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斑块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42
1
作者 吴启源 袁明远 +5 位作者 许建荣 殷焱 周华 王伟 范晓军 刘晓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金标准,判断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DSCTA)对临界病变的斑块定量及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临界病变62例(83个部位),男性25人,女性37人,均于来院后先行DSCTA后... 目的: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金标准,判断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DSCTA)对临界病变的斑块定量及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临界病变62例(83个部位),男性25人,女性37人,均于来院后先行DSCTA后1~2周内做CAG及IVUS检查。在DSCTA和IVUS图像上分别测量临界病变血管外膜内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面积狭窄率及血管重构指数(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以IVUS为金标准,判断DSCTA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以IVUS为金标准,DS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的管腔狭窄率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EMCSA、MLA、PA、PB及RI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相关性好,但DSCTA对EEMCSA、MLA、PA、PB及RI指标均有低估倾向。83个临界病变中,DSCTA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2.92%、74.29%、79.55%、66.67%及73.49%。结论:以IVUS为金标准,DSCTA可以对冠脉临界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量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双源螺旋CT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邱建星 唐光健 +2 位作者 高福生 刘建新 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的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机架转速为2周/s,使用后心电门控进...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的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机架转速为2周/s,使用后心电门控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结合三维重建影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液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5.5%,准确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77.6%,阴性预测值为98.2%。结论1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临床诊断价值 螺旋CT血管成像 血液动力学 血管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A人工智能后处理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刚明 谭源满 +4 位作者 陶娟 董永德 杨概 朱瑞婷 陈真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28-21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后处理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行双源双能冠状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同时传输到数坤Coronary Doc工作站和Siemens Syngo View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后处理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行双源双能冠状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同时传输到数坤Coronary Doc工作站和Siemens Syngo View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前者设为AI组,后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图像完成耗时、诊断耗时、图像Likert评分、诊断效能、狭窄符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I组与对照组图像完成耗时、诊断耗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Likert评分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AI组与对照组敏感度分别为95.38%、95.31%,特异度分别为63.63%、16.67%,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3.94%、85.92%,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0.00%、40.00%,准确率分别为90.79%、82.89%,其中特异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I组与对照组在冠状动脉轻度、重度狭窄的诊断上一致性较好,对中度狭窄的诊断一致性一般。结论冠状动脉CTA人工智能模式能获得高效稳定的图像重组及诊断同时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在筛查及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方面起到了精准可靠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丽伟 李建军 +3 位作者 袁利 余宁 王圣 林福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3期33-35,42,共4页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4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CT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冠脉狭...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4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CT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1、CTA诊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7.66%,100%和100%,特异度为92.86%,90.91%和91.67%,阳性预测值为99.20%,92.86%,93.75%,阴性预测值为81.25%,100%和100%,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1、0.915、0.924;2、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Kappa值为0.786;3、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Kappa值为0.520。结论 25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狭窄程度及部位均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 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薇 贺毅 +3 位作者 李全 范占明 王占宏 赵轶轲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对比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与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入选51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之前或之后4周内进行了CMR和SPECT负荷... 目的:对比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与核医学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入选51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之前或之后4周内进行了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三种检查之间无任何再血管化治疗。以CAG作为参考标准,将CMR与SPECT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患者个体分析,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和75%;74%和75%。CMR的诊断效能0.879,与SPECT 0.818相似(P=0.3377);基于血管分析,CMR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和83%;75%和86%。CMR的诊断效能0.827,略好于SPECT 0.767(P=0.1284)。其中基于分支血管进行分析,CMR探测左前降支(LAD)分支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0.849好于SPECT 0.688(P=0.0141)。CMR探测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的诊断效能与SPECT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R与SPECT负荷心肌灌注成像均能有效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基于患者个体分析,CMR与SPECT相比敏感性高,特异性相同;基于血管分析,C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于SPECT,尤其对于LAD分支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及成像质量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鹏 刘禄明 +4 位作者 田英军 都基权 傅振强 杜海峰 刘东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图像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366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图像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366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366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6.7%,优良率82.2%,心率及心率波动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05)。当心率相对较高时,使用SSB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要优于SSEG扫描。结论合理选择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金汉葵 张凯 +5 位作者 邓宏亮 吴大雄 王新正 雷鸣峰 徐应辉 黄雅南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排128层CT对212例有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行冠状脉成像检查,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长度、厚度、狭窄程度及心肌桥近端管...