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嵌互动:基层考核耗损治理效能现象研究——基于“制度—场域”交互框架
1
作者 陈廷栋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49-60,M0004,M0005,共14页
作为对基层政府组织及其工作的评价、监督和指导的一项制度安排,基层考核并非总是发挥“以考促治”的正向功能,在脱嵌互动中会耗损基层治理效能,具体表征为抑制或阻碍基层治理能力和效果的正常发挥。因此,以考核促进治理的研究解释受到... 作为对基层政府组织及其工作的评价、监督和指导的一项制度安排,基层考核并非总是发挥“以考促治”的正向功能,在脱嵌互动中会耗损基层治理效能,具体表征为抑制或阻碍基层治理能力和效果的正常发挥。因此,以考核促进治理的研究解释受到现实的挑战,冲击了学界传统的考核正向功能认识观。基于“制度—场域”交互视角,结合J镇案例研究发现,基层考核耗损治理效能的成因归结为考核制度和治理场域二者间的脱嵌互动。具言之,在静态层面呈现为“制度层”的表层触发机制和“场域层”的深层驱动机制,在动态层面呈现为“制度—场域交互层”的交互过程转化机制,遵循“环境要素塑造—基础要素定型—中介要素传导—驱动要素生成”的链条理路。回归基层考核促进治理效能提升的价值旨归,需着力解决基层考核制度与治理场域二者动态匹配的张力问题,使基层考核在合理预期的轨道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考核 制度场域 治理效能
下载PDF
中国公立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变迁的多重制度逻辑 被引量:8
2
作者 姚荣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3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属于典型的特别权力关系,它被排除在"法治国"的基本精神之外而成为法治的"真空地带"。此后,该制度场域受到国家逻辑、法院逻辑、社会逻辑、大学逻辑以及学生个体逻...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属于典型的特别权力关系,它被排除在"法治国"的基本精神之外而成为法治的"真空地带"。此后,该制度场域受到国家逻辑、法院逻辑、社会逻辑、大学逻辑以及学生个体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互动的深刻影响而不断演进。当前,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整体上还属于修正的特别权力关系,公立高校学生权利的法律救济还存在诸多现实障碍。需要通过国家监督(包括立法规制、政府监督与司法审查等)、社会干预与大学自治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形成多重制度逻辑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公立高校法治秩序之建构,并最终促使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从"隶属"走向"平权",从"高校权力本位"走向"学生权利本位",从"制度文本"走向"权利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学生 法律关系 制度场域 多重制度逻辑
下载PDF
困境中的进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想象与现实理解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睦楚 孔祥渊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中较为庞大的一个学术群体,承担着未来高校发展的巨大使命,这一群体对所属职业的主观感受、情感归属以及现实当中的理解折射出这一群体与高等院校互动的双重面向。本研究试图从个体理想认知到现实理解的视角入手,...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中较为庞大的一个学术群体,承担着未来高校发展的巨大使命,这一群体对所属职业的主观感受、情感归属以及现实当中的理解折射出这一群体与高等院校互动的双重面向。本研究试图从个体理想认知到现实理解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三位国内高校教师关于学术职业及工作生态进行深入访谈,关注到这一群体在职业发展中的具体境况,并力求探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如何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进取与突围。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对就职城市及院校、个人职业发展定位、人际关系与相处之道这三方面存在着个人的主观理解,与此同时,地方院校难成的学术气候、资源场域的对峙以及学术权益的缺位无疑是最"残酷"的现实。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只有超越这种从理想到现实的困境,才能从本质上实现高校青年教师最完满的职业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院校 青年教师 资本场域 制度文化场域 社会资本场域 职业想象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优化--基于制度场域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张汝立 刘帅顺 包娈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1,共8页
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存在诸多困境,已有研究多从政府主导角度进行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解读相关困境。本研究以B市C区为个案,运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社会组织运行的制... 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时存在诸多困境,已有研究多从政府主导角度进行分析,这并不能真正解读相关困境。本研究以B市C区为个案,运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服务供给中存在的服务目标、服务过程和服务能力等困境已经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践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这些困境的产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中权力、规则和信息等资源的扩散机制综合影响的结果,涉及到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三类代表主体。因此,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应当通过制度场域中各代表主体协商共治加以优化。通过解决社会组织运行的制度场域中存在的系统性困境,可以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的理想功能,显著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健康发展,进而对探索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政府购买服务 制度场域 协商共治
原文传递
被动模仿还是主动变革?——上市公司互联网涉入的同群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骏 李书娴 李江雁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101,共16页
本文关注中国企业的互联网涉入和转型过程问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上市公司互联网涉入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地区同群效应,这一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模仿而非主动变革行为。第二,同群效应服从制度等价... 本文关注中国企业的互联网涉入和转型过程问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上市公司互联网涉入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地区同群效应,这一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模仿而非主动变革行为。第二,同群效应服从制度等价效应逻辑:同时处于同一行业和同一地区的企业群体为目标企业提供了一个清晰且标准的行为参考点,增强了目标企业的模仿动机。进一步,不同制度场域所形成的合力与离心力均是影响企业进行互联网涉入的重要机制。第三,组织自身特征对互联网涉入的同群效应存在重要权变作用。由此,本文揭示了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互联网涉入和转型战略的实施逻辑,并识别出了其中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涉入与转型 同群效应 制度场域
原文传递
制度悬浮:乡村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偏离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琴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65-77,M0004,共14页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本质上是制度文本转化为治理实践的过程,由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这三重维度所建构的制度分析框架也因此成为理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重要视角。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三者间的耦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创...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本质上是制度文本转化为治理实践的过程,由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这三重维度所建构的制度分析框架也因此成为理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重要视角。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三者间的耦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创新实践的呈现样态,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效能的实现。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偏离制度预期且在实践场域未能达到治理效能的一个可能性解释是,上级政府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时,忽视了制度创新是一个集制度设置、运行与变迁的综合过程,从而导致制度设置、制度运行和制度场域之间的结构性脱嵌,使得制度悬浮于基层治理场域并进一步造成制度文本与治理实践的差距。