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利什曼原虫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1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3-518,共6页
利什曼病是(1eishmaniasis)全球易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病例。随着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我国利什曼病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但西北与西南一些省份仍属于利什曼病流行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也大幅度增加... 利什曼病是(1eishmaniasis)全球易被忽视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病例。随着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我国利什曼病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但西北与西南一些省份仍属于利什曼病流行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也大幅度增加,输入性利什曼病也不少见。过去10多年来我国在利什曼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有了较大进展,但目前指导文件仍是《GB15986—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黑热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诊断 利什曼原虫 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利什曼 专家 中国 卫生防疫工作
原文传递
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新的挑战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海娟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55,367,共4页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学、旅游、探亲以及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国内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全球从国外到国内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输入性病例增多给我国寄生虫病消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疟疾、血吸虫病和利什曼病这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血吸虫 利什曼 输入性 挑战 对策
原文传递
家犬溴氰菊酯药浴阻断内脏利什曼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6 位作者 洪玉梅 苏忠伟 薛培泽 谢维宽 张安治 李国茹 高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在犬内脏利什曼病的高发区川北南坪县,择三乡一镇,连续2年(1992-1993)开展家犬溴氰菊酯药浴实验,浴犬率达99.0%以上。实验前的1991年度实验区内脏利什曼病新感染者13例;在1992年白蛉季节中经2次浴犬后,1992年度三乡一镇的新... 在犬内脏利什曼病的高发区川北南坪县,择三乡一镇,连续2年(1992-1993)开展家犬溴氰菊酯药浴实验,浴犬率达99.0%以上。实验前的1991年度实验区内脏利什曼病新感染者13例;在1992年白蛉季节中经2次浴犬后,1992年度三乡一镇的新病例为11例;至1993年白蛉季节中又进行2次治犬后,经考核,1993年度实验区内未见新发病例出现。显示1年2次连续2年的浴犬工作,对于阻断内脏利什曼病的传播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溴氰菊酯 阻断传播 药浴家犬
下载PDF
利什曼病及其媒介白蛉控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4
4
作者 顾灯安 金长发 张仪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36-238,共3页
利什曼病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白蛉是其传播媒介,目前我国巳发现有4种白蛉可传播利什曼病。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利什曼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由于环境改变增加了人与白蛉接触的机会,而且由于个体危险因素的增加,缩短了从感染... 利什曼病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白蛉是其传播媒介,目前我国巳发现有4种白蛉可传播利什曼病。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利什曼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不仅由于环境改变增加了人与白蛉接触的机会,而且由于个体危险因素的增加,缩短了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该文借鉴国外利什曼病的防治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加强利什曼病的防治以及媒介白蛉的控制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白蛉 媒介控制
下载PDF
小儿黑热病19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罗泽民 陈丽洁 +5 位作者 陈昌辉 刘海婷 张宜富 叶飘 黄勇 张舒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黑热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黑热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总结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1.本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除均有发热(100%)、脾脏大(100%)、贫血(94.7%)、... 目的分析小儿黑热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黑热病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总结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1.本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除均有发热(100%)、脾脏大(100%)、贫血(94.7%)、白细胞减少(89.5%)等表现外,常易继发营养不良、血浆球蛋白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2.本组起病隐匿,病程越长,临床症状如脾脏大、贫血、ESR增快、白细胞降低或全血细胞降低越明显;3.骨髓涂片检查利杜体,并结合免疫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使用推荐剂量葡萄糖酸锑钠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结论早期诊断并减少黑热病误诊的关键在于详细了解流行病学资料和及早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蛉 利什曼 内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黑热病31例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苏桂华 李修萍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目的总结黑热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黑热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有发热、食欲缺乏,多伴有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早期肝、脾不大,血白细胞可正常。