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HPLC和PCR-RFLP技术筛查下肢静脉血栓患者EPCR多态基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新六 阴冠程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EPCR)多态性分布状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 EPCR水平;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 HPLC)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内皮细胞蛋白C受...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EPCR)多态性分布状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 EPCR水平;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 HPLC)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6936位点单核苷酸(SNP)多态性。结果在下肢静脉血栓组,G等位基因的频率(24.0%)和血浆s EPCR平均水平(141.6+30.1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9.4%)和s EPCR平均水平(110.2+26.4 ng/ml)。结论 EPCR6936的基因多态性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蛋白 C 受体 多态性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米玉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血管内功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0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并对其血管内功能的保护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0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选择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为判断血管内皮功能的观测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sEPCR、Vwf、CRP、ADMA、VE-Ca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结论常规治疗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肖展翅 陈洪汉 +2 位作者 李钢 付金凤 黄虎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性血管...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根据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vWF及sEPCR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斑块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梗大鼠冠脉微循环内皮损伤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琨 郭书文 +4 位作者 杨丹丹 孙晴 张璐 齐欣 万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8-403,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损伤活性物质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共5组。选...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损伤活性物质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共5组。选择治疗后7、28 d为观察点,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NO、前列腺素2(PGI2)、血栓素A2(TXA2)和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血清ET-1、TXA2及sTM、sEPCR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P<0.01),血清NO、PGI2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组和通心络组大鼠血清ET-1、TXA2及sTM、sEPCR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血清NO、PGI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M、EPCR的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活血组、培哚普利和通心络组心肌组织中TM和EPCR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血清中sTM、sEPCR明显升高,益气活血中药通过减少血清sTM、sEPCR水平,并降低心肌组织中的TM及EPCR的mRNA表达水平,修复受损内皮细胞功能,有效改善心梗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改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中药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心梗大鼠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柳相珍 张媛 +3 位作者 徐成伟 于超 冯晓丽 马德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属于妊娠期妇女所特有,发病率约2%-8%,一般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子痫前期 水平变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浆 患者
原文传递
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鑫辉 黄淼鑫 +5 位作者 杜建芳 陈聪 杨艳红 吴若霞 王静雯 李彩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LAD)建立心梗模型。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结扎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LAD)建立心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模型组、BMSCs移植组、中药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联合组(丹参通络解毒汤+BMSCs移植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造模,术后中药组与联合组分别灌胃丹参通络解毒汤,其余各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4 d。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Ⅳ型前胶原末端肽(PⅣ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EPCR及TM蛋白表达下降,NO水平降低,ET-1、PⅢP、PⅣP水平升高,心肌有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产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AMI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组、中药组和联合组EPCR和TM蛋白表达及NO水平均显著上升,ET-1、PⅢP及PⅣP水平均降低,胶原纤维产生均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MSCs移植组比较,中药组EPCR和TM蛋白表达及NO水平均上升,ET-1、PⅢP及PⅣP水平均降低,胶原纤维产生均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EPCR和TM蛋白表达及NO水平均上升,ET-1、PⅢP及PⅣP水平均降低,胶原纤维产生均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BMSCs移植能够抑制心肌纤维化产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MI大鼠心肌EPCR及TM蛋白表达,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栓调节蛋白 骨髓干细胞 丹参通络解毒汤 Ⅲ型前胶原末端肽 Ⅳ型前胶原末端肽 大鼠
原文传递
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志强 崔妍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6期970-973,共4页
目的检测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梗塞病情评估、诊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50... 目的检测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梗塞病情评估、诊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50例退休体检人员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sEPCR和vWF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清sEPCR和vWF分别为(137.62±18.92)和(12.72±4.92)μg/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后脑梗塞患者血清sEPCR和vWF水平分别为(115.43±9.42)和(9.38±3.13)μg/L,较各自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脑梗塞急性发病时患者血清sEPCR和vWF浓度越高,脑梗塞程度越重,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8和0.496,P<0.05。治疗后的血清sEPCR和vWF水平越高,后遗症越重,两者表现出一定相关性,r分别为0.437和0.378,P<0.05。结论血清sEPCR和vWF水平能反映急性脑梗塞的病情轻重,对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叶山东 李素梅 +4 位作者 周志中 吴竞生 陈超 陈若平 莫蔚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6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4例2-DM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K组)sEPCR和sTM...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4例2-DM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K组)sEPCR和sTM,并根据24h尿白蛋白(24hUAE)分为 A组(n=36,24hUAE<30mg)、B组(n=24,24hUAE30~300 mg)和 C组(n=14,24hUAE≥300mg)。