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髓腹面尾端加压区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燕霞 戴秀中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延髓腹面尾端加压区(cVMP)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影响。方法在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上,以递增频率电方波刺激主动脉神经,观察动脉压力感受有髓和无髓传入反射衰减的表现,并在延髓腹面尾端加压区(cV... 目的研究延髓腹面尾端加压区(cVMP)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影响。方法在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上,以递增频率电方波刺激主动脉神经,观察动脉压力感受有髓和无髓传入反射衰减的表现,并在延髓腹面尾端加压区(cVMP)微量注射谷氨酸钠(L-glu),观察其对被衰减的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影响。结果(1)主动脉神经10Hz以上刺激的反射性降压效应随刺激频率的增高呈明显的衰减(P<0.01~P<0.001),而2~5Hz刺激的反射性降压效应无明显变化。(2)cVMP在L-glu兴奋作用下,易化被衰减和压力感受反射效应,其易化程度也随主动脉神经刺激频率增高而增大。结论应激性高血压早期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衰减,主要是由于有髓纤维传入中枢机能的变化。cVMP的兴奋活动可以改善高血压早期动脉压力感受反射中枢性机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压 动脉压力感 反射 CVMP 高血压
下载PDF
钩藤碱抑制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宜先 马慧娟 +4 位作者 高璐 文之 刘娜 张翼 何瑞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63-767,共5页
目的研究钩藤碱(Rhy)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B)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技术,确定各项功能参数,如阈压(TP)、饱和压(SP)、平衡压(EP)、工作范围(OR)、最大斜率(PS)和平均动脉压反射性下降幅度(RD)等... 目的研究钩藤碱(Rhy)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CSB)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技术,确定各项功能参数,如阈压(TP)、饱和压(SP)、平衡压(EP)、工作范围(OR)、最大斜率(PS)和平均动脉压反射性下降幅度(RD)等。Rhy(10、50、100μmol/L)溶于K-H液后灌流窦区,以斜坡方式升降窦内压来观察Rhy对CSB的影响。分别预先灌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和£-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后再给予Rhy,观察它们对Rhy作用的影响。结果Rhy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CSB,使其各功能参数改变,TP和SP增大,PS和RD均减小。Rhy的抑制作用不能被L-NAME(300μmol/L)和TEA(1 mmol/L)预处理所取消,而可被Bay K8644(500 nmol/L)明显减弱。结论Rhy抑制了CSB,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弱压力感受器的牵张敏感性离子通道的钙内流来实现,而与NO和钾通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四乙胺 L-型钙通道开放剂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探讨针刺人迎穴降压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婕 孟智宏 +1 位作者 申鹏飞 冯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双侧人迎穴对血压、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和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角度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DSI植入术后,将18只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针...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双侧人迎穴对血压、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和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角度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DSI植入术后,将18只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及电针组各6只,6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只针刺大鼠双侧人迎穴,不作任何手法;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1 min,留针20 min;空白及模型对照组与以上两组采用同样方法抓取固定,不予其他任何干预。采用DSI植入系统收集4组干预前及每日干预后连续30 min血压值;分别在干预前及最后一次干预后测算2次BRS。处死大鼠,取延髓,分别进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指标检测。结果单纯针刺组干预后第14、21、28天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与干预前对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SBP干预后第7天、DBP干预后第14天可见明显下降(P<0.05),其后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8天两组间对比,电针组SBP下降幅度更大(P<0.05),DB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电针组的BRS_(PE)、BRS_(SNP)干预后与干预前对比,均可见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单纯针刺组、电针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延髓及血清中AngⅡ水平、延髓内AT1R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可见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阳性细胞表达也可见明显减少;电针组对血清中AngⅡ、延髓内AT1R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更明显,与单纯针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能有效降低大鼠血压,电针对SBP更敏感;能提高动脉压力感受的迷走和交感反射敏感性;还能有效降低延髓内ACE-AngⅡ-AT1的整体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针刺 人迎穴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5种选择性去窦弓神经方法对清醒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卫 赵晓民 +2 位作者 赵志春 殷明 苏定冯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测定左、右单侧去窦弓神经、双侧去窦弓神经、双侧去主动脉神经和双侧去窦神经后清醒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改变。