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舌侧骨板切除术与劈开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齿的效果
1
作者 何玉琴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7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比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与劈开术拔除下颌低住阻生齿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治疗的下颌低位阻生齿患者,按拔出术方式不同分为切除术组和劈开术组,每组各40例;术后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张开度及吞咽痛情况。结果:2组... 目的:研究比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与劈开术拔除下颌低住阻生齿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我院治疗的下颌低位阻生齿患者,按拔出术方式不同分为切除术组和劈开术组,每组各40例;术后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张开度及吞咽痛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愈合期限一致;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劈开术组多,P〈0.05;比较术后1天张开度情况,切除术组患者口腔明显小于劈开术组,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7天张开度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1天吞咽痛发生率,切除术组明显高于劈开术组,P〈0.05,术后7天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舌侧骨板劈开术拔除下颌低位阻生齿的比切除术时间要短,且术后各项症状恢复较快,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舌侧骨板切除 劈开 下颌低位阻生齿
原文传递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晖宇 任延秀 +3 位作者 邹红 赵睿 刘梦娜 周文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患者纳...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对种植体成骨生长及骨性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3例),应用常规骨劈开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7例)。评价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种植体的成功率、成骨厚度及成骨率及骨性结合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及成骨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41,P<0.05);种植体与周围骨床的结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床的骨密度、成骨厚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3,t=12.690;P<0.05)。结论: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可以提高成骨生长效果与种植床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膜技 劈开 骨挤压 骨性结合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劈开增量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世同 周磊 +2 位作者 宋光保 徐淑兰 张雪洋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 目的 :评价骨劈开增宽上颌前牙槽嵴 ,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患者 ,缺失上前牙1~4颗 ,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 (>13mm) ,但牙槽嵴骨厚度仅2~3mm ,采用骨劈开术 ,形成唇侧骨瓣。在唇侧骨瓣与腭侧骨板间植入3.4~4.5mm直径的Frialit-2种植体共25枚,骨板间隙充填Bio -Oss骨粉 ,覆盖Bio -Gide胶原膜或纯钛膜 ,无张力下缝合黏骨膜瓣。术后第10天和6个月时拍X线根尖周片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 ,并于术后6个月时行Ⅱ期手术 ,翻开软组织瓣 ,检查骨增量效果和种植体稳固性 ,测量牙槽嵴骨的宽度和拆除钛膜。结果 :1枚种植体术后1个月脱落 ,其余种植体稳固 ,且完全被骨质包埋 ,X线根尖周片证实种植体骨结合良好 ,牙槽嵴宽度增加达3~5mm ,平均增宽4.4mm。Ⅱ期手术时种植体成活率96 %。24枚种植体完成金属烤瓷修复 ,经2年的追踪观察,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 :当前牙区牙槽嵴骨厚度2~3mm时 ,采用骨劈开术增宽牙槽嵴 ,使植种植体获得同期植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牙槽嵴增量 种植体I期植入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骨性偏颌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被引量:14
4
作者 米雁领 西文琼 +1 位作者 邓延伟 张凡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1-395,共5页
本文介绍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骨性偏颌患者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患者女性,因下颌偏10年就诊;临床诊断为凹面型、面部偏斜,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牙合]。根据美学目标设计治疗方案,术前正畸在三维方向上充分去除牙齿代偿,为手术... 本文介绍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骨性偏颌患者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患者女性,因下颌偏10年就诊;临床诊断为凹面型、面部偏斜,安氏Ⅲ类、骨性Ⅲ类错[牙合]。根据美学目标设计治疗方案,术前正畸在三维方向上充分去除牙齿代偿,为手术提供充足的空间。正颌手术采取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术。术后正畸进一步进行牙列精细调整及保持。治疗结束后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LefortⅠ型截骨 正颌手 美学效果 矢状劈开 临床诊断 安氏Ⅲ类
原文传递
超声骨刀在下颌后牙区改良式骨劈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泽鸿 徐淑兰 +3 位作者 赵春萍 卢灿 赖春花 刘安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下颌后牙区做改良式骨劈开术水平向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15例下颌后牙区骨宽度不足行牙槽嵴改良式骨劈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CBCT测定缺牙...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下颌后牙区做改良式骨劈开术水平向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15例下颌后牙区骨宽度不足行牙槽嵴改良式骨劈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CBCT测定缺牙区的牙槽嵴宽度,所有骨宽度均≤3 mm。使用超声骨刀进行下颌后牙区改良式骨劈开术,并联合GBR做水平向骨增量术,术后CBCT检查骨增量情况,术后抗炎治疗1周,术后3个月复查CBCT测定骨增量情况,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水平向骨增量时,超声骨刀应用于改良式的骨劈开术,手术的创伤小,术后反应轻、伤口均未发现明显感染,术后的宽度增加至(6.05±0.65)mm。术后3个月的宽度增加(5.81±0.61)mm。术前及术后牙槽嵴厚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牙槽嵴宽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后3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骨劈开术对水平向骨增量效果明显,配合使用超声骨刀适用于更狭窄的牙槽嵴,比较安全、精确且创伤小,对软组织无伤害,且切割方向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改良式 劈开 下颌骨 水平骨增量
