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现象学意义上如何理解“良知”?--对耿宁之王阳明良知三义说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立胜 《哲学分析》 2014年第4期23-39,197,共17页
王阳明良知话语在本质上乃是一套言语行动系统,其旨趣在于唤醒听者/读者之相应的生命体验,故理解这套话语,需要有相应的心灵筹备与练习。耿宁对阳明良知说的研究呈现出现象学与阳明心学的一种互动、互释之风格,对作为这些学说之基础的... 王阳明良知话语在本质上乃是一套言语行动系统,其旨趣在于唤醒听者/读者之相应的生命体验,故理解这套话语,需要有相应的心灵筹备与练习。耿宁对阳明良知说的研究呈现出现象学与阳明心学的一种互动、互释之风格,对作为这些学说之基础的体验进行严谨的现象学描述于中、于西皆大有裨益:于西,可以将现代人带到这个"精神传统的近旁",给在西方传统中进行哲学活动的学者带来"巨大收益";于中,阳明心学的一些观念乃至问题会得到澄清。耿宁从自知、内意识、自证分的概念来了解阳明之良知这一理论成果,尤其能反映出这种基于阳明所呈现的良知实事本身而进行的中西贯通性的研究之意义。不过,良知三义的编年学考察以及三个良知概念关系之处理均有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耿宁良知 现象学 意识
下载PDF
胡塞尔《意识结构研究》中的“内意识现象学”
2
作者 倪梁康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4,共11页
在2020年最新出版的胡塞尔三卷本遗著《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致力于从纯粹意识现象学的立场出发,对意识的基本结构或简单模型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和把握。其中的一个主要论题便是“内意识”。关于这个论题,胡塞尔在其公开发表的著... 在2020年最新出版的胡塞尔三卷本遗著《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致力于从纯粹意识现象学的立场出发,对意识的基本结构或简单模型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和把握。其中的一个主要论题便是“内意识”。关于这个论题,胡塞尔在其公开发表的著作《逻辑研究》和《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中已经有所讨论,但未充分展开分析。而在《意识结构研究》中收录的未发表研究手稿中,仅“内意识”概念,他便提及近七十次,其中还包括两次提到的“内意识现象学”。虽然这些讨论还很分散,并不系统,距离一门成熟的“内”意识现象学的观念还有距离,但它们仍然展现出胡塞尔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有了相较于前期的重要进展。可以说,胡塞尔在1911年之后在“体一用”两个方面完成了内意识问题研究的突破,而且的确有理由谈论一门与“意向活动现象学”和“意向相关项现象学”相并列的“内意识现象学”。胡塞尔在《意识结构研究》中对意识的这个三分结构的把握与玄奘在《成唯识论》中提到的对意识的“见分-相分-自证分”的三分把握是遥相呼应的,而且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分析与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向性 存在
原文传递
胡塞尔与意识结构研究
3
作者 倪梁康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表明,意识权能和意识活动贯穿所有意识类型,前者作为先天的形式,后者关涉后天的内容,“先天本性”意指意识本有的权能,“后天习性”意指通过意义构造而完成的理智积淀、情感积淀和意志积淀。就方法论而言,... 在《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表明,意识权能和意识活动贯穿所有意识类型,前者作为先天的形式,后者关涉后天的内容,“先天本性”意指意识本有的权能,“后天习性”意指通过意义构造而完成的理智积淀、情感积淀和意志积淀。就方法论而言,对于意识结构的研究,只能以反思的方式来进行,自身反思作为“内观”有别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外观”,前者通过心灵来理解心灵,后者通过身体来理解心理,而且“内观”为“外观”奠基。三种意义上的客体化与主体化具有等同性,但它们的基质分别是感性的显现、对体验的内感知和内意识。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不同于精神科学的严格性,自然科学的“观念化”是精神科学的“理想化”建构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则具有不可还原性。意志或意欲行为划分为“要”、进程表象和身体运动三个环节。胡塞尔对意识结构的精微描述和分析,不仅为意识现象学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不同的路径,为东西方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而且对澄清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人类意识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现象学 意识 意志自由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论布伦塔诺的内意识概念
4
作者 葛夏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292-308,共17页