方法 :用改良的Smyth方法测定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 ;急慢性实验分别在手术后 1d、2 1d进行 ,以比较其代偿... 目的 :测定左、右单侧去窦弓神经、双侧去窦弓神经、双侧去主动脉神经和双侧去窦神经后清醒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改变。方法 :用改良的Smyth方法测定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 ;急慢性实验分别在手术后 1d、2 1d进行 ,以比较其代偿功能。结果 :去窦弓神经后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显著下降 ;左右单侧间有显著性差异 ,并有明显的相互代偿 ;去主动脉神经后的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下降比去窦神经明显 ,且前者无明显代偿而后者有明显代偿。结论 :对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来说 ,右侧窦弓神经的作用比左侧重要 ,但代偿能力相当 ;且主动脉神经的作用比窦神经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窦弓神经 动脉压力感反射 血压监测 大鼠
下载PDF
钩藤总碱对高血压动脉压力感受反射和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叶玲 王中师 张许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观察钩藤总碱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天麻钩藤饮组、钩藤总碱小剂量组和钩藤总碱大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口服普通饲料、天麻钩藤饮颗粒(750 mg·d-1)、钩藤总碱2.5,15.0 ... 目的观察钩藤总碱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天麻钩藤饮组、钩藤总碱小剂量组和钩藤总碱大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口服普通饲料、天麻钩藤饮颗粒(750 mg·d-1)、钩藤总碱2.5,15.0 mg·d-1。采用改良的Smyth方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动脉压力感受反射功能,20周后,取大鼠心、脑、肾,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天麻钩藤饮组、钩藤总碱小剂量组和钩藤总碱大剂量组第16周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分别为(0.27±0.05),(0.31±0.06),(0.35±0.08),(0.34±0.08)ms·mm Hg-1。正常对照组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功能降低,而其他各用药组没有降低;给药组大鼠可见心肌结构显著优于正常对照组,脑组织和肾小球结构未见显著改善。结论钩藤总碱对高血压靶器官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总碱 高血压 损伤 靶器官 动脉压力感反射
下载PDF
评估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玉倩 洪葵 苏海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2,共3页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是血压调节的一个重要神经反馈机制。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一种对机械牵拉刺激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处。另外,在心脏和肺循环血管中也存在压力感受器,称为心肺...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是血压调节的一个重要神经反馈机制。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一种对机械牵拉刺激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处。另外,在心脏和肺循环血管中也存在压力感受器,称为心肺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感受血管壁牵张程度的改变,进而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性,影响心脏、血管和某些器官(如肾脏)的功能,最终达到动脉血压相对平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临床意义 动脉压力感 心肺压力感 副交神经活性 应用 评估
原文传递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心肌梗死大鼠死亡率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润峰 高连如 +5 位作者 张宁坤 李霞 胡大一 高文根 魏毅东 邢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心肌梗死(MI)大鼠死亡率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MI组,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FNS组,预先FNS1h再予以LAD结扎;③小脑顶核毁损组,毁损小...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心肌梗死(MI)大鼠死亡率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MI组,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FNS组,预先FNS1h再予以LAD结扎;③小脑顶核毁损组,毁损小脑顶核5d后FNS1h,再行LAD结扎;各组又分MI后1、28d两个亚组。另设假手术组(n=8)。LAD结扎1、28d后,连续监测存活大鼠血压,测定BRS,并计算28d累积死亡率。结果①FNS组总死亡率明显低于MI组或小脑顶核毁损组(P<0.05)。②LAD结扎1d、28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或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BRS均明显降低(P<0.01);与MI组比较,FNS组大鼠BRS明显增加(P<0.01);小脑顶核毁损组与MI组B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NS减少MI大鼠死亡率。②FNS可恢复MI大鼠受损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③FNS减少MI后大鼠死亡率可能与其改善BR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 电刺激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下载PDF