下载PDF
下颌无牙颌微创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并同期牙种植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彦梅 邹多宏 何家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骨劈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行下颌骨增量的临床效果,并评估细直径钛锆种植体用于狭窄牙槽嵴的效果。方法: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缺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左下颌拟种植区行微创骨劈... 目的:探讨微创骨劈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行下颌骨增量的临床效果,并评估细直径钛锆种植体用于狭窄牙槽嵴的效果。方法: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缺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左下颌拟种植区行微创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细直径钛锆种植体。常规植入其他部位种植体,植体颊侧暴露处行GBR。4个月后,选用多基基台,制作纯钛烤塑联冠修复体,最终戴入6枚种植体支持的12单位的永久修复体。结果:患者缺损的牙列和丧失的咬合关系得以重建,种植体稳定,修复体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微创骨劈开术联合GBR,可成功地用于下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避免了常规自体骨块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的缺陷,同时使用细直径钛锆种植体,获得了理想的美学效果及功能。患者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骨挤压 引导骨组织再生 无牙颌
下载PDF
牙槽骨黏骨膜骨瓣新技术在牙种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普 李晓妮 +3 位作者 徐邢环宇 程亚楠 郁豆 陆丽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通过对1例牙槽嵴宽度不足患者尝试采用改良骨劈开技术进行牙槽嵴宽度骨增量及牙种植手术,探讨骨劈开牙槽骨增宽技术的改良方法.手术方式:通过手术在牙槽骨宽度不足区域沿牙槽嵴顶和唇、颊侧周围呈方块状切透骨皮质;第4周行第2次骨劈开... 通过对1例牙槽嵴宽度不足患者尝试采用改良骨劈开技术进行牙槽嵴宽度骨增量及牙种植手术,探讨骨劈开牙槽骨增宽技术的改良方法.手术方式:通过手术在牙槽骨宽度不足区域沿牙槽嵴顶和唇、颊侧周围呈方块状切透骨皮质;第4周行第2次骨劈开种植手术,轻微翻起舌侧瓣,尽量保护唇侧黏骨膜附着,沿牙槽嵴顶原切骨线行骨劈开、分离,将由之形成的唇侧黏骨膜骨瓣推向唇侧后常规植入种植体.种植体之间填入人工骨粉和(或)自体骨,胶原膜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覆盖伤口缝合.手术完全保持了(唇)颊侧劈开的骨皮质血供,种植体之间填入人工骨粉和(或)自体骨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直接与骨松质接触,骨生长和成骨效果良好.种植手术中应用牙槽骨黏骨膜骨瓣可有效保留牙槽骨唇颊侧骨板厚度,避免唇侧骨板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黏骨膜骨瓣 骨皮质松解 劈开
原文传递
下颌前突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 被引量:7
8
作者 艾伟健 薛国初 周会喜 《广东牙病防治》 200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总结正颌外科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 ,其中 12例行双侧SSRO ,4例行双侧IORO ,10例行双侧IVRO ,5例行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 ,1例行下颌骨体部截骨。同期搭配施行水平截骨... 目的 总结正颌外科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3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 ,其中 12例行双侧SSRO ,4例行双侧IORO ,10例行双侧IVRO ,5例行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 ,1例行下颌骨体部截骨。同期搭配施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12例 ,畸形涉及上颌骨行LeFortⅠ型截骨 9例。结果  3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外观及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并发症有术后下颌前突轻度复发 4例 ,明显复发 1例 ,下颌骨升支骨折一侧 1例 ,下牙槽神经一侧断离 1例。结论 随访结果显示应用IVRO、SSRO等术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只要术式选择及操作得当 ,能获得较满意效果。文中就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正颌外科 下颌升支斜形截骨 IORO 垂直截骨 IVRO 矢状劈开 SSRO 并发症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明 柴岗 李青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n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前突畸形,防止髁状突移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12例下颌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辅助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nt ramous osteotomy,SSRO)治疗下颌前突畸形,防止髁状突移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1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9~35岁,平均25.6岁。均为Angle Ⅲ类错颌。术前经螺旋CT扫描并重建数据后,采用Z Corp快速成型打印机,以快速成型粉打印头颅三维模型。在下颌骨模型上施行SSRO,以颌板固定远心端骨段的位置,在骨块移动至理想位置后,塑形钛板连接远、近骨段。术中使用预塑形钛板指导骨块移动和固定。结果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顺利完成头颅三维模型制作及钛板预塑形;根据钛板形状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放置24块钛板,均达完全贴附。术后6周CT三维重建检查示,与术前比较髁状突无位置改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6个月。患者面部比例协调、左右对称,下颌前突畸形均明显改善,牙颌关系稳定,颞颌关节区无不适症状,张口、咀嚼功能良好。 结论SSRO 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头颅三维模型预塑形钛板,在术中能起到导板作用,指导骨块移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显著降低了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 下颌前突畸形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 预塑形钛板
