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动物园的动物景观演变与自然教育实践:广州动物园案例
1
作者 温士贤 陈钰妍 廖健豪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3期526-539,共14页
动物园是城市社会的重要旅游空间,也是开展动物保护与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动物园的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广州动物园为案例,综合运用实地调研与文本分析两种方法,尝试以“动物景观”为理论框架,探讨城... 动物园是城市社会的重要旅游空间,也是开展动物保护与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动物园的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广州动物园为案例,综合运用实地调研与文本分析两种方法,尝试以“动物景观”为理论框架,探讨城市动物园的动物景观演变及其自然教育实践。研究发现:城市动物园经历了从猎奇与流动的观赏性动物景观,到扩张与亲近的娱乐性动物景观,再到丰容与科学的生态性动物景观的进阶演变过程,动物景观的进阶动力源于人类越发正视和尊重动物天性及可供性的显著趋势。人类并非动物景观的唯一生产者,动物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贯穿城市动物园动物景观演变的全过程,动物会根据人类所设的生存条件参与动物景观的生产过程,并以自身的身体、习性和行为等维度深刻影响自然教育的形式及层次。做好动物保育工作和注重伦理问题有利于生产更高阶的动物景观,从而助促自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动物旅游 动物伦理 文化景观 动物景观 自然教育 研学旅行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被引量:77
2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旅游者、目的地和大熊猫;旅游者动机主要为熊猫迷、教育和目的地品牌;旅游者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参观"、"拍照"和"接触";旅游者的满意度与熊猫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大熊猫的行为状态、参观游览的时间季节、游客的秩序、价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 主题分析 野生动物旅游 大熊猫 旅游体验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景区游客情感特征研究——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丛丽 何继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4,共12页
情感分析已成为大数据文本挖掘领域的热门话题。分析旅游者对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情感,对于理解人与野生动物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采用国内旅游社交网站的用户评论文本为数据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情感倾... 情感分析已成为大数据文本挖掘领域的热门话题。分析旅游者对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情感,对于理解人与野生动物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采用国内旅游社交网站的用户评论文本为数据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情感倾向分析法,在建立野生动物旅游专属词库基础上,从景区体验情感、管理要素认知情感、动物生境感知情感、科普教育互动情感4个角度,分别进行了情感特征词提取、情感值计算、高频词统计和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旅游者对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景区体验大多持积极正面情感评价;(2)旅游者对动物生境空间感知情感具有差异性,涉入程度、互动方式、接触距离、游客密度、场地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游客时空行为和情感评价;(3)旅游者负面情感较多来自景区管理,主要是承载力超负荷和景区门票偏高;(4)科普教育互动情感中,旅游者较少关注野生动物福祉和负面影响。该研究对其他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情感分析 半圈养生境 野生动物旅游 景区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下载PDF
中国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红罡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6,90,共5页
野生动物旅游在旅游业市场所占比例较小,但是野生动物旅游不仅市场潜力大,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大。该文讨论非消费型野生动物观光游、体验游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游客体验和控制旅游的环境影响是野生动物旅游产品... 野生动物旅游在旅游业市场所占比例较小,但是野生动物旅游不仅市场潜力大,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大。该文讨论非消费型野生动物观光游、体验游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游客体验和控制旅游的环境影响是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可持续性的关键,而缺乏对人与动物行为互动的科学理解是导致野生动物旅游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基本经验,呼吁加强对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措施的研究,促进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生态环境 观光游 体验游 旅游产品 旅游环境影响
下载PDF
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5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李炯华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57-65,共9页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角度,文献主要集中在非资源消费型、半资源消费型和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游客满意度的控制、社区居民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最后,文章还对国外该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作了简要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以期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野生动物保护 旅游者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野象的迷思:野象谷人—象冲突的社会建构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崔庆明 徐红罡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49-56,共8页
