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革命话语到“人民”话语:1919年—1949年民间文学的发展衍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毛巧晖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4,共11页
从19世纪末开始,清末持变革观念者就较为关注民间文艺样式。北京大学发起歌谣运动,民间文学被纳入新文学范畴,但是对于“民间”,知识分子较少直接深入民众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与研究。1919年,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发动的“到... 从19世纪末开始,清末持变革观念者就较为关注民间文艺样式。北京大学发起歌谣运动,民间文学被纳入新文学范畴,但是对于“民间”,知识分子较少直接深入民众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与研究。1919年,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发动的“到民间去”运动对这一间隙有所弥合。他们探寻利于民众接受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学样态,藉此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民间文学所蕴含的“革命性”被激发。20世纪30年代,尤其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民间文艺成为知识分子与民众沟通,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样式,向“大众化”“通俗化”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在“革命话语”浸润下的民间文学呈现出丰富样态,并成为革命动员的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以其独特的“人民性”被纳入文学话语的建构,这也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 革命话语 人民文艺
原文传递
社会改造与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兴起(1918-1928)
2
作者 黄元韬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具有现代意义的民间文学研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成果之一。创建民主社会的现实要求使得平民的价值和权利得到提升,在社会层面上高扬平民的价值和权利。胡适领导的白话文运动以“文学再造”的方式从学理上肯定平民的价值,摆脱了... 具有现代意义的民间文学研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成果之一。创建民主社会的现实要求使得平民的价值和权利得到提升,在社会层面上高扬平民的价值和权利。胡适领导的白话文运动以“文学再造”的方式从学理上肯定平民的价值,摆脱了语言形式对人表达的束缚。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到民间去”运动把目光深入到中国的乡村和农民,期望通过知识分子的改造,实现农民的觉醒。正是在走向民间、关注现世生活的趋势下,民间文学文学性和民族性的特质被放大,并融入社会改造的进程中,这形塑了知识分子对民间文学的认知,促进了“民众在学术史上的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社会改造 白话文运动 民间
下载PDF
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
3
作者 樊小玲 《民族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李大钊借鉴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经验,率先号召青年有志之士到农村去,其立场和主张为寻找、发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指明了方向。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将民间文艺与社会革命相联系,吸收利用民间文艺作为启发民众思想... 李大钊借鉴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经验,率先号召青年有志之士到农村去,其立场和主张为寻找、发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指明了方向。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将民间文艺与社会革命相联系,吸收利用民间文艺作为启发民众思想觉悟、激发革命斗志的有力武器;将民间视作承担社会革命思想的场所,通过政治启蒙积聚民众的革命力量,实现社会革命的理想。这一思想也被后辈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成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文艺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梳理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之关系,有助于推进对李大钊及其思想的深入研究,增进对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民间 民众立场 民间文艺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到民间去”: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青年运动的“农村转向”及其历史贡献
4
作者 任园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到民间去”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对青年影响深广的政治文化运动之一。从1924年开始,“到民间去”在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上的话语重现及其实践力量,重塑了这一运动中青年与农村之间的结构性关联。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青年... “到民间去”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对青年影响深广的政治文化运动之一。从1924年开始,“到民间去”在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上的话语重现及其实践力量,重塑了这一运动中青年与农村之间的结构性关联。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青年运动从“发现农村”到“组织农村”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历程,充分显示了经过理论武装的革命力量对于革命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为我们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提供了理论准备和方法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青年运动 中国青年
下载PDF
