=0.27,P=0.01),心肌与肝脏的摄取比值为3/1(t=0.75,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脏摄取呈先高后低的趋势,在15min和30min时肝脏摄取略高于心肌摄取。结论实现了18F-FTHA的自动化合成,其放化纯度高,稳定性好。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鉴定结果证实其安全可靠,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实验证实其心肌摄取高于非靶器官,可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代谢 脂肪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4(R S)-[18F]-氟-6-硫杂十七 生物学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