病初误诊为上呼吸道感... 目的总结黑热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黑热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有发热、食欲缺乏,多伴有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早期肝、脾不大,血白细胞可正常。病初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肝炎各8例,伤寒、感染性腹泻各4例,结核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雅克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结缔组织病各1例。31例经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黑热病特异性抗体阳性,骨髓穿刺检查找到利-杜体23例,未找到利-杜体8例,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8例未检出病原体者行试验性治疗效果较好而确诊。均治愈出院。结论黑热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累及多系统脏器,易误诊,特异性免疫学检查和骨髓检查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内脏 误诊 呼吸道感染 肝炎 伤寒
下载PDF
几种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的骨髓形态鉴别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新月 陈开谰 +2 位作者 游泳 陈万新 邹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2-905,共4页
目的提高骨髓中组织胞浆菌病、黑热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弓形虫病及新型隐球菌病病原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7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黑热病,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例弓形虫病和3例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骨髓形态。结果骨髓... 目的提高骨髓中组织胞浆菌病、黑热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弓形虫病及新型隐球菌病病原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7例组织胞浆菌病,1例黑热病,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例弓形虫病和3例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骨髓形态。结果骨髓中组织胞浆菌呈卵圆形,菌体周围有一圈不着色区;杜利小体形状与其相似,但体内可见深红色的动基体;腊肠形的细胞和横隔是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征;弓形虫外型似香蕉,体积稍大;新型隐球菌为较大圆形孢子,有一肥厚的荚膜。结论骨髓中病原体的形态检查对疾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 利什曼 内脏 隐球菌 弓形虫 骨髓检查
原文传递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瞿靖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关键词 利什曼 皮肤 克拉玛依地区 新疆 治疗
下载PDF
白蛉及利什曼病的研究与中国西部开发 被引量:10
9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利什曼病(黑热病)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解放初期估计全国约有患者53万,流行于长江以北16省(区),其中以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关中平原最为严重.
关键词 利什曼 白蛉 中国西部 疫源地 治理方法 新疆吐鲁番煤窑沟 新疆塔里木荒漠 大砂鼠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中国利什曼病防治上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管立人 汪俊云 杨玥涛 《地方病通报》 2003年第1期46-49,52,共5页
通过文献复习以及作者的工作实践 ,对我国的利什曼病在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介绍了国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国内的科技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
关键词 防治 利什曼 存在问题 中国
下载PDF
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芳洲 高春花 +1 位作者 杨玥涛 汪俊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 (ITS-1)序列的多态性。方法实验室培养10个分离自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包括四川/甘肃山丘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SC6和Cy分离株,新疆喀什...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 (ITS-1)序列的多态性。方法实验室培养10个分离自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包括四川/甘肃山丘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SC6和Cy分离株,新疆喀什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801和KS-2分离株,新疆伽师荒漠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JIASHI-1、 JIASHI-5、 XJ771分离株以及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的KXG-Xu、KXG-Liu和KXG-927分离株。收集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提取DNA, PCR扩增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ITS-1并送测序,用GENEDOC软件对ITS-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从GenBank下载利什曼原虫其他分离株的ITS-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我国10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均扩增出单一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801和KS-2分离株的ITS-1片段为316 bp,与MHOM/IN/80/DD8参照株比较其碱基突变率为0; JIASHI-1、 JIASHI-5和XJ771分离株为313 bp,碱基突变率为1.6%; KXG-Xu、 KXG-Liu和KXG-927分离株为312 bp,碱基突变率为1.6%; Cy和SC6分离株为318 bp,碱基突变率为0.6%。系统进化树显示,这10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ITS-1序列聚集成2个群和3个亚群,其中JIASHI-1、 JIASHI-5和XJ771分离株聚集为A亚群, KXG-Xu、 KXG-Liu和KXG-927分离株聚集为B亚群, A和B亚群聚集于群Ⅰ,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Cy、SC6、 801和KS2分离株聚集为C亚群,属群Ⅱ,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结论我国不同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ITS-1序列存在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利什曼原虫 分离株 内转录间隔区1 基因分型 中国
