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简评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建国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包括了文化翻译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目的论和价值论,是刘宓庆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植根于中国语境,借鉴了当代诸多学科的学术成果,以语言为依归,以意义为研究核心,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 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包括了文化翻译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目的论和价值论,是刘宓庆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植根于中国语境,借鉴了当代诸多学科的学术成果,以语言为依归,以意义为研究核心,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延续,与当代西方主流的文化翻译理论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文化翻译 意义 互补 文化战略
下载PDF
试论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丹 楼世正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共5页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涉及翻译理论中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每个具体问题有几方面的意义。如巴尔胡达罗夫就将语言的意义划分为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内意义;刘宓庆则划分为概念(...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涉及翻译理论中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每个具体问题有几方面的意义。如巴尔胡达罗夫就将语言的意义划分为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内意义;刘宓庆则划分为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通常情况下,只有其中某项(或某几项)意义能够得到全面的翻译,而其余的意义则不能。如有一篇介绍中国女飞行员的文章,题为《她们飞上了蓝天》,这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语境意义 翻译理论 所指意义 巴尔胡 文化障碍 形式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工作者 刘宓庆
下载PDF
国内翻译研究的语境化思潮简评——以五部译学专著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利元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7-90,共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的语境化问题已逐步发展为国内译学界不可忽视的一股理论思潮,并成为近年翻译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文章就国内讨论翻译语境问题比较集中的五部译学著作做了简要评述,以期引起译学界更多的关注,推动翻译语境论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的语境化问题已逐步发展为国内译学界不可忽视的一股理论思潮,并成为近年翻译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文章就国内讨论翻译语境问题比较集中的五部译学著作做了简要评述,以期引起译学界更多的关注,推动翻译语境论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语境论 朱文振 郑诗鼎 李运兴 刘宓庆 程永生
下载PDF
刘宓庆的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回顾和展望
4
作者 王建国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3期10-17,I0001,共9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从三个层面回顾刘宓庆在汉英对比研究上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其研究阐述刘宓庆关于汉英翻译研究的理论。本文认为三个层面的汉英对比研究仍有待深入,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不能脱离汉英对比视角,刘宓庆的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从三个层面回顾刘宓庆在汉英对比研究上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其研究阐述刘宓庆关于汉英翻译研究的理论。本文认为三个层面的汉英对比研究仍有待深入,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不能脱离汉英对比视角,刘宓庆的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思想需要不断发展。为此,汉英对比研究需要以翻译为导向,参照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方向、源语文本乃至目标语文本的风格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汉英对比 翻译研究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刘宓庆译学思想的哲学之“源”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思永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1,189,共12页
翻译学具有天生的跨学科性,来自他学科的理论之"源"有层次之分,而最高层次的"源"就是哲学之"源",即现代翻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之"源"的观照。分清"源"和"流",这是中国当... 翻译学具有天生的跨学科性,来自他学科的理论之"源"有层次之分,而最高层次的"源"就是哲学之"源",即现代翻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之"源"的观照。分清"源"和"流",这是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在译学研究中坚持和践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文章分析了刘宓庆译学思想的中西哲学之"源",旨在探究其译学思想形成的哲学心路历程,并望对中国当前的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译学思想 哲学之“源”
原文传递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梦》
6
作者 马丹 龙曼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6期7-10,共4页
散文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注重文化交流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而且要注重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精髓。当前有关散文翻译的研究主要从文章整体含义的角度出发,且以批判性分析为... 散文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注重文化交流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而且要注重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精髓。当前有关散文翻译的研究主要从文章整体含义的角度出发,且以批判性分析为主,很少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散文翻译进行研究。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张培基的英译散文《梦》,从音美、词美、句美及意境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刘宓庆 散文 《梦》
下载PDF
