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微小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苇 李晓林 朱雨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臂内侧微小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手指伴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前臂尺动脉微小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 目的 探讨前臂内侧微小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手指伴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前臂尺动脉微小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较好,皮瓣色泽与正常组织差异较小,皮温正常;皮瓣触觉恢复≥S3;无明显瘢痕挛缩、无肌腱粘连、无疼痛瘙痒等并发症;患指TAM>健侧50%。综合评定:优15例,良5例。结论 该手术方法技术成熟,皮瓣易于存活,是修复手指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前臂内侧 手指 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上下肢皮神经主干投影初步观察
2
作者 张可仁 党汝霖 《解剖学通报》 1964年第1期38-46,共9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上下肢的某些皮神经的穿出位置和行经与一些教科书的记载往往不同。为了加强三基,提高教学質量,为了给临床周围神经阻滞及针灸技术提供解剖资料,本文用成人上、下肢作了357侧皮神经的解剖,测出四肢皮神经主干的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上下肢的某些皮神经的穿出位置和行经与一些教科书的记载往往不同。为了加强三基,提高教学質量,为了给临床周围神经阻滞及针灸技术提供解剖资料,本文用成人上、下肢作了357侧皮神经的解剖,测出四肢皮神经主干的投影点或投影线作为参考。测量时以骨点为标志,以毫米为单位。本文在测量过程中不只测出各投影点的绝对值,并且按照各标本上临近骨点简的距离作了折合,求出投影点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出点 固有筋膜 三角肌 前臂内侧 背侧支 肘部 腕背侧 投影点 内侧 腰背筋膜 小腿 拇长展肌 吻合支 内侧 骨外 粗隆
下载PDF
穴位注射引起不良反应6例报导
3
作者 管遵惠 《中医研究》 1989年第4期43-45,共3页
笔者在多年针灸临床中,遇到和处理了一些穴位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现撷选六例,试作分析探讨,以期引起医者注意。例1 “内关”穴位注射引起上肢活动功能障碍谭××男 22岁未婚战士患者阵发性干咳十五日,经服药治疗。未愈于196... 笔者在多年针灸临床中,遇到和处理了一些穴位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现撷选六例,试作分析探讨,以期引起医者注意。例1 “内关”穴位注射引起上肢活动功能障碍谭××男 22岁未婚战士患者阵发性干咳十五日,经服药治疗。未愈于1964年11月5日下午行内关、天突穴穴位封闭,每穴0.25%普鲁卡因1.5毫升,在注射内关穴时,酸麻感传至手指,注射后酸麻胀痛,30分钟后,呈灼样持续性疼痛,上肢温度下降,夜间疼痛更剧,不能入睡。检查:双手臂皮肤颜色正常,无畸形、浮肿。左前臂内侧腕横纹上6.5厘米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穴位封闭 活动功能障碍 天突穴 阵发性干咳 前臂内侧 腕横纹 不良反应 下关穴 膝眼
下载PDF
瘤型麻风伴混合型麻风反应一例
4
作者 程家国 龙恒 +4 位作者 张露平 苏友凤 张春雨 谭福跃 陆绍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2期71-72,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稼依镇人,壮族,已婚,农民,小学文化。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浸润性红斑、结节半年余、加重半个月。半年前患者双眉睫毛外侧开始脱落,面部、胸背部、双上肢前臂内侧和双下肢出现淡... 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稼依镇人,壮族,已婚,农民,小学文化。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浸润性红斑、结节半年余、加重半个月。半年前患者双眉睫毛外侧开始脱落,面部、胸背部、双上肢前臂内侧和双下肢出现淡红色斑、大小不一、边界不清、伴轻微瘙痒和疼痛感。多次于当地诊所自购“地米针”肌注、口服VitC、B6、B12、扑尔敏片、地米片(具体剂量不详),治疗后皮损短期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且淡红色斑皮损逐渐增多,且自觉面部逐渐“变肿”。两周前再发上述类似皮疹且症状较之前明显,浸润性红斑和结节数目迅速增多,痒痛感明显,脸部“又肿又烫”,在当地药店自购“毒癣膏”外涂,症状无缓解,后药店购买“扑尔敏片”口服,治疗后症状减轻、红斑部分消退,痒痛症状缓解,但停药后复发。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红斑 淡红色斑 扑尔敏片 前臂内侧 四肢皮肤 传染病史 瘤型麻风 VITC
下载PDF
学会这些推拿手法 宝宝生病不犯愁
5
作者 余敏 汤婕 《健康博览》 2017年第3期37-39,共3页
在庞大的患儿群体中,很多孩子患的是呼吸道疾病,流鼻涕、发烧、咳嗽等症状。"其实,刚出现症状时,用一些小儿推拿的手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浙江省中山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小儿推拿科主任许丽说。许主任的女儿今年20岁。在她印象中,
关键词 小儿推拿 流鼻涕 主任中医师 呼吸道疾病 捏脊 小天心 黄蜂入洞 前臂内侧 中山医院 生下来
下载PDF
胸廓出口综合征超声表现1例
6
作者 王战业 曹洪弘 +1 位作者 朱文荣 夏炳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9-59,66,共2页
患者女,39岁,左上肢麻木1年余来我院就诊,无外伤史,曾行左乳乳腺癌切除,现术后1年余。专科检查:左侧前臂内侧皮肤感觉缺失,外侧及左手桡侧半麻木明显,左肩耸肩有力,肩外展、内收肌力Ⅳ级,屈伸肘肌力Ⅳ级,伸屈腕肌力Ⅳ级,左手无明显肌肉... 患者女,39岁,左上肢麻木1年余来我院就诊,无外伤史,曾行左乳乳腺癌切除,现术后1年余。专科检查:左侧前臂内侧皮肤感觉缺失,外侧及左手桡侧半麻木明显,左肩耸肩有力,肩外展、内收肌力Ⅳ级,屈伸肘肌力Ⅳ级,伸屈腕肌力Ⅳ级,左手无明显肌肉萎缩,未见明显畸形,分并指力量可,夹纸试验阴性,Froment征阴性,肘背内侧Tinel征阴性,屈腕试验阴性,Adson试验(+),余未见明显异常。MRI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夹纸试验 颈椎退行性改变 前臂内侧 感觉缺失 伸肘 肌肉萎缩 肌间沟 臂丛上干 组织回声
下载PDF
右前臂多处疤痕松解、肌群重建、屈指浅肌腱延长一例
7
作者 胡绍彬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0-51,共2页
患者男,28岁,社会青年。因右手活动受限8年,于82年4月5日入院。陈述8年前右前臂多处被刀伤,伤时手腕不能作屈伸运动,在当地卫生院作清创缝合。入院查体右前臂内侧上1/4处有一刀伤痕长9cm,从内上斜向外下,疤痕与皮肤粘连,不移动。
