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鲍照及其诗新探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志岳
《文学评论》
1979年第1期58-65,共8页
前言鲍照是南朝的重要诗人。现在的文学史著作和一些论文,对鲍照的出身寒微,鲍照诗歌思想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都作了重点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一般来说,论者的意见似乎没有多大的分歧,因此,也就没有引起更...
前言鲍照是南朝的重要诗人。现在的文学史著作和一些论文,对鲍照的出身寒微,鲍照诗歌思想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都作了重点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一般来说,论者的意见似乎没有多大的分歧,因此,也就没有引起更多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诗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门阀制度
世家大族
南朝
北方
士族
劳动人民
咏史诗
魏晋南北朝
原文传递
论东晋初年的“招魂葬”俗
被引量:
9
2
作者
方亚光
《学海》
1992年第2期88-91,50,共5页
民俗现象与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互相交织的状态,并成为历史现象的重要补充。历史的发展,促进民俗的演变,民俗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程。因此,透过民俗的背后,能够体察此时此地或彼时彼地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这样...
民俗现象与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互相交织的状态,并成为历史现象的重要补充。历史的发展,促进民俗的演变,民俗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程。因此,透过民俗的背后,能够体察此时此地或彼时彼地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目的,对东晋初年出现的“招魂葬”俗进行一番考察,以期从另一侧面来接触那个时代的脉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现象
历史时期
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
北方
士族
司马越
晋武帝
丧葬习俗
东海
晋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朝政局与“吴声歌”、“西曲歌”的兴盛
被引量:
7
3
作者
曹道衡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2期268-275,共8页
在南北朝民歌中,“吴声歌”和“西曲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现存的这两种民歌歌辞看来,其内容似乎都以写男女爱情为主;其形式也都以五言为主,亦无多大差别。但是这两种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区不同:“吴声歌”流行干长江下游一带;“西曲歌...
在南北朝民歌中,“吴声歌”和“西曲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现存的这两种民歌歌辞看来,其内容似乎都以写男女爱情为主;其形式也都以五言为主,亦无多大差别。但是这两种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区不同:“吴声歌”流行干长江下游一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的荆襄一带。由于地区不同,两地所操的方言有别,在音乐上也很不一样。所以据《乐府诗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曲
吴声
北方
士族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士大夫
东晋南朝
北朝民歌
北府兵
世说新语
原文传递
略论“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清泉
郑天禄
《学术月刊》
1980年第9期53-60,共8页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或称“九品官人法”,是封建社会中一种腐朽的选人、任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间,政治上纷乱不已,阶级矛盾尖锐,道德风尚败坏,这一切同“九品中正”制度的实行是有密切关系的。批判封建专...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或称“九品官人法”,是封建社会中一种腐朽的选人、任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间,政治上纷乱不已,阶级矛盾尖锐,道德风尚败坏,这一切同“九品中正”制度的实行是有密切关系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必须批判腐朽的“九品中正”制度,肃清它在一千多年来没有彻底肃清的余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中正
北方
士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制度
门阀制度
大中正
封建社会
寒门
统治阶级
门阀
士族
原文传递
郎士元考
被引量:
4
5
作者
刘初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2-36,共5页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艺文志
渭南
县尉
江南
长安
北方
士族
地理志
历元
吐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茂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89-94,共6页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徐茂明六朝南北士族之间一直碰碰磕磕,与此同时,吴文化悄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两者之间有何因果联系,关联程度如何?吴文化根本性的变革又在何处?值得深思.六朝吴文化的变迁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人所皆...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徐茂明六朝南北士族之间一直碰碰磕磕,与此同时,吴文化悄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两者之间有何因果联系,关联程度如何?吴文化根本性的变革又在何处?值得深思.六朝吴文化的变迁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人所皆知的从尚武到尚文的转变,而这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北方
士族
南士
东晋南朝
价值取向
吴郡
门阀政治
江南
文化世族
陆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勒与北方士族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洪信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1996年第2期47-50,70,共5页
石勒在对待北方土族问题上,表现出了打击和优容的两重性.对此,我们该如何评价呢?一、石勒生活的历史背景石勒(公元273—333年),字世龙,上党武乡羯族人,生活于西晋末年及十六国时期.公元319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后赵政权.其时,西晋的封...
