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7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软实力探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若飞 李振田 邓栗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7,共4页
大学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问题的症结在于对软实力的资源与构成要素认识模糊,概念含混,逻辑混杂。从广义的大学文化含义出发,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对行为主体产生的精神性力量,是行为主体求生... 大学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问题的症结在于对软实力的资源与构成要素认识模糊,概念含混,逻辑混杂。从广义的大学文化含义出发,大学软实力是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对行为主体产生的精神性力量,是行为主体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人们通过文化的作用不断内化和外化行为主体而产生少量的积累的实践生成过程。对内增强凝聚力和对外增强影响力是生成大学软实力的两个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软实力 生成 诱因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伴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及子宫内膜乳头状增生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峰 张晓飞 陈晓端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1例子宫浆液性癌伴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及子宫内膜乳头状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该肿瘤同时具有... 目的探讨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1例子宫浆液性癌伴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及子宫内膜乳头状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该肿瘤同时具有子宫浆液性癌、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及子宫内膜乳头状增生的病理形态特点。子宫内膜乳头状增生伴发于子宫浆液性癌及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结论子宫内膜性癌伴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及子宫内膜乳头状增生兼具3种病理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膜上皮 乳头状增生 浆液性 病理形态特点 临床病理特点 临床病理资料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颌骨内癌(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汝瑶 陈小华 《牙病防治杂志》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原发性颌骨内癌(Primary intra-osseouscarcinoma of jaws)这一名称由Pindborg等在70年代提出,是指原发于颌骨内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过去亦称颌骨中心性癌(Primary cer-tral carcinoma of jaws)或原发性牙槽内表皮样癌(Primary intra—al... 原发性颌骨内癌(Primary intra-osseouscarcinoma of jaws)这一名称由Pindborg等在70年代提出,是指原发于颌骨内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过去亦称颌骨中心性癌(Primary cer-tral carcinoma of jaws)或原发性牙槽内表皮样癌(Primary intra—alveolar epidermoid carci-noma)本癌较为罕见,而预后甚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肿瘤 原发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4月·长沙) 被引量:272
4
作者 廖专 孙涛 +2 位作者 吴浩 杨帆 邹文斌 《胃肠病学》 2014年第7期408-427,共20页
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高达40%~60%[1],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 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高达40%~60%[1],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 共识意见 镜诊治 胃黏膜上皮 筛查方法 染色 治愈性切除 黏膜 色素 外科手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鹏 杨德启 +4 位作者 乔新民 曹迎明 佟富中 周波 刘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 13例 ( 3 4.2 %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 6例 ( 15 .8% )。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 11例 ( 2 8.9% ) ,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 6例 ( 15 .8% ) ,囊实性肿块 3例 ( 7.9%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 78.9%和 5 2 .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 ,但前者优于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诊断 乳腺导管 X线征象
下载PDF
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2021版) 被引量:25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组 赵明 +3 位作者 张静 周敏 曹登峰 滕晓东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4-1001,共8页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组在2018至2020年召集了3次专家会议,集中讨论了2016版《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在日常实践使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2019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分级共识意见进展,...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学组在2018至2020年召集了3次专家会议,集中讨论了2016版《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在日常实践使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2019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分级共识意见进展,美国病理医师协会和国际癌症报告合作组织关于前列腺癌标准化病理报告的推荐,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的前列腺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新进展和变化,并基于国内一些数据,最终形成了2021版《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该版共识是对2016版共识意见的修订和补充,更新内容包括前列腺的称重,部分或全部前列腺取材,前列腺癌肿瘤容积和百分比的估算,Gleason分级4级的比例,Gleason4级的组织学构型与预后的关系,前列腺导管内癌的分级和处理,前列腺根治切除标本中阳性切缘的Gleason分级以及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靶向前列腺穿刺病理报告等问题,旨在进一步为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医师 病理报告 前列腺 共识意见 前列腺穿刺 核磁共振成像 病理诊断 导管
原文传递
