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宫剧场考 被引量:7
1
作者 廖奔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3,共16页
宫廷演剧的历史久远,还在戏曲处于雏型期就已经开始了。宫廷演剧的剧场不同于民间的商业化剧场或赛社祭庙式的演出场所,虽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剧场的建筑样式受到民间剧场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民间剧场的演变),但其发展仍然是自成... 宫廷演剧的历史久远,还在戏曲处于雏型期就已经开始了。宫廷演剧的剧场不同于民间的商业化剧场或赛社祭庙式的演出场所,虽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剧场的建筑样式受到民间剧场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民间剧场的演变),但其发展仍然是自成体系的。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宫廷里面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戏剧机构,却并未建立专门的剧场,中国戏曲表演对于场地需求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戏台 戏台建筑 下场门 劝善金科 升平署 热河行宫 地井 宫廷演剧 圆明园 天井
原文传递
五色套印本《劝善金科》
2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3-I0003,F0003,共2页
《劝善金科》是清宫于每年岁末或其他节令演出的节令戏,源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记》,在编写戏本时加入了忠、孝、仁、义等积极的价值理念,具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吉林省图书馆藏《劝善金科》,卷端书名和行间的曲牌用黄字,书内各出... 《劝善金科》是清宫于每年岁末或其他节令演出的节令戏,源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记》,在编写戏本时加入了忠、孝、仁、义等积极的价值理念,具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吉林省图书馆藏《劝善金科》,卷端书名和行间的曲牌用黄字,书内各出戏名用绿字,演员表演的曲词和道白用黑字,角色及表示动作的说明用红字,此外曲词间韵、叠、句等表述用蓝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员表演 劝善金科 吉林省图书馆 曲词 寓教于乐 节令 价值理念
原文传递
折子戏简论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扶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2-68,共7页
(一) 长期以来,我国戏曲演出形式,呈现了多样化。有连台本戏,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之类;有全本戏,如《浣纱记》、《长生殿》之类;有小本戏,如《南楼传》、《呆中福》之类;有折子戏,如《春香闹学》、《醉打山门》之类;有叠头戏,... (一) 长期以来,我国戏曲演出形式,呈现了多样化。有连台本戏,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之类;有全本戏,如《浣纱记》、《长生殿》之类;有小本戏,如《南楼传》、《呆中福》之类;有折子戏,如《春香闹学》、《醉打山门》之类;有叠头戏,如“武十回”、“宋十回”之类;有短剧,如《罢宴》、《借靴》之类。这就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本戏 劝善金科 醉打山门 春香闹学 戏曲演出 升平宝筏 罢宴 《长生殿》 滚唱 呆中福
原文传递
清代南府彩绘戏剧脸谱——兼谈梅氏缀玉轩藏清初昆弋脸谱的绘制年代 被引量:4
4
作者 戴云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4,68,共2页
关键词 脸谱 南府 年代 清初 戏剧 彩绘 清代 劝善金科 《升平宝筏》 宫廷大戏
原文传递
昆剧《思凡》流变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敦勇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5-98,共4页
为昆剧《思凡》寻根探源,从发表第一篇文章算起,已三十年了。六十年代初,为探寻《思凡》的来源,同赵景深教授在《上海戏剧》展开讨论。我不同意赵先生所说的《劝善金科》是《思凡》的“娘家”,并“认为昆剧《思凡》不一定是从《劝善记... 为昆剧《思凡》寻根探源,从发表第一篇文章算起,已三十年了。六十年代初,为探寻《思凡》的来源,同赵景深教授在《上海戏剧》展开讨论。我不同意赵先生所说的《劝善金科》是《思凡》的“娘家”,并“认为昆剧《思凡》不一定是从《劝善记》蜕化来的,或许在《劝善记》之外,另有其它的本子”。当时的这一猜测,不想二十年后得到验证,《风月锦囊》中的《尼姑下山》,不仅早于《劝善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凡》 昆剧 《风月锦囊》 劝善金科 昆曲 赵景深 戏剧 流变 尼姑 启示
下载PDF
京剧目连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云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京剧目连戏是目连戏发展的重要阶段。清咸丰十一年,四喜班演员杨瑞祥与三庆班演员汪竹仙合作,在避暑山庄如意洲演出了《六殿》,这是史载最早的乱弹(皮簧)目连戏演出。光绪年间,慈禧太后钟爱皮簧戏,她命人将许多昆弋剧目翻改为皮簧,这之... 京剧目连戏是目连戏发展的重要阶段。清咸丰十一年,四喜班演员杨瑞祥与三庆班演员汪竹仙合作,在避暑山庄如意洲演出了《六殿》,这是史载最早的乱弹(皮簧)目连戏演出。光绪年间,慈禧太后钟爱皮簧戏,她命人将许多昆弋剧目翻改为皮簧,这之中也包括一些目连戏剧目。清末民初,京剧目连戏曾风靡京城的戏曲舞台,成为一些著名演员的代表剧目。本文详细考查了清末民初京城演出京剧目连戏的情况,并认为京剧目连戏的大部分剧目是出自宫廷大戏《劝善金科》,而《戏目连》却非出自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目连戏 劝善金科
原文传递
