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6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被引量:348
1
作者 陈兴良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5,共9页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学专家陈兴良教授,最近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调整;宽严相济政策:界定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与实现。本刊将连续登载,请各位读者关注。
关键词 刑事政策 法学专家 北京大学 读者关注 陈兴良 严打 阐述
原文传递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 被引量:190
2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25,13,共13页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兴良对刑法《这里主要是指刑罚》的迷信,是各种政治迷信中最根深蒂固之一种。如果说,在智识未开的古代社会,这种观念还有一定市场的话;在当今文明社会,刑法迷信应当在破除之列。德... 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兴良对刑法《这里主要是指刑罚》的迷信,是各种政治迷信中最根深蒂固之一种。如果说,在智识未开的古代社会,这种观念还有一定市场的话;在当今文明社会,刑法迷信应当在破除之列。德国著名学者耶林指出:"刑罚如两刃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行为法 行政刑法 刑法典 刑事政策 犯罪成本 行政处罚法 刑罚处罚 刑法谦抑 犯罪行为 经济分析
下载PDF
非刑罚化——当代刑法改革的主题 被引量:145
3
作者 梁根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51,共5页
本文论证了非刑罚化运动发端的刑事观念基础 ,分析了非刑罚化运动的方式和途径 ,主张我国应当实行“轻轻重重 ,以重为主”的刑事政策 ,在以严刑惩治重大犯罪的同时 ,适时地对轻微犯罪进行非刑罚化。
关键词 刑事政策 非刑罚化 刑法 刑罚
下载PDF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 被引量:171
4
作者 陈兴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54,共15页
世纪之交,面临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的犯罪压力,如何调整刑罚结构,以实现刑法的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的双重机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刑事政策的基本理念出发,就刑罚结构调整问题略抒己见,求正于学界... 世纪之交,面临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的犯罪压力,如何调整刑罚结构,以实现刑法的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的双重机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刑事政策的基本理念出发,就刑罚结构调整问题略抒己见,求正于学界同仁。一刑事政策意味着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罚结构调整 轻刑化 犯罪现象 经济犯罪 刑罚体系 重刑化 死刑 刑法修订 预防犯罪
原文传递
再说刑事一体化 被引量:176
5
作者 储槐植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4-80,共7页
严而不厉与厉而不严两种刑法结构价值比较 ,前者更有利于刑法两大功能的实现 ,即更有利于犯罪控制 ,也更有利于人权保护。刑法结构是刑法机制的组织基础 ,刑法结构理性实现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刑法机制的顺畅。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刑法结构 刑事政策 人权保护 刑罚体系 社会意识形态 刑事实体法 刑事程序法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 被引量:159
6
作者 高铭暄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共4页
“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紧紧围绕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紧紧围绕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共有十几位著名专家学者发言。现将会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构建 刑事政策 量刑情节 西南政法大学 构建和谐社会 专家学者 学术研讨会 研究中心
原文传递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兼论解释论上的“以刑制罪”现象 被引量:180
7
作者 劳东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42,共13页
在刑法解释中,为确保刑法规范的开放性,有必要赋予其合乎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的价值判断,包括引入超越实证法范围的价值判断。教义学本质上涉及的是价值判断的规范化问题,具有将价值判断问题转化为法解释技术问题的功能。在法教义学层面... 在刑法解释中,为确保刑法规范的开放性,有必要赋予其合乎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的价值判断,包括引入超越实证法范围的价值判断。教义学本质上涉及的是价值判断的规范化问题,具有将价值判断问题转化为法解释技术问题的功能。在法教义学层面,基于罪刑法定的制约,只有部分法外的价值判断能够实现向法内价值判断的转换。概括性条款与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充当着法教义学与法外价值判断之间的联结点,描述性构成要件要素也并非与法外的价值判断无涉。在刑法解释中,解释者应当优先以刑事政策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来填充其间的价值判断内容。正是通过为价值判断提供实体内容,刑事政策为教义学体系的演进提供方向性指导,防止后者蜕变为封闭、僵化的存在。通过对危害性评价的支点产生作用,刑事政策在影响对行为的应受刑罚处罚必要性及其程度的判断的同时,反过来对犯罪成立要件的解释构成制约。贯彻"以刑制罪"的逻辑,有助于对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做出合理的界定。"以刑制罪"现象的存在,要求将罪刑相适应作为刑法解释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刑事政策 价值判断 以刑制罪 罪刑相适应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刍议 被引量:135
8