石勒在对待北方土族问题上,表现出了打击和优容的两重性.对此,我们该如何评价呢?一、石勒生活的历史背景石勒(公元273—333年),字世龙,上党武乡羯族人,生活于西晋末年及十六国时期.公元319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后赵政权.其时,西晋的封建统治极其腐朽.经济上,占田、课田制虽然是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既保证封建政府收入,又保护土族特权的土地制度.名义上允许农民占田垦荒,但占到占不到政府并不负责,而租调却是必须交纳的,且与前期曹魏时自耕农相比,户调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田租增加了一倍.官僚士族连同他们的亲属又一律享有免除租调力役的特权,“多者至九族,少者三世.”东汉后的内迁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赵
十六国
打击
北方
士族
石勒
优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試論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变质
被引量:
3
8
作者
曹永年
《历史研究》
1965年第2期43-58,共16页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部分农民起义与統治阶級的內部斗爭交織在一起,性质复杂,往往不易加以判断,因而引起爭論。关于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性质,目前大致就有如下几种意見: 大多数同志确认,先后由孙恩、卢循領导的十三年的反晋斗爭,都是农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部分农民起义与統治阶級的內部斗爭交織在一起,性质复杂,往往不易加以判断,因而引起爭論。关于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性质,目前大致就有如下几种意見: 大多数同志确认,先后由孙恩、卢循領导的十三年的反晋斗爭,都是农民起义。一部分同志认为,孙恩領导的八郡人民的反晋斗爭是农民起义,卢循的活动則是統治阶級內部斗爭。第三种主张見于范文瀾同志的《中国通史簡編》修訂本。范文瀾同志說:"孙恩在敗逃入海以前,多少还算是率领农民起义,卢循則完全是五斗米道作乱。"显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
五斗米道
东晋
北方
士族
地主
历史研究
卢循
内部矛盾
斗争
三吴地区
原文传递
东晋的建立与江东士族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志邦
《浙江学刊》
1987年第5期104-107,103,共5页
东晋政府的建立,史学界普遍认为靠的是渡江士族的拥戴和江东士族的支持,并公认南北士族是存在着矛盾的。然很少有人从江东士族内在的特点进行剖析。本文试图从分析江东士族的内部结构入手,说明东晋政府是渡江土族和丹杨、吴、会稽等江...
东晋政府的建立,史学界普遍认为靠的是渡江士族的拥戴和江东士族的支持,并公认南北士族是存在着矛盾的。然很少有人从江东士族内在的特点进行剖析。本文试图从分析江东士族的内部结构入手,说明东晋政府是渡江土族和丹杨、吴、会稽等江东豪门士族的政治共同体。一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七月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的身份出镇建业(后改建康)时,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三月王溶率军克破吴国都城建业,所面临的江东局面是截然不同的。孙吴末年,亡国之君孙皓“呢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朝野一片亡国之声。西晋政府灭吴后,推行旨在不损害江东豪门士族既得利益的政策,以达到笼络新附吴人的目的。克破吴的都城后,“其牧守已下皆因吴所置,除其苛政,示之简易”。“吴之旧望,随才擢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东
吴兴
门阀
士族
晋武帝
江南
史学界
都城
晋书
沈氏
北方
士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百六掾”——兼论北方士族与晋初政治
被引量:
1
10
作者
方亚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48-53,共6页
问题的提出《资治通鉴·晋纪九》:怀帝永嘉五年(311)四月"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司马)睿,收其贤俊,与之共事.睿从之,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晋书·元帝纪》:&...