原文传递
骨劈开、骨挤压术及GBR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骨劈开、骨挤压术、GBR技术不同的联合应用方法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72例,分别采取骨劈开联合骨挤压术(A组20例)、骨劈开联合GBR技术(B组25例)、骨劈开挤压术联合GBR技术(C组27例)... 目的:探讨骨劈开、骨挤压术、GBR技术不同的联合应用方法在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上颌前牙单牙缺失患者72例,分别采取骨劈开联合骨挤压术(A组20例)、骨劈开联合GBR技术(B组25例)、骨劈开挤压术联合GBR技术(C组27例)进行种植修复。比较三组术后24个月的种植成功率、术前与术后24个月的牙槽嵴宽度增加值及修复完成1 h后与术后24个月的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PES)指数]变化情况。结果:(1)种植成功率:A、B、C三组术后24个月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0%、100%与9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牙槽嵴宽度增加值: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优于A、B组(P<0.05),B组优于A组(P<0.05);(3)软组织美学效果:三组的PES变化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最优,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骨挤压术及GBR技术联合应用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提高临床疗效;前牙美学区应用骨劈开挤压术联合GBR技术在增加牙槽嵴宽度与软组织美学效果方面优于骨劈开联合骨挤压术及骨劈开联合GB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骨挤压 引导性骨再生技(GBR) 前牙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正畸快速建立咬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晓梅 滕利 +4 位作者 王玉华 李风 张智勇 吕长胜 归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患者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37例术前未做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第2日即开始用固定矫治器快速正畸,利用带钩方丝托槽行颌间牵引建立咬合。结果:3~7个月内患者基本上建立正...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患者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37例术前未做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第2日即开始用固定矫治器快速正畸,利用带钩方丝托槽行颌间牵引建立咬合。结果:3~7个月内患者基本上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结论:!下颌前突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立即开始正畸治疗可以快速建立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下颌矢状劈开 咬合关系 下颌前突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柯国平 戴冀斌 +1 位作者 周新华 黄文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 :选用带软组织 5 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 ,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 ,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 :选用带软组织 5 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 ,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 ,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骨第三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90 % ,中间型占 10 % ;在连线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84% ,中间型占 16 %。结论 :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毗邻关系 ,可以减少因下牙槽神经损伤造成口裂以下粘膜和皮肤的感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劈开 下颌管 下牙槽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翰文 林娜 +1 位作者 关键 张国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可吸收板和钛板坚固内固...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应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及Ansys有限元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可吸收板和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4种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状态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劈开处的位移,比较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状态下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咬合状态下,骨劈开处的最大位移基本相似。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为钛板大于可吸收板,双板大于单板,双板中上板大于下板。相同固定方式下,内固定系统的最大应力值及骨劈开处的最大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前牙咬合、前磨牙咬合、磨牙咬合。结论:双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单板固定。坚固内固定板材料对应力遮挡有影响,钛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可吸收板。单板固定时位置应偏上缘,前牙咬合对内固定系统的不良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 有限元分析 坚固内固定 生物力学 应力遮挡
下载PDF
锥形术CT测量分析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的骨量
14
作者 蔡尧昊 郎律 黎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2-1577,共6页
