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45
1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陈军伟 段增强 苏子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7,共7页
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科学指导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该文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 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科学指导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该文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在原有居民点的分布基础上,以一定的自然、区位等内部驱动因子为背景,受社会经济等外部驱动因子的综合影响而发生。可以认为农村居民点变化是一个由其自然资源条件、区位可达性及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综合影响下的区位择优过程。应依据不同区域驱动因子的不同发展态势,探寻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变化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0
2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秦静 张琳 宫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92,共8页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变化 GIS 景观指数 北京山区
下载PDF
用迈阿密模型测算我国生物生产量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117
3
作者 陈国南 《自然资源学报》 1987年第3期270-278,共9页
生物生产量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崭新领域,它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研究各种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数量及其固定、消耗、分配、积累与转化的特点,并探讨其与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生物生产力的数学模型,为合理保... 生物生产量的研究是六十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崭新领域,它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研究各种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数量及其固定、消耗、分配、积累与转化的特点,并探讨其与生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生物生产力的数学模型,为合理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稳产高产的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生物生产量的研究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但成为当代生物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亦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产量 迈阿密模型 生物生产力 生态系统 等值线图 第一性生产力 人工杉木林 人工林 北京山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被引量:133
4
作者 余新晓 周彬 +1 位作者 吕锡芝 杨之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区划北京山区森林景观类型,并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总面积为479209hm2的北京山区森林可划分为18种类型,其水源涵养总量为16.2万亿m3,平均水源涵养深... 基于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区划北京山区森林景观类型,并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总面积为479209hm2的北京山区森林可划分为18种类型,其水源涵养总量为16.2万亿m3,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75mm;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深度差异很大,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48mm,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47.6mm;在各类森林水源涵养总量方面,天然柞树林最高,为8.25万亿m3,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60.7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类型区划 InVEST模型 水源涵养 评估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94
5
作者 高贤明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32,共10页
根据83块样地资料,研究了北京山区辽东栎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及其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发现DCA排序轴的第1轴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密切,并证明了群落的各类生长型多样性指数应是一个整体。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根据83块样地资料,研究了北京山区辽东栎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及其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发现DCA排序轴的第1轴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密切,并证明了群落的各类生长型多样性指数应是一个整体。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总的变化趋势是上升的,但有较大的波动,而均匀度指数则呈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还证明了北京山区辽东栎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多样性动态符合群落演替过程中多样性动态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辽东栎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的径级结构、种群起源及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97
6
作者 高贤明 王巍 +1 位作者 杜晓军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3-678,共6页
北京山区的辽东栎 (Quercus wutaishanica)林径级结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是稳定性的群落类型 ,其更新主要通过萌生来完成。能够与辽东栎长期共存的伴生种有色木 (Acer mono)、大果榆 (Ulmusmacrocarpa)、大叶白蜡 (Fraxinus r... 北京山区的辽东栎 (Quercus wutaishanica)林径级结构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辽东栎林是稳定性的群落类型 ,其更新主要通过萌生来完成。能够与辽东栎长期共存的伴生种有色木 (Acer mono)、大果榆 (Ulmusmacrocarpa)、大叶白蜡 (Fraxinus rhynchophylla)等。萌生在辽东栎种群中十分普遍 ,除辽东栎伐桩、枯木和大树根际有较多的萌生茎干外 ,多年生实生苗也有萌生现象发生。辽东栎林的更新在辽东栎总体种群的幼树阶段 (径级 2 )存在着明显的瓶颈现象 ,但萌生特性使辽东栎林在更新时或受到干扰后形成较大的萌生种群 ,使辽东栎的大幼树能够得到迅速的补充 ,顺利地通过瓶颈进行更新 ,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一定数量的辽东栎实生种群的存在对于维持辽东栎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整体活力和群落的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林 径级结构 更新 种群起源 实生种群 萌生种群 北京山区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2