结果 与K组比较,DM患者血浆sEPCR和sTM显著升高,P<0.05和P<0.01;分组比较,A组sEPCR和sTM水平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升高(P<0.05和<0.01),C组更进一步升高,P值分别小于 0.01和 0.001;sEPCR与sTM、24hUAE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sTM与24hUAE(P<0 .01)和糖化血红蛋白(P<0.05)呈显著正相关;sEPCR和sTM与DM病程、空腹血糖、血脂和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SEPCR和sTM升高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良好指标,并可能参与其高凝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栓调节蛋白 内皮细胞 蛋白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一氧化氮的表达及与炎症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晓华 刘霞 +2 位作者 金路 宋莹 刘艳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及与炎症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4例为川崎病组,根据患儿彩色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及与炎症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4例为川崎病组,根据患儿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将川崎病组分为CAL组30例和非CAL组(NCAL组)74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6例为对照组。比较川崎病组与对照组、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CAL组与NCAL组s EPCR、NO、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川崎病患儿s EPCR、NO与炎症因子及CAL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组患儿s EPCR、NO、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s EPCR、NO、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s EPCR、NO、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s EPCR、NO与CRP、IL-6、TNF-α及CA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s EPCR、NO水平与炎性因子及CAL相关,s EPCR、NO可能在其炎症反应及CAL进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儿童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一氧化氮 炎症反应 冠状动脉病变 关系
原文传递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亿平 王东 +6 位作者 徐文静 吕勇 魏玲 茅燕萍 胡顺金 刘家生 章雪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参地颗粒组,每组35例;最后实际完成64例(西药对照组32例,参地颗粒组32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参地颗粒组服用参地颗粒,每次1袋(每袋10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肾小球内皮细胞损害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的变化。结果参地颗粒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0%(28/32)比68.75%(22/32)]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0.62%(29/32)比62.50%(20/32)]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均P〈0.05)。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且参地颗粒组的降低程度较西药对照组更显著(g/24h:0.85±0.51比1.12±0.62,P〈0.05);参地颗粒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前vWF、sEPC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参地颗粒组的降低程度更明显[vWF(μg/L):99.35±11.14比120.14±12.03,sEPCR(μg/L):112.35±11.62比134.76±12.14,均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wF、sEPC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脾肾亏虚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参地颗粒
下载PDF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洪汉 黎红华 +1 位作者 林琅 杨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作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并选取... 目的探讨脑梗死危险因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作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vWF与sEPCR含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且分别将vWF、sEPCR作为因变量,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作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多危险因素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单危险因素脑梗死组(P<0.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均与vWF和sEPCR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脑梗死危险因素越多,则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危险因素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血必净对糖尿病足围手术期老年患者COX-2水平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珮瑜 刘平 +3 位作者 马静 王琼英 盛静 胡玲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环氧合酶(COX)-2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截肢术前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及...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环氧合酶(COX)-2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截肢术前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tid,持续治疗7 d。检测2组患者在术前(0d)、术后第1天(1 d)、第7天(7 d)COX-2水平及内皮性依赖舒张功能(EDD)、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并进行比较。结果:(1)同时段2组比较:0d及1 d 2组COX-2水平、EDD、ET-1、sEPCR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血必净组COX-2、ET-1、sEP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2)术后1 d对照组与血必净组EDD、COX-2、ET-1、sEPCR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则COX-2、ET-1、sEPC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EDD较术前升高(P<0.05)。(3)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后老年患者COX-2水平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758,P<0.01)。结论:血必净可改善老年患者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后的血管功能;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与调控血浆COX-2表达从而减轻内皮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老年糖尿病足 环氧合酶-2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素梅 叶山东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7期300-302,307,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但促进大血管病变还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不但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及药物干预治疗的有用指标 ,且参与了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但促进大血管病变还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不但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及药物干预治疗的有用指标 ,且参与了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测定上述分子标志物可以早期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蛋白尿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潭 焦卉朵 +2 位作者 王伯良 廖春华 吴群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2529-2533,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注射液,用...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注射液,用输液泵以5μg/min恒速输入。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片,起始单次负荷剂量180 mg/d,而后维持剂量9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情况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和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显著升高,但QRS积分、心肌梗死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但QRS积分、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 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TnT、CK-MB、IL-8、CRP、EPCR、v W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炎性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片 硝酸甘油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射血分数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白介素-8 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脂多糖诱导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贵军 武子霞 +1 位作者 李银平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1周后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细胞纯度。