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华诗歌中的忧民意识、家国情结和文化乡愁 被引量:2
1
作者 东瑞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年第4期14-19,共6页
从60年代至90年代末,这40年之中,印尼华人的个人诗集出版得并不太多.这儿提60年代为起始点,一方面这是印华文学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印华文学的转折点.1965年印尼政局突变,华校遭封,印华文学进入冬季.这40年,印华诗人的个人诗专集(... 从60年代至90年代末,这40年之中,印尼华人的个人诗集出版得并不太多.这儿提60年代为起始点,一方面这是印华文学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印华文学的转折点.1965年印尼政局突变,华校遭封,印华文学进入冬季.这40年,印华诗人的个人诗专集(渗入其他文体的不计),有冯世才的《明朗的日子》.柔密欧·郑的《跃起》、严唯真的《李清照词今译》、赖仕鉴的《给我微笑》、严唯真的《严唯真诗文选》、冯世才的《秋实》;合集方面,有张汉英、秋明月、燕雁飞、曾月影的《诗选合集》、谢梦涵、袁霓、茜茜丽亚的《三人行》,而收诗人人数最多的有三种:柔密欧·郑编选的《新荷》收28家;严唯真主编、以冯世才、明芳.谢梦函、茜茜丽亚、严唯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民意识 家国情结 印尼文学 冯世 印华文学 文化乡愁 原住民 诗歌 精神家园 家园情结
下载PDF
印尼华文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奕锜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3年第2期17-20,共4页
中印(尼)两国有着十分古老的传统友谊。据史学家考证,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与印尼就已经有了往来,中国人较成批地移居印尼,始于唐代末年,而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则出现在自明以降的几百年间。千百年来,这些主要来自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闽... 中印(尼)两国有着十分古老的传统友谊。据史学家考证,早在两千年前,我国与印尼就已经有了往来,中国人较成批地移居印尼,始于唐代末年,而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则出现在自明以降的几百年间。千百年来,这些主要来自于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闽粤两省的华侨华人,不但带去了当时中国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进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 印尼华人 华文文学 发展概述 文学历史 印华文学 印尼华侨 冯世 作家 中印
下载PDF
中国性质和本土在场:印尼华文诗人冯世才的写作 被引量:1
3
作者 莫海斌 文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75-80,共6页
引用和改写中国古典诗句来抒发印尼华文诗人的本土乡愁,是冯世才诗歌创作的特点之一。这种”中国性质”与印尼本土在场杂糅的写作方式,也是印尼华人文化身份表现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印尼华人与祖籍国之间形成深... 引用和改写中国古典诗句来抒发印尼华文诗人的本土乡愁,是冯世才诗歌创作的特点之一。这种”中国性质”与印尼本土在场杂糅的写作方式,也是印尼华人文化身份表现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印尼华人与祖籍国之间形成深刻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独特的地域性存在,又使得印尼华人文化身份的表现显示出与传统的断裂和差异。进而,在延续与类同、断裂和差异的双重层面上,印尼华文文学所探索的,是跨文化、非族裔本位中心却依然具有现实抗衡力量的新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诗人 冯世 互文性 文化身份 中国性质 本土在场
下载PDF
边缘伫立:冯世才诗作的土地感
4
作者 秀实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拟从印华诗人冯世才诗作中一再出现的“印尼地名”的统计性分析入手 ,对其诗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具有浓烈热带风情的土地感做些展示 ,试图较为生动地反映出印尼华人从“叶落归根”到“扎根印尼本土”的文化情怀演变的过程。
关键词 冯世 诗作 印尼地名 土地感 扎根本土
下载PDF
赤道华文现绿洲——喜读印尼华文集《沙漠上的绿洲》
5
作者 潘亚暾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3期55-57,共3页
这是消声匿迹30年后第一本16人文集(可惜漏选了资深作家严唯贞、乙丁、高旻等人佳作);预计将会有第二三四五本随着面世.既见绿洲,我心则雄.印尼华文(教育、文学……)命运多艰,这本16人集的出现,是过去三四十年赤道文坛的见证,是对先驱... 这是消声匿迹30年后第一本16人文集(可惜漏选了资深作家严唯贞、乙丁、高旻等人佳作);预计将会有第二三四五本随着面世.既见绿洲,我心则雄.印尼华文(教育、文学……)命运多艰,这本16人集的出现,是过去三四十年赤道文坛的见证,是对先驱者辛勤业绩的公开表彰.我因专业所系,一向关心印华文学的新生;过去我虽编过、序过、评过、专章概述过,但总觉得做得很不够.近日印华文友来访,我一口气写了三篇,对这本文选尤其振奋,拟—一略评数语,以申文友之职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 绿洲 沙漠 小说《家》 赤道 印华文学 冯世 中华文化 消声匿迹 故事情节
下载PDF
我与印尼的一段文学情缘
6
作者 寒川 《海内与海外》 1999年第6期26-31,共6页
初识印华文学1971年,第一次踏在蕉风椰雨的千岛之国的土地上时,发现这个严禁华文读物入口、不允许有华文商业招牌、华裔家庭里也不敢悬挂中华书法的国家,却有一份基本上称得是华文报章的《印度尼西亚日报》而啧啧称奇!其后,从... 初识印华文学1971年,第一次踏在蕉风椰雨的千岛之国的土地上时,发现这个严禁华文读物入口、不允许有华文商业招牌、华裔家庭里也不敢悬挂中华书法的国家,却有一份基本上称得是华文报章的《印度尼西亚日报》而啧啧称奇!其后,从印尼友人口中获悉,印尼政府在实行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岛屿文化 印尼 印华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冯世 文艺 东平 作品
原文传递
建行辽宁省分行冯世才同志在论文中认为 建设银行企业化改革要理顺三大关系
7
作者 冯世才 《西南金融》 1986年第S2期43-,共1页
一、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理顺建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长期来,我国投资体制是供给型的,建设资金自上而下纵向分配。财政出钱,建行当出纳,按计划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投资额度供应资金。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建行无权、无责、无利。推行拨... 一、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理顺建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长期来,我国投资体制是供给型的,建设资金自上而下纵向分配。财政出钱,建行当出纳,按计划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投资额度供应资金。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建行无权、无责、无利。推行拨改贷之后,建行与财改的关系,没有因此发生质变,资金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仍不在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体制 企业化改革 冯世 拨改贷 计划部门 财政部门 供给型 “大锅饭” 利率管理 有计划商品经济
下载PDF
远送从此别——写给我的老伴冯世才
8
作者 爱伦 《散文诗世界》 2013年第3期64-64,共1页
小小的船,将要载你到遥远的地方,海风吹送,海浪护送你,回到遥远的天国,在那里你将和父母团聚。站在岸边,目送着儿子细心捧着"您",你疼爱的女儿揣着你的遗像,要送你回天家,我心早已碎成片片。别了,我的爱人我的老伴。
关键词 冯世 终生难忘 天上人间 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