7
作者 段劼 马履一 +3 位作者 贾黎明 贾忠奎 公宁宁 车文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1441,共11页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蓄积生长均增加,不同抚育强度下单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和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宜采取强度抚育,较差立地条件宜采取中弱度抚育;侧柏林分经弱度、中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经强度抚育后减少;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增大,后者对抚育强度更为敏感;林下灌草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并随时间增加;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程度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能够经受较强的人为干扰,差的立地条件受弱度干扰就会打破种间生长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抚育强度 侧柏人工林 立地条件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中核桃楸在生长中期的树干液流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严昌荣 AlecDowney +1 位作者 韩兴国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核桃楸在生长中期没有水分亏缺的条件下,树干的液流速率在很大程度上为微气候因子所决定,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等。核桃楸树干液流速率的日进程和大气相对湿度、温度的日进程具有很好...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核桃楸在生长中期没有水分亏缺的条件下,树干的液流速率在很大程度上为微气候因子所决定,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等。核桃楸树干液流速率的日进程和大气相对湿度、温度的日进程具有很好的生态学同步性。在一天中树干液流速率会出现数次波动,有多个峰值,最高峰一般出现在15:00左右,可达到1600g/h。在夜晚时核桃楸树干液流速率非常低,一般在50g/h 以下,但总是存在,据此判断核桃楸存在根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落叶阔叶林 核桃楸 树干液流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拟 被引量:91
9
作者 周彬 余新晓 +3 位作者 陈丽华 张振明 吕锡芝 范敏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3,19,共6页
为客观认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于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保持功能的大小。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北京山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北京山... 为客观认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于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保持功能的大小。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北京山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北京山区林地下总的土壤侵蚀量为176万t,平均保持土壤能力为220 t/hm2。各森林类型的保持土壤能力均较高,其中天然混交针叶林保土能力最高,为335 t/hm2,其次是天然侧柏林,为297 t/hm2,而最小的是人工落叶松林,为148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森林类型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 被引量:87
10
作者 姜广辉 赵婷婷 +3 位作者 段增强 张凤荣 霍荟阁 谭雪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4-311,共8页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 准确把握区域耕地质量现状、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变化,对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平衡与管理向数量-质量综合平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在对北京山区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的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93-2004年北京山区以及各地貌类型区域耕地质量处于总体提高态势,耕地质量的提高主要是耕地布局优化的结果。2004-2015年,北京山区耕地总体质量将继续提高,但总体幅度有所减小;同时,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出现分异,山区和半山区耕地质量仍然不断增加,平原区耕地质量则出现了降低现象。未来耕地保护工作中,要把耕地布局优化作为保护与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注意选择新增耕地的立地条件,保证新增耕地质量;并统筹考虑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在不断提高地力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的实施来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拟 区域规划 耕地质量 变化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北京山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59
11
作者 李晓琴 孙丹峰 张凤荣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72-280,共9页
根据1994年和1999年的两期Landsat TM数据,在FCD Mapping model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北京北部山区昌平、怀柔、密云和平谷的植被覆盖率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所得的植被覆盖等级图从斑块大小、斑块数、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 根据1994年和1999年的两期Landsat TM数据,在FCD Mapping model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北京北部山区昌平、怀柔、密云和平谷的植被覆盖率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所得的植被覆盖等级图从斑块大小、斑块数、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分形维数和聚集度等角度进行了空间格局变化的剖析。结果表明:1)各研究区均显示无植被覆盖类型占据着景观中的优势地位。1994~1999年期间,研究区总的植被覆盖率除平谷降低外,其它三个区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昌平增长最显著。说明平谷的植被覆盖状况逐渐变差,而昌平、怀柔和密云的植被覆盖状况逐渐转为良好。然而各研究区的植被仍需进一步进行保护。2)1994~1999年期间,景观整体的斑块密度都在减少,其中平谷减少的最多,说明景观整体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呈现降低趋势,其中密云减少最为显著,表明景观越来越由少数植被覆盖等级类型所控制。3)各研究区中景观整体的分维数相差不大,各景观组分的分维数标准差均较低,说明山区的斑块形状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及自然环境条件。4)1994~1999年期间,蔓延度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聚集度指数的变化不显著,但都接近于1,说明景观整体的聚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率 景观格局分析 北京山区 植被指数 裸土指数 阴影指数