在布伦塔诺的论述中,内意识是对心理现象的知觉。在《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中,布伦塔诺详细讨论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即心理现象,并通过对内意识的论述详细阐明了描述心理学的立场和方法。布伦塔诺对内意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部分... 在布伦塔诺的论述中,内意识是对心理现象的知觉。在《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中,布伦塔诺详细讨论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即心理现象,并通过对内意识的论述详细阐明了描述心理学的立场和方法。布伦塔诺对内意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内意识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内意识与无意识问题、内意识的分类。此外,布伦塔诺的内意识概念研究还涉及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布伦塔诺的内意识概念与胡塞尔的内意识概念之间的思想联系,布伦塔诺与弗洛伊德、拉康的无意识概念之间的区别,布伦塔诺与其同时代心理学家李普斯就无意识问题所形成的分歧,以及布伦塔诺的内意识分类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意识 心理现象 意识 认识论
下载PDF
胡塞尔早期现象学中的内感知与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迎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0,共5页
相比自然思维,现象学反思是一种再造性的后-思;相比内感知,它具有非设定和非现时化的特征。除了这些对反思行为自身的界定之外,现象学的实事一般还要求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原本性、揭示性和时间性的特征。而在现象学反思中,现时性的内感知... 相比自然思维,现象学反思是一种再造性的后-思;相比内感知,它具有非设定和非现时化的特征。除了这些对反思行为自身的界定之外,现象学的实事一般还要求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原本性、揭示性和时间性的特征。而在现象学反思中,现时性的内感知最终为自身关涉的内意识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现象学反思 意识
下载PDF
论普罗提诺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敏敏 章雪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46-51,共6页
本文讨论现代性时间意识的古代根源,将其追溯到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正是这两位思想家形成了现代思想所秉承的主体时间意识。本文指出,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尽管都讨论时间,却是出于不同的考虑。普罗提诺是第一个讨论时间内意识的思想家,... 本文讨论现代性时间意识的古代根源,将其追溯到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正是这两位思想家形成了现代思想所秉承的主体时间意识。本文指出,普罗提诺和奥古斯丁尽管都讨论时间,却是出于不同的考虑。普罗提诺是第一个讨论时间内意识的思想家,然而他的目的是解构时间观念对于灵魂的羁绊;奥古斯丁紧承普罗提诺,在论述上也模仿普罗提诺,但他认为时间的主体性必然导致存在问题的重新理解,时间与存在无法分离。如果说普罗提诺试图透过讨论时间以拯救古典的理念世界,那么奥古斯丁却从普罗提诺的讨论里看到哲学主要是柏拉图哲学拯救现象的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意识 注意 存在
下载PDF
意识及其意向体验的现象学澄清
7
作者 李朝东 董春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7,共6页
"意识"是现象学的中心课题和核心概念,胡塞尔现象学中,"意识"概念有"作为自我之现象学组成的意识"和"作为内感知的意识"两个最基本的含义,前者作为意向体验具有构造对象的功能,后者作为"... "意识"是现象学的中心课题和核心概念,胡塞尔现象学中,"意识"概念有"作为自我之现象学组成的意识"和"作为内感知的意识"两个最基本的含义,前者作为意向体验具有构造对象的功能,后者作为"内意识"或"自身意识"不具有构造对象的功能,但却是构成意识体验之统一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意识作为自我体验的实项、内意识作为内感知和意识作为意向体验的分析,试图对意识及其意向体验进行现象学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向体验 感觉材料 意向相关项 意识 意向
下载PDF
论主体内意识中的自我
8
作者 张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3-78,共6页
自我意识是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主体意识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以主体的形态而真实存在的时候,主体内意识中的自我才真正以非潜在的主体形态在现实世界中显现出来而进一步升华为具有自我认知意... 自我意识是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主体意识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以主体的形态而真实存在的时候,主体内意识中的自我才真正以非潜在的主体形态在现实世界中显现出来而进一步升华为具有自我认知意识的自我。主体从自我出发将其在社会实践中的言行举止作为省思对象,是一种在伴随其向对象世界外化(人的外化)及对象世界向其外化(人的内化)的过程中,省思自我外显之言行是否与社会倡导与允许性价值规范相符的心理内省机制。内在知觉是主体自我意识将外在对象于主体的东西复归至其内在性的认知的一种路径,主体感知和统觉领悟到的对作为客体的自我的认知意识材料的思维加工过程可称为主体对自我的内在知觉。体验意指行为中对体现性内容非对象性的直接把握。内感知是主体对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现时体验的一种对象性的显现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意识 自知意识 省思对象 在知觉
下载PDF
试论日语授受表现「てくれる」的文化特征——从日本人的“内”意识谈起
9
