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1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减贫:门槛、空间溢出与渠道效应 被引量:87
1
作者 顾宁 张甜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91,共18页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且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对农村贫困减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渠道层面,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渠道与间接作用渠道并存,直接路径中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主要贫困减缓作用、服务质量渠道的作用尚未显著发挥,间接路径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渠道均得以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减贫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渠道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财政再分配与减贫效应的数量测度 被引量:72
2
作者 卢洪友 杜亦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0,共17页
中国正致力于践行共享发展新理念,测算现行财政再分配体系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减轻贫困,从而实施更为"精准"的财政再分配,是关键一环。本文拓展了传统财政再分配分析方法,将财政收入端和支出端纳入统一研... 中国正致力于践行共享发展新理念,测算现行财政再分配体系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减轻贫困,从而实施更为"精准"的财政再分配,是关键一环。本文拓展了传统财政再分配分析方法,将财政收入端和支出端纳入统一研究框架,基于CFPS2012入户调查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构建居民收入核算账户,运用标准财政归宿法,测算出中国居民的财政净受益;采用"匿名"与"非匿名"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了"一揽子"财政工具的再分配和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财政分配体系对市场分配整体上呈微弱的正向调节效应,财政体系整体使全国基尼系数下降了4.06%,其中,基本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和直接税的边际贡献分别是2.48%、2.34%、1.75%、1.19%,而间接税的边际贡献为-1.57%,起逆向调节作用;中国财政再分配工具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财政再分配使全国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均下降20%以上,其中,支出端具有"济贫"性,收入端的间接税具有显著"劫贫"性。总体上,弱累进财政再分配体系甚至逆向调节的财政再分配工具,与共享发展存在矛盾。实现共享发展,迫切需要重构"精准"财政再分配体系,加快构建以税负归宿公平和公共支出受益归宿公平为核心的现代财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再分配 财政归宿 财政流动性 减贫 财政致贫
原文传递
公共支出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68
3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42,共12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公共支出与减贫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对减贫存在显著效应,但科教文卫支出...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公共支出与减贫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对减贫存在显著效应,但科教文卫支出作用并不显著。社会救济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75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402个百分点,农业性公共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84个百分点。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排序为:农业性公共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减贫 农村贫困
原文传递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被引量:65
4
作者 习近平 《老区建设》 2015年第19期8-11,共4页
尊敬的代比总统,尊敬的基塔罗维奇总统,尊敬的洪森首相,尊敬的巴妮主席,尊敬的加西亚副总统,尊敬的克拉克署长,尊敬的陈冯富珍总干事,尊敬的卡马特行长,尊敬的金立群候任行长,尊敬的各位使节,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尊敬的代比总统,尊敬的基塔罗维奇总统,尊敬的洪森首相,尊敬的巴妮主席,尊敬的加西亚副总统,尊敬的克拉克署长,尊敬的陈冯富珍总干事,尊敬的卡马特行长,尊敬的金立群候任行长,尊敬的各位使节,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贫困 高层论坛 第二次世界大战 减贫 发展中国家 副总统 陈冯富珍 基本权利
下载PDF
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 被引量:63
5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9-27,85,共10页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贫困 减贫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成就及经验 被引量:58
6
作者 吴国宝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0,157,158,共16页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遏制和缩小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增强了贫困人口的信心和发展能力,还产生了培养干部、丰富和发展社会治理经验等...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遏制和缩小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增强了贫困人口的信心和发展能力,还产生了培养干部、丰富和发展社会治理经验等方面的溢出效应。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既内含着特定的时空因素和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影响,也形成了一些可与其他国家分享的大规模减贫的经验。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经验是:通过发展减贫,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行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创新,坚持党和政府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基本扶贫制度,坚持持续扶贫。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加速了全球减贫的进程,创造了大规模减贫和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用事实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贫困 扶贫开发 减贫
下载PDF
贫困经济学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47
7
作者 叶普万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9,共10页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减贫 收入贫困 人文贫困 缓解贫困 经济学研究 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战略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公共投资视角下的农村减贫与返贫预防 被引量:53
8
作者 和立道 王英杰 路春城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4,共10页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是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本文更多地观察贫困地区在一系列扶贫政策退出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贫困心态和社会排斥三方面分析返贫、滞贫和遗贫因素,并从要素回报、就业...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是农村贫困地区减贫和预防返贫的关键。本文更多地观察贫困地区在一系列扶贫政策退出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贫困心态和社会排斥三方面分析返贫、滞贫和遗贫因素,并从要素回报、就业和人口迁移等角度分析,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才是农村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和预防返贫的根本。同时,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呈现纵横拓展的块状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特点,利用中国贫困地区1996-2015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进行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公共投资对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劳动技能培训方面的支出和基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人口迁移投资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减贫发挥明显的积极作用,并就贫困地区涉及人力资本的公共扶持资金如何提升人力资本的效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公共投资 贫困地区 减贫 预防返贫
原文传递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探讨 被引量:51
9
作者 姜长云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8,2,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精神的同时,科学研究并统筹谋划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问题,培育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机制。按照建立"四个协同"产业体系的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精神的同时,科学研究并统筹谋划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问题,培育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机制。按照建立"四个协同"产业体系的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抓紧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减贫战略,都是推进乡村振兴应特别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城市群 都市圈 脱贫攻坚 减贫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投资减贫效应的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 被引量:51
10
作者 沈能 赵增耀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9,96,共12页
空间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解释农业公共投资与贫困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此,本文研究基于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进行异质性检验,考察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村减贫的非线性空间联系... 空间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解释农业公共投资与贫困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此,本文研究基于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进行异质性检验,考察农业科研投资与农村减贫的非线性空间联系。本文研究表明,农业科研投资的减贫效应明显,但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农业科研投资的减贫效应存在空间外溢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解释了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与贫困发生率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农业科研投资的减贫效应存在门槛特征,即农业科研投资的减贫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投资 减贫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原文传递