作者 马克昌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S期15-18,共4页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犯罪和犯罪人的多样性、复杂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对犯罪人的处罚目的等为依据而提出的。其内容可归结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犯罪和犯罪人的多样性、复杂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对犯罪人的处罚目的等为依据而提出的。其内容可归结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这一政策,切忌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结合,并且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历史渊源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被引量:128
9
作者 陈兴良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专家陈兴良教授,最近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调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界定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与实现。本刊2006年第1期刊登了前两部分... 北京大学著名刑法专家陈兴良教授,最近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调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界定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与实现。本刊2006年第1期刊登了前两部分,这里是此文的第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北京大学 陈兴良 刑法 严打 阐述
原文传递
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 被引量:117
10
作者 梁根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7,共13页
限制和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当代刑事政策运动与刑罚改革潮流。死刑的存废、去留 ,并不取决于其自身无法辩明的正义性 (或非正义性 )以及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威慑性。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受集体意识的公众认同以及政治领袖的政治意志左... 限制和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当代刑事政策运动与刑罚改革潮流。死刑的存废、去留 ,并不取决于其自身无法辩明的正义性 (或非正义性 )以及无法证实或证伪的威慑性。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受集体意识的公众认同以及政治领袖的政治意志左右的政策选择问题。集体意识对死刑的广泛认同为死刑制度提供了正当性和合法性资源 ,但集体意识具有两面性 ,是交织着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正义与非正义的矛盾统一体。政治领袖要尊重与反映民意 ,更应当善解与引导民意 ,运用政治智慧 ,作出科学的死刑决策 ,使死刑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认同 政治抉择 死刑控制 重刑主义 刑事政策 集体意识
原文传递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 被引量:104
11
作者 黄京平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2,48,共4页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2006年5月9日至10日,北京市法学会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绵阳市主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四川省政法系统等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深入探讨了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刑事政策的问题。现将会上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不道德行为 社会公共组织 政治国家 违法行为 犯罪学 基本意义 行动方案 公共事务 政策界定
原文传递
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 被引量:117
12
作者 于志刚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5-1058,共14页
前网络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开始要求刑法予以保护;在网络犯罪的两个前期发展阶段,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对象"和网络作为"犯罪工具"要求刑法予以关注;在当前网络阶段,网络平台化成为犯罪空间,冲击着刑事立法、司法... 前网络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出现开始要求刑法予以保护;在网络犯罪的两个前期发展阶段,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对象"和网络作为"犯罪工具"要求刑法予以关注;在当前网络阶段,网络平台化成为犯罪空间,冲击着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云技术时代的到来再次给网络犯罪提供了代际跃升的机会,云端成为犯罪对象和犯罪工具的挑战初现端倪。以此为背景,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在发展理念上应当快速从"软件、系统"思维跃升到"网络思维",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逻辑起点,突破传统刑法应对网络犯罪的"双轨三点四线"的反应模式,构建制裁网络犯罪的全新罪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网络思维 刑事政策 犯罪空间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 被引量:84
13
作者 储槐植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4-8,共5页
刑事政策是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刑事政策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刑事政策合理化等四个问题。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结构 刑事政策功能 刑事政策合理化
下载PDF
“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被引量:114
14
作者 于志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4,共11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权 司法解释 缩小解释 刑事政策
下载PDF