作者 何薇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5-57,共3页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倾向、认知特征等都会折射在语言表达上。而充斥于日语表达中的那种委婉含蓄的模式就是构建在话语者思维模式以及认知心理的需求这个平台之上的。"てくれる"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倾向、认知特征等都会折射在语言表达上。而充斥于日语表达中的那种委婉含蓄的模式就是构建在话语者思维模式以及认知心理的需求这个平台之上的。"てくれる"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授受关系的表达方式。将研究视点放在日本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使用心理上,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归纳来探讨"てくれる"的文化特征,即,"てくれる"的使用与日本人"内"意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征 意识 思维模式 使用心理
下载PDF
第一本体与内意识——兼及一种可能的道德主体性
10
作者 郝亿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0,共8页
海德格尔称"主体性哲学"是现代思想之病,不过其锋芒所指主要为知识主体性与生产主体性。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及本体论出发,指明"主体"即"基体"即"第一本体"。人之为人的第一本体是灵魂,... 海德格尔称"主体性哲学"是现代思想之病,不过其锋芒所指主要为知识主体性与生产主体性。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及本体论出发,指明"主体"即"基体"即"第一本体"。人之为人的第一本体是灵魂,而灵魂只有在具有自身知觉的心灵现象中方可通达自身。内意识不仅体现为自身知觉,也体现为内认识及内情感。其中内认识限定了绝对知识的范围,内情感是"欲求"自身正误定向和升华的枢机。基于体验的内意识为建立一种成全它者的道德主体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第一本体 自身觉知 意识 体验
下载PDF
逝者如斯夫 生生不息——关于时间的能动虚无性
11
作者 王佩琼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共11页
时间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何为时间?至今未有公认的表述。沿着巴门尼德存在问题的客体求解方向,传统西方哲学将时间看作是外在于主体的、无限绵延着的客观存在者。这种时间观的困难在于,时间客体无法像其他客体一样为主体所直观,... 时间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何为时间?至今未有公认的表述。沿着巴门尼德存在问题的客体求解方向,传统西方哲学将时间看作是外在于主体的、无限绵延着的客观存在者。这种时间观的困难在于,时间客体无法像其他客体一样为主体所直观,而且,客观事物性质的多样性与时间的匀一性之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康德的时间观均是如此。康德关于时间的二律悖反实际上宣告了客观时间的破产。以胡塞尔为开端,将时间问题的求解方向由客体转向主体,认为时间是人的内意识。其他哲学家探讨了主体的性质,将时间的求解引向虚无。本文明确地将时间定义为主体人能动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不是僵死的、静止的虚无,而是能动的、不断充实自己的虚无状态。这种能动的虚无状态是人类创造性的前提条件,是主体绵延感的起源。死亡是能动性的消失,是时间的终止。牛顿绝对时间观是亚里士多德、康德时间观的继承,之间存在着共有的、不可调和的逻辑矛盾。钟表时间则是主体对于时间的客观建构,潜在地指向虚无。能动虚无时间观具有时间问题求解的终极性,其价值在于可以解释所有关于时间的日常表述,并终结所有关于客观时间的无谓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时间性 意识 能动性 虚无
下载PDF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被引量:24
12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虽然我们的意识千变万化、流动不息,但仍然具有一个稳定的纵意向和横意向结构。也正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流动性和时间性,我们才能够觉知时间化的感觉内容以及感觉内容的时间化,并进一步将这些时间化的内容立义为时间客体,再进一步感知到这... 虽然我们的意识千变万化、流动不息,但仍然具有一个稳定的纵意向和横意向结构。也正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流动性和时间性,我们才能够觉知时间化的感觉内容以及感觉内容的时间化,并进一步将这些时间化的内容立义为时间客体,再进一步感知到这些客体的时间性,最终可以把时间本身当作客体,即构造出客观时间。这是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的一个基本思路和基本结论。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内时间意识是客观时间产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意向性 时间意识 在时间 客观时间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柳 张希 蔡春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188-3193,共6页