关键词 屈指浅肌腱 前臂 前臂内侧 肌群 屈伸运动 疤痕形成 屈曲畸形 腕部 掌长肌 肌健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特点及其在皮瓣设计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绥江 罗少军 +3 位作者 吕端远 郝新光 汤少明 廖进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为临床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和标本透明法研究37侧上肢标本前臂内侧皮神经解剖及其与贵要静脉的关系以及营养血管的来源、位置、口径、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全程由... 目的为临床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和标本透明法研究37侧上肢标本前臂内侧皮神经解剖及其与贵要静脉的关系以及营养血管的来源、位置、口径、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全程由神经旁血管营养。神经旁血管由来源于肱动脉与尺动脉的皮肤动脉分支吻合形成。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贵要静脉在 1cm左右范围内伴行。结论顺沿贵要静脉,可切取前臂内侧皮神经、神经旁血管或神经皮肤穿支动脉筋膜蒂皮瓣,可用于修复肘部、腕部等部位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前臂内侧皮神经 血供特点 皮瓣设计
原文传递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手指损伤12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国强 王夫平 +3 位作者 周健辉 金日浩 冷树立 陈康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应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cm×1.5cm~5.0cm×3.013cm,皮...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应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cm×1.5cm~5.0cm×3.013cm,皮瓣面积2.3em×1.8cm~5.5cm×3.5cm。8例手术在切取皮瓣同时切取前臂内侧皮神经,并将皮瓣内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较臃肿,1例患者工作中皮瓣发生破溃,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外形与功能满意,皮瓣内吻合神经者,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8mm。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解剖位置恒定,切取容易。该皮瓣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术后并发症少,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 前臂内侧皮神经 手指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海滨 林涧 +1 位作者 郑晓晖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 前臂内侧皮神经 贵要静脉
下载PDF
周围神经移植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何波 朱庆棠 刘小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6-261,共6页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随着工农业、交通和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出现神经缺损,且绝大多数不能直接缝合。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难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合...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随着工农业、交通和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周围神经损伤后常出现神经缺损,且绝大多数不能直接缝合。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难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合适的材料来修复神经缺损。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标准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所切取的神经有腓肠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后皮神经、隐神经、桡神经浅支以及骨间背神经等,而最常用的是腓肠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移植物 临床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缺损 前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外侧皮神经 自体神经移植 股外侧皮神经
原文传递
健侧颈_7移位术移植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贵新 顾玉东 +1 位作者 王欢 史其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研究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为临床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用陈旧尸体8具16侧、新鲜尸体3具6侧。模拟健侧颈_7移位术,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移植神经,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行径、... 目的研究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为临床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用陈旧尸体8具16侧、新鲜尸体3具6侧。模拟健侧颈_7移位术,以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移植神经,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与尺神经、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均发自臂丛神经下干,相邻位置恒定。其中9具18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7.68±3.4)cm,(?)±s,下同]分为两支,即前外支和后内支。2具4侧表现为单干型,即一条主干,无明显分支。在上臂中段前臂内侧皮神经所含神经束为4~8个,平均4.8个,尺神经为6~11个,平均8.1个。前臂内侧皮神经从前臂中段至起始处可供游离长度为(25.8±2.1)cm,尺神经为(59.2±6.4)cm,同一手术切口内易于与尺神经一起逆转移位作为移植神经。结论从解剖学角度证实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尺神经同时作为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术的移植神经,可增加桥梁神经的神经纤维含量,其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解剖学 局部 前臂内侧皮神经