背景:随着口腔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口腔种植技术逐渐成为替代传统义齿的主流选择。近年来,多种骨增量技术的成熟以及口腔数字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使种植适应证不断扩大,种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种植手术前使用锥形术CT对剩余牙槽... 背景:随着口腔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口腔种植技术逐渐成为替代传统义齿的主流选择。近年来,多种骨增量技术的成熟以及口腔数字化领域的不断发展,使种植适应证不断扩大,种植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种植手术前使用锥形术CT对剩余牙槽嵴骨量进行准确测量并且个性化制定合适的种植方案,成为一部分临床医师的难题。目的:采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骨量进行测量分析,为优化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5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术CT影像,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并将剩余牙槽嵴形态分为Ⅰ、Ⅱ、Ⅲ、Ⅳ4类(Ⅱ、Ⅲ、Ⅳ类剩余牙槽嵴为骨量不足),统计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高度、宽度、形态频数分布,不同性别患者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高度和牙槽嵴顶宽度的差异,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剩余牙槽嵴底宽度的相关性,年龄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高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平均为(12.14±2.96)mm,其中<12 mm者占43.41%(89/205),下颌第一磨牙拟种植区牙槽嵴顶宽度平均为(6.80±1.65)mm,其中<6 mm者占26.34%(54/205);②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高度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宽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剩余牙槽嵴高度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和剩余牙槽嵴底宽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剩余牙槽嵴顶宽度呈正相关(P<0.05),与剩余牙槽嵴高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剩余牙槽嵴形态Ⅰ类占58.05%(119/205),Ⅱ类占9.27%(19/205),Ⅲ类占20.49%(42/205),Ⅳ类占12.19%(25/205),其中多数为Ⅲ类剩余牙槽嵴骨量不足,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剩余牙槽嵴类型个性化设计最佳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剩余牙槽嵴形态 锥形CT 种植修复 引导骨再生 牙槽骨劈开 骨移植 短种植体 计算机辅助种植
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的长期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赖文莉 山田一寻 +2 位作者 花田晃治 高木律男 小林正治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方法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和单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加单侧下颌支垂直劈开术 )对下颌前突伴偏位的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髁突骨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以及下颌后退量与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 3...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方法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和单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加单侧下颌支垂直劈开术 )对下颌前突伴偏位的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髁突骨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以及下颌后退量与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 3例正畸和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进入本研究。用术前 (T1)、术后 (T2 )和戴固位器 (T3)三阶段的头侧位片、后前位片来评价术后的组织变化及稳定性。结果 术后的长期稳定性较好。但有术前髁突骨变化的病例 ,术后的水平向的复发倾向相对更明显 ,本研究未发现两种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复发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 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长期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位 髁突骨变化 下颌支矢状劈开 单侧下颌支垂直劈开
下载PDF
下颌低位阻生齿二种舌侧径路拔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团结 李袁 朱鸿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比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和舌侧骨板劈开术拔除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对78例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手术拔牙。其中38例采取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拔牙(切除组),40例采取舌侧骨板劈... 目的 :比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和舌侧骨板劈开术拔除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对78例低位近中或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手术拔牙。其中38例采取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拔牙(切除组),40例采取舌侧骨板劈开术式拔牙(劈开组),同期标准对照。比较两组手术的时间、张口度和吞咽痛等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达一期愈合。劈开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切除组(P<0.05)。术后第2天张口度劈开组显著大于切除组(P<0.05);术后第7天张口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天吞咽疼痛的发生率劈开组显著低于切除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吞咽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舌侧骨板劈开术拔除低位前倾及水平阻生下颌第三磨牙,较经舌侧骨板切除术式节省手术时间,术后组织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阻生齿 拔牙 舌侧骨板劈开 舌侧骨板切除
下载PDF