背景睡眠障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受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敏感性是焦虑影响失眠的重要桥梁,其与内感觉障碍也有重要联系。目前针对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关系的研究较少。了... 背景睡眠障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受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敏感性是焦虑影响失眠的重要桥梁,其与内感觉障碍也有重要联系。目前针对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关系的研究较少。了解更多有关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可能会为这些领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目的调查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失眠症状的预测因素,为实施失眠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2019年10-12月在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70例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内感觉意识问卷(IAQ)、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ASI-3)、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4.1%。78.8%(126/160)的参与者经历失眠,其中,轻度失眠者63例(50.0%),中度失眠者53例(42.1%),严重失眠者10例(7.9%)。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IAQ评分为(55.39±11.58)分,ASI-3评分为(34.76±16.35)分,ISI评分为(12.36±6.38)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I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两两呈线性正相关(r=0.406~0.55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性别、疾病类型,焦虑敏感性(b=0.216,P<0.001)与内感觉意识(b=0.224,P<0.001)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两者共同解释失眠症状总方差的46.3%。结论内感觉意识和焦虑敏感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重要预测指标。使用多模式的身心综合行为干预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入睡和睡眠障碍 感觉意识 焦虑敏感性
下载PDF
孝道时间性与人类学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祥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0,共10页
研究孝道与人性的关系,离不开当代人类学对于人类独特性的新发现。这些发现否定了一些以往的论断,又新发现了一些以前不知者,两者中都有与孝道相关者。在梳理了这方面的情况之后,通过哲学人类学的视野来探讨男女为何会成为夫妇,孝道为... 研究孝道与人性的关系,离不开当代人类学对于人类独特性的新发现。这些发现否定了一些以往的论断,又新发现了一些以前不知者,两者中都有与孝道相关者。在梳理了这方面的情况之后,通过哲学人类学的视野来探讨男女为何会成为夫妇,孝道为何是一种人类特性,尤其是孝是如何在人类时间意识的变化中出现于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广义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方式导致了人类新生儿的极度不成熟。相比于工具的改进、打猎获得肉食等其他影响人类进化的因素,新生儿不成熟的特征更持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基本育子方式和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时间意识的深长化,为孝道的出现准备下了长期记忆的意识前提。孝道意识的呈现不可归因于年长者的有用,而是深长时间意识被育子经验反转激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特性 夫妇及家庭的形成 人类婴儿的极度不成熟 时间意识的深长化 亲子互绕联体
下载PDF
意识流小说的时间性何为?——内时间意识的书写及其对真实的塑造
15
作者 张巧 龚奕星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性分析,研究者往往采用心理主义的阐释路径而容易使其混同于心理时间。意识流小说作为时间性小说,在于它以文学手法书写了内时间意识。参照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原印象”概念,意识流小说主要塑造了三种时间意... 对意识流小说的时间性分析,研究者往往采用心理主义的阐释路径而容易使其混同于心理时间。意识流小说作为时间性小说,在于它以文学手法书写了内时间意识。参照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原印象”概念,意识流小说主要塑造了三种时间意识状态。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的书写程式,其文学真实并不基于对外在现实世界的指涉,而是藉由内时间意识的仿拟,激发感知“当下”的深层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 时间性 时间意识形态 深层真实
下载PDF
确然之地基,还是显现之场所?——论意识在现象学中的地位
16
作者 高松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现象学中的“意识”超越了近代认识论中确然性基础的角色,成为使一切对象得以显现的超越论场所。通过对“超越”和“超越论”的重新解读,现象学揭示了意识的内时间视域结构,使其成为一切对象得以显现的可能性条件。这种超越论转向将意... 现象学中的“意识”超越了近代认识论中确然性基础的角色,成为使一切对象得以显现的超越论场所。通过对“超越”和“超越论”的重新解读,现象学揭示了意识的内时间视域结构,使其成为一切对象得以显现的可能性条件。这种超越论转向将意识从知识论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现象学成为真正的第一哲学,并探究对象显现的根源与可能性。现象学不应执着于意识的确定性,而应将意识视为开启一切显现的场所,从而为理解世界和存在开辟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论 显现 时间意识 明见性