问题的提出《资治通鉴·晋纪九》:怀帝永嘉五年(311)四月"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司马)睿,收其贤俊,与之共事.睿从之,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317)三月,辛卯,(元帝)即王位,大赦,改元.其杀祖父母、父母,及刘聪、石勒,不从此令.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附马都尉.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乃备百官,立宗庙社稷于建康."案以上二则史料记载司马睿辟"百六掾"的时间分别为"永嘉五年(311)"、"建武元年(317)",两者相差六年,原因何在?检察史籍,发现司马睿辟用过江的北方士族组成"智囊团"(百六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士族
江东
王导
琅邪王氏
世家大族
官吏
东晋
永嘉之乱
政治
司马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南民间美术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
2
11
作者
许恩琦
《艺术生活》
2008年第4期25-26,共2页
闽南民间美术属俗民文化,它与士人文化共同构成闽南文化的主体。闽南民间工艺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得中原汉族文化的脉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融入本土文化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得以发展。(一)汉晋中原工艺对闽南地区的输入西晋末...
闽南民间美术属俗民文化,它与士人文化共同构成闽南文化的主体。闽南民间工艺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得中原汉族文化的脉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融入本土文化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得以发展。(一)汉晋中原工艺对闽南地区的输入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史称"衣冠南渡"。当时西晋王室的王侯卿相和大批北方士族纷纷由浙江、江西进入福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民间工艺
闽南文化
民间美术
本土文化
历史演进
民间信仰
士人文化
福建
北方
士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晋歧视吴人与二陆之死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健秋
《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9-51,共3页
“华亭鹤唳”,陆机被杀;兄弟牵连,陆云遭害。二陆横死,千古叹惋。 二陆枉死的客观原因,前人早已指出是当时政治的混乱。唐太宗《晋书·陆机传赞》所谓“奋力危邦,竭心庸主”;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所谓“冤结乱朝”,...
“华亭鹤唳”,陆机被杀;兄弟牵连,陆云遭害。二陆横死,千古叹惋。 二陆枉死的客观原因,前人早已指出是当时政治的混乱。唐太宗《晋书·陆机传赞》所谓“奋力危邦,竭心庸主”;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所谓“冤结乱朝”,都是指这方面的原因。应该说另外还有个社会的原因,就是西晋中州士族对吴人的歧视。 二陆入洛在武帝太康末年,很快就赶上武帝死、惠帝立,政局动荡,“八王之乱”开始。尽管如此,二陆却一直做官。以陆机言,最初为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迁太子洗马,著作郎,吴王晏郎中令;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赵王伦为相国,“选用海内名德之士”,以陆机为参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吴人
大都督
赵王伦
八王之乱
汉魏六朝
北方
士族
司马氏
强龙不压地头蛇
封建农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的互动性研究
13
作者
王艳楠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1-33,共3页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孙吴政权下的南方士族为光宗耀祖,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入洛求仕,全面进入司马氏政权。司马氏政权赏识并重用南方士族。晋末"八王之乱"之后,晋王室和南渡的北方士族为重建政权积极主动笼络南方士族。南方...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孙吴政权下的南方士族为光宗耀祖,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入洛求仕,全面进入司马氏政权。司马氏政权赏识并重用南方士族。晋末"八王之乱"之后,晋王室和南渡的北方士族为重建政权积极主动笼络南方士族。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之间表现了一种互动性。在这种互动性的促使下,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联合起来,共同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其中,南方士族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士族
东晋
北方
士族
司马氏政权
互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晋士族误国与东晋士族的振作
14
作者
秦永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3-48,共6页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是西晋太尉王衍临死前的一段自我反省。“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这是东晋权臣桓温北伐时,对西晋士族误国深恶痛绝的指责。两晋士族门阀...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是西晋太尉王衍临死前的一段自我反省。“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这是东晋权臣桓温北伐时,对西晋士族误国深恶痛绝的指责。两晋士族门阀在对待国家政权的命运上,态度截然不同。西晋士族视国家兴亡与己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氏
士族
门阀
晋武帝
贾充
两晋之际
桓温
琅邪王氏
江东
尚书令
北方
士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方士族的历史文化使命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宏珍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北方
士族
社会身份
文化使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姓士族与东晋早期政治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雪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17,25,共5页
一、吴士与东晋建立《晋书·王导传》云:“时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徒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一、吴士与东晋建立《晋书·王导传》云:“时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徒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日:‘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这段比较具体并多被引用的材料有两个不小的缺陷,其一是使一个复杂的过程过分简单,从而淡化了吴姓士族在东晋立国江南过程中的作用;其二是夸大了王导的作用并置吴姓士族于极被动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姓
王导
晋书
北方
士族
江南
政治活动
司马越
吴人
无不为
宾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豪门政治在南方的移植——王导的“愦愦之政”
17
作者
吴鉒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王导是东晋政坛上的庞然大物,史称他辅助中宗,嗣兴江左,匡时缉政,提挈三世,功业不亚于管仲、孔明。按王导辅助司马睿制定立国的基本政策,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王朝,前人对他无论是褒是贬,都不能忽视他对当代政局影响的深远,尤其是他所制定...