颈动脉窦内压力控制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萍 赵海燕 +3 位作者 王伟 魏华 钮伟真 黄海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900-903,共4页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维持机体动脉血压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精确控制窦内压力是进行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研究的关键[1].本研究室利用电气比例调节阀建立了控制颈动脉窦压力的自动化装置,适用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功能的研究[2],然而...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维持机体动脉血压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精确控制窦内压力是进行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研究的关键[1].本研究室利用电气比例调节阀建立了控制颈动脉窦压力的自动化装置,适用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功能的研究[2],然而该电气比例调节阀输出并作用于窦内的压力存在明显过冲和振荡.为减少这一过冲和振荡,我们在该压力控制系统中添加一缓冲装置,以保证应用该设备对颈动脉窦进行灌注时,对颈动脉窦区实现更理想的压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压力 动脉压力感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制方 自动化装置 动脉血压 缓冲装置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患儿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宏武 刘兴慧 +1 位作者 夏寅 李元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小儿全身麻醉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隐匿性阴茎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n=30)。Dex组入室后静脉泵注Dex 0.5μg/kg,10 min后改为0.4μg/(kg·h)维持至术毕;对照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小儿全身麻醉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下行隐匿性阴茎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n=30)。Dex组入室后静脉泵注Dex 0.5μg/kg,10 min后改为0.4μg/(kg·h)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麻醉用药相同。选择入室平静后(T1)、Dex或生理盐水负荷量泵注后即刻(T2)、置入喉罩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术毕清醒(T5)5个时点,采集测量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和HR)。结果与T1时点相比,对照组T2时点BR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5时点的BRS值均降低(P<0.05);Dex组T2时点BRS值显著升高(P<0.05),T3时点BRS值降低(P<0.05),而T4、T5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Dex组在T2~T5各时点BRS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两组患儿的MAP在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间点均降低(P<0.05),T5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T5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相比,对照组T2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点HR减慢(P<0.05),T5时点HR加快(P<0.05);Dex组T2~T4时点HR均减慢(P<0.05),T5时点HR加快(P<0.05);与对照组相比,Dex组T2~T5时点HR均降低(P<0.05)。结论全麻药物降低小儿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Dex可改善全麻药物对小儿BRS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小儿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压力感性反射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枢γ-氨基丁酸对清醒活动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晓民 高允生 +3 位作者 刘卫 夏作理 张继国 王德才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研究中枢γ-氨基丁酸对清醒活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BRS)的影响。方法应用监测清醒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手段,以W istar-Kyoto大鼠(WKY)为对照组,SHR为实验组,两组动物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10... 目的研究中枢γ-氨基丁酸对清醒活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BRS)的影响。方法应用监测清醒活动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手段,以W istar-Kyoto大鼠(WKY)为对照组,SHR为实验组,两组动物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10μmol、蝇蕈醇30 nmol、荷包牡丹碱3 nmol,观察清醒实验动物腹主动脉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应用改良的Smyth方法,观察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改变。结果与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相比,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和蝇蕈醇,可使SHR血压明显下降、BRS明显上升,且使SHR血压下降幅度及BRS增加幅度比WKY大鼠更为显著;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可使SHR血压明显上升,上升幅度比WKY明显,并能使SHR BRS明显下降。结论中枢GABA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功能,机制与激动中枢GABA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中枢 血压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清醒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衰减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燕霞 许昌声 +2 位作者 戴秀中 谢良地 姜志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主动脉压力感受反射中枢性衰减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SHR)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采用 6Hz与 60 Hz两种频率的电方波刺激主动脉神经 ,观察 SHR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主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变化。