目连·目连戏·弘法之道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在钧 《法音》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28-34,共7页
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撰文指出:“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又有别于印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佛教与中国传... 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撰文指出:“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又有别于印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及中国民众已融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目连救母》 目连变文 劝善金科 戏曲研究 湖南省 佛教文化 敦煌变文 弘扬佛法 《东京梦华录》
原文传递
论戏曲史上母亲崇拜的原型威力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祥林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11,共4页
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以“孝母、认母、寻母、救母”题材展开叙事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脍炙人口流传广远,有着极其厚实的民众接受基础。《玉蜻蜓》元宰觅亲认母,《白蛇传》仕林祭塔寻母,《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从来都是中国老... 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以“孝母、认母、寻母、救母”题材展开叙事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脍炙人口流传广远,有着极其厚实的民众接受基础。《玉蜻蜓》元宰觅亲认母,《白蛇传》仕林祭塔寻母,《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从来都是中国老百姓口头上津津乐道的龙门阵。即使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崇拜 戏曲史 菲勒斯中心 目连戏 女性主义 原型 元杂剧 女权意识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
下载PDF
清代三层戏楼的出现与连台大戏曲本的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彭秋溪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175,共14页
清代第一座三层大戏楼诞生于乾隆十年之后,以乾隆十六年寿安宫"临时性"三层戏台为最早。以此为分水岭,凡内廷大戏曲本中应用三层戏台者,必属此后之产物(或面貌)。而张照卒于乾隆十年正月,因此其奉敕改编的《劝善金科》《升平... 清代第一座三层大戏楼诞生于乾隆十年之后,以乾隆十六年寿安宫"临时性"三层戏台为最早。以此为分水岭,凡内廷大戏曲本中应用三层戏台者,必属此后之产物(或面貌)。而张照卒于乾隆十年正月,因此其奉敕改编的《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等大戏曲本,无法利用三层大戏楼,仍属"重檐单层"戏台剧本。大戏曲本与三层大戏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属关系。此后,《劝善金科》虽偶尔"借用"三层戏楼演出,但因其本身的演出性质,始终保持着非三层戏台剧本的状貌,而《九九大庆》《升平宝筏》等则在乾隆十六年之后逐步完成了由"重檐单层"向"三重檐"大台剧本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层戏楼 劝善金科 《升平宝筏》 曲本变迁
原文传递
《劝善金科》与《劝善记》故事设计比较分析
10
作者 叶俏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7期18-21,共4页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明代戏曲家郑之珍的长篇传奇剧,《劝善金科》是清代张照奉旨创编的宫廷大戏。二者皆取材于佛教并在中国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两相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创作艺术、创作旨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该文将从故...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明代戏曲家郑之珍的长篇传奇剧,《劝善金科》是清代张照奉旨创编的宫廷大戏。二者皆取材于佛教并在中国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两相比较,二者在思想内容、创作艺术、创作旨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该文将从故事设计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故事 比较
下载PDF
清宫连台本大戏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宪华 《文博》 2006年第5期91-94,共4页
  清朝宫廷编撰的戏本大体分为:节令承应戏、承应宴戏、承应开场戏、承应寿戏、承应灯戏、连台本大戏等等.其中连台本大戏是多由钦命词臣根据元明著名剧作家创作的杂剧和传奇改编的,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忠义璇...   清朝宫廷编撰的戏本大体分为:节令承应戏、承应宴戏、承应开场戏、承应寿戏、承应灯戏、连台本大戏等等.其中连台本大戏是多由钦命词臣根据元明著名剧作家创作的杂剧和传奇改编的,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忠义璇图>、<昭代箫韶>等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戏 昭代箫韶 升平宝筏 劝善金科 戏台 禄台 畅音阁 福台 福座 清宫 升平署 宫廷戏剧