王导是东晋政坛上的庞然大物,史称他辅助中宗,嗣兴江左,匡时缉政,提挈三世,功业不亚于管仲、孔明。按王导辅助司马睿制定立国的基本政策,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王朝,前人对他无论是褒是贬,都不能忽视他对当代政局影响的深远,尤其是他所制定的立国基本政策“绥抚南北,清静为政”,可以说是波及整个南朝,本文拟就这一政策试作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导
晋书
江东
政治
司马越
江州刺史
北方
士族
扬州
江南
荆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
被引量:
1
18
作者
赖红卫
《东岳论丛》
CSSCI
1997年第1期88-90,共3页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赖红卫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兵,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被定性为农民起义而被大加歌颂,到现在仍未改变。实际上,不论从其起兵的历史背景还是从其原因、后果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这次起兵都不可能是一次农民...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赖红卫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兵,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被定性为农民起义而被大加歌颂,到现在仍未改变。实际上,不论从其起兵的历史背景还是从其原因、后果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这次起兵都不可能是一次农民起义,而是一场由士族地主领导的反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士族
农民起义
自耕农
五斗米道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
统治集团
天文志
谢道韫
食货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9
作者
许辉
《史学月刊》
1985年第5期33-37,共5页
东晋(317—420年)、南朝(420—589年)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书》记载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户雕耗,荆楚...
东晋(317—420年)、南朝(420—589年)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书》记载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户雕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盖东西之极盛也。既扬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南方经济
土断
元嘉时期
北方
士族
刘裕
江南
统治阶级
刘宋王朝
西晋政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说新语》释词
20
作者
苏宝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11,共5页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早期成书的一部笔记小说。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述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在于读书行文不重藻饰,出乎自然,较多地保...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早期成书的一部笔记小说。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述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在于读书行文不重藻饰,出乎自然,较多地保存了当时流行的口语,为研究汉魏以后汉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线索。且六朝时代,北方士族移居江左,长江水路交通畅达,建邺与蜀川、荆襄各地来往频繁,《世说》所录口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当时南北方言的痕迹。这就使它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六朝时代
发展变化
笔记小说
口语
汉语史研究
北方
士族
水路交通
方言
刘义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鲍照及其诗新探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志岳
出处
《文学评论》
1979年第1期58-65,共8页
文摘
前言鲍照是南朝的重要诗人。现在的文学史著作和一些论文,对鲍照的出身寒微,鲍照诗歌思想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都作了重点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一般来说,论者的意见似乎没有多大的分歧,因此,也就没有引起更多的争论。
关键词
鲍照诗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门阀制度
世家大族
南朝
北方
士族
劳动人民
咏史诗
魏晋南北朝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东晋初年的“招魂葬”俗
被引量:
9
2
作者
方亚光
出处
《学海》
1992年第2期88-91,50,共5页
文摘
民俗现象与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互相交织的状态,并成为历史现象的重要补充。历史的发展,促进民俗的演变,民俗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程。因此,透过民俗的背后,能够体察此时此地或彼时彼地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目的,对东晋初年出现的“招魂葬”俗进行一番考察,以期从另一侧面来接触那个时代的脉膊。
关键词
历史现象
历史时期
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
北方
士族
司马越
晋武帝
丧葬习俗
东海
晋书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朝政局与“吴声歌”、“西曲歌”的兴盛
被引量:
7
3
作者
曹道衡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2期268-275,共8页
文摘
