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文佳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10期82-83,共2页
通过介绍我国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将国际社会高污染企业的贫弱国家转移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不公正性;以全局的视角分析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提出高污染企业农村转移的原因,危害以及其违背环境公正、资... 通过介绍我国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将国际社会高污染企业的贫弱国家转移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不公正性;以全局的视角分析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提出高污染企业农村转移的原因,危害以及其违背环境公正、资源分配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污染企业 农村转移 可持续发展 环境公正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特征及其可能路径 被引量:62
2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0,共6页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本 农村转移人口 可能性路径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变革——新型城镇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改革 被引量:53
3
作者 褚宏启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3,24,共11页
城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显性的社会变迁过程,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给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教育要促进人的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促进社会融合、政治民主、经济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 城镇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显性的社会变迁过程,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给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教育要促进人的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促进社会融合、政治民主、经济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善教育体系结构,调整教育空间布局,改革教育制度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户籍制度、财税制度等。通过这些变革,使教育能够主动适应并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转移人口 教育布局 教育制度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出测算与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占斌 冯俏彬 黄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共7页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将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各级财政将会为此发生巨量支出。本文计算了将现在已经在城市居住的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按现行政策财政必须新增的资...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将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各级财政将会为此发生巨量支出。本文计算了将现在已经在城市居住的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按现行政策财政必须新增的资金数额。结果表明,以2011年不变价格计算,为将现有15863万已在城市居住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将新增支出18091.58亿元。如果将计算范围扩大到现有的2.6亿农村转移人口,则计算结果将增大到29 651.76亿元。笔者认为,尽管资金浩大,但只要精心进行时间、空间分布设计,注重全国范围内均衡启动、进行相关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并从"钱"、"地"、转移支付等方面进行机制设计,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浩大工程是完全可以期待圆满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劳动力异质性、资本深化与就业——技能偏态下对“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审视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渝琳 熊婕 李嘉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08,共14页
文章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困境,研究资本、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性的内在联系。文章论证了资本对技能型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和对低素质劳动者的替代效应,并认为我国的资本深化过程是大国经济在异质性劳动力存在匹配缺... 文章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困境,研究资本、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性的内在联系。文章论证了资本对技能型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和对低素质劳动者的替代效应,并认为我国的资本深化过程是大国经济在异质性劳动力存在匹配缺口时自行选择的较优发展路径。通过GMM证实了在技能偏态的作用下劳动力通过资本广化和深化过程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确定技术升级和资本深化的产业以及在资本广化部门发挥低技术劳动者比较优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深化 农村转移劳动力 异质性 就业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培训?——基于培训效果的视角 被引量:25
6
作者 翁杰 郭天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82,共10页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投资,提升他们在非农部门就业的技能,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文章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利用在山东省泰安市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政府主导的转移培训...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投资,提升他们在非农部门就业的技能,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文章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利用在山东省泰安市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政府主导的转移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产生的效果。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转移培训既不能明显改善培训参与者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提升他们的工资收入,相反,职业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参与者的技能状况和工资收入,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认为,政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同时注重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政府未来应该弱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短期转移培训,同时强化对刚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年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政府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培训 转移培训 职业教育 农村转移劳动力 人力资本投资
下载PDF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 被引量:24
7
作者 封进 张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82,共14页
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供给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本文考察工资上涨能否增加转移劳动力供给。将劳动供给弹性区分为外出持续时间弹性和外出的参与弹性。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发现外出持续时间弹性远小于外出参与弹性,提高工资可... 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供给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本文考察工资上涨能否增加转移劳动力供给。将劳动供给弹性区分为外出持续时间弹性和外出的参与弹性。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发现外出持续时间弹性远小于外出参与弹性,提高工资可以增加外出打工的可能性,但对外出持续时间影响较小,男性的时间弹性为0.40,女性为0.68。时间弹性在不同群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工资对较高教育程度者、老一代的外出时间并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工资 时间弹性 参与弹性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多维贫困问题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侯为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却带有多重的相对贫困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贫困、权利贫困、精神贫困、能力贫困和福利贫困。其原因主要是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分割,城市中的"孤鸟效... 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却带有多重的相对贫困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贫困、权利贫困、精神贫困、能力贫困和福利贫困。其原因主要是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分割,城市中的"孤鸟效应",教育和培训机制缺失及制度岐视。为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稳步增加农民工工资,增加经济、医疗等保障,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以尽快解决农民工多维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农民工 多维贫困 减贫策略 农村转移人口 隐性贫困 农民工职业技能 政府
下载PDF
政府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评估——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的调查 被引量:21
9
作者 翁杰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101,112,共9页
文章利用在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企业中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调查数据,介绍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政府培训参与情况,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产生的效果。文章通过对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比较发现,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参与率均在10%... 文章利用在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企业中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调查数据,介绍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政府培训参与情况,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产生的效果。文章通过对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比较发现,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参与率均在10%左右;相对于个人培训,政府培训明显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费用少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培训既不能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改变他们的技能状况,也不能提升他们的工资水平,而个人培训却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文章认为,目前政府培训制度存在着实际覆盖率低、投入少和实用性差等问题,要使政府主导的培训发挥实效,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运作机制进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培训 培训效果 个人培训 农村转移劳动力
