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涂升斌 胡延玉 +1 位作者 潘光堂 倪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几种化学药物和植物类激素对玉米孤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玉米孤雌生殖有极显著的作用,影响最大;适当浓度的MH(40ppm)和DMSO(4%)、MS和N6培养液、GA3都(极)有利于提...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几种化学药物和植物类激素对玉米孤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玉米孤雌生殖有极显著的作用,影响最大;适当浓度的MH(40ppm)和DMSO(4%)、MS和N6培养液、GA3都(极)有利于提高玉米孤雌生殖的频率,Col.有极显著降低玉米孤雌生殖结实率的作用;本试验中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最佳处理配方是:40ppmMH+4%DMSO+MS培养液;玉米孤雌生殖的胚胎发育过程与正常玉米相似,并具有多起源现象,属无融合生殖范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孤雌生殖 化学育种
下载PDF
叠氮化钠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钮力亚 于亮 +5 位作者 付晶 张金霞 赵松山 张焕英 陆莉 王奉芝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52-53,57,共3页
简要概括了叠氮化钠的诱变育种原理、鉴定,并介绍了叠氮化钠诱变育种技术和化学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总结了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作物叠氮化钠诱变育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作物 叠氮化钠 诱变育种 化学育种
下载PDF
化杀杂交小麦应用体系研究与进展
3
作者 刘福昌 《河北农作物研究》 1993年第2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杂交育种 化学育种 去雄
下载PDF
谷子化学杀雄及杂种多代利用的探讨
4
作者 陈瑛 卫天业 +1 位作者 景小兰 张象贤 《山西农业科学》 1992年第8期10-11,共2页
3个化学杀雄杂交组合F_1~F_3 9份材料的产量结果比较表明:参试材料比对照晋谷10号增产9.62%~37.56%,增产幅度随世代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经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大部分组合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
关键词 谷子 化学杀雄 杂种 化学育种 利用
下载PDF
化学诱变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雪娇 黄丽萍 +2 位作者 余朝秀 王玉英 李枝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63,共4页
通过对化学诱变育种发展历程、诱变剂种类、诱变机理、育种特点及在花卉上的应用研究等五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了花卉化学诱变育种具有的优势,同时指出了花卉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花卉 化学诱变育种 诱变剂 应用
下载PDF
利用EMS进行青檀彩叶植株诱变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翠翠 张林 +3 位作者 王峰 聂硕 孙忠奎 王长宪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1,共5页
以济南灵岩寺青檀种子为试材,采用体积百分比浓度(v/v)甲基磺酸乙酯1.2%、1.5%、1.8%对青檀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青檀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在诱变青檀叶色变异方面,以1.2%-1.5%浓度的EMS处理青檀幼苗生长点48h为宜;诱变后代主要... 以济南灵岩寺青檀种子为试材,采用体积百分比浓度(v/v)甲基磺酸乙酯1.2%、1.5%、1.8%对青檀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青檀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在诱变青檀叶色变异方面,以1.2%-1.5%浓度的EMS处理青檀幼苗生长点48h为宜;诱变后代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局部或全部黄化、白化,且高度、粗度及分枝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AFLP技术共检测到了15个变异位点,对筛选青檀变异后代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甲基磺酸乙酯(EMS) 化学诱变育种
原文传递
高粱新技术育种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良群 杨伟 +4 位作者 刘勇 郝艳芳 张微 白鸿雁 武擘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3期75-80,共6页
高粱育种新技术是指除传统的自然选择育种和人工杂交育种以外的育种技术,主要包括组培育种、航天育种、物理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较大潜力的育种技术。笔者曾对多种高粱育种新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应用,目... 高粱育种新技术是指除传统的自然选择育种和人工杂交育种以外的育种技术,主要包括组培育种、航天育种、物理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以及其他一些具有较大潜力的育种技术。笔者曾对多种高粱育种新技术进行了长期研究应用,目前已建立了高粱育种新技术体系,筛选出了优良恢复系材料,育成了优良杂交种。以笔者的研究应用实践为基础并结合相关的研究报道,对不同育种新技术的特点、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力进行了探讨。着重指出,与常规育种相比,高粱育种新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适用于改变个别简单遗传性状;育种周期短,后代稳定快,田间试验规模小;变异量相对较小但能获得新的特异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组培育种 航天育种 物理诱变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 转基因育种