为避免制度悬浮,推进政策文本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当注重制度创新的完整性、回应性、协调性与有效性,使制度建设整体上处于均衡状态,从而推进乡村治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会治理 治理效能 制度悬浮 制度设置 制度运行 制度场域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制度化困境--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锋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市场逻辑引致了社会诸领域从一元政府逻辑框架下的分离,多重制度逻辑结构逐渐形成。地方本科院校嵌入多重制度逻辑环境中,办学行为处于多元化的制度场域,政府、市场、大学和文化等多重制度逻辑冲突造成了地方本科院校...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市场逻辑引致了社会诸领域从一元政府逻辑框架下的分离,多重制度逻辑结构逐渐形成。地方本科院校嵌入多重制度逻辑环境中,办学行为处于多元化的制度场域,政府、市场、大学和文化等多重制度逻辑冲突造成了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制度化困境。多重制度逻辑冲突的长期性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对多重制度逻辑冲突实施有效管理,采取整合式的应对策略,将制度性约束与制度性战略资源辩证统一于办学实践的过程中,突出办学个性、彰显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特色 多重制度逻辑 制度场域
下载PDF
乡村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制度逻辑——基于“制度场域”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泉民 刘纪荣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97-112,共16页
中国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农民合作社也因此被高层视为是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然而,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经济组织,其发展必然会被来自政府的合作社制度供给、区域市场制度体系及村落社区传统观念三者... 中国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农民合作社也因此被高层视为是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然而,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经济组织,其发展必然会被来自政府的合作社制度供给、区域市场制度体系及村落社区传统观念三者交织而成的“制度场域”所建构。故而,制度场域的区域性结构特征,尤其是地方政府制度供给可操作性和政策有效性的强弱,及其与区域市场制度体系的匹配性和对农民注重实际利益偏好的契合度,直接决定了某一特定区域中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形态及水平。从这一视角来考虑,如何将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与基层农民合作社组织“自下而上”的制度需求有效衔接,同时包括促使正式制度安排与以观念形态存在的乡村非正式制度之间的有机耦合,都是现阶段推动农民合作社组织高质量发展时亟须面对和解决的“制度高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组织 制度场域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农民参保行为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解释 被引量:4
9
作者 苏祥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
通过梳理最近几年来关于农民参保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因研究范围差异和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为对相关研究提供一个解释对话平台,从新制度主义角度提出了一个解释框架——制度场域。研究发现,在中国养... 通过梳理最近几年来关于农民参保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因研究范围差异和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为对相关研究提供一个解释对话平台,从新制度主义角度提出了一个解释框架——制度场域。研究发现,在中国养老制度场域中,相关强制性法律条文对家庭养老制度进行了规制,社会互助通过共享伦理道德体系强化了家庭养老的观念,同时,通过向上的“捆绑条件”和向下的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伦理,新农保与家庭养老制度融合在一起。在制度互动的基础上,父母一方或双方年满60岁、主要在户籍所在地工作来获得收入、受教育程度低、子女数较少、所生活的社区互助频次低、对政府在将来承担更大养老责任持有高期望值、信任政府、地方政府对参保宣传力度大且能获得较多补贴的农民参保可能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场域 制度类型 家庭养老 新农保 参保行为
下载PDF
正向行动塑造:村民自治制度的场域建构逻辑——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小兵 罗浩奇 孙甲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9,共13页
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自治行动者行动仍需更深入的理论解释。引入制度理论与场域理论,构建“制度场域”分析框架,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内在机理及实践逻辑进行... 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自治行动者行动仍需更深入的理论解释。引入制度理论与场域理论,构建“制度场域”分析框架,基于G市A村的个案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内在机理及实践逻辑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村民自治制度塑造村庄行动者行动的关键在于能否建构起村民自治制度场域。村民自治制度场域的建构离不开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的组合供给。其中,专门行动者、监督机制和外部资源赋予等规制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权威性机制,议事内容的利益相关性、议事主体的代表性和议事流程的可操作性等规范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可行性机制,物理空间、脚本符号和角色认知等认知性要素供给赋予场域合理性机制。村民自治制度对村庄行动者的行动塑造主要通过场域机制的作用发挥,表现为自治制度场域惯习和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制度场域 乡村治理 公众参与
下载PDF
学科发展导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逻辑与路径
11
作者 黄秋波 卢洪雨 +1 位作者 Rukmal WEERASINGHE Pivithuru Janak KUMARASINGHE 《浙江树人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也提出了“四新”建设战略。现代产业学院是当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其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学科建设上着力不够。文章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要求,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也提出了“四新”建设战略。现代产业学院是当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其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学科建设上着力不够。文章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要求,探讨学科发展导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逻辑和路径。现代产业学院不仅要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更要承担推动现代学科发展的重任。现代产业学院发挥促进学科发展的功能应遵循学科发展基本逻辑,即紧跟产业需求、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制度场域建设。学科发展导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应着力于审慎定位发展目标、致力构建新知识体系、广泛搭建学科制度场域、系统完善制度保障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学科 知识体系 制度场域
原文传递
家庭农场组织化经营主体生成的制度场域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军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96,共7页
从政府、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不仅可以解释我国农业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解释当前家庭农场组织化经营主体生成的内在逻辑。政府供给制度是基于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的现实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是基于保证政府实现增量收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从政府、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不仅可以解释我国农业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解释当前家庭农场组织化经营主体生成的内在逻辑。政府供给制度是基于实现政府收益最大化的现实需要,政府推进制度创新是基于保证政府实现增量收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催生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不只是推进政府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政府与社会收益的相互均衡,以保证制度生成并发挥应有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组织化经营 制度场域