静注 M受体...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主动脉压力感受反射中枢性衰减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SHR)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 方法 采用 6Hz与 60 Hz两种频率的电方波刺激主动脉神经 ,观察 SHR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主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变化。静注 M受体阻断剂观察其对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衰减的影响。 结果  ( 1) SHR收缩压自 8周龄起逐渐升高 ,16~ 32周龄稳定于高血压水平 ;心率在 4周龄时明显加快 ,左室重 /体重比值自 4周龄始逐渐升高。 ( 2 )静注阿托品减小两种频率刺激主动脉神经的反射效应 ,并使两种频率诱发的 HR与 MAP效应的差异分别被完全和部分消除。 ( 3)随血压升高 ,SHR的主动脉压力感受反射逐渐衰减 ,反射性 HR效应的衰减先于 MAP效应 ,有髓传入纤维反射效应的衰减先于无髓纤维。阿托品用药后 ,各周龄 SHR与 WKY大鼠的HR效应差异被消除 ,但 32周龄 SHR与 WKY大鼠的 MAP效应的差异仍存在。 结论  SHR主动脉压力感受反射的中枢性衰减在高血压的发展中起作用 ,高血压早期有髓纤维传入心率效应的衰减完全来源于心迷走中枢的机能变化 ,后期血压效应的衰减可能包括交感中枢的机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发性 动脉压力感 反射衰减
下载PDF
芎归滴丸对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书英 刘卫 +3 位作者 俞惠琴 赵晓民 高允生 苏定冯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 :观察芎归滴丸对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监测清醒的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动态血压 ,并用苏定冯改良的Smyth方法测定其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芎归滴丸明显改善... 目的 :观察芎归滴丸对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监测清醒的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动态血压 ,并用苏定冯改良的Smyth方法测定其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芎归滴丸明显改善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结论 :芎归滴丸可纠正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归滴丸 选择性去窦弓神经大鼠 动脉压力感反射敏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Powerlab在窦内压力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萍 张思韬 +2 位作者 黄海霞 王伟 赵海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4-306,共3页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稳压反射,是机体维持动脉血压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1]。该反射的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主要作用是通过感受血管内压力变化对血管壁的牵张刺激并将其转变为可向中枢传递的电信号...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稳压反射,是机体维持动脉血压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1]。该反射的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主要作用是通过感受血管内压力变化对血管壁的牵张刺激并将其转变为可向中枢传递的电信号,即机电换能作用。然而,由于其结构细微、分散,研究比较困难。目前压力感受器的机电换能过程的各个环节均不清楚。控制颈动脉窦窦内压并记录窦神经的压力依赖性放电是研究压力感受器机电换能机制的经典实验技术,精确控制窦内压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2]。本课题组早期利用电气比例调节阀建立了控制颈动脉窦压力的自动化装置,该装置需利用pclamp软件编辑刺激命令作用于电气比例调节阀以控制高压气源的压力输出,推动灌流液以实现窦内压力控制[2 3]。然而使用pclamp软件编辑刺激命令存在方法复杂、易出错等缺点。目前许多实验操作系统都能完成多种形式的刺激输出,例如Powerlab labchart 5软件(澳大利亚,AD Instruments公司)可输出正弦式、台阶式、斜坡式等多种刺激,均适合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研究。为此,本课题组利用Powerlab labchart 5开发了调节电气比例调节阀的方法,构建了一套简便、可靠的窦内压力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动脉压力感 自动化装置 动脉 软件编辑 神经末梢 血管外膜
下载PDF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受损后血浆和心脏、肾脏组织AngⅡ含量的变化
14
作者 单琤琤 戴生明 +1 位作者 方凤 苏定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既往的研究表明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 ,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 (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 ,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 既往的研究表明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 ,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 (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 ,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假手术组大鼠 2 4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 (BPV)及心率波动性 (HRV)。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含量。结果发现 ,SAD术后 1周大鼠的 2 4h平均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 18周的慢性期SAD大鼠。SAD术后 18周 ,2 4h平均SBP、DBP及HR与假手术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2 4h收缩压波动性 (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 (D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SAD大鼠术后 1周的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AngⅡ 含量及术后 18周的血浆AngⅡ 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慢性期 (18周 ) ,SAD大鼠的心肌及肾组织AngⅡ 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在术后 18周时 ,接受慢性应激刺激的SAD大鼠 ,其血浆、心肌及肾组织中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同处应激状态下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及未接受应激刺激的SAD大鼠。这些结果表明 ,SAD术后急性期血压增高 ,但在慢性期平均血压并无增高 ,仅BPV增高 ;慢性期心、肾组织内AngⅡ 的分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血压波动性 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孤束核的形态学变化
