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医学卷子医方类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建庆 安耀荣 +11 位作者 贾育新 王凤仪 吴玉泓 张磊 殷世鹏 孔令娟 刘凤艳 曾启宇 胡蓉 杜雪洋 刘香玉 余焕钦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6期28-29,共2页
敦煌医学卷子中的医方类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敦煌医学卷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3个方面,对目前敦煌医学卷子中的医方类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抛砖引玉。
关键词 敦煌医学 医方 研究述评
下载PDF
基于肝肾论治慢性筋骨病的敦煌医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林忠 王多贤 +3 位作者 蒋玮 张琪 马学强 刘孟初 《中医研究》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慢性筋骨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有关。通过分析敦煌古医籍中肝肾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认为肝木及肾水功能失常为慢性筋骨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肝肾亏虚、精血乏源、筋骨失养为其重要病理机制。... 慢性筋骨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有关。通过分析敦煌古医籍中肝肾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认为肝木及肾水功能失常为慢性筋骨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肝肾亏虚、精血乏源、筋骨失养为其重要病理机制。通过总结肝肾亏虚的致病特点、筋骨失衡的临床表现及肝肾功能失常导致的症候群,发现肝郁气滞证、肾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等较为常见,临床治疗应以疏肝理气、益肾活血、补益肝肾为主,并根据兼夹证型配合活血化瘀、清火滋阴等方法,选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筋骨病 敦煌医学 脏腑学说 医方
下载PDF
敦煌医籍男科医方类要点撷萃
3
作者 唐博 高大伟 +2 位作者 黄晓朋 吴永健 杨鹏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69-3771,共3页
自敦煌医籍问世以来,关于敦煌医籍医方类的研究,学术界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男科医方类体现了很高的学术以及临床研究价值,蕴含的一些思想对当代男科的临床诊疗,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敦煌医籍男科医方类记载,从治... 自敦煌医籍问世以来,关于敦煌医籍医方类的研究,学术界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男科医方类体现了很高的学术以及临床研究价值,蕴含的一些思想对当代男科的临床诊疗,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敦煌医籍男科医方类记载,从治法、方义、用药、夫妻同治等方面进行综合概述,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籍 男科 医方 研究价值 夫妻同治
原文传递
中医典籍分类及其知识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张晚霞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9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久远,有大量典籍流传于世。西汉目录著作《七略》设“方技略”,以收录医籍为正宗,开后世独立医学门类目录之先河。晋代大批方书出现,《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总括医籍,医典大备。北宋儒者习医,推动了对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久远,有大量典籍流传于世。西汉目录著作《七略》设“方技略”,以收录医籍为正宗,开后世独立医学门类目录之先河。晋代大批方书出现,《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总括医籍,医典大备。北宋儒者习医,推动了对医学理论的深层探求及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崇文总目》于子部“道家”“医书”外增设“道书”,医、道各自独立,医学分科日趋精细。明清以降,道教地位下降,医学类位前置,《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兼采众说,集古人智慧结晶于一体,奠定了中医渊源的中国文化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医学典籍 医学 医学文献 医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