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 被引量:93
15
作者 屈学武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69,共14页
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屈学武保安处分是近代刑罚观由报应刑论向教育刑论转型的结果,是刑罚理念革故鼎新的理论结晶。就其字表意义看,它含有为了确保社会和行为者本人安宁而行处分之意。①作为一种刑法思想,保安处分萌芽于古罗马... 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屈学武保安处分是近代刑罚观由报应刑论向教育刑论转型的结果,是刑罚理念革故鼎新的理论结晶。就其字表意义看,它含有为了确保社会和行为者本人安宁而行处分之意。①作为一种刑法思想,保安处分萌芽于古罗马法;作为一种刑法理论,它发端于十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处分 保安处分制度 刑事政策 刑罚 刑事实证学派 教养处分 人身危险性 刑法典 行为人 劳动教养制度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规定及对刑事立法的发展 被引量:111
16
作者 张义健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50-59,共10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是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继刑法修正案(八)、(九)之后作出的又一次较大修改,在很多重要领域对刑法作了大量修改补充。修正案在刑事立法理念、刑事政策把握、刑法功能发挥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反映和把握新时... 《刑法修正案(十一)》是1997年修订刑法以来,继刑法修正案(八)、(九)之后作出的又一次较大修改,在很多重要领域对刑法作了大量修改补充。修正案在刑事立法理念、刑事政策把握、刑法功能发挥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反映和把握新时代要求,对刑事立法作了进一步发展。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修订刑法 刑事政策 刑法功能 刑事立法 修改补充 新时代要求
原文传递
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以“李斯特鸿沟”为视角 被引量:107
17
作者 张翔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0,共20页
国家刑罚权的控制也是宪法学课题,有必要将刑法学理置于宪法教义学的观察之下。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的区隔("李斯特鸿沟")具有宪法意义。刑事政策并非外在于实证法,其应该以宪法为实质来源。刑事政策的宪法化有助于消除刑事政... 国家刑罚权的控制也是宪法学课题,有必要将刑法学理置于宪法教义学的观察之下。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的区隔("李斯特鸿沟")具有宪法意义。刑事政策并非外在于实证法,其应该以宪法为实质来源。刑事政策的宪法化有助于消除刑事政策的模糊性,缓和其对实证法体系的冲击,补强其批判立法的功能。应该构建具有宪法关联性、以基本权利为核心的法益概念,使其兼具解释和批判立法的功能。刑罚制度的政策性调整应当接受比例原则的审查。基于此,有关刑法修正案(九)中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的设立、严重贪污受贿犯罪可适用终身监禁等争议问题的刑法学分析,可以得到宪法教义学的补强与回应。可以说,两个学科共同承担着对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 刑事政策 法益的宪法关联性 合宪性解释 比例原则
原文传递
行贿犯罪执法困局及其对策 被引量:98
18
作者 李少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4,共20页
长期以来,由于"重受贿轻行贿"思想作怪,我国司法机关对行贿犯罪一直打击不力;惩治行贿犯罪的刑事政策亦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此种状况,导致行贿人一再行贿,有恃无恐,结果是社会公正坍塌、公众普遍不满。这种状况之所以存在... 长期以来,由于"重受贿轻行贿"思想作怪,我国司法机关对行贿犯罪一直打击不力;惩治行贿犯罪的刑事政策亦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此种状况,导致行贿人一再行贿,有恃无恐,结果是社会公正坍塌、公众普遍不满。这种状况之所以存在,既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立法、司法方面的原因。今后,我们应当大力倡导"惩办行贿与惩办受贿并重"原则,修正行贿犯罪的刑法规范,并努力提升查办贿赂犯罪的执法能力,切实遏制行贿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犯罪 执法困局 刑事政策 不正当利益
原文传递
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 被引量:90
19
作者 储槐植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1980年元旦开始生效时就面对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较高犯罪率,1981年至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接连通过三个严惩犯罪分子的"决定",刑事司法采取了从重政策。九年来,犯罪率呈"V"形轨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1980年元旦开始生效时就面对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较高犯罪率,1981年至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接连通过三个严惩犯罪分子的"决定",刑事司法采取了从重政策。九年来,犯罪率呈"V"形轨迹。刑事案件立案数1984年下降为514,369起,明显低于前三年,但1985年又开始反弹,出现上升趋势:1985年为542,005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犯罪规律 犯罪率 刑事政策 刑罚量 我国刑法 刑事司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更新观念
原文传递
构建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实现 被引量:73
20
作者 储槐植 赵合理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紧紧围绕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市法学会、重庆市法学会、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在重庆成功召开。会议紧紧围绕目前我国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共有十几位著名专家学者发言。现将会上部分专家的发言及论文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刑事政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全面发展 《决定》 中共中央 中国特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