在野生动物旅游活动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一直受到关注。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并不能够有效缓解这种冲突,反而强调了人与动物的二元对立。社会建构论被认为可以超越这种对立,在其视野下,科学知识是围绕社会事实所建构的... 在野生动物旅游活动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一直受到关注。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并不能够有效缓解这种冲突,反而强调了人与动物的二元对立。社会建构论被认为可以超越这种对立,在其视野下,科学知识是围绕社会事实所建构的多种知识中的一种。该文针对西双版纳野象谷出现的管理上的矛盾现象和各种利益相关者眼中出现的矛盾的大象形象,利用社会建构论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游客、员工和周边社区对大象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他们日常生活经验而非科学,甚至与科学知识相悖。游客将野象建构为稀少、可爱和吉祥,期待野象出现;员工认识到野象的可怕,不希望野象在景区出现;社区居民虽认识到野象的危险,却不认为其可怕,对野象的出现习以为常。要理解人与象的冲突必须理解不同人建构的关于象的知识,而不能仅仅关注科学对象的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野象 社会建构 冲突 野象谷
下载PDF
广州鳄鱼公园野生动物旅游中的生命权力运作 被引量:19
7
作者 尹铎 高权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72-1885,共14页
自然的社会建构是近年来欧美地理学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论思潮之一。本文从自然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以福柯"生命权力"的概念为理论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野生动物旅游活动... 自然的社会建构是近年来欧美地理学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论思潮之一。本文从自然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以福柯"生命权力"的概念为理论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野生动物旅游活动中人与动物互动过程及其权力关系的运作,并展示在此过程中景区、野生动物、政府和NGO等组建的行动者网络。研究发现:(1)通过标准化、高科技的管治与保育措施,景区中动物种群的性别、健康与数量等方面得以最大程度的调控,并由此形成了与旅游市场相适应的"生命政治"运作模式;(2)景区已经能够熟练地规训野生动物参与各项旅游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操控游客想要亲近并征服野生动物的双重渴望;(3)不同行动者在协商与制衡中组建的行动者网络,实质上为人对野生动物生命权力的施展提供了合法性与道德性的框架,使其更加紧密地嵌入到社会文化情境之中。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人文地理学分析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的社会建构 野生动物旅游 生命权力 广州鳄鱼公园
原文传递
我国半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丛丽 于佳平 王灵恩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1-2847,共17页
选取1906-2019年间我国574个半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半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发展可分为探索(1906-1948年)、快... 选取1906-2019年间我国574个半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半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发展可分为探索(1906-1948年)、快速发展(1949-1959年)、慢速发展(1960-1992年)和高速发展(1993-2019年)四个阶段。(2)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地理集中程度较高,地区间不均衡程度高,形成了以北京、江浙沪交界及广州为核心的三个高密度区;整体呈现东南沿海多,中部过渡,西北内陆少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演化,凝聚形态一直延续,地理集中度逐渐下降,地区间的不均衡程度逐渐加深。(3)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历史背景、国家政策和地方人口数量、经济及旅游发展规模等,呈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资源消费型 野生动物旅游 景区 时空分布 演变规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旅游能缓解保护地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吗?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庆明 《中国生态旅游》 2021年第5期663-675,共13页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正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显性问题,理解并寻找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方法成为重要研究问题。发展旅游被视为缓解此类冲突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尚未系统地评估旅游的缓解作用。本研究通过整合性综述的方法,探讨旅...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正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显性问题,理解并寻找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方法成为重要研究问题。发展旅游被视为缓解此类冲突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尚未系统地评估旅游的缓解作用。本研究通过整合性综述的方法,探讨旅游能否以及如何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旅游对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影响是多重的。对于辐射范围内的社区,旅游通过给社区带来经济利益,可以提高居民对野生动物的容忍度,从而缓解冲突。但旅游经济利益分配存在不充足、不平等和不匹配等问题,因而其缓解冲突的效应也不均衡。有些旅游活动还会产生负面生态影响,导致野生动物对人类习惯化和种群数量过度增长,进而加剧景区周边社区与野生动物冲突。本文最后建议加强对旅游的分配正义、生态影响和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自然保护地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 生态补偿 分配正义
原文传递
不同伦理取向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游客具身性体验差异研究——基于网络文本评论与IPA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佳钰 蔡静 徐菲菲 《中国生态旅游》 2021年第5期720-732,共13页
