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文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4-51,共8页
本文界定的西晋前期,是指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而言的。在这一时期,朝廷之内的朋党纷争异常激烈,武帝也殚思竭虑地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它构成了当时高层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但对于西晋前期的政治格局影响甚大,而且牵动了... 本文界定的西晋前期,是指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而言的。在这一时期,朝廷之内的朋党纷争异常激烈,武帝也殚思竭虑地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它构成了当时高层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不但对于西晋前期的政治格局影响甚大,而且牵动了王朝后来的历史命运。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尚未有人系统地研究过这个值得注意的课题,笔者拟拾遗补阙,就此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充 武帝 《晋书》 朋党 司马氏 司马炎 功臣集团 太子 侍中 张华
下载PDF
汉文帝时期的权力结构与政治斗争——以臣立君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小林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帝的即位背景使得他与功臣集团的关系较为微妙,在匈奴和诸侯王的双重威胁下他们必须相互依赖和支持,但文帝试图伸张皇权,功臣集团亦力图维持权势,双方之冲突不可避免。文帝与功臣集团在薄昭、贾谊的问题上,在改"德运"的问题... 文帝的即位背景使得他与功臣集团的关系较为微妙,在匈奴和诸侯王的双重威胁下他们必须相互依赖和支持,但文帝试图伸张皇权,功臣集团亦力图维持权势,双方之冲突不可避免。文帝与功臣集团在薄昭、贾谊的问题上,在改"德运"的问题上,互有攻守,但所有的冲突均是以间接的形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展开的,双方保持着不触碰对方最后底线的默契。这种政治冲突冷处理的背后蕴涵着强大的张力,凸显了汉初政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藩王入继 功臣集团 薄昭与贾谊 德运
下载PDF
封藩制与初明军权的转移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积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3-68,76,共7页
反元战争的硝烟尚示消散,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未来专制政体的设计和建设。在强化专制皇权的一系列措施中,封藩是关键环节之一,而它的施行,又投给初明政治以浓重的阴影,对此不可不详加探究。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 反元战争的硝烟尚示消散,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未来专制政体的设计和建设。在强化专制皇权的一系列措施中,封藩是关键环节之一,而它的施行,又投给初明政治以浓重的阴影,对此不可不详加探究。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告祀天地。登临宝座,建立了朱明王朝。次年四月,朱元璋即“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明史·太祖本纪》)。三年四月,“择名城大邑,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正式确立了封藩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权 藩王 诸王 削藩 功臣集团 塞王 贵族 削夺 《明太祖实录》 王调
下载PDF
绛灌殊途:文帝初年君臣关系中的武将群体
4
作者 徐鹏 宋佳雨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西汉前期实行军功爵制,造就了大批因军功而封爵的列侯。“诸吕之乱”和迎立代王之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1)已经打破了高祖时期的政治平衡,其势力渐渐壮大,这势必会对新君即位之后的君臣关系产生影响。文帝登基之后,本着“军功阶层本... 西汉前期实行军功爵制,造就了大批因军功而封爵的列侯。“诸吕之乱”和迎立代王之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1)已经打破了高祖时期的政治平衡,其势力渐渐壮大,这势必会对新君即位之后的君臣关系产生影响。文帝登基之后,本着“军功阶层本位”的原则,对武将群体进行调整,对周勃进行打压,同时在军功阶层中拔擢灌婴、陈武等武将力量。至此,高吕时代的功臣集团独大局面即将结束,一种君主臣辅、互利互用的君臣利益共同体已经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 武将 功臣集团 周勃
下载PDF
汉初侯国制度创立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孟龙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78,M0004,共22页
