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阐释、训诂与文本的规定性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跣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
南开大学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59,F0002,282,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STA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级重大项目(2020-KYLX01-05)。
-
文摘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其自在规定性和关系规定性。中国训诂学立足“语词之链”,着眼于文本的自在规定性,是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的融合。它扎根语义本位,坚守确定性追求,秉持客观主义历史观,坚持在方法论范畴内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学科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经典和指导思想,都没有重大的变化。这是故步自封,也是自我坚守,是理论缺陷,也是独特价值。西方阐释学立足“时间之流”,着眼于文本的关系规定性和文本意义的实现方式。西方阐释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阐释学循环的深化过程,是关系规定性不断扩展的过程。西方阐释学把对关系规定性的关注贯彻到底,也把历史性和历史主义贯彻到底,导致了文本阐释活动中“物与人的彻底历史化”。对于西方阐释学而言,历史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造就了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和阐释观。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中国阐释学,必须立足中国资源,关注中国问题,尊重文化差异,强调世界眼光,在借鉴西方阐释学的成就与进展的同时,踏踏实实地汲取中国训诂学的精神、方法、理论和概念。
-
关键词
训诂学
阐释学
自在规定性
关系规定性
历史主义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