下载PDF
超越死亡:论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理论中的爱之共同体
17
作者 王朝璐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 自我维度在内时间意识中显现为生活主体,爱之共同体是生活主体的重要阶段。探讨爱之共同体的发生进程,势必要聚焦其中的关键节点--人格生成、世代生成以及爱之共同体。同时,还应抓住自我维度这条线索,从自我通过同感单向地通达他者,发展为自我与他者彼此通达,并尝试消弭主体之间的间隙,来展现爱之共同体的双重主体间性。在爱之共同体中,内时间意识真正完成了个体化,显现为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存在,推进了内时间意识由时间性发生向人格性发生的转变。由此,历史、文化等具有实践意义的事件才能发生,并推动实践现象学视域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人格 家庭 死亡 爱之共同体
下载PDF
奇点革命:从胡塞尔的“游戏场”看“元宇宙”领域构建——兼论斯蒂格勒的“第三持存”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东光 文成伟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7,共10页
实现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穿越临界点是元宇宙领域构建的第一个入口平台,因此,穿越临界点意味着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以及元宇宙自身系统等所有事情之间都互相连接,达到现实本身的“奇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以点性现在揭示... 实现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穿越临界点是元宇宙领域构建的第一个入口平台,因此,穿越临界点意味着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交互以及元宇宙自身系统等所有事情之间都互相连接,达到现实本身的“奇点”。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理论,以点性现在揭示内时间意识既构成原感觉单独的个体,又使个体在整体连续中受到内在秩序统一。而时间位置此时的“现在”作为时间意识的唯一性,成为视觉感觉领域一种内在秩序的先天朝向。受此启发得出,穿越奇点的根本在于真实现实与虚拟现实相融合于内在统一秩序中。而其中人尽管受控于数字化技术,但其自身意识无论如何都不会如斯蒂格勒所说因受数字化化技术影响而被改变,永远都是以其自身系统与客观对象建立联系,构建自身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时间意识 原感觉 奇点交互 虚拟我
原文传递
自身意识与内时间意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猛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自身意识是界定意识的意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高阶理论诉诸两个在个数上有差异的心灵活动之间的外在关系,自身表象理论则将自身意识的关系限制于一阶意识内部,认为意识在指向外在对象的同时将自身作为对象内容进行表象。胡塞尔对内时间... 自身意识是界定意识的意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高阶理论诉诸两个在个数上有差异的心灵活动之间的外在关系,自身表象理论则将自身意识的关系限制于一阶意识内部,认为意识在指向外在对象的同时将自身作为对象内容进行表象。胡塞尔对内时间意识的讨论提供了理解自身意识的可能方案。胡塞尔通过对内时间意识结构的分析,讨论了意识如何进行自身显现。本论文批评了一些现象学者以对象内容来解释意识在内时间意识中的自身显现的做法,并从现象学的角度论证了,意识如何能够不作为对象内容而以时间性的自身意识的方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自身意识 时间意识 意向性
原文传递
游戏冲动何以在时间中扬弃时间?——论席勒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之二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彦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本文认为,"时间性"是席勒的美育思想与美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机杼之一,也是亟待揭示的隐秘之所在。席勒认为,要从构成状态上对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之间最为根本的区别进行清晰的描述,就必须依据"时间性",前者作为促... 本文认为,"时间性"是席勒的美育思想与美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机杼之一,也是亟待揭示的隐秘之所在。席勒认为,要从构成状态上对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之间最为根本的区别进行清晰的描述,就必须依据"时间性",前者作为促迫的时间性不可能具有深远之未来前景,而后者作为科学之原理、伦理之规范、宗教之神祗则会扬弃时间;且时间性绝不是一个独立于两种冲动之外的第三方标准,而是两种冲动自身原发性的呈显状态。只有在游戏冲动之中,才能使理性在感性活动之中开启、兴发出来,并持守于游戏活动之中。席勒的"活的形象"思想则是侧重对审美活动进行内时间意识构成维度的"流畅"特性分析,由此出发,席勒奠定了美育思想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游戏冲动 感性冲动 理性冲动 时间性 时间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