盆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与输卵管伞端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庞淑洁 郑文新 郭东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以腹膜扩散与多脏器受累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一直观察不到其癌前病变。近年研究发现输卵管伞端存在与浆液性癌有关的早期病变及可能的癌前病变,并具有形成盆腔浆液性癌的组织性基础及解剖学便利。本文提出了... 盆腔高级别浆液性癌,以腹膜扩散与多脏器受累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一直观察不到其癌前病变。近年研究发现输卵管伞端存在与浆液性癌有关的早期病变及可能的癌前病变,并具有形成盆腔浆液性癌的组织性基础及解剖学便利。本文提出了浆液性癌可能的癌变机制,为预防及治疗这种高度恶性肿瘤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疾变 盆腔浆液性 浆液性输卵管上皮 p53印记细胞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及伴微浸润的病理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文萍 王颀 +5 位作者 张安秦 许娟 赖日权 张江宇 陈中杨 杨剑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研究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 ,DCIS)及伴微浸润(DCISwithmicroinvasion ,DCIS MI)患者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1999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收治的4 1例DCIS及Ⅰ、Ⅱ型DCIS MI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目的 研究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 ,DCIS)及伴微浸润(DCISwithmicroinvasion ,DCIS MI)患者的病理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1999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收治的4 1例DCIS及Ⅰ、Ⅱ型DCIS MI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DCIS及Ⅰ、Ⅱ型DCIS MI的病理学特点不同;首发症状中,9 76 %的患者仅表现为乳腺摄影钙化灶(5 0 %为DCIS) ;乳腺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 % ,Ⅱ型DCIS MI乳腺摄影表现为肿块和腺体紊乱的比例为33 3% ,高于DCIS和Ⅰ型DCIS MI;5 7%的患者表现为乳头溢液,乳管内视镜诊断符合率为95 6 5 % ;局部复发2例,均为Ⅱ型DCIS MI患者。结论 DCIS与Ⅰ型、Ⅱ型DCIS MI病理和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因而预后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征 乳腺导管 浸润 carcinoma 2003年6月 DCIS 病理学特点 诊断符合率 乳腺摄影检查 1999年 回顾性研究 乳管视镜 首发症状 乳头溢液 患者表现 局部复发 临床表现 Ⅱ型 钙化灶 Ⅰ型
原文传递
乳腺派杰氏病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名添 龙浩 +2 位作者 何洁华 王曦 谢泽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133,137,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派杰氏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派杰氏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有乳头和/或乳晕区糜烂、出血等湿疹样表现者40例(其中伴乳头下方肿块11例);单纯表现为乳...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派杰氏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经病理诊断的乳腺派杰氏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有乳头和/或乳晕区糜烂、出血等湿疹样表现者40例(其中伴乳头下方肿块11例);单纯表现为乳头下肿块5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3例。本组25例作根治术,20例作改良根治术。派杰氏病不伴深部肿块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5%和78.6%,而伴有深部肿块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和36.4%,两者的5年和10年的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分别为<0.01和<0.05);无乳头下方浸润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8.9%,而有乳头下方浸润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6%和43.8%,前者亦优于后者(P<0.05);腋窝淋巴结阴性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0%和76.5%,而阳性者则分别为50.0%和25.0%,前者同样优于后者(P<0.05)。结论:乳腺派杰氏病多数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凡有湿疹样表现者均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本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不伴深部肿块、没有深部浸润和腋淋巴结阴性者的手术治疗有很好效果,伴有肿块、有深部浸润和腋淋巴结阳性者的预后差,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派杰氏病 乳腺切除导管 浸润性导管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的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钟芸诗 姚礼庆 +2 位作者 周平红 徐美东 陈世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SD治疗的57例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SD治疗的57例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切除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57例患者顺利完成了ESD,中位手术时间为55min(25—95min),中位出血量为74ml(20—300ml)。其中39例患者整块切除肿瘤、18例患者分块切除肿瘤。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57),其中穿孔5例、出血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57),其中迟发性出血6例、胃食管交界部狭窄3例。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9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黏膜内癌;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黏膜内癌的18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本组患者随访9~27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部早期癌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交界部肿瘤 上皮瘤变 黏膜 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数字化乳腺X线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哲 黎庶 徐惠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20例乳腺癌患者数字化乳腺X线平片,比较放射科医师应用CAD前后诊断乳腺癌敏感度的差异。详细记录患者乳腺密度、肿块直径、钙化直径、是否为毛刺样肿... 目的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20例乳腺癌患者数字化乳腺X线平片,比较放射科医师应用CAD前后诊断乳腺癌敏感度的差异。详细记录患者乳腺密度、肿块直径、钙化直径、是否为毛刺样肿块、病理类型等特点,探讨其对CAD辅助放射科医师诊断乳腺癌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放射科医师应用CAD前后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4.2%和89.2%(χ2=37.628,P=0.000)。乳腺密度(χ2=7.352,P=0.007)、钙化直径(χ2=10.549,P=0.014)和病理类型(χ2=13.751,P=0.003)对CAD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敏感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CAD可以显著降低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直径小的钙化灶、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的漏诊率;但对其余各种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有限。放射科医师漏诊的原因主要有:大量阅片过程中,视觉疲劳、注意力降低而忽略了一些微小的病灶(Ⅰ型漏诊);无典型的恶性肿块或钙化(Ⅱ型漏诊)。应用CAD可以有效地避免Ⅰ型漏诊,但对Ⅱ型漏诊的帮助意义较小。