如何走向民间:赵望云20世纪30年代的田间写生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爽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6,共9页
赵望云被理论界视为中国美术实践“到民间去”的重要代表,其代表性有二:一是持续自觉地到民间写生;二是以国画表现底层民众——两者为“到民间去”的理论设想与中国美术的出路提供了具体方案。理论界的关注源于他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写... 赵望云被理论界视为中国美术实践“到民间去”的重要代表,其代表性有二:一是持续自觉地到民间写生;二是以国画表现底层民众——两者为“到民间去”的理论设想与中国美术的出路提供了具体方案。理论界的关注源于他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写生行为,但赵望云30年代的写生状态及其作品呈现,与理论描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即赵望云以“田间”定义自我,与理论视域中的“民间”并非绝对对等,这导致理论的形塑对赵望云的实践产生了部分遮蔽,其原因在于面对“民间”这一空间场域时有各自的理解,背后存在着理论策略、实践认知与个体追求之间的不同。“民间”作为中国美术大众化的重要对象与实践领域,其初期的探索阶段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并作细致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望云 写生 民间 美术大众化
原文传递
社会学的日常化建构与知识实践——岭南地区早期社会学研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晓星 吴文希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院校进行了大量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嵌入早期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平民化、大众化取向的浪潮中,形成“到民间去”的研究风格,是学术日常化的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院校进行了大量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嵌入早期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平民化、大众化取向的浪潮中,形成“到民间去”的研究风格,是学术日常化的建构,与知识社会学“回到社会”的理念契合。本文在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视角下展开分析:岭南地区的社会学构建一方面是社会学本土化的一部分,从课程教学到调查研究,嵌入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岭南地区强烈的“现代”城市/社区特点基础上。由此,岭南社会学形成社区和群体两方面的重要研究实践,彰显了岭南地区的民间社会学调查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日常化建构 知识分子 知识实践 民间
下载PDF
“到民间去”与文学再造:周作人汉译石川啄木《无结果的议论之后》前后 被引量:5
7
作者 袁先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1,共17页
本文通过对周作人译石川啄木诗《无结果的议论之后》两次刊登前后思想脉络的梳理,考察周作人"民间"理解在1920年前后发生的重要变化。五四时,周作人对"民间"的理解由无政府主义而入托尔斯泰主义和新村主义。胡适的... 本文通过对周作人译石川啄木诗《无结果的议论之后》两次刊登前后思想脉络的梳理,考察周作人"民间"理解在1920年前后发生的重要变化。五四时,周作人对"民间"的理解由无政府主义而入托尔斯泰主义和新村主义。胡适的批判、翻译石川啄木《无结果的议论之后》,则推动现实"民间"问题进入周作人视野。围绕如何处理"民间",周作人陷入精神危机,他最终回到文学,谋求以民俗学克服"民间"负面性后,以文学表现"民间"的普遍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石川啄木 周作人
原文传递
俄国民粹派和民粹主义的再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北成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4年第5期20-23,共4页
俄国民粹派和民粹主义的再评价刘北成民粹主义在今日中国还成为一个话题,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以及对这种遗产的影响的估价。民粹主义是近代以来诸多思潮中的一种,在一些国家发生过较大的影响、但它... 俄国民粹派和民粹主义的再评价刘北成民粹主义在今日中国还成为一个话题,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以及对这种遗产的影响的估价。民粹主义是近代以来诸多思潮中的一种,在一些国家发生过较大的影响、但它有特定的内涵,不能同一般的“国粹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俄国民粹派 青年知识分子 农业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马克思 发展战略 民间 民意党 先进知识分子
下载PDF
回归生活 融入当代——“记住乡愁”“到民间去”的策展路径
9
作者 乐日乐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39,共2页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的土壤,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摇篮,也是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传统乡村生活中,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丽史诗。植根于乡村生活...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的土壤,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摇篮,也是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传统乡村生活中,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丽史诗。植根于乡村生活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千百年来生存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传统与当代之间血脉传承的精神纽带。然而,20世纪最后20年的社会发展给民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城市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民艺内在自生的逻辑;另一方面,工业化进一步摧毁了人们对于手工造物的需求。民艺从一个与生活循环相生的有机系统走向一个标本化的无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机系统 回归生活 壮丽史诗 民间 传统民艺 传统与当代 记住乡愁
原文传递
到民间去──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潮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爱国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0-26,共7页