原文传递
23例儿童黑热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丽 高利红 +1 位作者 舒敏 李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总结23例儿童黑热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黑热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7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黑热病的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黑... 目的总结23例儿童黑热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黑热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7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黑热病的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黑热病的临床特点。对于发热、咳嗽、贫血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结果 (1)本组23例黑热病患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3岁,占56.5%(13/23);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和黑水县,占39.1%(9/23);发病时间散在分布于全年。(2)本组23例黑热病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100.0%,23/23),咳嗽(73.9%,17/23),乏力(65.2%,15/23);主要体征依次为:贫血貌(69.6%,16/23),脾大(60.9%,14/23),淋巴结肿大(52.2%,12/23)。(3)本组23例黑热病患儿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全血细胞减少为85.7%(18/23),肝功能异常为30.4%(7/23),凝血功能异常为8.7%(2/23),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结果可见利杜小体为90.9%(20/22),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结果呈阳性为80.0%(16/20)。(4)本组23例黑热病患儿主要采用锑剂治疗,在本院治疗的1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并且无复发。结论对于有发热、贫血、肝脾大的患儿,早期完善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血清抗体检查等,是减少儿童黑热病漏诊及误诊的关键。临床对该病的规范治疗,有利于改善该病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内脏 利什曼原虫 杜氏 寄生虫 儿童
原文传递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Ⅴ.白蛉生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3 位作者 贾稼祥 左新平 王革 侯岩岩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本文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蛉种组成、蛉的栖性、活动、吸血和生殖等生态习性调查研究的结果,为确定当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以及人群中的皮肤型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媒介能量等,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关键词 利什曼 生态学 克拉玛依 白蛉
下载PDF
小儿黑热病50例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吐尔干巴依 阿依夏木古 +1 位作者 肖玲 艾孜则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2988-2989,共2页
关键词 利什曼 内脏
下载PDF
2017年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凤萍 张铮 +9 位作者 吕文 刘东立 王天海 王益群 王安礼 李胜振 石磊 马琳 曹磊 吴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目的了解2017年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疫情监测方案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韩城市利什曼病疫情信息和调查报告,采集患者静脉血。选择韩城市2012年以来有... 目的了解2017年陕西省韩城市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疫情监测方案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韩城市利什曼病疫情信息和调查报告,采集患者静脉血。选择韩城市2012年以来有病例报告的桑树坪(王峰)镇程家洞村、杨湾村和水草塔村,西庄(盘龙)镇曹家山村,昝村镇东贾村,龙门镇西塬村等6个村为调查点,其中程家洞村、杨湾村、水草塔村、曹家山村为丘陵区生境,西塬村和东贾村为黄土台原地区生境。在调查点内以人工小时捕捉法从6月中旬至9月下旬连续监测白蛉密度。以既往病例家庭为线索,随机采集人群、家犬EDTA-K2抗凝血及普通血样各3 ml,采集疑似病犬的骨髓,血清学抗体阳性犬捕杀后采集骨髓拭子。人群血清采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犬血清以ELSIA试剂盒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血清学抗体阳性犬利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复检。家犬骨髓进行病原学检测。提取患者和血清学抗体阳性犬骨髓和阳性白蛉组织DNA, PCR检测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分别扩增内转录间隔区1 (ITS-1)、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 rRNA)、 DNA重复序列并测序,进行聚类分析,鉴定虫种。结果韩城市2017年共报告10例利什曼病,其中8例为外来务工人员, 2例为本地儿童。人群利什曼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1%(7/224),无症状人群PCR未检出阳性。犬利什曼原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3%(115/335),丘陵区犬血清抗体阳性率51.5%(105/204)高于黄土台原地区的7.6%(10/131)(χ~2=68.000, P <0.05);媒介监测, 6-9月白蛉平均密度为16.7只/(人工·h),最高密度为122只/(人工·h),丘陵区平均密度23.6只/(人工·h),高于黄土台原地区的0.3只/(人工·h)(t=2.19, P <0.05)。共捕获白蛉336只,其中雌蛉168只,雄蛉168只。鉴定白蛉228只,其中中华白蛉占29.4%(67/228)。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流行学调查 婴儿利什曼原虫 陕西
