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时期中学劳作教科书的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闫晓萍
丁奕然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
基金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政治互信与文化互鉴视域下中俄文化旅游合作前景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ZBGJYB003)
伊犁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KC17149)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劳作课程是由民国初期手工课程演化而来,1932年劳作课程标准的颁布确立了劳作课程的地位,自此系列劳作教科书便相继问世。民国时期的劳作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教科书编写完全依照课程标准,遇特殊情形局部变通;教科书内容选择以“社会经验”为取向,以整合为方式;教科书内容组织以“劳作学科逻辑”为基本取向,以“垂直组织”为方式;教科书内容呈现以“圣经—结构教材观”为取向,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民国时期的劳作教科书对当前构建劳动课程体系、编写劳动教科书具有重要启示:深入思考劳动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探索劳动素养融入教科书的有效方式;突出劳动技能学习与身体力行并进,探索多元的教科书实践模式;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世界,构建多维度的教科书内容体系。
-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学
劳作教科书
劳动课程
-
Keywords
Republic of China
middle school
labor textbook
labor curriculum
-
分类号
G633.9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