到民间去──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潮兰爱国从“到民间去”到新文人传统”二十世纪初年,知识分子曾发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到民间去”的文化运动,李大钊、周作人,梁漱溟,顾颉刚诸知识界首脑都是这场运动的中坚人物。这场文化运动主要解... 到民间去──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潮兰爱国从“到民间去”到新文人传统”二十世纪初年,知识分子曾发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到民间去”的文化运动,李大钊、周作人,梁漱溟,顾颉刚诸知识界首脑都是这场运动的中坚人物。这场文化运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五四运动若干理性口号的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民间社会 九十年代文学 民间 革命意识形态 文人话语 先锋文学 二十世纪 文人传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五四”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歌谣运动政治化转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9期135-140,共6页
“五四”前后,为探寻革新中国“上层文化”弊病的新文化路径,部分新知识分子将目光转移至与普通民众联系密切的歌谣,发起面向全国的歌谣运动,并力图回避政治。由于歌谣运动的民间化倾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其中,他们发起的“到民间... “五四”前后,为探寻革新中国“上层文化”弊病的新文化路径,部分新知识分子将目光转移至与普通民众联系密切的歌谣,发起面向全国的歌谣运动,并力图回避政治。由于歌谣运动的民间化倾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其中,他们发起的“到民间去”运动逐渐向歌谣运动渗透,促成了歌谣运动政治化的转向。这一歌谣政治化倾向为中国共产党所继承和发展,革命化改编歌谣成为中共重要的宣传教育策略,地方党组织将其作为最有力的宣传技术和手段,对后来中共领导革命中的民众宣传动员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歌谣运动 民间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本质区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卫平 《长白学刊》 CSSCI 2001年第6期67-69,共3页
西方学者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 ,但事实上 ,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 ,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申出来的 ,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 西方学者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相提并论 ,但事实上 ,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 ,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申出来的 ,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作出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民粹派 民间
下载PDF
发明“民众”:“五四”运动后革命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及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崇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1,共7页
"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视域中的"民众"经历了从"合群"到"到民间去"的语义嬗变过程。"民众"由此而成为了一个被赋予特殊"阶级"特性,并指向"工农"... "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视域中的"民众"经历了从"合群"到"到民间去"的语义嬗变过程。"民众"由此而成为了一个被赋予特殊"阶级"特性,并指向"工农"这一现实群体的政治话语。从话语机制来看,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发明"民众"这一权力话语,以期实现把工人、农民转化成为革命主力军的目的。这种民众话语的生成,也为上世纪30、40年代把"工农"视为革命主体力量的"大众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调。同时,从20世纪的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形来看,革命知识分子所发明的以"工农"为主体的"民众"话语,为中国革命主体力量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理论准备和话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工农 民众 民间 阶级
下载PDF
到民间去
14
作者 潘鲁生 《中国政协》 2022年第1期36-37,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提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提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为我们从事民间文艺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协 文艺工作者 民间文艺 风格流派 文学艺术领域 内容和形式 中国文联 民间
原文传递
确定性的显隐--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
15
作者 刘大先 《新华文摘》 2022年第3期89-92,共4页
引言关于农村、农民的现代书写,以知识分子敏锐感受到的现代性对乡土中国的冲击为基质,引入了国民性省思与现实主义关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伴随“劳工神圣”与“到民间去”的平民意识自觉,乡土文学与感时忧国、新民立人的时代命题... 引言关于农村、农民的现代书写,以知识分子敏锐感受到的现代性对乡土中国的冲击为基质,引入了国民性省思与现实主义关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伴随“劳工神圣”与“到民间去”的平民意识自觉,乡土文学与感时忧国、新民立人的时代命题相结合,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流脉络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以自然人性为宗旨的乡野边民的忆念与想象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感时忧国 自然人性 立人 敏锐感受 乡土中国 民间 时代命题
原文传递
