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被引量:61
1
作者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安史之乱 唐代 中原 大一统 兴衰 农耕 保证 扩大 条件
原文传递
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利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7,共15页
中古时期 ,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的比重曾有明显上升 ,畜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具体表现为 :畜牧区域曾向内地显著扩张 ,大型国营和私营畜牧业一度相当繁荣 ,农耕地区家庭饲养规模也有所扩大 ,羊取代了猪成为主要肉畜。但... 中古时期 ,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的比重曾有明显上升 ,畜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具体表现为 :畜牧区域曾向内地显著扩张 ,大型国营和私营畜牧业一度相当繁荣 ,农耕地区家庭饲养规模也有所扩大 ,羊取代了猪成为主要肉畜。但经过一段上升和繁荣之后 ,畜牧业重新渐转衰退。上述这些变动 ,与人口密度的升降和游牧民族的内徙直接相关 ,是农耕与畜牧两种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和能量生产效率的经济生产方式不断竞争消长的结果 ,与所谓“胡化”和“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化 中古时期 游牧民族 汉化 农耕 繁荣 人口密度 具体表现 直接 变动
原文传递
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 被引量:24
3
作者 余江玲 陈月华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植物是造园要素之一,在中国园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植物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试从农耕、文人、士大夫、宗教及民俗中探悉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背景.
关键词 植物文化 农耕 宗教 民俗
下载PDF
农耕驱动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石质化的机制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信宝 王世杰 +2 位作者 孟天友 白晓永 姚建陆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论文介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岩土组构与产流产沙的特点,系统阐明了农耕促进土壤地表、地下流失和生物流失,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和犁耕运移土壤,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分析了石质坡地和土质坡地的农耕驱动土地石质化的主要... 论文介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岩土组构与产流产沙的特点,系统阐明了农耕促进土壤地表、地下流失和生物流失,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和犁耕运移土壤,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分析了石质坡地和土质坡地的农耕驱动土地石质化的主要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坡腰土石质土地是西南喀斯特丘陵坡地加速石质化发生的主要地段,要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坡腰土石质土地的农业利用方式,尽可能退耕还林、还灌、还草,尽量避免犁耕运移土壤和扰动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喀斯特 坡地 石质化
下载PDF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16
5
作者 贺卫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游牧 古代 中国 经济文化类型
下载PDF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国文 胡耀武 +2 位作者 裴德明 宋国定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至四期出土人骨的δ13C值为-9.12±0.85‰,表明其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而其δ15N值(9.56±0.76‰)甚高,显示先民曾摄取大量肉食,即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似乎仍以畜牧业为主,而受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甚小。至于δ13C和15N异常的四个样品,可能来自其他地区。结合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与慕容鲜卑相比,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更为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畜牧业 汉族 拓跋鲜卑 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汉化
下载PDF
武术文化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俊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40,共4页
为深入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特质及其生成机制和发展嬗变。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武术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农耕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延续有影响;2)地理... 为深入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特质及其生成机制和发展嬗变。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武术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农耕环境对武术文化的形成和延续有影响;2)地理环境文化的武术多样性的影响:3)半封建、内陆性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华武术自尊、自信,以我为中心的武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 地理环境 农耕 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游牧的“小农化”及其环境后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阿江 王婧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3,共9页
1990年代以来,草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试从草原生态系统及农耕生态系统之比较,解释草原环境问题。传统的草原游牧生态系统呈现大空间、水、草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与此相应,牧民终年逐水草集体游牧。农耕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大... 1990年代以来,草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试从草原生态系统及农耕生态系统之比较,解释草原环境问题。传统的草原游牧生态系统呈现大空间、水、草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特点,与此相应,牧民终年逐水草集体游牧。农耕生态系统平衡的维系,大部分可以在家户层面上进行,呈现小空间、家户组织的特点。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未对农耕系统的生态平衡产生根本性影响,但草场承包制对草原影响深刻。草场承包制将大空间的草原破碎为小空间的家庭牧场,网围栏则使游动之牧业固化在小块土地上,在"公地悲剧"式环境问题解决的同时却引发了"私地悲剧"式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农耕 草场承包制 草场退化
下载PDF
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夷夏之辨”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友冰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8,共11页
关键词 十六国 北魏时期 汉民族 农耕 中原地区 生活习俗 前期 夷夏之辨 反映 演变历程
全文增补中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达忠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in the period which agriculture occurred in.It is the rel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forms that human created to meet the nature,and is a way of life in agricultural age of ...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in the period which agriculture occurred in.It is the rel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forms that human created to meet the nature,and is a way of life in agricultural age of mankind.Agricultural society refers to the social form in which farming is the main mode of production patterns.Nature,stability,self-su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farming society feature.Farming community is an ancient form of society,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that produced and formed spontaneously in the ancient farming society,its features include:nature,ruralism,non-government,stable inheritance and reg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社会 人类生存方式 特征 农耕 适应自然 文化形态 表现形态