下载PDF
北京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 被引量:45
12
作者 符素华 张卫国 +4 位作者 刘宝元 朱启疆 吴敬东 段淑怀 李永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型是一个流域尺度的、以次暴雨为基础的与 GIS相结合的分布式模型。在栅格单元的基础上 ,模型可以计算每一栅格单元的径流量和坡面侵蚀量。由于考虑了汇流汇沙过程 ,模型也可以模拟每一单元格的洪峰流量、淤积量和产... 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型是一个流域尺度的、以次暴雨为基础的与 GIS相结合的分布式模型。在栅格单元的基础上 ,模型可以计算每一栅格单元的径流量和坡面侵蚀量。由于考虑了汇流汇沙过程 ,模型也可以模拟每一单元格的洪峰流量、淤积量和产沙量。模型应用结果表明 ,该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该模型可以模拟流域内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和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该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小流域 土壤侵蚀 GIS 侵蚀模型
下载PDF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中几种木本植物光合作用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48
13
作者 蒋高明 渠春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为揭示我国暖温带地区辽东栎群落若干优势植物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变化的特点,用自行设计的同化室装置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大叶白蜡(FraxinusmandshuricaRupr.)、蒙椴(TiliamongolicaMa... 为揭示我国暖温带地区辽东栎群落若干优势植物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变化的特点,用自行设计的同化室装置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大叶白蜡(FraxinusmandshuricaRupr.)、蒙椴(TiliamongolicaMaxim.)、五角枫(AcermonoMaxim.),以及优势灌木六道木(AbeliabifloraTurcz.)、毛榛(CorylusmandshuricaMaxim.)等6种木本植物进行升高CO2浓度处理,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加倍CO2浓度对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程度从37%到93%不等,以辽东栎受到的促进作用最大,六道木最小,平均增加75%。净光合作用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程度中乔木种类略高于灌木种类。在夏季和秋季进行的日动态测定都表现出加倍CO2浓度对6种木本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浓度 辽东栎林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63
14
作者 张义丰 贾大猛 +3 位作者 谭杰 张宏业 宋思雨 孙瑞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1-1242,共12页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模式,基本涵盖了沟域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独具山区发展特色的经济地理形态。以沟域为载体的山区要素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山区发展的新命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结合多年的山区发展研究,在初步探讨了沟域经济的内...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模式,基本涵盖了沟域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独具山区发展特色的经济地理形态。以沟域为载体的山区要素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山区发展的新命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结合多年的山区发展研究,在初步探讨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和空间组织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指向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建立了沟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合理模式框架。研究认为,沟域经济对北京山区新时期的发展转型作用重大,首先它不以行政区域界限为边界,基本串联了山区的大部分村庄,并与主要交通线走向重合,因此至少能在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会对山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次,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二次集中型空间组织阶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因此北京沟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协调好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山区的综合开发。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方面支持了北京山区功能转型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山区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沟域经济 山区发展 空间组织
下载PDF
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分析与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61
15
作者 杨芝歌 周彬 +3 位作者 余新晓 樊登星 张艺 王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6,共5页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估和估算,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森林生态类型中,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得分最高的是天然桦树林,为0.76;得分最小是人工油松林,为0.4...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估和估算,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有森林生态类型中,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得分最高的是天然桦树林,为0.76;得分最小是人工油松林,为0.49。北京山区总碳储量为49 193 742t,总碳储量最大的是人工经济林,为10 402 900t;得分最小的是天然针叶林,为423 132t。各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平均碳储量均较高。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较大的森林生态类型碳储量也较大,生物多样性与碳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InVEST模型 生物多样性 碳储量
下载PDF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51
16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3 位作者 孔祥斌 赵华甫 陈军伟 苏子友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5-912,共8页