西汉初年的列侯制度继承自秦,列侯属军功食邑贵族,仅有“食邑”而无“侯国”。汉文帝二年始创侯国制度,列侯在封地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彻底摆脱军功贵族身分,正式跻身“诸侯”之列。这是西汉军功爵制、封建制度... 西汉初年的列侯制度继承自秦,列侯属军功食邑贵族,仅有“食邑”而无“侯国”。汉文帝二年始创侯国制度,列侯在封地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彻底摆脱军功贵族身分,正式跻身“诸侯”之列。这是西汉军功爵制、封建制度的重要变革。汉文帝名义上提升列侯身分地位,实质是借“诸侯治民”原则,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从而瓦解盘踞长安的功臣集团。随着侯国制度的推行,功臣前往封地居住,受到朝廷严密监控,丧失干预朝政的实力,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国制度 食邑制度 封建制度 军功爵制 功臣集团
原文传递
周亚夫与汉初功臣集团的没落 被引量:4
6
作者 谭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234-237,共4页
汉初功臣集团是西汉最初的统治基础。汉初政权的重心 ,长期偏向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 ,而皇权相对较弱。汉文帝即位之后 ,开始了向专制皇权的转变。功臣集团由于其“少文多质”的特性 ,政治势力不断衰落 ,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周亚夫之死 ... 汉初功臣集团是西汉最初的统治基础。汉初政权的重心 ,长期偏向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 ,而皇权相对较弱。汉文帝即位之后 ,开始了向专制皇权的转变。功臣集团由于其“少文多质”的特性 ,政治势力不断衰落 ,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周亚夫之死 ,就是功臣集团的落幕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亚夫 功臣集团 专制皇权
下载PDF
从“吕后问相”看汉高帝至吕后时期政治
7
作者 叶楠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吕后问相”是发生于汉高帝刘邦晚年的重要事件。在与吕后的对话中,刘邦确定了其身后丞相、太尉的人选。无论从史书的记载还是从历史背景来看,该事件应是史实。“吕后问相”事件反映了汉初以功臣担任丞相的惯例和宽简治国的政治基调,... “吕后问相”是发生于汉高帝刘邦晚年的重要事件。在与吕后的对话中,刘邦确定了其身后丞相、太尉的人选。无论从史书的记载还是从历史背景来看,该事件应是史实。“吕后问相”事件反映了汉初以功臣担任丞相的惯例和宽简治国的政治基调,有利于理解汉初高帝至吕后时期政治制度与权力结构的变动。将“吕后问相”事件与“王诸吕”“诛诸吕”等事件相联系,能够看出汉初功臣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之间的关系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在吕后去世之后发生了功臣集团诛杀吕氏外戚集团的“诛诸吕”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吕后 丞相 功臣集团 外戚
下载PDF
贾谊人生悲剧的再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6-71,54,共7页
贾谊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悲剧性人物。后世之人公认贾谊短促的一生是一幕悲剧,但对其人生悲剧酿成的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司马迁撰《史记》,以贾谊与屈原合传,虽不便明论是非,然而对二子惋惜悲悼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司... 贾谊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悲剧性人物。后世之人公认贾谊短促的一生是一幕悲剧,但对其人生悲剧酿成的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司马迁撰《史记》,以贾谊与屈原合传,虽不便明论是非,然而对二子惋惜悲悼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司马迁自己就是屈原、贾谊一流人物,寓已之愤怨于《屈、贾列传》之中,今后世读者莫不为贾谊的人生悲剧哀痛惋惜、愤愤不平。刘向不避忌讳,直言贾谊“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汉书·贾谊传》赞)班固持论较刘向平和,云“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功臣集团 人生悲剧 汉文帝 汉书 汉初 吕氏集团 再认识 诸侯王 黄老无为
原文传递
吕后身后的西汉中枢政局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绍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3,共5页
汉初统治者可分为刘氏宗室、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吕后掌权时压抑刘氏宗室,扶植吕氏集团,对功臣恩威并济。刘氏宗室、功臣集团对吕氏集团有怨结,在吕后身后发动一场政变锄除吕氏,而惠帝诸子受殃及。因为政变正当性的需要,吕氏和惠帝诸... 汉初统治者可分为刘氏宗室、吕氏集团和功臣集团。吕后掌权时压抑刘氏宗室,扶植吕氏集团,对功臣恩威并济。刘氏宗室、功臣集团对吕氏集团有怨结,在吕后身后发动一场政变锄除吕氏,而惠帝诸子受殃及。因为政变正当性的需要,吕氏和惠帝诸子遭到污名化:吕氏作为政变受害者被污为有意为乱者,高祖嫡支惠帝诸子被说成血统不纯的异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集团 功臣集团 政变 惠帝诸子
下载PDF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对南越国政策浅析
10
作者 边晶晶 《炎黄地理》 2023年第2期13-15,共3页