虚拟手术设计在双颌正颌手术中的精准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燕菲 李运峰 祝颂松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估虚拟手术设计在双颌正颌手术中的精准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需行双颌正颌手术的患者30例,利用CT数据和牙弓平面扫描数据建立复合颅骨模型,在Dolphin Imaging 11.7 Premium软件上模拟上颌骨LeFort I型骨切开术和双侧... 目的评估虚拟手术设计在双颌正颌手术中的精准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需行双颌正颌手术的患者30例,利用CT数据和牙弓平面扫描数据建立复合颅骨模型,在Dolphin Imaging 11.7 Premium软件上模拟上颌骨LeFort I型骨切开术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必要时行颏成形术,利用3D打印的手术导板将虚拟手术设计转移到术中。选择3个平面:眶耳平面(FHP)、面中平面(垂直于FHP且通过鼻根点)和冠状面(垂直于FHP且通过蝶鞍点)。选择6个标志点:上、下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UI、LI)以及上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U6-R、U6-L、L6-R、L6-L)。在虚拟手术模型和真实术后模型上测量选定标志点和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并计算两模型之间的线性差异和总体平均线性差异(UI、LI、U6-R、U6-L、L6-R、L6-L分别与眶耳平面、面中平面和冠状面之间距离的平均差异)。确定由咬合平面、腭平面和下颌平面分别与眶耳平面和面中平面构成的角度值,并计算虚拟手术模型和真实术后模型之间的角度差异和总体平均角度差异。结果借助3D打印手术导板,虚拟手术设计被成功转移至实际手术中,所有患者术后对面型和咬合都很满意。虚拟与真实模型间的总体平均线性差异为0.81 mm(上颌骨0.71 mm,下颌骨0.91 mm);总体平均角度差异为0.95°(相对于眶耳平面的平均角度差异为1.10°,相对于面中平面的平均角度差异为0.83°)。结论虚拟手术设计有助于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可以增加双颌正颌手术中骨块定位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设计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 骨块定位 LeFortⅠ型骨切开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 颏成形 导板 3D打印 精准医学
下载PDF
CBCT技术研究前牙区骨劈开术种植修复的骨吸收特点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文君 马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采用CBCT技术分析骨劈开手术后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特点及与水平向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9例上前牙种植患者,共26个种植牙位,牙槽嵴宽度均在3~5mm之间,采用骨劈开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种植Ankylos种植体,患者... 目的:采用CBCT技术分析骨劈开手术后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特点及与水平向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9例上前牙种植患者,共26个种植牙位,牙槽嵴宽度均在3~5mm之间,采用骨劈开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种植Ankylos种植体,患者种植修复完成时和2年后复诊时均拍摄锥形束CT,观察唇侧骨板吸收特点,并根据统计学分析唇侧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相关性,及与骨板水平向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种植体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的退缩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唇侧骨板颈部水平向厚度也有相关性。结论:种植治疗时骨劈开技术能够有效增宽牙槽嵴宽度,种植体颈部唇侧骨板水平向厚度是唇侧骨板垂直骨吸收与牙龈退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前牙种植 骨吸收 劈开
下载PDF
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守超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种植区骨量不足或牙槽嵴高度充足但厚度不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在2015年3月—2016年12月。将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种植区骨量不足或牙槽嵴高度充足但厚度不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在2015年3月—2016年12月。将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劈开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新研发的3D模板引导H型骨劈开术来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唇舌向牙槽厚度、唇侧骨板向唇侧的移动幅度、唇侧骨板移动量、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随访发生异常的情况等,通过对比分析来了解不同术式应用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效果。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唇舌向牙槽厚度、唇腭侧骨板的移动幅度、唇腭侧骨板移动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唇舌向牙槽厚度为(6.3±0.8)mm,骨板向唇腭侧的移动幅度为(6.6±0.9)mm,唇腭侧骨板移动量为(1.5±0.4)mm,而采用常规骨劈开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唇舌向牙槽厚度为(5.2±0.7)mm,骨板向唇腭侧的移动幅度为(5.7±0.8)mm,唇腭侧骨板移动量为(0.8±0.3)mm,两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28例,占93.3%,对照组中,对修复效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21例,占70.0%,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观察组中无人出现异常,对照组中出现异常的有4例,两组患者异常情况总发生率比较的得出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术拓宽种植适应症,减少了骨移植手术机会,保证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方向及唇侧骨板的厚度,保证种植的长期效果,牙槽突唇侧骨板向唇侧移位,有利于支持及恢复缺牙区软组织外型,保证种植修复体周软组织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开 口腔种植骨增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妍竹 赵芮 +2 位作者 简繁 孙洁 赖文莉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牙合]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 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无托槽隐形矫治 偏颌 开[牙合] 反[牙合]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 颏成型 面部不对称 颌间牵引 数字化医学 数字化[牙合]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