原文传递
肘管综合征一期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及肘管翻修术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睿 丛锐 +2 位作者 田通 赵永 史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一期手术失败的原因,总结肘管翻修术的技术细节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对20例一期肘管综合征术后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新症状的患者进行翻修术,通过术中观察尺神经卡压状态以及随访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一期手术失败的原因,总结肘管翻修术的技术细节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对20例一期肘管综合征术后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新症状的患者进行翻修术,通过术中观察尺神经卡压状态以及随访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总结肘管翻修术的技术细节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发现肘部尺神经常见卡压点解除不彻底以及用于前置尺神经的筋膜组织瓣制备不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经过至少12个月的随访,患者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肌肌力、皮肤感觉以及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肘管综合征一期术后症状加重或是出现新症状的病例,失败原因主要是细节处理不当。肘管综合征翻修术临床效果较满意,但差于一期成功手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治疗失败 翻修术 神经病理性痛 前臂内侧皮神经
原文传递
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22-224,F003,共4页
目的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 目的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尺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皮支5~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皮支外径(0.7±0.2)mm。在尺骨茎突上(6.0~16.0)cm,骨间前动脉骨皮穿支2~3支,外径(0.7±0.2)mm;骨间后动脉骨皮穿支1~3支,外径(0.6±0.2)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支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营养血管链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与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营养血管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复合皮瓣 远端 尺动脉腕上皮支 解剖学基础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上肢标本 动脉灌注 解剖观测 骨膜血管 骨中下段 组织缺损 转位修复 复合瓣 皮穿支 血管链 外径 骨膜支 浅静脉
下载PDF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胜华 万炜 +3 位作者 唐茂林 安高 向宇燕 蒋穗斌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贵要静脉 神经血管复合体 皮瓣 应用解剖 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冷热觉测定在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东 张凯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电生理冷热觉测定在诊断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 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100侧)临床已确诊的单侧下干型TOS患者为TOS组,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成人50例(100侧)为对照组。应用冷热觉分别测... 目的探讨电生理冷热觉测定在诊断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 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50例(100侧)临床已确诊的单侧下干型TOS患者为TOS组,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成人50例(100侧)为对照组。应用冷热觉分别测定2组双侧前臂内侧肘下5cm处(前臂内侧皮神经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冷、热觉的阈值,并比较其差值。结果冷觉阈值TOS组:患侧为[(22.1± 3.0)℃,(x|-)±s,下同],健侧(27.7±2.5)℃;对照组双侧分别为(27.2±3.0)℃和(26.9±3.2)℃。热觉阈值 TOS组:患侧为(40.9±4.1)℃,健侧(35.8±3.0)℃;对照组双侧分别为(36.3±3.2)℃和(35.7±2.7)℃。患侧与2组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冷热觉测定如健侧与患侧冷、热觉阈值相差≥4℃即为阳性,可作为早期下干型TOS的参考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诊断 前臂内侧皮神经
原文传递
正常人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传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尊理 沈丽英 +2 位作者 张凯丽 姚琴妹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首次研究应用逆向法测定正常人前管内侧皮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并研究其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nerveactionpote... 首次研究应用逆向法测定正常人前管内侧皮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并研究其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nerveactionpotential)。方法:(1)SNAP:肱骨内上髁前外侧平均2.6cm处表面双极刺激,前臂掌面内侧平均10.3cm处记录SNAP。(2)SLSEP:上述刺激位置不变,用四道程记录锁骨上、颈,棘突、对侧顶区(P3/P1)相应的N9、N13、N20诱发电位.通过分别对N9、N13、N20的潜伏期、N9~N13峰间潜伏期与臂长的相关分析,认为峰间潜伏期及自身双侧对照的潜伏期差值和波幅比值为临床可靠指标,可望对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神经传导 神经感觉传导 正常值