按1:3传代至3~4代时,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1mg/L)、血必净干预组(LPS1mg/L,血必净注射液10g/L),活化蛋白C(APC)干预组(LPS1mg/L,APC0.1mg/L)。分别在12、24、48、72h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内皮细胞EPCR和PAR1的mRNA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结果12h时各组间EPCR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刺激组EPCR和PARlmRNA表达则均降低,APC和血必净干预后两值均升高(P〈0.05或P〈0.01)。24-72hLPS刺激组EPC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EPCR的表达随LPS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血必净干预组EPCR表达明显高于LPS刺激组(P均〈0.01)。LPS刺激组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或P〈0.01),用血必净干预后,PA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增加(P均〈0.01)。与APC干预组比较,血必净干预组EPCR和PAR1的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由LPS诱导大鼠主动脉EPCR和PAR1的表达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主动脉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血必净注射液 大鼠
原文传递
sEPCR、hs-CRP、TNF-α及IL-18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磊 王述进 崔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 目的分析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将入选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57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67例)。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sEPCR、hs-CRP、TNF-α及IL-18水平,分析sEPCR、hs-CRP、TNF-α、IL-18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大血管病变组和无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血清IL-18、sEPCR、TNF-α、hs-CRP、FBG、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血管病变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PCR水平≥0.5 ng/ml、hs-CRP水平≥5mg/L、TNF-α水平≥1.5 ng/ml、IL-18水平≥100 pg/ml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18、sEPCR、TNF-α及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8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及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雷 程青虹 +2 位作者 何永来 赵利 曾建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058-5060,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4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每组8只,其中后三组按...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04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每组8只,其中后三组按术后处死时间分为12、24、48、72 h共4个亚组。各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进行常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 TM)、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浓度以及炎症反应可溶性E-选择素(s E-selectin)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s TM、s EPCR和s E-selectin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脓毒症模型组伤后12 h开始在各个时间点s TM、s EPCR和s E-selectin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均<0.05),并持续至伤后72 h;与模型组比较,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于CLP后12 h开始,至24、48 h,s TM、s EPCR和s E-selecti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并持续至72 h(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通过对脓毒症凝血-炎症网络的调节,降低脓毒症大鼠s TM的表达水平,并降低大鼠体内s E-selectin的水平,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脓毒症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低分子肝素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可溶性E-选择素
下载PDF
槲皮素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大鼠阴茎海绵体压力和一氧化氮合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岳阳 黄长婷 +8 位作者 刘绍明 白建琪 樊晓靖 郭军 贾鹰珏 张志杰 陈晓钧 贾玉森 张平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所致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为动物模型,经过给药后,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动脉压(ICP)、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表达、内皮细胞数量以及蛋白激...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所致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为动物模型,经过给药后,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动脉压(ICP)、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表达、内皮细胞数量以及蛋白激酶G(PKG)的表达变化来评价槲皮素对A-E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经治疗后,槲皮素、西地那非组均能提高ICP,槲皮素组与模型组ICP有显著差异(P<0.05);槲皮素组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槲皮素组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西地那非能提高蛋白激酶(PKG)表达水平,槲皮素组对蛋白激酶G的表达未见影响。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改善因缺血缺氧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可能通过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改善e NOS表达,以及NOS酶的活性来改善A-ED模型的勃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 一氧化氮合酶 海绵体内压力 内皮细胞蛋白激酶G
下载PDF
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双华 潘景业 +3 位作者 沈晔 张近波 张艳杰 陈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注射液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复苏大鼠不同时间点肺脏... 目的:观察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注射液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复苏大鼠不同时间点肺脏组织中血管EPCR的动态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肺脏组织中EPCRmRNA明显升高,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组早期有所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与失血性休克组相比,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肺内EPCR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参附注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EPCR的表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而早期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血浆sEPCR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沈燕 陈冬梅 +1 位作者 明志兵 袁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2例,其中内瘘失功21例(失功组)、内瘘通畅21例(通畅组);失功组... 目的探讨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42例,其中内瘘失功21例(失功组)、内瘘通畅21例(通畅组);失功组均给予内瘘介入治疗,术后18例AVF通畅。失功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通畅组于透析前分别检测血浆CRP、纤维蛋白原(FIB)、sEPCR水平及WBC计数,分析内瘘失功者血浆sEPCR水平与血浆CRP、FIB水平和WBC计数的关系。结果失功组术前血浆CRP、sEPCR水平均高于通畅组(P均<0.05),两组血浆FIB水平及WBC计数比较P均>0.05。失功组内瘘介入治疗成功者治疗后血浆CRP、sEP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及WBC计数比较P均>0.05。失功组血浆sEPCR水平与血浆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15,P<0.05),与血浆FIB水平和WBC计数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尿毒症AVF失功者血浆sEPCR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可能参与内瘘失功的形成;介导炎症反应、促进血栓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