刘宓庆翻译美学视域下的《中庸》翻译——基于语句层面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文章以理雅各1885年《中庸》英译本和辜鸿铭的《中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审美再现的五大基本要求视角从语句层面对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再现两位译者翻译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中的瑕疵,... 文章以理雅各1885年《中庸》英译本和辜鸿铭的《中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翻译审美再现的五大基本要求视角从语句层面对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再现两位译者翻译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中的瑕疵,为未来译者翻译出更美的《中庸》译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辜鸿铭 理雅各 《中庸》英译本 翻译美学理论
下载PDF
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综论
8
作者 张思永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教学思想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历时视角梳理了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从共时视角建构了他的翻译教学思想的框架,并尝试对其翻译教学思想进行定位,即“以功能为视角、以... 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教学思想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历时视角梳理了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从共时视角建构了他的翻译教学思想的框架,并尝试对其翻译教学思想进行定位,即“以功能为视角、以整合为手段、以审美为旨归”的翻译教学思想。旨在能以此个案研究为视角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历程,并望对当前中国的翻译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教学思想 综论
下载PDF
刘宓庆翻译学体系建构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思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2-100,126,共19页
翻译学体系建构是现代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视角尝试构建过各种翻译学体系。特别是在国内翻译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曾一度成为译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颇具中国翻译研究的特点。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 翻译学体系建构是现代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视角尝试构建过各种翻译学体系。特别是在国内翻译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曾一度成为译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颇具中国翻译研究的特点。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研究领域广、著述丰、影响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尝试建构翻译学体系,此后这一领域一直是其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其近四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不断修订推出新的翻译学体系版本。那么,刘宓庆的翻译学体系是如何建构的?具有哪些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当前中国译学研究又有什么意义和启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回答。文章首先将刘宓庆的翻译学体系分为两大类——实然体系和应然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梳理了其翻译学实然体系和应然体系的建构历程,并从历时和共时视角对其翻译学体系(特别是应然体系)进行了评论,指出了其翻译学体系建构的四个特征,同时指出了其翻译学体系存在的两个问题,最后总结了其翻译学体系建构对包括中国翻译学体系在内的当前中国译学研究的意义和启示。本文旨在以此个案一窥中国新时期翻译学体系建构之一角,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翻译学体系的建构和深化当前的翻译学研究提供一个借鉴和反思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学体系 实然体系 应然体系 述评
下载PDF
文化翻译理论视阈下甲骨学术语的西译难点探讨
10
作者 陈华 《汉字文化》 202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工具,甲骨文是已知成体系的最早的汉字,在漫长的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历史学、汉字学、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甲骨文的价值早已被海内外公认,甲骨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 汉字是承载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工具,甲骨文是已知成体系的最早的汉字,在漫长的汉字发展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历史学、汉字学、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甲骨文的价值早已被海内外公认,甲骨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可以让世界对中国文化有更清晰的认知。因此,近年来甲骨学及其外译研究蓬勃发展,相关论著频出。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甲骨学的西班牙语翻译研究尚显不足。西班牙语是全球主流语言之一,甲骨文的准确西译对西语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具有追本溯源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选取甲骨文中若干高频、重要的语汇,涉及专业词汇、人名、地名、文物名等,分析甲骨学译介到西班牙语的难点,并借助刘宓庆的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甲骨学成功走向西语世界提供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西译 刘宓庆 文化翻译理论
原文传递
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英译本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雪连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0年第27期18-21,共4页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集,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的译作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本文从刘宓庆翻译美学出发,通过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词语层以及句段层和非形式系统的"情&q...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集,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的译作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本文从刘宓庆翻译美学出发,通过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词语层以及句段层和非形式系统的"情"与"志"、"意"与"象",对《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本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刘宓庆 翻译美学 许渊冲
下载PDF
准美精:翻译美学视角下的英译散文用词赏析——以张培基的英译本《故都的秋》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慧 余淼 《武陵学刊》 2019年第6期108-112,共5页
