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后浑”的形成与转溶 被引量:33
1
作者 曾晓雄 《茶叶通讯》 1989年第3期42-44,11,共4页
前言茶提取液冷却时产生浑浊,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形成一定量的沉淀,这沉淀一般叫做“乳酪物”,也称为“冷后浑”。一般认为,“冷后浑”系由咖啡碱、茶多酚与蛋白质通过氢键络合形成。Ramachandran S.等(1988)报道除咖啡碱... 前言茶提取液冷却时产生浑浊,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形成一定量的沉淀,这沉淀一般叫做“乳酪物”,也称为“冷后浑”。一般认为,“冷后浑”系由咖啡碱、茶多酚与蛋白质通过氢键络合形成。Ramachandran S.等(1988)报道除咖啡碱与茶多酚络合形成“冷后浑”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茶乳酪 转溶 茶红素 咖啡碱 单宁酶
下载PDF
茶饮料冷后浑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红 汪志君 张凌云 《福建茶叶》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从茶饮料冷后浑的形成机理、化学组成和影响因素几个方面予以阐述,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茶饮料 形成机理 化学组成 国内外
下载PDF
膜浓缩技术与真空冷冻干燥在茶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远志 《饮料工业》 1998年第2期13-16,共4页
膜浓缩与真空冷冻干燥应用于茶饮料工业中,与传统工艺方法比较,解决了茶饮料中冷后浑、沉淀、混浊等缺陷。
关键词 膜浓缩 真空冻干燥 茶饮料 沉淀
下载PDF
绿茶饮料的低温萃取工艺研究及冷后浑控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洁 刘张虎 +3 位作者 杨登想 郭啸川 李皓 倪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研究低温萃取工艺对绿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T640和A420指标评析茶汤的色泽和浑浊度。结果显示:低温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绿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量适宜,同时低温萃取法得到的茶汤色泽佳。采用低温萃取工艺是优质茶饮料生... 研究低温萃取工艺对绿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T640和A420指标评析茶汤的色泽和浑浊度。结果显示:低温浸提条件下得到的绿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的浸出量适宜,同时低温萃取法得到的茶汤色泽佳。采用低温萃取工艺是优质茶饮料生产的有效浸提方法之一。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绿茶低温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20℃、浸提时间3h、茶水比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低温萃取 呈味物质
下载PDF
茶饮料特性及其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月荣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1年第7期12-14,共3页
通过对茶饮料特性的研究 ,详细阐述了茶汤冷后浑形成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改变茶饮料提取温度、茶汤pH值等工艺条件而改善茶汤冷后浑的状况 。
关键词 茶饮料 褐变 加工工艺 品质
下载PDF
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勇泉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27-532,共6页
通过比较不同原料绿茶茶汤沉淀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参与冷后浑形成比率,研究绿茶冷后浑形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茶汤之间沉淀量差异极大,茶汤中蛋白质、咖啡碱、茶多酚、黄酮化合物、酯型儿茶素(包括EGCG、GCG、ECG、CG)、... 通过比较不同原料绿茶茶汤沉淀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参与冷后浑形成比率,研究绿茶冷后浑形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茶汤之间沉淀量差异极大,茶汤中蛋白质、咖啡碱、茶多酚、黄酮化合物、酯型儿茶素(包括EGCG、GCG、ECG、CG)、Ca2+、Na+、Ni2+相比其他化学成分更容易参与绿茶冷后浑的形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咖啡碱与酯型儿茶素是绿茶冷后浑形成的关键化学成分,通过初始茶汤中这两种化学成分含量可以预算茶汤可能形成的沉淀量,Cream(g/L)=-172.071+0.129×C咖啡碱+0.024×C酯型儿茶素(R2=0.936)。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揭示绿茶冷后浑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汤 形成