人和动物的和谐关系是野生动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动物伦理观出发,将网络评论作为数据源,运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以及IPA模型分析方法,对不同伦理取向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游客具身性体验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的... 人和动物的和谐关系是野生动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动物伦理观出发,将网络评论作为数据源,运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以及IPA模型分析方法,对不同伦理取向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游客具身性体验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的伦理取向会影响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运营;(2)在具身理论视角下,野生动物旅游体验是一种涵盖身体性体验、情境性体验与感知性体验的多维、复杂性体验,呈现出三层六个维度的特征;(3)不同伦理取向的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因供给方面的差异,游客的体验存在着以感知性体验为主和以身体性体验为主的具身性结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动物伦理观 旅游体验 具身理论
原文传递
海南南湾猴岛景区内猕猴与游客接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鹏 段永江 +1 位作者 陈涛 张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在世界范围内,观赏和投喂野生猿猴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之一。其中游客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动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存在被猿猴威胁甚至咬伤等问题。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客观分析,是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观赏和投喂野生猿猴是最常见的野生动物旅游形式之一。其中游客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成为动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存在被猿猴威胁甚至咬伤等问题。对人猴接触行为的客观分析,是提高旅游服务管理和保障游客安全的必要措施。本研究记录了2012-2014年海南南湾猴岛景区内游客与猕猴的接触行为,并分析了景区医务室近两年的游客就诊记录,主要探讨:(1)哪些游客会参与人猴接触,及游客的认识误区;(2)哪些猕猴会频繁参与人猴接触;(3)哪些原因会引发人猴接触行为。本文旨在为了解景区内游客与猿猴的互动关系,探讨游客受伤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为完善野生动物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灵长类 猕猴 人猴接触行为 南湾猴岛景区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佳钰 徐菲菲 +1 位作者 严星雨 殷进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5,共12页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价值观 共情态度 动物友好行为 动物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研究——以澳大利亚海豚探索中心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中心主义、近生态中心主义和立场中立者,样本总体的环境态度归属近生态中心主义。其次,不同环境态度群组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具有差异性。人口社会学特征中,性别和学历在环境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旅游行为中旅游经历、信息来源途径对环境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野生动物旅游者特征和理解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复杂过程,对野生动物旅游目的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环境态度 新生态范式量表 海豚
下载PDF
数字时代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网络评论文本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14
作者 何玥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9期59-64,共6页
随着文旅行业持续发展,网络评论文本成为影响大众选择出游景点的重要因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携程网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者评论文本进行研究。使用ROST ContentMining6和UCINET 6软件,对旅游者网络评论进行语义网络分析、... 随着文旅行业持续发展,网络评论文本成为影响大众选择出游景点的重要因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携程网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旅游者评论文本进行研究。使用ROST ContentMining6和UCINET 6软件,对旅游者网络评论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中心性分析与情感分析。研究发现:社会语义网络分析“熊猫”“花花”构成一级核心高频词,“排队”“可爱”“成都”为二级核心词汇,且与一级词汇互相关联;旅游者积极情绪占比达75.15%,中性情绪占比为12.13%,消极情绪为1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野生动物旅游 网络文本分析
下载PDF
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以成都市大熊猫繁育基地为例
15
作者 李丹 郭钊逢 +4 位作者 周佳杨 张位中 凌小盼 刘勇 郭豫蕾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4期272-282,共11页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应对碳减排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全新旅游模式。研究以野生动物旅游为切入点,聚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低碳行为,探讨旅游者在此情景下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强调旅游者在实现低碳旅游和促进...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应对碳减排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全新旅游模式。研究以野生动物旅游为切入点,聚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低碳行为,探讨旅游者在此情景下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强调旅游者在实现低碳旅游和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选取成都市大熊猫繁育基地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究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动机、低碳旅游态度、低碳旅游环境、低碳环境教育、低碳旅游认知、低碳旅游参与意愿与低碳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动机、低碳旅游态度以及受到的低碳环境教育对低碳旅游行为均产生显著性影响。在旅游者怀有亲近自然的动机、对自然的同情和环境责任感等情感因素时,可以有效激发旅游者的低碳行为。低碳旅游环境和低碳旅游认知并未对低碳旅游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更注重的是旅游体验感而非低碳环保因素,而部分旅游者会认为低碳行为与旅游体验感相冲突。因此,选择避免或减少低碳行为。研究旨在丰富低碳旅游的研究视角,以期为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旅游 低碳旅游 旅游 低碳旅游行为 野生动物旅游