全文增补中
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的化学诱变育种 被引量:6
8
作者 尤丽新 胡楠楠 班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3,共4页
该研究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BNCC 186223为原始菌株,使用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化学诱变,考察最佳诱变条件,并筛选高产ε-聚赖氨酸的菌株。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硫酸二乙酯10μL/mL,诱变时间45min。在此最佳诱变条件下,获... 该研究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BNCC 186223为原始菌株,使用硫酸二乙酯对其进行化学诱变,考察最佳诱变条件,并筛选高产ε-聚赖氨酸的菌株。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硫酸二乙酯10μL/mL,诱变时间45min。在此最佳诱变条件下,获得一株高产ε-聚赖氨酸突变菌株DES-27,其ε-聚赖氨酸产量为2.90g/L,较未诱变前提高38.10%。因此,硫酸二乙酯的诱变作用能够显著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白色链霉菌 硫酸二乙酯 化学诱变育种
下载PDF
甜叶菊化学诱变育种的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文武 张文彬 吴则东 《中国糖料》 2017年第6期63-66,共4页
介绍了化学诱变剂及其与物理诱变剂的优缺点,综述了甜叶菊化学诱变(秋水仙素、甲基磺酸乙酯、叠氮化钠等)育种研究的发展。为快速培养高品质甜叶菊新种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叶菊 化学诱变育种 秋水仙素 诱变剂 甜菊糖 甜菊糖苷 莱鲍迪苷
下载PDF
人参化学诱变育种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方元 《特产研究》 1989年第2期5-6,共2页
本文应用梯度浓度秋水仙碱液为化学诱变剂,对人参裂口种子和种栽芽孢进行梯度时间处理,常规方法栽于参床中,出苗后定期进行宏观调查和微观观察,常规方法进行统计。裂口人参种子经过秋水仙碱液梯度浓度和时间处理,差异不显著。种栽芽孢... 本文应用梯度浓度秋水仙碱液为化学诱变剂,对人参裂口种子和种栽芽孢进行梯度时间处理,常规方法栽于参床中,出苗后定期进行宏观调查和微观观察,常规方法进行统计。裂口人参种子经过秋水仙碱液梯度浓度和时间处理,差异不显著。种栽芽孢经过秋水仙碱液梯度浓度和时间处理,差异显著。经统计分析,植株变异率与秋水仙碱液浓度和处理时间成正相关:植株结实率与秋水仙碱液浓度和处理时间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碱液浓度 化学诱变育种 宏观调查 变异率 化学诱变剂 微观观察 统计分析 处理时间 负相关
下载PDF
鱼类化学诱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世英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81-86,共6页
国外诱变育种工作始于1927年。Muller(1927)和Stad1er(1928)发现用X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动植物的突变频率。1943年Auerbaeh和Robson在果蝇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这又为诱变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目前已知有突变活性的... 国外诱变育种工作始于1927年。Muller(1927)和Stad1er(1928)发现用X射线辐照,可以提高动植物的突变频率。1943年Auerbaeh和Robson在果蝇研究中发现了第一个化学诱变剂——芥子气,这又为诱变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目前已知有突变活性的化合物达数百种,并每年都在增加着。我国诱变育种始于1958年,廿多年来,用诱变方法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或品系),在数量和推广面积方面都已超过外国,成绩巨大。但在动物方面还很少应用,在家蚕、鱼类上的试验表明,仍有应用前景。鱼类化学诱变国内刚开始研究,国外则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对象主要为鲤、鲢、鳙、淡水鲑、高白鲑和胭脂鱼等,不论在诱变方法和实践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国外鱼类化学诱变研究概况、进展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化学诱变育种 池塘养殖 突变效率 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PDF
高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化诱446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连恩 魏玉昌 +3 位作者 于秀普 王志国 戎景春 吴鸣岐 《张家口农专学报》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化诱446大豆是应用化学诱变剂DES及PYM复合处理冀豆4号湿种子经累代选择鉴定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强等优点。经3年品比试验,2年的区域试验,1年的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冀豆7号增产显著,居参试品种首位... 化诱446大豆是应用化学诱变剂DES及PYM复合处理冀豆4号湿种子经累代选择鉴定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强等优点。经3年品比试验,2年的区域试验,1年的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冀豆7号增产显著,居参试品种首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及同类气候区夏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化诱446品种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化学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