下载PDF
茶饮料冷后浑的解决途径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红 汪志君 张凌云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2期243-246,共4页
本文就茶饮料生产中影响品质的冷后浑问题,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生产中可行的解决途径予以探讨。讨论从控制原辅料、工艺参数和外助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关键词 茶饮料 解决途径
下载PDF
糖类和骤冷对红茶冷后浑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月荣 Bee.,R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研究了添加糖类和骤冷对红茶冷后浑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糖抑制红茶冷后浑比非还原糖有效。还原糖中的双糖一旦与多糖作用结合后,对防止多酚类分子相互聚集具有立体障碍作用,其抑制冷后浑的效果优于单糖,淀粉促进茶汤冷后浑形成... 研究了添加糖类和骤冷对红茶冷后浑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糖抑制红茶冷后浑比非还原糖有效。还原糖中的双糖一旦与多糖作用结合后,对防止多酚类分子相互聚集具有立体障碍作用,其抑制冷后浑的效果优于单糖,淀粉促进茶汤冷后浑形成。冷后浑随冷却速率加快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汤 糖类
下载PDF
茶汤冷后浑中生化成分含量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红 汪志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75,共4页
以茶汤冷后浑的组成成分为例,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Z1=0.580X1+0.830X2+0.817X3+0.181X4+0.838X5+0.008X6+0.595X7;Z2=0.118X1+0.100X2+0.143X3+0.886X4+0.209X5+0.914X6+0.619X7。以主成分来分析冷后浑的组成,可以起到减少数... 以茶汤冷后浑的组成成分为例,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Z1=0.580X1+0.830X2+0.817X3+0.181X4+0.838X5+0.008X6+0.595X7;Z2=0.118X1+0.100X2+0.143X3+0.886X4+0.209X5+0.914X6+0.619X7。以主成分来分析冷后浑的组成,可以起到减少数据计算,简化分析和预测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生化成分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原料发酵程度及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燕忠 张凌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33-543,共11页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程度 生化基质 茶饮料
下载PDF
普洱茶饮料澄清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刚军 黄克昌 龚加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3-225,共3页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普洱茶饮料进行澄清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除了Ca2+离子和包埋法外,冷沉法、吸附法、絮凝法和转溶法对普洱茶饮料进行的澄清化处理,均经过2个月后仍未出现沉淀。比较上述六种方法发现,冷沉法、吸附法、絮凝法澄清化效...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普洱茶饮料进行澄清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除了Ca2+离子和包埋法外,冷沉法、吸附法、絮凝法和转溶法对普洱茶饮料进行的澄清化处理,均经过2个月后仍未出现沉淀。比较上述六种方法发现,冷沉法、吸附法、絮凝法澄清化效果较好。其中,吸附法对普洱茶色素有较好的保留,冷沉法澄清化效果最佳,经过该法处理的样品,浑浊度仅为0·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饮料 澄清化
下载PDF