下载PDF
“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秦汉时期边疆思想论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留柱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是中国古代边疆思想的两端 ,并被历代王朝各有侧重地付诸实践。它们发源于先秦农业、游牧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对峙 ,秦汉正式形成并用于指导对外政策。秦皇汉武的征伐四边是落实“王者无外” ,但其造成的恶果... “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是中国古代边疆思想的两端 ,并被历代王朝各有侧重地付诸实践。它们发源于先秦农业、游牧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对峙 ,秦汉正式形成并用于指导对外政策。秦皇汉武的征伐四边是落实“王者无外” ,但其造成的恶果被儒学思潮加以批判 ,东汉班固正式提出完整的“夷夏之防”理论。以往学术界多从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角度肯定前者 ,但今天从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边疆思想 环境平衡 农耕 游牧 王者无外 夷夏之防 对外政策
全文增补中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作霖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故都 青铜 农业工具 生产工具 绍兴 出土 铁农具 冶炼工艺 农耕 冶炼业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教育的区域性特点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龙 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69,89,共4页
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传统武术文化区域的多样性。依据物质生产及其技术体系是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创造的主要中介,将传统武术教育区域分为以农耕经济文化背景为主的传统武术教育区,及以游牧经济文化背景为主的传统武术教育区。农耕区域... 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传统武术文化区域的多样性。依据物质生产及其技术体系是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创造的主要中介,将传统武术教育区域分为以农耕经济文化背景为主的传统武术教育区,及以游牧经济文化背景为主的传统武术教育区。农耕区域的传统武术教育以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武德教育为核心;游牧区域的传统武术教育自少儿开始,与生产教育合二为一,不受礼仪的束缚,以部族方式进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武术教育 文化 区域性 农耕 游牧
下载PDF
有毒植物胁迫与农耕兴起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志诚 樊志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农耕兴起的原因,从现代生态学和毒理学的角度研究有毒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关于有毒植物的史料记载整理研究,结合农耕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有毒植物的毒性方程抑制了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农耕兴起的原因,从现代生态学和毒理学的角度研究有毒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关于有毒植物的史料记载整理研究,结合农耕的发展进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有毒植物的毒性方程抑制了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因此改变了它们的食物构成,而且植物化感毒性对稳定的农耕起到了推动作用。结论有毒植物胁迫是农耕兴起的诸多因素之一,特别是从有毒植物到食物作用的进化,从植物化感毒性对农耕稳定的作用等方面促使人类作出农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植物 植物化感 胁迫 农耕
下载PDF
苜蓿的引种及其在农耕地区的本土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邓啟刚 朱宏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汉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动力模式下,苜蓿从游牧世界引种到农耕世界。中国人将其融入农耕技术之中,使其成为精耕细作农业体系中的一环。通过加工利用方式的本土化改造和文化接纳,苜蓿融入了本土农耕文化之中,为农耕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汉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动力模式下,苜蓿从游牧世界引种到农耕世界。中国人将其融入农耕技术之中,使其成为精耕细作农业体系中的一环。通过加工利用方式的本土化改造和文化接纳,苜蓿融入了本土农耕文化之中,为农耕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农牧文明交流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引种 本土化 农耕
下载PDF
关于农耕起源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令平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28-37,共10页
农业起源,是考古学、历史学、古植物学等学科百余年来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欧洲,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2年。这一年尼尔逊(Nilson)提出人类史可分为四个时期:狩猎和采集期;游牧或畜牧期;农业期;文明期。1877年摩尔根归纳为三个... 农业起源,是考古学、历史学、古植物学等学科百余年来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欧洲,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2年。这一年尼尔逊(Nilson)提出人类史可分为四个时期:狩猎和采集期;游牧或畜牧期;农业期;文明期。1877年摩尔根归纳为三个时期:蒙昧期(狩猎和采集);野蛮期(畜牧和农耕)和文明期。1882年法国学者 A.de.康多尔(Candolle)发表了《植物耕作的起源》(Origine des plants Cultives)一书,建立了作物学的研究,首先提出并分析了野生作物和家植作物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推动了野外考察和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公元前 农业起源 起源地 仙人洞遗址 史前考古学 水稻 中美洲 丘陵地区 狩猎
下载PDF
美玉与黄金——中国古代农耕与畜牧集团在首饰材料选取中的差异 被引量:8
17
作者 乔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材料选取 首饰 中国古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集团 畜牧 农耕 黄金
下载PDF
布朗族的森林观与森林农耕方式 被引量:8
18
作者 穆文春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林农 云南 方式 森林 农耕 少数民族 布朗族
下载PDF
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新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0,共8页
在区域性地理类型的影响下,东亚大陆的人类文明长久以来大致呈现为农业和牧业两种类型。然而由于文字表述的限制,流传至今的相关记载呈现为农耕汉语一方占绝对主导的格局。世人对两大文明的社会认知与历史记忆也多受此影响,每每表现出... 在区域性地理类型的影响下,东亚大陆的人类文明长久以来大致呈现为农业和牧业两种类型。然而由于文字表述的限制,流传至今的相关记载呈现为农耕汉语一方占绝对主导的格局。世人对两大文明的社会认知与历史记忆也多受此影响,每每表现出以中原农耕为核心的单一偏向。站在如今生态和谐与文明比较的立场上对此重新检讨,从"牧耕交映"角度看夷夏关联及其影响下的东亚格局,倡导多源与多元的新史观,是夷夏历史书写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游牧 夷夏 新史观
下载PDF
匈奴统治西域述论 被引量:8
20
作者 苗普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46,共9页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因定居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矛盾、冲突、碰撞而引发的战争,从东向西逐步展开,西域成为了汉朝与匈奴争夺的重要战场。双方斗争的结果,汉朝统一西域,匈奴一部分归汉,一部分远迁欧洲。比较双方的西域政策,区...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因定居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矛盾、冲突、碰撞而引发的战争,从东向西逐步展开,西域成为了汉朝与匈奴争夺的重要战场。双方斗争的结果,汉朝统一西域,匈奴一部分归汉,一部分远迁欧洲。比较双方的西域政策,区别不大。匈奴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制度落后、综合国力弱、内部分裂以及掠夺性的经济政策所致。但是,匈奴在西域的活动,使那些孤立的民族和地区开始互相接近,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了西域乃至中亚居民迁徙的方向,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西域 游牧 农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