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步行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速度测试(10 m WST)、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0.05),步行功能、PASS和BB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10 m WST显著缩短[(18.86±10.11)s vs(32.26±16.62)s,P<0.05],ICARS评分显著降低[(33.62±8.11)分vs(42.11±9.16)分,P<0.05],FMA-UE和MBI显著升高[(31.20±5.95)分vs(25.55±5.81)分、(68.20±18.18)分vs(50.85±17.62)分,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组31例(32.6%)和未进展组64例。PMD为发病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较入院增加≥1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特点,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MD的预测因素。结果PMD组女性、入院NIHSS评分、下部脑梗死和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vs 35.9%、(4.13±1.50)分vs(3.58±1.14)分、45.2%vs 17.2%、80.6%vs 53.1%,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OR=3.512,95%CI:1.146~10.766,P=0.028)和下部脑梗死(OR=6.029,95%CI:1.374~26.450,P=0.017)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和下部脑梗死可作为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指标。展开更多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步行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速度测试(10 m WST)、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0.05),步行功能、PASS和BB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10 m WST显著缩短[(18.86±10.11)s vs(32.26±16.62)s,P<0.05],ICARS评分显著降低[(33.62±8.11)分vs(42.11±9.16)分,P<0.05],FMA-UE和MBI显著升高[(31.20±5.95)分vs(25.55±5.81)分、(68.20±18.18)分vs(50.85±17.62)分,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文摘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