结论基于数字化乳腺X摄影的CAD系统对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有较大帮助,但它仅能作为放射科医生的诊断助手,而不能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价值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数字化 初步探讨 放射科医师 乳腺X线摄影 医师诊断 浸润性导管 乳腺密度 病理类型 乳腺患者 敏感度 致密型乳腺 CAD系统 乳腺X摄影 放射科医生 X线平片 重要意义 导管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肺内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孔 黄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27-113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内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lymphangiticcarcinomatosis,PLC)是肿瘤肺内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被误诊为其它肺间质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PLC的临床特征,为其鉴别、评价其预后提供经验性资料。方法:将近10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 背景与目的:肺内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lymphangiticcarcinomatosis,PLC)是肿瘤肺内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被误诊为其它肺间质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PLC的临床特征,为其鉴别、评价其预后提供经验性资料。方法:将近10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43例PLC与其它病因明确的肺间质病变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PLC组:原发肺癌20例,原发肺外肿瘤23例(乳腺癌9例,大肠癌8例,胃癌6例)。其影像学表现:从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条索状不均一阴影,部分条索可达胸膜并见小结节;或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51.2%(22/43),胸腔积液53.5%(23/43)。肺外远处转移多见,包括淋巴结转移(锁骨上、腋窝、腹膜后等)19例(44.2%),胸膜转移15例(34.9%),骨转移9例(20.9%),肝转移6例(14.0%),心包转移3例(7.0%),脑转移3例(7.0%)。血清CEA升高53.5%(23/43)。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经气道解痉药治疗无效。病情急进性发展,31例(72.1%)2~7个月死亡。其它肺间质病变组:影像学表现为肺野内不规则的纤维条索影,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上述肺外表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经气道解痉药治疗有效。病情发展缓慢。结论:PLC常发生于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胃癌等肿瘤的肺内转移。当患者出现上述肺间质病变,呼吸道症状经气道解痉药治疗无效,病情急进性发展时,应高度怀疑PLC。PLC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性淋巴管炎/继发性 临床特征 鉴别 诊断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13
作者 钟芸诗 姚礼庆 +3 位作者 许剑民 周平红 吴海福 徐美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83例行直肠ESD的术前活检资料(术前活检病理...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1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83例行直肠ESD的术前活检资料(术前活检病理均证实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黏膜内癌),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 83例中低位直肠(距肛缘7cm以下)病变52例,中位直肠(距肛缘7~12cm)18例,高位直肠(距肛缘13~18cm)13例;病灶平均直径(2.29±3.11)cm。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内镜切除手术,手术时间(15~129)min,出血量(5~400)mL。病灶整块切除率85.5%(71/83)。术中穿孔12例(14.5%),术中出血11例(13.3%),术后迟发性出血6例(7.2%),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83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3~31(15±6)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ESD治疗较大的、扁平的直肠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第4版WHO的分类解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沈丹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7,共3页
子宫内膜癌在西方国家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众所周知,子宫内膜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 子宫内膜癌在西方国家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众所周知,子宫内膜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肿瘤,它是由生物学和组织学各异的一组肿瘤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 前病变 女性生殖系统 浆液性 前期病变 子宫膜样 代谢性疾病 endometrial 单纯性增生 上皮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明 叶辉 +1 位作者 叶曼娜 余燕民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及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收集176例DCIS-MI和184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和免疫组织化...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及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收集176例DCIS-MI和184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两者肿块最大径≥2.5 cm、高级别组织分级、粉刺型组织亚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头paget病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小凹蛋白(caveolin-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MI在高级别组织分级、粉刺型组织亚型、肿块最大径≥2.5 cm、ER阴性、PR阴性、caveolin-1阴性、HER2阳性、Ki-67增殖指数≥14%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伴微浸润 导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丽萍 王林波 +2 位作者 章士正 陈文军 章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研究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接受了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37例、4 5个实性病灶经病理证实。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乳腺MRI的临床价值。结果 除1例为双乳多发囊性肿块外,其余4 5个实性肿块中,良... 目的 研究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5 6例患者接受了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37例、4 5个实性病灶经病理证实。结合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乳腺MRI的临床价值。结果 除1例为双乳多发囊性肿块外,其余4 5个实性肿块中,良性17个,恶性2 8个。MRI显示了所有肿块,包括2例多发乳腺癌隐性癌灶、1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残留、2例导管内癌,其中肿块最小直径为4mm。MRI对病灶的显示率为10 0 % ,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92 %、92 %、90 %。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对发现肿瘤病灶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并且能较为准确的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检查 乳腺动态增强MRI 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 病理证实 实性病灶 临床价值 囊性肿块 实性肿块 术后残留 导管 定性诊断 乳腺 显示率 敏感度 准确率 特异度 敏感性 肿瘤病 多发