农村电商对减贫与乡村振兴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志平 吴凡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9,共5页
文章用中介变量法探求发展农村电商对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与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农村电商具有明显的直接减贫效应;农村电商通过乡村振兴产生了间接减贫效应;产业兴旺(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和乡村治理(提高法治水平)对间接... 文章用中介变量法探求发展农村电商对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与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农村电商具有明显的直接减贫效应;农村电商通过乡村振兴产生了间接减贫效应;产业兴旺(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和乡村治理(提高法治水平)对间接减贫效应有正向作用,但是对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等的作用不显著或者为负。继续推进农村电商工作,需要从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方面设计减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以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乡村振兴 减贫 统筹机制 湖北省
下载PDF
中国大规模减贫的经验:基于扶贫战略和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4
12
作者 曾小溪 汪三贵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9,共9页
中国大规模减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各时期贫困状况和国家可支配资源能力,中国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不断调整以适应现实需求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历程大致分为保障生存阶段、体制改革阶段... 中国大规模减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各时期贫困状况和国家可支配资源能力,中国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不断调整以适应现实需求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历程大致分为保障生存阶段、体制改革阶段、解决温饱阶段、巩固温饱阶段、全面小康阶段五个阶段,各个不同阶段的扶贫战略和政策变化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60多年的扶贫战略和政策演变表明,稳中有进的宏观战略、由粗转精的瞄准政策、更加高效的资源传递、组合多样的扶持政策及更加多元的治理方式是中国取得巨大减贫成就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贫 减贫经验 扶贫 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
下载PDF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非正规就业及其在减贫中的作用 被引量:46
13
作者 都阳 万广华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7,共10页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岗位上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仍然构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处于收入分布底端的家庭而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收入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作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城市反贫困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正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减贫 迁移 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9,126,共13页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减贫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转移支付激励与贫困减少——基于PSM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刘穷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5,共8页
基于中国转移支付救助贫困的制度背景,构建了PSM分析模型。运用中国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转移支付保证了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条件,但转移支付激励减少了贫困家庭的劳动和投资,家庭总收入也相应减少,从而使贫困家庭难以脱贫致... 基于中国转移支付救助贫困的制度背景,构建了PSM分析模型。运用中国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转移支付保证了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条件,但转移支付激励减少了贫困家庭的劳动和投资,家庭总收入也相应减少,从而使贫困家庭难以脱贫致富。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以工代赈,加强转移支付在减少贫困中的有效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减贫 PSM
下载PDF
授人以渔: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就业机制 被引量:41
16
作者 何燕 李静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9,共11页
文章使用我国2011-2018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减贫效应,并进一步构建固定面板中介效应框架,分析就业机会在数字普惠金融减贫过程中担任的中介角色。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动态减贫... 文章使用我国2011-2018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减贫效应,并进一步构建固定面板中介效应框架,分析就业机会在数字普惠金融减贫过程中担任的中介角色。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动态减贫效应;就业机会的中介减贫效应占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总效应的比重高达21.59%;该中介效应存在城乡差异与区域差异,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就业达到的减贫效果具有异质性。结合当下减贫首要目标为防止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转移的背景,文章从"授人以渔"视角出发,指出就业机会在数字普惠金融减贫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现阶段减贫的侧重点应该是如何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来提升居民就业率,使其与弱势群体实现深度融合,从而达到防止返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就业机会 减贫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收入的减贫效果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实 詹鹏 杨灿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80,共10页
根据中国住户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文章研究了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减贫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分布特征,包括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在贫困和非贫困家庭的分布等等。最后,估算不同公... 根据中国住户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文章研究了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减贫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公共转移性收入的分布特征,包括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在贫困和非贫困家庭的分布等等。最后,估算不同公共转移项目的减贫效果。根据评估,当前中国公共转移性收入发挥了一定的减贫效果,使得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26个百分点,但仍存在低保瞄准率低下和转移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公共转移 减贫
下载PDF
精准扶贫方略下的农村弱势群体减贫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万兰芳 向德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3,共8页
农村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农村弱势群体的精准脱贫是打赢整个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文章总结了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特点,分析了农村弱势群体减贫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提出了提高农村弱势群体减贫政策... 农村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农村弱势群体的精准脱贫是打赢整个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文章总结了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特点,分析了农村弱势群体减贫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提出了提高农村弱势群体减贫政策瞄准精度,分类实施农村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弱势群体收益来源,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健全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精准扶贫 精准识别 精准施策 减贫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减贫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及未来转向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太明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6,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减贫史,党的减贫实践经历了制度式减贫、救济式减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减贫史,党的减贫实践经历了制度式减贫、救济式减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式扶贫六大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以党的领导统领减贫事业、以先进理念引领减贫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减贫实践、以完善制度保障减贫活动。党的百年减贫实践已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减贫重心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减贫场域由"农村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减贫方式由"治理贫困"转向"防止返贫"、减贫靶向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减贫 实践历程 基本经验 未来转向
原文传递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37
20
作者 蒋永穆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4,共7页
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持续破解贫困难题,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 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持续破解贫困难题,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9 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 000万人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减贫 长效机制 消除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球范围 贫困人口 脱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