冷后浑与红碎茶内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福娣 童梅英 《中国茶叶加工》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1984年和1986年分别对当年产的云南、广东、江苏三省部分红碎茶(碎、片、末三种类型)进行了感官审评及冷后浑现象的观察试验,室温19.0℃(1984年)、13.5℃(1986年),3g茶样150ml沸水冲泡5min,茶汤放置4h的结果表明,广东碎(94.1分)、片(80.... 1984年和1986年分别对当年产的云南、广东、江苏三省部分红碎茶(碎、片、末三种类型)进行了感官审评及冷后浑现象的观察试验,室温19.0℃(1984年)、13.5℃(1986年),3g茶样150ml沸水冲泡5min,茶汤放置4h的结果表明,广东碎(94.1分)、片(80.0分)、末(82.1分)茶全部出现冷后浑;而内质总分较高的云南碎茶,室温19.0℃时无冷后浑,室温13.5℃时冷后浑出现最迟、程度最轻;内质总分低的江苏茶未出现冷后浑。冷后浑为棕红、橙红色,其出现早迟、色泽深浅、亮暗是红碎茶内质优次的标志之一,出现迟、色浅而明亮的内质好;出现早、色泽稍深暗的内质次。并对与冷后浑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碎茶 内质 关系
下载PDF
东湖茶叙后,“利川红”这四年发生了什么?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宝训 《茶博览》 2022年第5期89-95,共7页
当茶汤冷却会呈浅褐色浑浊状,再次加热又重新红艳明亮,这是“利川红”独特的“冷后浑”现象。其实,“冷后浑”的奇妙变化,正如“利川红”发展过程,需要各方助力来“加热”。4月28日,东湖茶叙四周年。四年里,“利川红”的大事喜事多——... 当茶汤冷却会呈浅褐色浑浊状,再次加热又重新红艳明亮,这是“利川红”独特的“冷后浑”现象。其实,“冷后浑”的奇妙变化,正如“利川红”发展过程,需要各方助力来“加热”。4月28日,东湖茶叙四周年。四年里,“利川红”的大事喜事多——“利川红”产值增长1.5倍、多次亮相世界舞台、杨家坡茶园获得德米特认证、邱建红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年 世界舞台 东湖 利川
原文传递
三叶海棠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良忠 段林东 《邵阳高专学报》 1995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研究了三叶海棠饮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提出了β-CD辅助抽提法和用生物活性蛋白防止茶饮料冷后浑的新技术。
关键词 三叶海棠 饮料 Β-CD 生物活性蛋白
下载PDF
利川红 红利川——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的典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志炎 《中国茶叶》 2015年第11期10-11,共2页
3年前,湖北利川市飞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推出"利川红"特色的11个红茶小包装品类,引起了轰动。究其原因,该系列原料产自星斗山脚下的"天赐"、"天宠"、"冷后浑"茶树新品系。制出的红茶品质特优,倍受市场广泛青睐!说起"利川红... 3年前,湖北利川市飞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推出"利川红"特色的11个红茶小包装品类,引起了轰动。究其原因,该系列原料产自星斗山脚下的"天赐"、"天宠"、"冷后浑"茶树新品系。制出的红茶品质特优,倍受市场广泛青睐!说起"利川红"还得从35年前的茶树品种资源普查时的"冷后浑"说起。1979~1981年全省组织了茶树品种资源普查。恩施州组织技术干部和农民技术员128人次,普查了52个区,142个大队284个村民小队。占茶园总面积的60%,调查了393株,制样审评及生化分析的有218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资源 茶树良种 茶品质 技术干部 包装品 母本园 毛坝乡 福鼎大白茶 鲜叶
下载PDF
基于FTIR、UPLC-QTOF-MS~E及UNIFI天然产物数据库快速鉴定普洱茶茶汤絮凝物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国 巴根纳 +5 位作者 蔺炜 杨瑞冬 余建龙 韩之皓 侯兆乾 王彦平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518-527,共10页