15
作者 荆丽君 吴卫平 +1 位作者 王寿世 曹焕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孤束核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多聚甲醛原位灌注固定后,取其孤束核部位,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孤束核部位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密度降低,部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孤束核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多聚甲醛原位灌注固定后,取其孤束核部位,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孤束核部位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胞质密度降低,部分神经元线粒体出现空泡状改变、嵴断裂,并有髓鞘分裂现象.结论:糖尿病可导致大鼠孤束核部位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糖尿病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下载PDF
去窦弓神经大鼠体内血管舒/缩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单琤琤 戴生明 苏定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 研究完全及部分去窦弓神经大鼠术后体内血管收缩 /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用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去除颈动脉窦神经 (SD)或主动脉神经支配 (AD) ,以及完全去除窦 弓神经支配 (SAD)。术后急性期 (1wk)、慢性期(18wk)在清醒、自... 目的 研究完全及部分去窦弓神经大鼠术后体内血管收缩 /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用Sprague Dawley大鼠分别去除颈动脉窦神经 (SD)或主动脉神经支配 (AD) ,以及完全去除窦 弓神经支配 (SAD)。术后急性期 (1wk)、慢性期(18wk)在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分别测定动脉血压、心率及血压波动性、心率波动性。并分别测定上述大鼠ABR功能(ABR HP和ABR BP)。对术后 18wk的完全及部分去窦弓神经大鼠 ,通过静脉累积注射去氧肾上腺素以及硝普钠分别测定体内动脉收缩 /舒张功能。结果 术后 1wk ,SAD及AD大鼠动脉血压显著升高 ;术后 18wk ,SAD大鼠 2 4h血压平均值与对照假手术大鼠相比无差异 ,而AD大鼠血压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SD大鼠的血压、心率在术后 1wk及术后 18wk均无升高。术后 18wk ,SAD及AD大鼠 2 4h血压波动性较对照组大鼠升高。术后 1wk及 18wk的SAD大鼠ABR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AD大鼠ABR功能也低于对照组 ,而SD大鼠ABR功能与假手术大鼠间无差异性。术后 18wkSAD、AD和SD大鼠SBPmax(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后 )及DBPmin(注射硝普钠后 )较对照组大鼠均明显上升。完全及部分去窦弓神经大鼠的SBPmax和DBPmin分别与ABR功能呈负相关 ;SAD、AD及SD大鼠的ABR功能与血压波动性呈密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窦弓神经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血管顺应性 大鼠
下载PDF
ketanserin对慢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芙林 缪朝玉 +2 位作者 徐冰 舒鹤 苏定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2-675,共4页
目的 研究ketanserin对慢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设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治疗组。治疗组在冠脉结扎后饮水中给予ketanserin 10mg·kg-1·d-1,持续 4~ 5wk。在清醒自由活动条件下连续监测血压 ,并... 目的 研究ketanserin对慢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设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治疗组。治疗组在冠脉结扎后饮水中给予ketanserin 10mg·kg-1·d-1,持续 4~ 5wk。在清醒自由活动条件下连续监测血压 ,并采用改良Symth法测定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心肌梗死大鼠血压下降、心动间期波动性 (HPV )升高、BRS降低 ,而血压波动性(BPV)和心动间期无明显改变。ketanserin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的血压、BPV和改善BRS。心肌梗死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60 % (12 / 2 0 ) ,经ketanserin治疗后降至2 8 6% (6/ 2 1)。治疗或未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如果存在心律失常 ,则HPV升高 ,否则正常。结论 ketanserin可能作为改善心肌梗死预后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KETANSERIN 慢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率波动性 血压波动性
下载PDF
去窦弓神经后大鼠臂旁核亚核内Fos和NADPH-d的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素丽 张露青 +2 位作者 丁炯 韩群颖 肖明 《解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258-26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臂旁核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参与减压反射的调节。方法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去窦弓神经后Fos和NADPH-d在臂旁核各亚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大鼠臂旁核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参与减压反射的调节。方法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去窦弓神经后Fos和NADPH-d在臂旁核各亚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臂旁外侧核外亚核、内侧核外亚核和K-F核内Fos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在这些Fos阳性神经元的表面通常可见NADPH-d阳性纤维终末分布,但偶见Fos和NADPH-d双标神经元。结论臂旁外侧核外亚核、内侧核外亚核和K-F核内部分神经元可被去窦弓神经术特异性激活;一氧化氮可能主要通过突触前机制参与此刺激的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FOS 臂旁核 去窦弓神经 大鼠