原文传递
利什曼病的危险因素变迁与控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森 伍卫平 《地方病通报》 2006年第1期95-97,100,共4页
关键词 利什曼 危险因素变迁 控制 综述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利什曼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祥嫚 官亚宜 伍卫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6,73,共6页
利什曼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查被认为是利什曼病诊断方法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防治中,病原学检查存在费时费力,需要专业的现场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不易实施,同时敏感性受所检材料... 利什曼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查被认为是利什曼病诊断方法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防治中,病原学检查存在费时费力,需要专业的现场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不易实施,同时敏感性受所检材料的影响且不能进行虫种鉴别等缺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利什曼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以分子或DNA为基础的利什曼病诊断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就利什曼病诊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 综述
原文传递
分子技术在利什曼原虫分类与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建秀 汪俊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2,517,共6页
利什曼原虫虫种多样、致病复杂,可导致皮肤利什曼病、黏膜皮肤利什曼病和致死性内脏利什曼病等。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感染虫株类型。因此,对利什曼原虫虫株正确地进行鉴定和分类对利什曼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利什曼原虫虫种多样、致病复杂,可导致皮肤利什曼病、黏膜皮肤利什曼病和致死性内脏利什曼病等。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感染虫株类型。因此,对利什曼原虫虫株正确地进行鉴定和分类对利什曼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对分子技术及分子标志物在利什曼原虫鉴定及分类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 分子技术 分子标志物 分类 鉴定
原文传递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Ⅷ.白蛉人工感染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1 位作者 左新平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2期64-68,共5页
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在叮咬了感染当地大沙鼠耳组织内利什曼原虫的BALB/c小鼠后,当白蛉的胃皿仔在时,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7.6%和52.9%,在胃血完全消化后,则感染率下降为83%和6.9%,其原因是白蛉吸血后形成的围食膜限制了大... 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在叮咬了感染当地大沙鼠耳组织内利什曼原虫的BALB/c小鼠后,当白蛉的胃皿仔在时,利什曼前鞭毛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7.6%和52.9%,在胃血完全消化后,则感染率下降为83%和6.9%,其原因是白蛉吸血后形成的围食膜限制了大多数蛉胃内前鞭毛体的发展;但这二种白蛉在胃血消化过程中约有1/4的围食膜可以破裂,从膜内逸出的前鞭毛体即可继续繁殖和向蛉的消化道前端移行,并且不再受到下一次吸血后形成的围食膜的限制。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在吸了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小鼠的血后也形成围食膜,但于吸血后第三天膜即破裂,故白蛉感染的前鞭毛体的繁殖和发展不受限制,感染率在蛉胃内有血时为62.8%,无血时为55.6%(P>0.05),无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
下载PDF
2015-2021年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状况和时空聚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大为 何爱伟 +3 位作者 李凡 冯宇 杨成明 侯言东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79,共6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VL病)流行状况和时空聚类分布,为精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疫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甘肃省VL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三间分布)... 目的分析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VL病)流行状况和时空聚类分布,为精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疫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甘肃省VL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三间分布),应用SaTScan v9.6和ArcMap 10.7软件进行病例的时空聚类分析。结果2015-2021年共报告368例VL病病例,其中,89.13%(328/368)集中在陇南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2015-2017年VL病病例数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高峰(79例,21.47%),2018年起逐年下降。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以春季4月为发病高峰期(38例)。男女性别比为1.3∶1.0(208/160)。患者以≤5岁的散居儿童多见(41.30%,152/368)。时空聚类分析显示,以宕昌县和成县为聚集中心的2个VL病时空聚集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甘肃省VL病的发病呈低度流行态势,具有时空聚集性,建议对不同流行程度的疫区开展精准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 内脏 流行状况 时空聚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