在南北朝民歌中,“吴声歌”和“西曲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现存的这两种民歌歌辞看来,其内容似乎都以写男女爱情为主;其形式也都以五言为主,亦无多大差别。但是这两种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区不同:“吴声歌”流行干长江下游一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的荆襄一带。由于地区不同,两地所操的方言有别,在音乐上也很不一样。所以据《乐府诗集》
关键词
西曲
吴声
北方
士族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士大夫
东晋南朝
北朝民歌
北府兵
世说新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清泉
郑天禄
出处
《学术月刊》
1980年第9期53-60,共8页
文摘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或称“九品官人法”,是封建社会中一种腐朽的选人、任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间,政治上纷乱不已,阶级矛盾尖锐,道德风尚败坏,这一切同“九品中正”制度的实行是有密切关系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必须批判腐朽的“九品中正”制度,肃清它在一千多年来没有彻底肃清的余毒。
关键词
九品中正
北方
士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封建制度
门阀制度
大中正
封建社会
寒门
统治阶级
门阀
士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郎士元考
被引量:
4
5
作者
刘初棠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2-36,共5页
文摘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关键词
新唐书
艺文志
渭南
县尉
江南
长安
北方
士族
地理志
历元
吐蕃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茂明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89-94,共6页
文摘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徐茂明六朝南北士族之间一直碰碰磕磕,与此同时,吴文化悄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两者之间有何因果联系,关联程度如何?吴文化根本性的变革又在何处?值得深思.六朝吴文化的变迁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人所皆知的从尚武到尚文的转变,而这种转变...
关键词
吴文化
北方
士族
南士
东晋南朝
价值取向
吴郡
门阀政治
江南
文化世族
陆机
分类号
G127.5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勒与北方士族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洪信
出处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1996年第2期47-50,70,共5页
文摘
石勒在对待北方土族问题上,表现出了打击和优容的两重性.对此,我们该如何评价呢?一、石勒生活的历史背景石勒(公元273—333年),字世龙,上党武乡羯族人,生活于西晋末年及十六国时期.公元319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后赵政权.其时,西晋的封建统治极其腐朽.经济上,占田、课田制虽然是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既保证封建政府收入,又保护土族特权的土地制度.名义上允许农民占田垦荒,但占到占不到政府并不负责,而租调却是必须交纳的,且与前期曹魏时自耕农相比,户调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田租增加了一倍.官僚士族连同他们的亲属又一律享有免除租调力役的特权,“多者至九族,少者三世.”东汉后的内迁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关键词
后赵
十六国
打击
北方
士族
石勒
优客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試論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变质
被引量:
3
8
作者
曹永年
出处
《历史研究》
1965年第2期43-58,共16页
文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部分农民起义与統治阶級的內部斗爭交織在一起,性质复杂,往往不易加以判断,因而引起爭論。关于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性质,目前大致就有如下几种意見: 大多数同志确认,先后由孙恩、卢循領导的十三年的反晋斗爭,都是农民起义。一部分同志认为,孙恩領导的八郡人民的反晋斗爭是农民起义,卢循的活动則是統治阶級內部斗爭。第三种主张見于范文瀾同志的《中国通史簡編》修訂本。范文瀾同志說:"孙恩在敗逃入海以前,多少还算是率领农民起义,卢循則完全是五斗米道作乱。"显然。
关键词
农民起义
五斗米道
东晋
北方
士族
地主
历史研究
卢循
内部矛盾
斗争
三吴地区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晋的建立与江东士族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志邦
机构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室
出处
《浙江学刊》
1987年第5期104-107,103,共5页
文摘
东晋政府的建立,史学界普遍认为靠的是渡江士族的拥戴和江东士族的支持,并公认南北士族是存在着矛盾的。然很少有人从江东士族内在的特点进行剖析。本文试图从分析江东士族的内部结构入手,说明东晋政府是渡江土族和丹杨、吴、会稽等江东豪门士族的政治共同体。一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七月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的身份出镇建业(后改建康)时,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三月王溶率军克破吴国都城建业,所面临的江东局面是截然不同的。孙吴末年,亡国之君孙皓“呢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朝野一片亡国之声。西晋政府灭吴后,推行旨在不损害江东豪门士族既得利益的政策,以达到笼络新附吴人的目的。克破吴的都城后,“其牧守已下皆因吴所置,除其苛政,示之简易”。“吴之旧望,随才擢叙”,
关键词
江东
吴兴
门阀
士族
晋武帝
江南
史学界
都城
晋书
沈氏
北方
士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百六掾”——兼论北方士族与晋初政治