原文传递
E2F-1和Rb基因表达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牛昀 李妤 +2 位作者 牛瑞芳 吕阿娟 傅西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 1和Rb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 ,探讨乳头状瘤病癌变的某些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对 4 0例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4 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和 4 0例导管内癌进行了检测 ,观察E...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 1和Rb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 ,探讨乳头状瘤病癌变的某些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对 4 0例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4 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和 4 0例导管内癌进行了检测 ,观察E2F 1和Rb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 1mRNA表达阳性率在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重度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中分别为17.5 %、4 5 .0 %和 80 .0 % ;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4 7.5 %和 77.5 %。E2F 1mRNA和蛋白表达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Rb基因mRNA表达阳性率在乳腺轻度乳头状瘤病、重度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中分别为 90 .0 %、5 0 .0 %和 2 0 .0 % ;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5 .0 %、5 2 .5 %和 2 2 .5 %。R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组间两两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随着乳腺乳头状瘤病程度的加重最终进展为癌 ,E2F 1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Rb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呈下降趋势。E2F 1和RbmRNA表达均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但这两种调控因子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E2F 1和R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可作为癌症早期较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1基因 RB基因 基因表达 乳腺 乳头状瘤 导管 肿瘤 免疫组化法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起源与肿瘤发生新进展——“二元论”学说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丁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上皮性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目前妇科学领域最主要的四大恶性肿瘤中,滋养细胞肿瘤预后已得到彻底改变(治愈率达90%),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预后也得到较大程度改善(5年生存率达70%),但上皮性卵巢癌5年生存率仍... 上皮性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目前妇科学领域最主要的四大恶性肿瘤中,滋养细胞肿瘤预后已得到彻底改变(治愈率达90%),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预后也得到较大程度改善(5年生存率达70%),但上皮性卵巢癌5年生存率仍不足30%,在近30年来都没有明显提高。卵巢癌组织学类型复杂,起病隐匿,虽然早期卵巢癌(Ⅰ、Ⅱ期)预后较好,但是初诊者中70%的病例已属晚期(11、1V期)。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疗法的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起源 浆液性卵巢 浆液性输卵管上皮
原文传递
彩超和钼靶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坤鹏 刘慧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分析彩超和钼靶影像学检查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P)与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检出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BIP病人69例、71个病灶,DCIS病人67例、67个病灶。分析彩超和钼靶检查阳... 目的分析彩超和钼靶影像学检查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P)与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检出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BIP病人69例、71个病灶,DCIS病人67例、67个病灶。分析彩超和钼靶检查阳性征象对BIP和DCIS的检出率,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超所提示的肿块伴钙化及单纯肿块型征象对于BIP检出率分别为5.63%、91.55%,对DCIS的检出率为89.55%、5.97%,而钼靶检查提示的两种阳性特点对于BIP检出率分别为60.56%、38.28%,对DCIS检出率为68.66%、31.34%。对阳性征象整体分析发现,在诊断BIP和DCIS上,钼靶与彩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BIP和DCIS时,钼靶的检查价值应更加重视,二种检查方法相辅相成,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乳头状瘤 导管 彩超 钼靶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发生过程中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举伦 史爱学 +3 位作者 邹红 李涛 杨海捷 蔡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达。结果(1)在24.3%(17/70)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检测到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分别在2.9%(2/69)、6.3%(4/63)、5.1%(3/59)、5.4%(3/56)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分别检测到BRCA1、BRCA2、PTEN、Rb表达缺失。(2)在44.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2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5.4%的病例同时检测到3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3.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4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结论(1)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可出现于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作用。(2)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异常表达 BRCA1 BRCA2 PTEN 发生过程 乳腺 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S-P法 不典型增生 RB基因蛋白 同时检测 单纯性增生 导管 表达缺失 早期阶段 基因 发生 浸润 病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