下载PDF
康熙旧本《劝善金科》本事探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云 《中华戏曲》 2005年第33期215-230,共16页
《劝善金科》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大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戏是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张照据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改编,并进一步生发开去地论证,张照是奉乾隆御旨修改的《劝善金科》,他在郑本目连戏的基础上凭空增加了... 《劝善金科》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大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戏是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张照据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而改编,并进一步生发开去地论证,张照是奉乾隆御旨修改的《劝善金科》,他在郑本目连戏的基础上凭空增加了五条线索以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其实,《劝善金科》在康熙时代就已在清官演出,张照后来奉旨修改的《劝善金科》就是以康熙旧本为基础进行修改的,其中大部分内容均沿袭康熙旧本”。康熙旧本内容较郑本目连戏多出三分之二,许多情节均不见于郑本,那么,其本事究竟源于何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乾隆年间 宫廷大戏 政治需要 统治阶级 目连戏 郑之珍
原文传递
川北庆坛与目连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建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9-43,49,共6页
各戏曲剧种中目连戏的源流,虽然很难囿于一格,但大都来源于两个渠道,即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清代张照的《劝善金科》,因此,其故书情节和演出方式多是大同小异。在目连戏的流播过程中,受各地宗教、民俗文化的影响,虽也出... 各戏曲剧种中目连戏的源流,虽然很难囿于一格,但大都来源于两个渠道,即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清代张照的《劝善金科》,因此,其故书情节和演出方式多是大同小异。在目连戏的流播过程中,受各地宗教、民俗文化的影响,虽也出现过一些带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独特剧目,比如李菁林先生保存的川西北8本《目连救母》,但其基本内容并没有脱离传统的目连戏故事的范围。而在川北地区,却出现了两折罕见而有趣的由目连戏派生出来的小戏,一折为川北灯戏《刘氏回煞》(徐庭新、杜南楼口述,肖善生、凌泽久整理).一折为蓬溪傩戏《刘氏四娘哭嫁》(刘新尧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灯戏 劝善金科 戏曲剧种 目连救母 傩戏 哭嫁 地域文化色彩 蓬溪 川北
下载PDF
清代宫廷戏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莹 《戏曲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279-292,共14页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开启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之路以来,学界对宋元明戏曲的研究一直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到了20世纪初,随着清代戏曲文献的不断发掘,清代戏曲渐受学者关注,目前有关资料已远远超过前代,对于清代一些曲家,如南洪北孔的研...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开启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之路以来,学界对宋元明戏曲的研究一直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到了20世纪初,随着清代戏曲文献的不断发掘,清代戏曲渐受学者关注,目前有关资料已远远超过前代,对于清代一些曲家,如南洪北孔的研究和价值认可,丝毫不逊色于前代大家,而对清代其他作家和作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戏曲研究 平署 劝善金科 清代戏曲史 戏曲演出 宫廷大戏 升平宝筏 清仁宗 清代中叶
原文传递
《思凡·下山》的来历和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力 赵景深 《上海戏剧》 1962年第9期21-23,共3页
編輯同志: 去年我編写昆剧《思凡》的教材,查了不少有关《思凡》的材料,但《思凡·下山》的来历一直未搞清楚。讀了貴刊一月份所載赵景深先生《从<下山>到<僧尼会>》一文后,有些問题仍然模糊。思索許久,也未有結論。今... 編輯同志: 去年我編写昆剧《思凡》的教材,查了不少有关《思凡》的材料,但《思凡·下山》的来历一直未搞清楚。讀了貴刊一月份所載赵景深先生《从<下山>到<僧尼会>》一文后,有些問题仍然模糊。思索許久,也未有結論。今将自己的浅见写出来,恭候赐教。如有可能,請将这意见代轉給赵景深先生。赵先生的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昆剧演《下山》,紧接着《思凡》,大約从郑之珍的《目連救母劝善戏文》而来。”讀到这里,又忆起赵先生在《明清曲談》上的另一篇文章《劝善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尼姑下山 清曲 青阳腔 赵景深 哭皇天 山坡羊 傅芸子 太古传宗 玉谷新簧
下载PDF
简论张照及《劝善金科》(下)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云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84,共4页