下载PDF
ABR功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
19
作者 苏定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8-29,共2页
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对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baroreflex,ABR)的研究.ABR是心血管活动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我们发现ABR功能低下导致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不良,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器官损伤... 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对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baroreflex,ABR)的研究.ABR是心血管活动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我们发现ABR功能低下导致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不良,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器官损伤、心律失常、内毒素休克等.同时,我们用药物改善ABR功能,就能改善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因此,我们提出改善ABR功能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新策略.我们对一系列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进行了研究,发现改善ABR功能作用最强的是酮色林.动物实验中,酮色林能够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ABR功能低下.酮色林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内毒素休克的预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治疗心力衰竭.对酮色林的新用途,我们申请了一系列的专利.作为先导化合物,我们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进行优选.ABR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射弧,有5个环节.我们发现,改善ABR功能的主要环节在中枢,涉及的受体是5HT-2A受体.ABR功能低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预后不良的分子机制是什么?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该领域的专家们.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课题组终于给出了答案:链接ABR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分子是乙酰胆碱,关键受体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简称α7受体).我们发现,激活α7受体后有四大作用:抗炎、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促进血管新生.这些作用与改善ABR功能见到的作用完全重合.用α7受体阻断剂和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的系列研究确认了α7受体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靶点.山莨菪碱是中国科学家1965年从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提取出的生物碱,其人工合成品为654.2.山莨菪碱用于治疗休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了山莨菪碱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使体内更多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ABR功能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动脉粥样硬化 内毒素休克 人工合成品
下载PDF
氯沙坦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急性脑梗死损伤的ABR机制
20
作者 吴健 周瑞瑞 +3 位作者 郭晋敏 蔡国君 刘爱军 苏定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rat,SHR)急性脑梗死保护作用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机制。方法:灌胃给予氯沙坦2周,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RS(ABR功能用动脉压力...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rat,SHR)急性脑梗死保护作用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机制。方法:灌胃给予氯沙坦2周,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RS(ABR功能用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值。采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ial,MCA)栓塞的方法诱发急性脑梗死,24h后取脑组织,切片、染色,观察急性脑梗死面积;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分别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及小剂量氯沙坦,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RS值,采用MCA栓塞的方法诱发急性脑梗死,观察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胃给予氯沙坦后大鼠ABR功能改善,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5)。孤束核微量注射AngⅡ可明显升高动物血压,降低BRS值;孤束核微量注射氯沙坦后在不改变血压的情况下可以使ABR功能明显改善(P<0.05),减轻脑梗死损伤(P<0.05)。结论:氯沙坦改善了ABR的敏感性,从而对急性脑梗死起防治作用,孤束核可能是其作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SHR大鼠 脑梗死 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孤束核 动脉压力感性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