原文传递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维度建构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菊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0,共10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年来政府和学界普遍关心的议题。以其基本内涵、演进过程和主要模式等本源性和学理性问题为出发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差别加以厘定,指出前者覆盖的人群具有多样性,...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年来政府和学界普遍关心的议题。以其基本内涵、演进过程和主要模式等本源性和学理性问题为出发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差别加以厘定,指出前者覆盖的人群具有多样性,而后者所指单一;提出市民化是客观与主观、个体与群体多面向的合体,具有公民资格、市民权利、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四个维度;市民化需经历脱域、并入和嵌入三个发展历程和伪市民化、半市民化和市民化三种主要模式;因"农村转移人口"表达的意涵更为自洽,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替换为"农村转移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农民工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原文传递
城镇化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家祥 李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转移劳动力 就业
下载PDF
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的生成与提高——布迪厄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透视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小红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4,共3页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的不公平及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持续性边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布迪厄 农村转移人员 文化资本再生产 法国 社会学家 城乡二元体制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传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98-103,共6页
农民市民化是指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农民市民化的前奏,农民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由于城市化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历史上形成且现在仍旧具有羁绊... 农民市民化是指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农民市民化的前奏,农民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由于城市化总体水平和质量不高、历史上形成且现在仍旧具有羁绊作用的制度、不公平的城市劳动力市场、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城乡隔阂的社会观念和农民自身的素质缺陷等制约因素,致使我国农民市民化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载体,改革落后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组织管理,统一观念认知,增强农民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二元结构 农民市民化 城市化 农村转移人口
下载PDF
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对其非农就业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明忠 罗琦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52,共9页
基于广东省533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对其非农就业稳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要做具体细分,已婚、文化程度、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就... 基于广东省533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对其非农就业稳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要做具体细分,已婚、文化程度、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就业稳定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广度对非农就业稳定有显著负向影响,性别、职业价值及工作技能对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就业稳定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要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非农就业稳定,要有针对地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重视职业忠诚度培养;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就业环境;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为就业稳定创造激励相容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就业能力 非农就业 就业稳定
原文传递
收支余额变动与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趋势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共12页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未来地区间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提高。同时,基于生存成本视角的收支余额变动及其趋势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以为下一步研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收支余额 跨区域回流
原文传递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行为选择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天荣 杨国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106,123,共5页
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农村转移人口倾向于保留农业户口,以农民工身份在城镇工作与生活,主动性市民化愿望不强烈。因地区条件差异,不同地区农村转移人口之意愿与行为有所不同,政府职责在于制定农村转移人口退出土地、融入城市的鼓励措施,... 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农村转移人口倾向于保留农业户口,以农民工身份在城镇工作与生活,主动性市民化愿望不强烈。因地区条件差异,不同地区农村转移人口之意愿与行为有所不同,政府职责在于制定农村转移人口退出土地、融入城市的鼓励措施,以增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力和拉力,而是否市民化则由农村转移人口自由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人口 市民化 行为选择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教育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茜 褚宏启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使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这必然导致教育空间布局的变化。教育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并积极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优化城镇内部的教育布局结构...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使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这必然导致教育空间布局的变化。教育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并积极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优化城镇内部的教育布局结构,也要优化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布局结构,使学校布点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更利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优化教育空间布局,需要加强统筹规划,而落实规划又需要以刚性的制度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转移人口 教育空间布局 布局优化 教育规划
下载PDF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杜文静 葛新斌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8-24,共7页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我国城镇化的伴生现象和重要推动力。农村学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诉求与规模化的向城流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态势。统筹城乡义务教育面临户籍制度藩篱、低重心配置格局、低层级投入主体三重...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我国城镇化的伴生现象和重要推动力。农村学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诉求与规模化的向城流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态势。统筹城乡义务教育面临户籍制度藩篱、低重心配置格局、低层级投入主体三重困境。从根源上看,城乡教育发展困境是在公共福利与户籍捆绑、学校布局调整非科学、非常态和教育投入体变迁交叠作用下产生的。公民教育权益与户籍脱钩、资源布局重心提高、投入主体上移等是促进教育主动适应并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转移人口 资源配置 教育布局 以国为主
原文传递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进程中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刘轩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51,共7页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职业成长,进而越有利于促进自身实现市民化。为推动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其市民化成长需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转...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职业成长,进而越有利于促进自身实现市民化。为推动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其市民化成长需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特点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剖析问题根源,并据此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市民化 职业能力
原文传递
农村异质性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检验——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推理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熊婕 腾洋洋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1-40,共10页
文章从刘易斯剩余劳动力理论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短期和长期异质型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通过实证检验1985~2008年中国不同学历的劳动力流动情况和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认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对城乡差距缩小有显著的... 文章从刘易斯剩余劳动力理论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短期和长期异质型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通过实证检验1985~2008年中国不同学历的劳动力流动情况和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认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对城乡差距缩小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由于此群体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小,并没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农村的外溢效应。提出通过提高技能型劳动力比例和缩短劳动力流动半径扩大人力资本对农村的外溢效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异质性 城乡差距 外溢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