“布衣将相之局”是清代著名历史学家赵翼在其著作《廿二史札记》中对出身平民的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功臣集团掌握国家政权这一政治局面的称呼。新生的西汉政权面临着众多复杂的内政和对外关系,此时,与地处岭南的南越国之间的关系是西汉政... “布衣将相之局”是清代著名历史学家赵翼在其著作《廿二史札记》中对出身平民的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功臣集团掌握国家政权这一政治局面的称呼。新生的西汉政权面临着众多复杂的内政和对外关系,此时,与地处岭南的南越国之间的关系是西汉政权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汉政权为了稳定周边形势,对南越国采取怀柔政策,为西汉国民经济的发展争取到难得的休憩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 汉高祖刘邦 布衣将相 功臣集团 《廿二史札记》 政治局面 赵翼 怀柔政策
下载PDF
也谈审食其的政治生涯与汉初政治转向
11
作者 崔立军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8-64,共7页
由于政治原因,审食其的史迹被刻意遮蔽,然而他的政治命运与汉初政治走向息息相关。审食其在政坛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未建立起良性的君臣关系;偶然原因则是汉惠帝早早去世,促使吕后扶植亲信、大封外戚... 由于政治原因,审食其的史迹被刻意遮蔽,然而他的政治命运与汉初政治走向息息相关。审食其在政坛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皇帝与功臣集团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未建立起良性的君臣关系;偶然原因则是汉惠帝早早去世,促使吕后扶植亲信、大封外戚吕氏以改变君弱臣强的局面。审食其拜相后权倾一时,为维持政治的正常运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吕后死后,功臣兵变,吕后所划定的政治路线被废止。审食其再次出任左相,但沦为傀儡,其政治生涯转入低谷进而结束。功臣集团经过兵变获得短暂强势,然后迅速衰落。文帝致力于加强皇权,清除包括审食其在内的异己,并向吕后所施行路线靠拢,汉代政治开始步入稳定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食其 吕后 功臣集团 政治转向
下载PDF
“安刘”与汉文帝即位的历史真相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浩 《柳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91-93,共3页
“安刘”是继“诛吕”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政治阴谋。它是汉初“白马之盟”的继续和发展 ,也影响到了整个文景时期的政局 ,在汉初的政治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安刘" 汉文帝 功臣集团 "白马之盟"
下载PDF
怎样正确评价吕后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经元 《历史研究》 1979年第12期53-59,共7页
吕后(吕雉)这个两千年前的历史人物,近年来颇受人们注意。"四人帮"横行之时,吹捧吕后,意在借古喻今,把江青比作当代的吕后。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事。这几年来,在开展批判"四人帮"的过程中,揭露了"四人帮... 吕后(吕雉)这个两千年前的历史人物,近年来颇受人们注意。"四人帮"横行之时,吹捧吕后,意在借古喻今,把江青比作当代的吕后。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事。这几年来,在开展批判"四人帮"的过程中,揭露了"四人帮"吹捧吕后的罪恶用心,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的文章无情地鞭笞吕后,如说她是"凶残诡诈的阴谋家","篡权投降的反动派"。"篡权窃国的大野心家","汉初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分裂势力的代表人物",等等。在仅仅几年的时间内,吕后其人,忽而身价百倍,忽而一落千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后 刘邦 正确评价 功臣集团 积极作用 史记 历史发展 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潮流 汉初
原文传递
西汉外戚四次篡位结果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庆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4-77,共4页
外戚政治始于秦,而形成于西汉。西汉外戚吕氏、上官氏、霍氏、王氏四次阴谋篡位,但前三次失败,仅王氏成功。经过考察认为,外戚能否成功,必须具备母后临朝、外戚柄权、皇帝年幼、群臣支持四个条件。
关键词 母后称制 外戚专权 功臣集团 顾命大臣 皇统
下载PDF
汉初功臣集团的政治斗争——“绛侯诛诸吕”事件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楠 《阴山学刊》 2022年第3期52-57,共6页
“绛侯诛诸吕”是指汉初吕后去逝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策划的联合刘姓宗室诛灭吕氏外戚集团的政治事件。通过诛诸吕,功臣集团铲除了吕姓诸侯王,践行了高帝的白马盟誓;还政于刘氏,避免了君位落入异姓的手中;同时维护了功臣集团自身... “绛侯诛诸吕”是指汉初吕后去逝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策划的联合刘姓宗室诛灭吕氏外戚集团的政治事件。通过诛诸吕,功臣集团铲除了吕姓诸侯王,践行了高帝的白马盟誓;还政于刘氏,避免了君位落入异姓的手中;同时维护了功臣集团自身的政治利益,对汉代此后的外戚政治与权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绛侯 功臣集团 外戚 宗室 吕氏
