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理宁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9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照...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缺血性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缺血性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缺血性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不良反应少、可控性较强、起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 心绞痛 步长脑心通 血液流变 疗效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3
2
作者 刘进军 张恒 +3 位作者 张宁汝 王洪巨 吴士礼 宣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2-1008,共7页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亲环素A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联合用药治疗可能作用机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亲环素A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联合用药治疗可能作用机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亲环素A(CypA)、相关炎性因子和血脂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χ^2=5.315,p〈0.05);血清亲环素A(Cyp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V-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e)等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760,t=5.668,t=5.321,t=12.256,t=6.632,p〈0.05,p〈0.001);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343,t=5.965,t=7.415,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并降低血清中CypA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替格瑞洛 亲环素A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水平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2
3
作者 张德龙 殷莉 +2 位作者 姜芳 郭芳 郝伟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1454,共4页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功能分级;对比两组心肌酶谱和血脂代谢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绞痛积分显著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心绞痛换届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SV、EF、NYHA和SAQ,以及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心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血脂 疗效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李叶红 范爱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972-1974,共3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常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之一,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血管不完全狭窄,致使心肌血流、氧供减少,从而引发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治疗冠心病不...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常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之一,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血管不完全狭窄,致使心肌血流、氧供减少,从而引发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多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易出现多种药物不良反应,效果并不理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 生活质量 酒石酸美托洛尔 B型脑钠肽 老年冠心病 血府逐瘀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郜燕霞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0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10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次,每日1次,通心络胶囊2粒/次,每日3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与6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高敏C-反应蛋白、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高敏C-反应蛋白、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通过调节血脂与hs-CRP水平达到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何晓玲 何刚 +1 位作者 刘傲霜 余后强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CRP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与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状态,下调外周血CRP,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液流变学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玉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栓和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3次/d;...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栓和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若仍有心绞痛发作者,两组均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OD及TAC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MDA及LPO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8
作者 黄霞 孙琳琳 梁赵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将9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将9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高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等]的改变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2组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无退出和脱落病例。(2)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75.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水平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CRP水平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4)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用血塞通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脉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原文传递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袁泉英 甘翔 +3 位作者 鲍火庚 黎梓旺 刘希茜 李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93-6897,共5页
目的: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于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就诊且中医证型属于痰浊痹阻型的161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研究前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于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就诊且中医证型属于痰浊痹阻型的161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研究前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81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部分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内皮素-1水平、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每次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均显著降低(P<0.01),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75/81)]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64/80)](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有助于临床疗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薤白桂枝汤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痰浊痹阻型 炎性因子 脂蛋白磷脂酶A2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菲 田月强 +5 位作者 田春来 任晶晶 石悦颖 张文娟 高文月 狄文慧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2049-2051,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焦虑自评...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HAM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2组SA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对疾病认知度、躯体活动受限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采取结合健康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加强护理效果的同时促进患者预后,护理方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健康管理 老年人
下载PDF
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1
作者 何德英 张秋 +5 位作者 孙文 邹演梅 赵磊 陈红梅 廖昕悦 杨红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3期504-507,共4页
目的观察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内关、... 目的观察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内关、心俞、膻中、至阳)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治疗7、14 d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7、14 d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测肝肾功能、电解质、三大常规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宁心通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明显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宁心通痹汤 穴位贴敷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秋 张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活血汤治疗,两组都以治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6 min步行试验距离、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情况、心肌酶谱水平、血液流变学情况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445.92±21.85)m]明显优于对照组[(407.73±19.47)m](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E/A值、LVEF、CO、LVEDD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proBN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T、CK-M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活血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生脉活血汤 单硝酸异山梨酯 心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25
13
作者 侯王君 庄贺 +3 位作者 薛一涛 刘伟 夏明峰 庄慧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478-4482,共5页
目的:为深度挖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临床采集、平台管理、资料管理、知识检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 目的:为深度挖掘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组方数据库,采用软件的临床采集、平台管理、资料管理、知识检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78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152味。四气分布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温(617)、寒(474)和平(288);五味分布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苦(750)、甘(732)和辛(497);归经分布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肝(860)、心(573)和脾(549)。出现频次高于10次的中药共40味,前5位分别是川芎、丹参、黄芪、当归和红花。依据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前5位分别是川芎-丹参、川芎-当归、川芎-黄芪、红花-川芎和丹参-黄芪。演化得到新方共8首。结论:中国知网中收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以药性多偏温平,药味甘苦,用药多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除烦安神等功效为主,体现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标本同治,补泻兼施"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方剂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鑫辉 王静雯 +5 位作者 肖青 杜建芳 吴若霞 李彩云 徐玛丽 张睿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通络解毒汤对瘀热壅毒、毒损心营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nble angina,UA)患者的血脂以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 目的观察丹参通络解毒汤对瘀热壅毒、毒损心营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nble angina,UA)患者的血脂以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参通络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ICAM-1和V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ICAM-1和V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血脂、黏附因子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通络解毒汤治疗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降低ICAM-1和VCAM-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通络解毒汤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脂
下载PDF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与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俊 王大伟 +6 位作者 严夏 万虹 杨俊 周新明 田育红 徐锦雄 王齐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关系。方法:把确诊UAP的26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清CRP和MMP-9检测。结果:实证组CRP和MMP-9含量均高于虚证组;实证组内比较CRP...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关系。方法:把确诊UAP的26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清CRP和MMP-9检测。结果:实证组CRP和MMP-9含量均高于虚证组;实证组内比较CRP血瘀、痰浊、寒凝组间无差别,但血瘀、痰浊组高于气滞组,而MMP-9水平气滞组最低;在虚证组内CRP各证型间比较均无差别,而MMP-9水平阳虚证明显高于气虚和阴虚。结论:CRP和MMP-9可能是UAP患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并可作为其客观化研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芦黄颗粒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宁 艾英 刘健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芦黄颗粒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芦黄颗粒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芦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脂代谢、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和95.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NYHA分级Ⅰ级数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黄颗粒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脂代谢,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芦黄颗粒 单硝酸异山梨酯 心功能 脂代谢 良反应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董晖 郭金成 李怀东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9期945-946,共2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疗效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病情发展,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血塞通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邓冬 赵慧辉 +5 位作者 陈静 李雪丽 乔灏祎 陈坤 王娟 王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9期1649-1651,165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时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来表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平均值呈现实证(53.45±50.3)>虚实夹杂证(50.19±50.76)>虚证(47.44±43.53)的趋势。血瘀证积分为(52.82±51.14)分,非血瘀证组为(47.24±41.26)分。结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型在Gensini积分表达上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血瘀证高于非血瘀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GENSINI积分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Hcy、hs-CRP、NT-proBN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麻京豫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234,共3页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采取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5%GS 100 ml或0.9%NS100 ml静滴治疗,1次/d。两组患者治疗疗程为14 d。对比患者临床疗效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5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胸痛2.56±1.24,胸闷2.89±1.03)均显着下降,与治疗前(胸痛13.33±2.24,胸闷13.78±2.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胸痛10.53±0.55,胸闷10.4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14.89±3.03、3.56±1.24、268.56±96.24),比治疗前(20.78±4.67、6.06±2.24、296.33±124.24)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对照组治疗后(18.40±7.02、4.53±1.55、280.53±90.55)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着,可充分改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同型半胱氨酸(Hcy)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
原文传递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景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给予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养心氏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心电图ST段总压的变化及药...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给予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养心氏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心电图ST段总压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氏片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