被引量:
1
10
作者
方亚光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48-53,共6页
文摘
问题的提出《资治通鉴·晋纪九》:怀帝永嘉五年(311)四月"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司马)睿,收其贤俊,与之共事.睿从之,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317)三月,辛卯,(元帝)即王位,大赦,改元.其杀祖父母、父母,及刘聪、石勒,不从此令.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附马都尉.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乃备百官,立宗庙社稷于建康."案以上二则史料记载司马睿辟"百六掾"的时间分别为"永嘉五年(311)"、"建武元年(317)",两者相差六年,原因何在?检察史籍,发现司马睿辟用过江的北方士族组成"智囊团"(百六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关键词
北方
士族
江东
王导
琅邪王氏
世家大族
官吏
东晋
永嘉之乱
政治
司马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南民间美术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
2
11
作者
许恩琦
出处
《艺术生活》
2008年第4期25-26,共2页
文摘
闽南民间美术属俗民文化,它与士人文化共同构成闽南文化的主体。闽南民间工艺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得中原汉族文化的脉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融入本土文化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得以发展。(一)汉晋中原工艺对闽南地区的输入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史称"衣冠南渡"。当时西晋王室的王侯卿相和大批北方士族纷纷由浙江、江西进入福建。
关键词
闽南地区
民间工艺
闽南文化
民间美术
本土文化
历史演进
民间信仰
士人文化
福建
北方
士族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晋歧视吴人与二陆之死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健秋
出处
《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9-51,共3页
文摘
“华亭鹤唳”,陆机被杀;兄弟牵连,陆云遭害。二陆横死,千古叹惋。 二陆枉死的客观原因,前人早已指出是当时政治的混乱。唐太宗《晋书·陆机传赞》所谓“奋力危邦,竭心庸主”;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所谓“冤结乱朝”,都是指这方面的原因。应该说另外还有个社会的原因,就是西晋中州士族对吴人的歧视。 二陆入洛在武帝太康末年,很快就赶上武帝死、惠帝立,政局动荡,“八王之乱”开始。尽管如此,二陆却一直做官。以陆机言,最初为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迁太子洗马,著作郎,吴王晏郎中令;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赵王伦为相国,“选用海内名德之士”,以陆机为参军。
关键词
陆机
吴人
大都督
赵王伦
八王之乱
汉魏六朝
北方
士族
司马氏
强龙不压地头蛇
封建农业
分类号
K237.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的互动性研究
13
作者
王艳楠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1-33,共3页
文摘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孙吴政权下的南方士族为光宗耀祖,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入洛求仕,全面进入司马氏政权。司马氏政权赏识并重用南方士族。晋末"八王之乱"之后,晋王室和南渡的北方士族为重建政权积极主动笼络南方士族。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之间表现了一种互动性。在这种互动性的促使下,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联合起来,共同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其中,南方士族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关键词
南方
士族
东晋
北方
士族
司马氏政权
互动性
Keywords
the southern gentry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northern gentry
Sima's regime
interactivity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晋士族误国与东晋士族的振作
14
作者
秦永洲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3-48,共6页
文摘
“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是西晋太尉王衍临死前的一段自我反省。“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这是东晋权臣桓温北伐时,对西晋士族误国深恶痛绝的指责。两晋士族门阀在对待国家政权的命运上,态度截然不同。西晋士族视国家兴亡与己无关,
关键词
司马氏
士族
门阀
晋武帝
贾充
两晋之际
桓温
琅邪王氏
江东
尚书令
北方
士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方士族的历史文化使命
被引量:
1
15
作者
郭宏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摘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
魏晋
北方
士族
社会身份
文化使命
Keywords
Wei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northern intelligentsia
social identity
cultural miss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姓士族与东晋早期政治
被引量:
1
16
作者
刘雪枫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17,25,共5页
文摘