目前,散文英译依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而翻译学家刘宓庆的审美标准为散文英译用词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他提出,有审美价值的用词符合三条审美标准:准、美、精。在英译散文《故都的秋》中,译者张培基精准翻译不同词性,妥帖切合用词习惯,... 目前,散文英译依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而翻译学家刘宓庆的审美标准为散文英译用词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他提出,有审美价值的用词符合三条审美标准:准、美、精。在英译散文《故都的秋》中,译者张培基精准翻译不同词性,妥帖切合用词习惯,准确传递原文意义;并保留拟声词和叠词的修辞功能,细致表达散文文眼,再现原文音韵意境之美;同时避免重复用词,巧妙转化句式,流畅精练地表达原文。该译文很好诠释了"准、美、精"的审美标准对散文英译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都的秋》 张培基 刘宓庆 散文英译
下载PDF
翻译层次说评述兼谈翻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荣 《外国语言文学》 2004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翻译界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层次说,在分别指出其贡献和问题的同时,特别强调论证方法的严谨对于加强学术成果的沟通和延续并进而推进我国翻译研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翻译层次说 方法论 许钧 刘宓庆 张泽乾
原文传递
刘宓庆翻译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力子 范武邱 《民族翻译》 2013年第1期31-38,共8页
刘宓庆对翻译的探讨几乎涉及当代翻译研究的各个层面,系统地整合了中西翻译思想。他跨学科越国界的对比研究和哲学范式翻译方法给译学研究以宝贵的参照。本文拟从刘宓庆的翻译研究方法出发,整合他翻译理论的内外体系,尝试探讨其翻译思... 刘宓庆对翻译的探讨几乎涉及当代翻译研究的各个层面,系统地整合了中西翻译思想。他跨学科越国界的对比研究和哲学范式翻译方法给译学研究以宝贵的参照。本文拟从刘宓庆的翻译研究方法出发,整合他翻译理论的内外体系,尝试探讨其翻译思想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思想 整合研究
下载PDF
简论维特根斯坦对刘宓庆翻译理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刘宓庆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其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具有很大影响。他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并提出了创新思想。本文从三方面简论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对刘宓庆翻译理论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刘宓庆 翻译理论 影响
下载PDF
刘宓庆的整体性文化翻译观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爱军 贺海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5-71,共7页
刘宓庆秉承"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原则,提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整体性文化翻译观。他以语言、文化信息为出发点,以信息意义处理为任务,以意义表现及表现效果为终端,提炼出整体性的文化翻译观。这一理论立足翻译学,从语言学、... 刘宓庆秉承"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原则,提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整体性文化翻译观。他以语言、文化信息为出发点,以信息意义处理为任务,以意义表现及表现效果为终端,提炼出整体性的文化翻译观。这一理论立足翻译学,从语言学、心理学、美学、政治等跨学科视角研究文化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整体性文化翻译观 对策论
下载PDF
刘宓庆与奈达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力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刘宓庆与奈达为中西翻译理论界代表人物。他们著书立作,投身翻译实践与研究几十年,对翻译真实体会颇深,在一次次不断尝试并修正自我思想的同时,将翻译的面纱层层支开,对世人影响深远。文章从两人翻译思想形成的阶段性与流变性等方面展... 刘宓庆与奈达为中西翻译理论界代表人物。他们著书立作,投身翻译实践与研究几十年,对翻译真实体会颇深,在一次次不断尝试并修正自我思想的同时,将翻译的面纱层层支开,对世人影响深远。文章从两人翻译思想形成的阶段性与流变性等方面展开异同之比较,并得出结论: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展开的理论研究终将引入语言表达的异化,只有求同存异,方能实现翻译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奈达 翻译思想
下载PDF
论思维与翻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育才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3期41-45,共5页
刘宓庆曾说:“翻译属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手段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以获得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的抽象思维。”(见《外国语》85/2)这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但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刘宓庆 逻辑关系 事物本质 运动规律 强调句型 翻译理论 新概念英语 莎士比亚全集 翻译论
下载PDF
论刘宓庆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思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想,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出现错位的原因: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观所致;二是刘宓庆所依据的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桥梁地位;三是从整体上看,刘宓庆的研究还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四是刘宓庆对翻译学本质属性的认识与其研究实践之间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研究 范式 演变
下载PDF
论思维与翻译
20
作者 徐育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刘宓庆曾说:“翻译属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手段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以获得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的抽象思维”(见《外国语》85/2)。这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但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应该把形象思维也包括... 刘宓庆曾说:“翻译属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手段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以获得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的抽象思维”(见《外国语》85/2)。这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但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应该把形象思维也包括进去。好的翻译作品应该是两种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翻译界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讨论得十分热烈,而对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翻译的关系问题谈得较少。本文打算对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文学作品 翻译作品 刘宓庆 逻辑关系 事物本质 运动规律 英文句子 原文语言 语言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