茶饮料作为当下主流的饮料品类,生产上却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货架期内产生“冷后浑”即是一个关键发展瓶颈,尤其是普洱茶,冷后浑产生的絮凝物给普洱茶类饮品带来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视觉体验,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明确参与普洱茶絮凝的... 茶饮料作为当下主流的饮料品类,生产上却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货架期内产生“冷后浑”即是一个关键发展瓶颈,尤其是普洱茶,冷后浑产生的絮凝物给普洱茶类饮品带来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视觉体验,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明确参与普洱茶絮凝的核心物质成分。本试验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UPLC-QTOF-MS^(E))结合UNIFI天然产物数据库对普洱茶茶汤及絮凝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通过UNIFI数据库自动检出再结合文献检索及人工核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包括黄烷醇类、黄酮醇类、黄酮类、异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及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合物。本试验所用方法可快速对普洱茶茶汤及絮凝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普洱茶类饮料冷后浑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FTIR UPLC-QTOF-MSE UNIFI天然产物数据库 快速鉴定 化学成分 茶叶
下载PDF
发酵对茶汤冷后浑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月荣 罗德尼.毕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31-137,共7页
研究了发酵作用对茶汤冷后浑的影响,冷后浑形成量随发酵时间呈抛物线形变化并且取决于发酵基质,鲜叶和干绿茶发酵3h时,冷后浑出现最大值,茶汤透光度的变化与冷后浑形成量相反.发酵过程中冷后浑粒子粒度呈下降趋势,某些非儿茶素类物质在... 研究了发酵作用对茶汤冷后浑的影响,冷后浑形成量随发酵时间呈抛物线形变化并且取决于发酵基质,鲜叶和干绿茶发酵3h时,冷后浑出现最大值,茶汤透光度的变化与冷后浑形成量相反.发酵过程中冷后浑粒子粒度呈下降趋势,某些非儿茶素类物质在红茶冷后浑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其溶出量随提取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低温中冲泡时溶出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粒度 汤色 透光度
全文增补中
婺绿茶晶及冷速溶茶的开发大有可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进 《农业考古》 1994年第2期3-5,共3页
婺绿茶晶及冷速溶茶的开发大有可为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实验室曹进一、茶饮料回顾茶是世界性三大无醇饮料之一,新型的茶饮料饮用方便省时,具有喝茶和喝饮料的双重感觉和作用。茶对人体具有兴奋、益智、消除疲劳、降血脂、降血压、减... 婺绿茶晶及冷速溶茶的开发大有可为湖南医科大学茶与健康实验室曹进一、茶饮料回顾茶是世界性三大无醇饮料之一,新型的茶饮料饮用方便省时,具有喝茶和喝饮料的双重感觉和作用。茶对人体具有兴奋、益智、消除疲劳、降血脂、降血压、减肥、防口腔常见病及增强抗辐射、抗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婺绿茶 速溶茶 中国茶 婺源 绿茶饮料 速溶保健茶 湖南医科大学 浓缩液
下载PDF
食物分层,不一定是变质
19
作者 曹展 《晚晴》 2022年第10期68-69,共2页
前些日子,某品牌的茶饮料因为冷藏后出现颜色分层,受到大家关注,不少人质疑是不是饮料变质了。其实,液体食品储存一段时间后发生分层是很常见的现象,原因也不尽相同。茶水不论是超市购买的瓶装茶饮料,还是自己在家泡的茶水,冷藏后通常... 前些日子,某品牌的茶饮料因为冷藏后出现颜色分层,受到大家关注,不少人质疑是不是饮料变质了。其实,液体食品储存一段时间后发生分层是很常见的现象,原因也不尽相同。茶水不论是超市购买的瓶装茶饮料,还是自己在家泡的茶水,冷藏后通常会变浑浊,出现颜色分层,这个现象叫“冷后浑”,以红茶最为常见。“冷后浑”还有一个名字叫“茶乳酪”,类似于牛奶形成乳酪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分层 茶乳酪 茶饮料 食品储存 红茶 茶水 牛奶
原文传递
红茶暖意
20
作者 颦颦 《茶(健康天地)》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初春时分,天气咋暖还寒。前两天从云南进的一批特级滇红礼茶今天刚好到货,闲来无事,便煮水试汤取暖。打开包装,芳香扑鼻,不由大喜,从丰满整齐的条索、秀丽的苗锋、比例众多的金丝以及幽醇如蜜的香气便可判断.这是红茶中的上品了。稍时水... 初春时分,天气咋暖还寒。前两天从云南进的一批特级滇红礼茶今天刚好到货,闲来无事,便煮水试汤取暖。打开包装,芳香扑鼻,不由大喜,从丰满整齐的条索、秀丽的苗锋、比例众多的金丝以及幽醇如蜜的香气便可判断.这是红茶中的上品了。稍时水开,倒三分之一杯在盖碗中,旋转两周,略当清洁亦使杯温提高。倒去清水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试 闲来无事 公道杯 金丝 茶味 三分之一 给你 我将 风吹竹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