根据目前描述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所用各种指数,结合山区扩展实际情况,提出了扩展程度指数的概念。并基于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测算了1993~1996,1996~1999,1999-2002三个不同阶段山区建设用地的扩展变化率、扩展强度和扩展... 根据目前描述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所用各种指数,结合山区扩展实际情况,提出了扩展程度指数的概念。并基于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测算了1993~1996,1996~1999,1999-2002三个不同阶段山区建设用地的扩展变化率、扩展强度和扩展程度等指数,分析了北京山区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的扩展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山区的建设用地发生了剧烈变化,建设用地扩展程度逐年增强,郊区城市化正向远郊区扩散。山区尚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建设用地扩展存在不规则性,区域差异明显。扩展变化率、扩展强度和扩展程度等指数的结合使用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了山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空间分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 北京山区 扩展程度指数
下载PDF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密度效应 被引量:51
17
作者 段劼 马履一 +3 位作者 贾黎明 徐程扬 贾忠奎 车文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06-3214,共9页
密度是影响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树木及树冠生长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可以看作是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现象。林分密度效应是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重要研... 密度是影响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树木及树冠生长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可以看作是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现象。林分密度效应是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23块8种不同密度梯度的北京山区侧柏人工幼龄林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木生长及树冠生长对密度的响应关系,其中树冠指标使用了参照了美国林务局(USDA)的树冠调查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生长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密度大于3000株/hm2时各指标减小的趋势变缓,使用异速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这种变化关系;(2)随密度增加,树冠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生长均到显著地抑制作用,树冠外形表现出由饱满冠型向狭长冠型变化的适应性现象;(3)使用树冠二维、三维指标与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树冠长度、树冠率等指标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树冠圆满度及树冠生产效率与密度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采用枝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枝长度、材积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幼龄期各生长量差异不大;(5)在建立冠幅模型时考虑了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所建的胸径单自变量二次方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侧柏人工幼龄林冠幅生长过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树冠 林分密度 生长模型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 被引量:48
18
作者 曾宪勤 刘和平 +2 位作者 路炳军 王秀颍 杨威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分形是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客观特征之一,土壤颗粒具有一定的分形特性。基于抽样调查的方法,应用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布计算了北京山区195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质地主要是粉砂土、粉砂壤土、砂壤土、... 分形是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客观特征之一,土壤颗粒具有一定的分形特性。基于抽样调查的方法,应用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布计算了北京山区195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质地主要是粉砂土、粉砂壤土、砂壤土、壤砂土、砂土,土壤质地偏粗,分形维数介于2.23~2.69之间,总体偏低。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随质地的粗细程度发生明显变化。质地越粗分形维数越小,质地越细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北京山区 土壤质地 容重
下载PDF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2 位作者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NDVI 植被退化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2
20
作者 邵方丽 余新晓 +1 位作者 郑江坤 王贺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092-6099,共8页
在北京山区,以该区防护林主要树种为依据,选择在典型天然林中设置26块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并计测样地中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以及包括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等14个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对样地乔木和环境因子... 在北京山区,以该区防护林主要树种为依据,选择在典型天然林中设置26块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并计测样地中乔木树种的重要值以及包括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等14个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对样地乔木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区防护林优势树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根据样地树种组成及树种重要值首先将26块样地划分为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栎类(Quercus spp.)、杨桦(Populus davidiana-Betula platyphylla)及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为优势种的5个典型群落类型,然后应用DCC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环境因子中,海拔作为大多数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是影响植被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海拔、水分、土壤有机质等的变化,第二排序轴主要反映坡度、坡向的变化,各植被群落类型沿着第一排序轴呈有规律的分布;将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进行定量分离,结果显示,14个环境因子解释了43.19%的物种分布格局,其中地形因子解释部分为20.36%,土壤因子解释部分为11.9%,土壤和地形的交互作用解释部分为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DCCA 群落 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