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排128层CT对212例有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行冠状脉成像检查,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长度、厚度、狭窄程度及心肌桥近端管壁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212例中CTA发现心肌桥55例(64处心肌桥),阳性率25.9%;46例为单一心肌桥,9例为两处受累,同时累及前降支近段、钝缘支5例,同时累及前降支中段、后降支4例;其中前降支48处,第一对角支3处,第二对角支1处,左旋支1处,钝缘支5处,右冠状动脉4处,后降支2处,以前降支最多见,占75%。左前降支心肌桥组近端较无心肌桥组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结论 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准确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 心肌桥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希存 王铁钢 +3 位作者 田雷超 吴玉辉 韩卓祎 周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稳心颗粒2周,检查的当日联合应用阿替洛尔后进行CT扫描;对照组检查当日口服阿替洛尔后进行CT扫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心率波动控制情况,分析心率及重建时相对CT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冠脉成像质量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评分及综合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差异(t=0.870,t=0.903,t=1.097,t=0.913;P<0.05)。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及率变异性(HRV)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差异(x^2=6.785,x^2=6.844,x^2=12.151;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阿替洛尔 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成像质量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参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亚婷 张世军 +2 位作者 王远成 陈圣妮 居胜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腔内密度校正参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天内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测量其狭窄近端和远端及对应同层主动脉CT值,记为C1、C2... 目的初步探索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腔内密度校正参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天内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测量其狭窄近端和远端及对应同层主动脉CT值,记为C1、C2、A1、A2,定义冠状动脉狭窄节段前后CTA密度校正值差(DCCO)=C1/A1-C2/A2、冠状动脉狭窄前后CTA密度校正值比(RCCO)=(C1/A1)/(C2/A2)、冠状动脉狭窄前后CTA直接密度值比(R)=C1/C2。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标准,评估以上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识别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共104支血管纳入分析,各腔内密度参数校正值与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相关,其单独诊断及其分别联合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效能均高于常规冠状动脉CTA,各参数联合常规冠状动脉CT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常规冠状动脉CTA(P<0.05)。结论基于冠状动脉CTA腔内密度校正参数可一定程度提高常规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腔内密度校正 冠状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小红 贾佑华 +1 位作者 张艳华 夏青霜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图... 目的:探讨128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及护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对照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查图像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姚福会 毕妍 王雷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所选病例为2014年11月至2017年6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疑诊为冠心病的63例患者,于入院后3 d内行64排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的主干...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所选病例为2014年11月至2017年6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疑诊为冠心病的63例患者,于入院后3 d内行64排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的主干和分支进行节段性重建和分析,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共检查冠脉节段807段,最终选取801个节段进行分析。CTA共检出冠脉狭窄31例(91节段)。其中轻度狭窄14例,位于右冠主干6例,左前降支5例,左回旋支3例。中度狭窄9例,位于右冠主干2例,左前降支5例,左回旋支2例。重度狭窄及闭塞8例,均位于左前降支。CTA对本组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97.2%,阳性预测值78.0%,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64排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密度分辨率,其扫描时间短、成像清晰,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直观的显示狭窄冠脉的细节。CTA可清晰显示冠脉病变段血管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桥血管及支架管腔,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飞利浦256层i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晓 陈新晖 李建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6期73-75,92,共4页
目的探究飞利浦256层极速CT(i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飞利浦256层iCT检查,并在随后1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8例,以CAG结果为金... 目的探究飞利浦256层极速CT(iCT)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飞利浦256层iCT检查,并在随后1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8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3%、94.98%、90.71%,Kappa值为0.793,一致性较好;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Kappa值均随狭窄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应用飞利浦256层iCT行CTA检查对冠心病的筛查具重要临床价值,可减少部分患者不必要的CAG有创检查,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极速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 被引量:10
13
作者 辛丽娜 谢莲娜 +5 位作者 魏显敬 杨雪 解泽宙 贾圣英 徐思维 王凯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经dTRA进行CAG和(或)PCI的患者。记录术后压迫止血时间... 目的观察经远端桡动脉路径(dTRA)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经dTRA进行CAG和(或)PCI的患者。记录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于操作结束时及解除压迫止血绷带时以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RS-R)评估操作及术后压迫止血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于出院前以触摸法、逆Allen试验、逆巴氏试验评估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通畅情况,对桡动脉通畅不良的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前臂桡动脉闭塞情况。结果在接受dTRA的920例患者中,821例(89.2%)成功。患者平均年龄(64.44±10.91)岁,女325例(39.6%),身体质量指数(25.41±3.42)kg/m^(2)。其中CAG 537例(65.4%),PCI 284例(34.6%)。448例(54.6%)应用6 F鞘管。经左侧dTRA 535例(65.2%)。操作过程中中度疼痛(FRS-R 4~6分)87例(10.6%),重度疼痛(FRS-R 7~10分)4例(0.5%);压迫止血过程中中度疼痛48例(5.8%),未见重度疼痛患者。730例(88.9%)患者穿刺部位止血时间在2 h内,其中CAG患者220例(41.0%)止血时间在1 h内。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7例(0.9%)。结论经dTRA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围术期前臂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经远端桡动脉路径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902-1903,1906,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8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8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包括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探究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特征、发生率以及血管壁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 208例受检者中,54例检查出现心肌桥,检出率为25.96%,共检出65处心肌桥。前降支近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中段心肌桥41处,构成比63.1%,14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远段心肌桥8处,构成比12.3%,3处见近端冠脉斑块;第一对角支心肌桥4处,构成比6.2%,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钝缘支心肌桥6处,构成比9.2%,2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右冠中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心肌桥轻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0.52±0.67)mm,长度为(22.81±13.43)mm;心肌桥中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2.48±1.24)mm,长度为(26.94±8.53)mm;心肌桥重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3.41±1.68)mm,长度为(17.63±11.08)mm。