康熙残卷第一出 上西天—念真诚第二出 阅冥界群生普度第三出 奏凯歌太平筵宴第四出 知贡举盛代文明第五出 举子争观黄榜第六出 群英赐宴琼林第七出 孤儿喜报泥金第八出 丰都城大梦还迷第九出 贞女于归花烛第十出 森罗殿微愆必录第十一... 康熙残卷第一出 上西天—念真诚第二出 阅冥界群生普度第三出 奏凯歌太平筵宴第四出 知贡举盛代文明第五出 举子争观黄榜第六出 群英赐宴琼林第七出 孤儿喜报泥金第八出 丰都城大梦还迷第九出 贞女于归花烛第十出 森罗殿微愆必录第十一出 囚逆贼狱底知非第十二出 勅忠贞阴曹勘罪第十三出 叩慈悲二度见佛第十四出 守曹规一言不语第十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目连戏 宫廷大戏 元杂剧 皮影戏 傅惜华 残卷 舞台提示 国立北平研究院 乾隆皇帝
原文传递
简论张照及《劝善金科》(上)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云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93,103,共4页
在目连戏研究热中,对宫廷大戏《劝善金科》研究的深入,恐还是近几年的事。以前,许多戏曲史论专家大都认为,《劝善金科》剧作者张照,是个在清康雍乾盛世下数蒙圣宠,屡沾恩露的御用文人。他奉旨编写《劝善金科》,必然要代表皇权的意志。... 在目连戏研究热中,对宫廷大戏《劝善金科》研究的深入,恐还是近几年的事。以前,许多戏曲史论专家大都认为,《劝善金科》剧作者张照,是个在清康雍乾盛世下数蒙圣宠,屡沾恩露的御用文人。他奉旨编写《劝善金科》,必然要代表皇权的意志。从而得出结论:张照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其剧作《劝善金科》,除在研究清代宫廷大戏和清代舞台艺术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外,似乎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因此,近年出版的许多重要的戏曲研究工具书,对《劝善金科》和张照,均无专章介绍。然而,我们从浩瀚的清代史料中钩沉出有关张照的记载,并对现存的《劝善金科》的版本进行深入研究,恐怕就会得出另外一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目连戏 目连救母 宫廷大戏 鄂尔泰 中华书局 康雍乾盛世 “真” 首都图书馆 周贻白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考
18
作者 熊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86,共7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是新文化运动巨匠胡适先生旧藏珍本戏曲之一。戏曲史学家吴晓铃先生曾为之撰写跋文,认为该本系清宫连台大戏《劝善金科》的祖本之一。吴氏之后,此本下落再未见披露。笔者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访得此本,对其...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是新文化运动巨匠胡适先生旧藏珍本戏曲之一。戏曲史学家吴晓铃先生曾为之撰写跋文,认为该本系清宫连台大戏《劝善金科》的祖本之一。吴氏之后,此本下落再未见披露。笔者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访得此本,对其来源进行了考证,并以之与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首都图书馆藏康雍旧本《劝善金科》、清武英殿本《劝善金科》相比勘,介绍了《救母记曲本》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说明了其版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母记曲本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下载PDF
车王府藏高腔目连戏的形成与特色
19
作者 苏国昌 《中华戏曲》 2021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帝“特发帑金一千两,在后宰门架高台,命梨园演《目连》传奇”1,以彰海宇荡平、君民同乐之意。所谓“《目连》传奇”,实即由明代郑之珍《劝善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改编而来的《劝善金科》,而这次大演《目连... 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帝“特发帑金一千两,在后宰门架高台,命梨园演《目连》传奇”1,以彰海宇荡平、君民同乐之意。所谓“《目连》传奇”,实即由明代郑之珍《劝善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改编而来的《劝善金科》,而这次大演《目连》传奇乃是迄今可见清宫演出目连戏之最早记述。乾隆初年,张照又奉命在康熙旧本的基础上改编出新版《劝善金科》2,使目连救母这一题材以新的面貌继续搬演于清宫舞台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劝善金科 目连戏 劝善 张照 高腔 后宰门 乾隆初年
原文传递
国家图书馆藏康熙旧本《劝善金科》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静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共11页
国家图书馆藏康熙旧本《劝善金科》是《劝善金科》版本系统中年代较早的一种,其出目名称后标明"新"、"旧",为目前已被披露的版本之仅见。本文在介绍国图本《劝善金科》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与乾隆五色刻本及明郑... 国家图书馆藏康熙旧本《劝善金科》是《劝善金科》版本系统中年代较早的一种,其出目名称后标明"新"、"旧",为目前已被披露的版本之仅见。本文在介绍国图本《劝善金科》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与乾隆五色刻本及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进行了比较。再结合各种民间目连戏史料,对旧本底本的来源做出推断,认为其改编自一个流行于安徽、江苏、江西一带的目连戏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善金科 目连救母 康熙旧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