一、吴士与东晋建立《晋书·王导传》云:“时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徒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日:‘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这段比较具体并多被引用的材料有两个不小的缺陷,其一是使一个复杂的过程过分简单,从而淡化了吴姓士族在东晋立国江南过程中的作用;其二是夸大了王导的作用并置吴姓士族于极被动的地位。
关键词
吴姓
王导
晋书
北方
士族
江南
政治活动
司马越
吴人
无不为
宾礼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豪门政治在南方的移植——王导的“愦愦之政”
17
作者
吴鉒鉒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文摘
王导是东晋政坛上的庞然大物,史称他辅助中宗,嗣兴江左,匡时缉政,提挈三世,功业不亚于管仲、孔明。按王导辅助司马睿制定立国的基本政策,在江东建立了东晋王朝,前人对他无论是褒是贬,都不能忽视他对当代政局影响的深远,尤其是他所制定的立国基本政策“绥抚南北,清静为政”,可以说是波及整个南朝,本文拟就这一政策试作评议。
关键词
王导
晋书
江东
政治
司马越
江州刺史
北方
士族
扬州
江南
荆州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
被引量:
1
18
作者
赖红卫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1997年第1期88-90,共3页
文摘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赖红卫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兵,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被定性为农民起义而被大加歌颂,到现在仍未改变。实际上,不论从其起兵的历史背景还是从其原因、后果等各方面加以分析,这次起兵都不可能是一次农民起义,而是一场由士族地主领导的反晋...
关键词
北方
士族
农民起义
自耕农
五斗米道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
统治集团
天文志
谢道韫
食货志
分类号
K23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9
作者
许辉
出处
《史学月刊》
1985年第5期33-37,共5页
文摘
东晋(317—420年)、南朝(420—589年)时期,是我国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书》记载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户雕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盖东西之极盛也。既扬部分析。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南方经济
土断
元嘉时期
北方
士族
刘裕
江南
统治阶级
刘宋王朝
西晋政权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说新语》释词
20
作者
苏宝荣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11,共5页
文摘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早期成书的一部笔记小说。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述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在于读书行文不重藻饰,出乎自然,较多地保存了当时流行的口语,为研究汉魏以后汉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线索。且六朝时代,北方士族移居江左,长江水路交通畅达,建邺与蜀川、荆襄各地来往频繁,《世说》所录口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当时南北方言的痕迹。这就使它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六朝时代
发展变化
笔记小说
口语
汉语史研究
北方
士族
水路交通
方言
刘义庆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鲍照及其诗新探
张志岳
《文学评论》
1979
10
原文传递
2
论东晋初年的“招魂葬”俗
方亚光
《学海》
199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朝政局与“吴声歌”、“西曲歌”的兴盛
曹道衡
《社会科学战线》
1988
7
原文传递
4
略论“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响
陈清泉
郑天禄
《学术月刊》
1980
3
原文传递
5
郎士元考
刘初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
徐茂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石勒与北方士族
王洪信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試論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变质
曹永年
《历史研究》
1965
3
原文传递
9
东晋的建立与江东士族
王志邦
《浙江学刊》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释“百六掾”——兼论北方士族与晋初政治
方亚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闽南民间美术的渊源与流变
许恩琦
《艺术生活》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西晋歧视吴人与二陆之死
王健秋
《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南方士族与司马氏政权的互动性研究
王艳楠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西晋士族误国与东晋士族的振作
秦永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北方士族的历史文化使命
郭宏珍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吴姓士族与东晋早期政治
刘雪枫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豪门政治在南方的移植——王导的“愦愦之政”
吴鉒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重论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
赖红卫
《东岳论丛》
CSSCI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许辉
《史学月刊》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世说新语》释词
苏宝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