下载PDF
汉初“清静无为”理论出台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玉屏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1期53-55,共3页
汉初“清静无为”理论出台的再认识陈玉屏长期以来,论者多以为秦末大乱之后,民生凋弊,百姓切盼休生养息,故汉初统治者尊奉黄老之学为政治指导,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之政。近年来重读汉史,总感现有结论在认识问题的深度上不如人意... 汉初“清静无为”理论出台的再认识陈玉屏长期以来,论者多以为秦末大乱之后,民生凋弊,百姓切盼休生养息,故汉初统治者尊奉黄老之学为政治指导,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之政。近年来重读汉史,总感现有结论在认识问题的深度上不如人意──清静无为理论的出台背景远不止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臣集团 清静无为 黄老之学 汉初 吕氏集团 黄老无为 专制权力 秦王朝 轻徭薄赋 曹参
下载PDF
刘吕之争平议
17
作者 罗世烈 《晋阳学刊》 1983年第3期66-71,共6页
读了《晋阳学刊》去年以来刊登的有关周勃与“安刘”关系的文章,很受启发。但是,对如何理解所谓“安刘”、怎样评价吕后、以及刘吕之间这场斗争的实质,似乎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略抒管见,以就教于同志们。一何谓“安刘”? 当... 读了《晋阳学刊》去年以来刊登的有关周勃与“安刘”关系的文章,很受启发。但是,对如何理解所谓“安刘”、怎样评价吕后、以及刘吕之间这场斗争的实质,似乎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略抒管见,以就教于同志们。一何谓“安刘”? 当上皇帝、志得意满的刘邦最关心的是怎么保住刘氏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唱出了他的心声。刘邦把天下看作私人的家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后 功臣集团 刘邦 刘氏 史记 周勃 司马迁 吕氏 诸王 中央集权
下载PDF
论“靖难之役”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2-78,共7页
“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古今史家多有评论。有人认为“削藩祸起书生计”;有人认为是“一家骨肉残。”从表面上看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之间,为争夺皇位而酿成的一场流血战争,而实际上却是明初建立封... “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古今史家多有评论。有人认为“削藩祸起书生计”;有人认为是“一家骨肉残。”从表面上看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之间,为争夺皇位而酿成的一场流血战争,而实际上却是明初建立封建集权制过程中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因此,深入研究这一事件,对于正确评价朱棣,了解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很有必要。笔者不揣浅陋,论述如下,请史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靖难之役 诸王 燕王朱棣 北平 功臣集团 藩王 太祖 削藩 冯胜
下载PDF
透视西汉政坛风云,剖析政治集团斗争──读《西汉前期的政坛》
19
作者 龙显昭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34-135,共2页
透视西汉政坛风云,剖析政治集团斗争──读《西汉前期的政坛》龙显昭陈玉屏同志的专著《西汉前期的政坛》,已由成都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该书论述汉高帝至武帝间包括吕后在内的六代政坛风云,时间跨度凡120年。专书讨论... 透视西汉政坛风云,剖析政治集团斗争──读《西汉前期的政坛》龙显昭陈玉屏同志的专著《西汉前期的政坛》,已由成都出版社出版(1996年1月)。该书论述汉高帝至武帝间包括吕后在内的六代政坛风云,时间跨度凡120年。专书讨论西汉前期的政治斗争,依个人所知,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臣集团 西汉前期 政治集团 董仲舒 清静无为 汉政 权势集团 异姓王 政坛斗争 宗王
下载PDF
助汉文帝上位的齐王刘襄三兄弟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家洲 《文史天地》 2019年第12期12-16,共5页
公元前179年,西汉的都城长安,陷入了一场血腥的宫廷军事政变.在这场政变的过程中,功臣集团的首领人物周勃,在陈平等人的协助之下,动用了非常手段,控制了中央禁卫军的核心部队北军,在宫廷核心区域诛杀政敌,导致已故吕太后安排的政治格局... 公元前179年,西汉的都城长安,陷入了一场血腥的宫廷军事政变.在这场政变的过程中,功臣集团的首领人物周勃,在陈平等人的协助之下,动用了非常手段,控制了中央禁卫军的核心部队北军,在宫廷核心区域诛杀政敌,导致已故吕太后安排的政治格局被彻底打破.分掌朝廷文武大权的吕氏外戚集团的首领人物吕产、吕禄被杀,一度掌控朝廷实权的外戚吕氏集团被灭族;此前由吕太后所册立的小皇帝先被幽禁、后被杀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臣集团 吕太后 北军 汉文帝 吕禄 军事政变 外戚 吕氏集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