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中学劳作教科书的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晓萍 丁奕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劳作课程是由民国初期手工课程演化而来,1932年劳作课程标准的颁布确立了劳作课程的地位,自此系列劳作教科书便相继问世。民国时期的劳作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教科书编写完全依照课程标准,遇特殊情形局部变通;教科书内容选择以“社会经... 劳作课程是由民国初期手工课程演化而来,1932年劳作课程标准的颁布确立了劳作课程的地位,自此系列劳作教科书便相继问世。民国时期的劳作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教科书编写完全依照课程标准,遇特殊情形局部变通;教科书内容选择以“社会经验”为取向,以整合为方式;教科书内容组织以“劳作学科逻辑”为基本取向,以“垂直组织”为方式;教科书内容呈现以“圣经—结构教材观”为取向,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民国时期的劳作教科书对当前构建劳动课程体系、编写劳动教科书具有重要启示:深入思考劳动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探索劳动素养融入教科书的有效方式;突出劳动技能学习与身体力行并进,探索多元的教科书实践模式;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世界,构建多维度的教科书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学 劳作教科书 劳动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