下载PDF
突破二元对立困境: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少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4-26,共3页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突破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为社会学...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突破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一个新的解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林南 社会网络 制度场域
下载PDF
从制度场域到制度化:企业创新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华 孙健 +1 位作者 余维田 张硕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44-449,共6页
制度行为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自我治理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创新环境的变化,基于进化理论,构建由制度链形成的三层制度场域:(1)创新制度基因遗传层具有遗传特质,复制父辈制度基因内容;(2)创新制度基因适应层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特质... 制度行为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自我治理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创新环境的变化,基于进化理论,构建由制度链形成的三层制度场域:(1)创新制度基因遗传层具有遗传特质,复制父辈制度基因内容;(2)创新制度基因适应层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特质,协调和互补制度基因适应创新环境变化;(3)创新制度基因进化层具有变异特质,替换、附加和变异出新的制度基因。结合华为公司从创新制度场域到制度化三十多年的经验展开分析,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创新制度 制度场域 华为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制度属性再认识
15
作者 杨叶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9-25,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的重要内容,清晰认识其制度属性有利于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进方向和路径。从制度场域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的重要内容,清晰认识其制度属性有利于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进方向和路径。从制度场域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坚实制度基础;从制度立场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鲜明立场;从制度结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辩证统一的整体,是法治诸要素、各环节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制度功能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骨干工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制度场域 制度立场 制度结构 制度功能
下载PDF
突破二元对立困境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评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视野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少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9,共5页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突破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为社会学...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突破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困境,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一个新的解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制度场域
下载PDF
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构建分析--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
17
作者 马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第14期193-196,共4页
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体制是近年来我国各地实现"以社管社"的一种有效尝试,本文采取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将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获取合法性逻辑分为筹备启动和发展2个阶段,在筹备启动阶段,主要以获取规制合法性为主,进入发展阶... 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体制是近年来我国各地实现"以社管社"的一种有效尝试,本文采取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将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获取合法性逻辑分为筹备启动和发展2个阶段,在筹备启动阶段,主要以获取规制合法性为主,进入发展阶段主要从获取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方面调整行动逻辑,获取关键资源,盘活社区体育,增强制度场域内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度。在此基础上,以战略管理的行动逻辑,以"合法性"获取资源再次获取合法性,形成合法性构建的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社会组织 制度场域 合法性构建
下载PDF
企业地理位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合法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腾 周海炜 田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3,107,共9页
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总体上得到改善,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也愈发明显。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地理位置对其社会责任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究企业地理位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视角,结合制度理论和... 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总体上得到改善,然而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也愈发明显。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地理位置对其社会责任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究企业地理位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视角,结合制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地理位置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合法化机制进行全面梳理。以此为基础,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后发现,企业地理位置之所以会影响其社会责任表现,主要在于前者决定了企业周边利益相关者的构成、规模和距离,进而影响企业承受社会责任制度压力的类型和强弱,最终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分布空间不均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视角 企业社会责任 合法化机制 制度压力 地理制度场域
下载PDF
制度视阈下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困境的生成与突破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平西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7期1-5,共5页
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的中心议题,公平困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伴随着这一前提性条件的渐变,已有制度的生成方式并不能适应现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需要... 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的中心议题,公平困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伴随着这一前提性条件的渐变,已有制度的生成方式并不能适应现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构建一种公平的教育制度场域,逐渐改变现有教育制度的生成方式,拓展基础教育共识的制约边界,从而减少制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向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突破基础教育公平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 教育制度生成方式 教育制度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