抗战大后方的儿女英雄——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的田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玥(译)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47-73,158,共28页
本文在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探讨田汉在抗战时期“创造新女性”和“到民间去”的艺术政治实验。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先锋”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继而讨论抗战文艺与“传统”的深刻关联及其跨媒介实验的品格。文章进而聚焦田汉作品中“... 本文在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探讨田汉在抗战时期“创造新女性”和“到民间去”的艺术政治实验。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先锋”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继而讨论抗战文艺与“传统”的深刻关联及其跨媒介实验的品格。文章进而聚焦田汉作品中“儿女”与“英雄”两种艺术政治倾向的绵密交织。从电影《风云儿女》中“儿女”到“英雄”的蜕变到抗战剧《卢沟桥》在“戏剧游击战”中的教育作用,从平剧《新儿女英雄传》中女战士间的情愫到话剧《秋声赋》中战时三角恋对女战士的塑造,最后在电影《忆江南》对《风云儿女》的反思中,探究“英雄”与“儿女”的不可切割。文章结语将田汉的战时艺术实践置于艺术与政治、先锋与大众的汇流之中,上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先锋主义,下启共和国初期社会主义先锋主义的艺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先锋主义 田汉 大后方 儿女英雄 创造新女性 民间
下载PDF
群体策略与民间视角--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现代版画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星球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2-98,共7页
现代版画会是20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运动兴起以后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美术社团之一,其由校内群体而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对新兴木刻运动的后续发展乃至现代美术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现代版画会放置于20世纪上半叶美术社... 现代版画会是20世纪30年代新兴木刻运动兴起以后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美术社团之一,其由校内群体而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对新兴木刻运动的后续发展乃至现代美术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现代版画会放置于20世纪上半叶美术社群与美术展览、出版等现代性多维视角下,讨论该社团在鲁迅指引下的文化自觉与生存策略。在此基础上,侧重讨论在20世纪上半叶到“到民间去”的文化思潮对现代版画会产生的影响和它所作出的反映,阐释其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最终指出,现代版画会以地方经验和区域文化作为实践的舞台,以群体意志着力探究和呈现了木刻介入社会生活多样而深刻的文化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版画 会群体策略 鲁迅 民间
原文传递
田汉“左转”前后电影作品中的民间想象及话语策略——以《到民间去》为起点
18
作者 许昳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6,共6页
1926年,田汉编导的影片《到民间去》上映。“七七事变”爆发前,他先后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民族生存》《黄金时代》《风云儿女》《青年进行曲》等进步电影作品。①“左转”后的田汉。更加注重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呼吁艺术创作的政... 1926年,田汉编导的影片《到民间去》上映。“七七事变”爆发前,他先后创作了《三个摩登的女性》《民族生存》《黄金时代》《风云儿女》《青年进行曲》等进步电影作品。①“左转”后的田汉。更加注重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呼吁艺术创作的政治宣传功能为广阔的社会斗争服务。当时,日本的“新村主义”和俄国民粹派的思想观念在国内影响颇大,田汉的创作与批评观念互现,形成了“左转”前后“新浪漫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混杂的艺术风格,然而田汉对“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误读,也使其“左转”前后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别样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漫主义 《黄金时代》 田汉 文艺思潮 底层民众 民间 新现实主义 电影作品
下载PDF
中国民歌:悲哀多于快乐,反抗多于顺从
19
作者 顾颉刚 《民俗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民歌 民间文学 五四运动 士大夫 《山歌》 《孔雀东南飞》 《歌谣周刊》 《玉台新咏》 《广阳杂记》 民间
原文传递
“人民问题”的启蒙困境:19世纪70年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的实践探索
20
作者 李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4,共8页
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平民知识分子在"人民问题"上的实践探索独树一帜。在柴科夫斯基小组道德主义的引领下,为了让俄国人民认识并参与革命,建立平等社会,平民知识分子发起了"到民间去"运动,并主要分为两大实践路径:... 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平民知识分子在"人民问题"上的实践探索独树一帜。在柴科夫斯基小组道德主义的引领下,为了让俄国人民认识并参与革命,建立平等社会,平民知识分子发起了"到民间去"运动,并主要分为两大实践路径:一是煽动人民暴动,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另一个是通过平等交流与教育,使人民对文化和革命皆有充分的认识。第一条路径由于不了解民间实际的冒进和功利主义而找不到出路,第二条路径则由于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无法有效交流而失败。这两条路径的实践和其最终结局,体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在"人民问题"上的启蒙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知识分子 人民问题 民间 平等教育 启蒙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