下载PDF
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科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75-92,共18页
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发展&qu... 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发展"为核心的研究模式,并呈现出明显的环境价值取向和多学科参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野生动物游客 旅游影响 利益相关者
下载PDF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承财 向宝惠 +1 位作者 钟林生 成升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野生动物旅游可促进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基础与现状,提出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从管理经营、资源环...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野生动物旅游可促进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基础与现状,提出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从管理经营、资源环境保护、产品生态化开发、利益合理分配四方面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其保障机制。研究成果可为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持续发展及其它地区野生动物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社区参与 申扎县 西藏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18
作者 严星雨 徐菲菲 钟雪晴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7,共17页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以前)、探索期(2001年—2014年)和发展期(2015年以后)3个阶段;(2)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影响与影响因素、冲突与管理、伦理转向三大方面,即“影响-冲突-管理-伦理”构成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核心要素链;(3)野生动物旅游研究在理论完善、伦理转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不断丰富理论视角,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共同体,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影响分析 冲突关系 管理模式 伦理转向
下载PDF
人口学特征分异的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环境态度分析:深层生态学理论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丛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1-359,共9页
为理解野生动物旅游中人与生态系统互动机制,以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为例,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雪费法事后检定等定量分析方法,以新生态范式量表为基础,对到访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进行测量,分析基于... 为理解野生动物旅游中人与生态系统互动机制,以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为例,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雪费法事后检定等定量分析方法,以新生态范式量表为基础,对到访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进行测量,分析基于人口社会学和人口地理学分异的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特征。结果表明,按照环境态度表现程度不同,野生动物旅游者分为3类:近生态中心主义者、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立场中立者,访客中主体环境态度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在中国熊猫基地中的受访者中,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对环境态度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圈养生境 野生动物旅游 生态系统服务 深层生态学 环境态度 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
下载PDF
游客与旅游地明星动物商品化的邂逅研究——以四川大熊猫基地为例
20
作者 尹铎 卢薇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4-548,共15页
人与动物的互动实践已成为人文地理学者探索人地关系的重要研究议题。以四川大熊猫基地为案例,基于“魅力”概念,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游客与明星动物在旅游活动中的邂逅,并揭示在此旅游过程中动物的能动... 人与动物的互动实践已成为人文地理学者探索人地关系的重要研究议题。以四川大熊猫基地为案例,基于“魅力”概念,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游客与明星动物在旅游活动中的邂逅,并揭示在此旅游过程中动物的能动性发挥与游客的多物种间的旅游体验。研究发现,游客与大熊猫的邂逅发生在不同空间情境下,其多样性是旅游地设计并刻意安排的商品化结果。大熊猫的魅力之于差异化的空间情境往往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1)在实体展示空间的“前台”中,大熊猫的生态魅力与美学魅力能够激发游客观览时的天然好感,旅游地对其进行利用以维持大熊猫旅游的不竭热度;(2)旅游地所构建的虚拟展示空间则提供了无法直接观览到的大熊猫生物学特征与生命历程,使游客与大熊猫邂逅形式得以补充与丰富;(3)而在实体展示空间的“后台”中,旅游与公益教育相结合,游客被允许接近大熊猫的生活空间,建立起基于肉身魅力的更深层次的亲密邂逅。总体看,大熊猫的魅力不仅塑造了游客的多物种间的旅游体验,而且还构建了游客对于四川的地方认同。研究以空间视角探究了人与动物互动所营建的关系网络及其映射的权力运作机制,为探索旅游情境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尝试,也为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来自地理学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能动性 地方 邂逅 大熊猫 四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