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可以安全准确地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心肌桥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基于70 kV管电压的双源CT“双低”冠状动脉检查应用于腹型肥胖患者的可行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婷婷 葛尚 +2 位作者 史昭菲 彭光明 魏野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045-2050,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70kV管电压的双源CT“双低”冠状动脉检查应用于高体质指数及超高体质指数腹型肥胖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120例需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腹型肥胖患者,包括高体质指数患者(26kg/m^2<体质指数≤28kg/m^2)及超高... 目的 探讨基于70kV管电压的双源CT“双低”冠状动脉检查应用于高体质指数及超高体质指数腹型肥胖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120例需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腹型肥胖患者,包括高体质指数患者(26kg/m^2<体质指数≤28kg/m^2)及超高体质指数(体质指数>28kg/m^2)患者各60例。前者随机分为双低A组及常规a组各30例,后者随机分为双低B组及常规b组各30例。双低A组、双低B组均采用对比剂碘克沙醇(碘浓度270mg/mL),CTA管电压为70kV,采用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算法;常规a组、常规b组均采用对比剂碘普罗胺(碘浓度370mg/mL),CTA管电压为120kV,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4组的对比剂用量均为1mL/kg,注射速率为5mL/s,均使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对4组进行图像质量主观及客观评价,并评估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结果 双低A组、双低B组的管电流分别高于常规a组、常规b组(均P<0.05),而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体型依赖的有效辐射剂量及总碘量分别低于常规a组、常规b组(均P<0.05)。双低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冠状动脉分支的CT值、信噪比、对比信噪比(CNR)与常规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双低A组各冠状动脉分支的图像优良指数(FOM)均高于常规a组(均P<0.05)。双低B组的CT值、信噪比、CNR、FOM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b组(均P<0.05)。结论 对于高体质指数的腹型肥胖患者,行“双低”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将管电压进一步减少到70kV是可行的,其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而对于超高体质指数的腹型肥胖患者,同等条件下70kV的管电压不能满足日常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双源CT 低管电压 对比剂 迭代重建 腹型肥胖 体质指数 可行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控制研究: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斌 徐文坚 +2 位作者 张通 陈海松 王国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量化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不同重组时相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资料与方法10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 目的量化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不同重组时相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资料与方法10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11.5)次/min。心率<65次/min(n=43)为Ⅰ组,65~75次/min(n=34)为Ⅱ组,>75次/min(n=25)为Ⅲ组,每例患者的4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共分为12个节段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5%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组冠状动脉图像,采用横断位、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结果Ⅰ组60%、65%和70%为最佳时相,Ⅱ组60%、65%时相为最佳时相,Ⅲ组右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35%、40%,左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60%、65%。结论心率和重组时相的选择是决定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75次/min,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在心脏运动的舒张中期(60%、65%)最佳;>75次/min时,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重组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重组时相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荟平 杨华 +2 位作者 赖长素 刘凤 冯晨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581,共6页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 探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检查效果。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采用18G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静脉留置针于静脉留置后注射造影剂。实验组患者造影剂渗透率和疼痛感低于明显对照组,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注射造影剂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造影剂渗透率、扫描成功率、穿刺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并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型号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240-241,共2页
目的明确护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重要性。方法记录19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的护理过程与总结经验。结果 19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未能屏住气需重做,经重新训练后检查,获得较佳图像。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过敏,经及时处理症... 目的明确护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重要性。方法记录19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的护理过程与总结经验。结果 19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未能屏住气需重做,经重新训练后检查,获得较佳图像。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过敏,经及时处理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临床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护理人员要十分了解该项检查技术的重要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对配合医技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64排螺旋CT 护理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志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664-665,共2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有效性。方法纳入51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病人,均实施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程度。对其中9例(13段)中度及以上狭窄病人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并...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有效性。方法纳入51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病人,均实施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程度。对其中9例(13段)中度及以上狭窄病人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并与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1例病人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共236段冠状动脉检测到斑块,其中混合斑块所占比例最大,可达108段(45.76%),其次为钙化斑块,共75段(31.78%),软斑块所占比例最小,共53段(22.46%)。对236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轻度狭窄居多,共116段。对9例(13段)中度及以上狭窄病人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与CAG评估,并进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仅有1段不符合,为钙化斑块。总体符合率为12段(92.31%)。结论冠心病病人实施CT冠状动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予以准确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斑块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志成 黄鹤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平扫及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有创性CAG检查。根据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评价698节段血管,正常491段,占70.34%;轻度狭窄73段,占10.46%;中度狭窄69段,占9.89%;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65段,占9.31%。CAG共评价649节段血管,正常460段,占70.88%;轻度狭窄68段,占10.48%;中度狭窄62段,占9.5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9段,占9.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且MSCT安全无创,可作为CAG的临床替代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心病 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