原文传递
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4
18
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4 位作者 范溥生 周世臣 朱吉林 汪立鑫 黄瀛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对15具(30例)专供研究用的成年尸体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分支在手术显微镜(10倍)下进行了解剖和观察。主干长度均值为134.48±8.40毫米,其在起始处、中点和分支处的宽度分别为2.82±0.08,2.87±0.06和3.40±0.08毫米,... 对15具(30例)专供研究用的成年尸体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分支在手术显微镜(10倍)下进行了解剖和观察。主干长度均值为134.48±8.40毫米,其在起始处、中点和分支处的宽度分别为2.82±0.08,2.87±0.06和3.40±0.08毫米,厚度分别为1.35±0.05,1.21±0.03和1.10±0.03毫米,在该三处的神经束分别有3.79±0.21,4.14±0.20和4.22±0.23个。对分支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也进行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尸体 深筋膜 固有筋膜 神经束 后支 长度 指神经 内侧 平均宽度 分支 贵要静脉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与肘管综合征手术切口的解剖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世民 张凯 +2 位作者 黄轶刚 李海丰 王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mchial cutaneous nerve,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对12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 目的观察肘部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mchial cutaneous nerve,MACN)后支的解剖特征,探讨在肘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防止其医源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解剖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并对12例肘管综合征手术患者,在肱骨内上髁远、近各8cm范围内,观察MACN后支的数目、横跨角度并测定其与手术切口(内上髁前1cm)的交汇部位。结果32侧肢体共记录到62支MACN后支,平均每侧肢体为1.9支。其中1支者8侧(25.0%,均位于内上髁远侧),2支者19侧(59.4%),3支者4侧(12.5%),4支者1侧(3.1%)。位于内上髁下方者37支(59.7%),内上髁上方者25支(40.3%)。这些后支与切口线的交角均大于45。,即皮神经是横向跨过切口线的。所有标本(100%)均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远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9±2.3)cm,牙±s,下同];在68.8%的标本中至少有1支后支从内上髁近侧跨过切口线,其距内上髁的平均距离为(2.1±1.8)cm。结论MACN后支至少有1支横跨肘管综合征的手术切口线,了解其位置关系并在皮下组织中仔细解剖分出保护,有助于避免误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解剖学 局部 前臂内侧皮神经
原文传递
前臂内侧皮神经桥接至尺神经深支的健侧颈7移位术早中期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虎 刘宇洲 劳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前臂内侧皮神经桥接至尺神经深支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早中期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们收治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健侧颈7神经根通过带蒂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桥接同时修复正中神... 目的探讨利用前臂内侧皮神经桥接至尺神经深支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早中期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们收治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健侧颈7神经根通过带蒂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桥接同时修复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深支(实验组),20例行健侧颈7神经根通过带蒂尺神经桥接修复正中神经(对照组)。行肌电图检查评估疗效,获得患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背侧骨间肌的神经电生理早期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9~30个月,平均24.9个月。对照组中4例患者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募集相少量,其中1例患者还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所有患者均未能在小指展肌及背侧骨间肌记录到MUP。实验组中5例患者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少量MUP,其中2例患者还可于拇短展肌记录到CMAP;5例患者可于小指展肌记录到少量MUP,2例患者可于背侧骨间肌记录到少量MUP,1例患者可于小指展肌及背侧骨间肌记录到CMAP。两组患者患肢肌电图检测结果中小指展肌的MUP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侧腕屈肌及拇长屈肌的CMAP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桥接至尺神经深支的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在不影响正中神经恢复的前提下,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证实该术式使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更多的手内肌功能得到了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健侧颈7神经根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深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