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国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5,共8页
滕尼斯认为共同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情感导向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有机的、持久的、自然的;一种是以利益导向为基础的"社会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人为的、暂时的和机械的,并从这两种生活方式... 滕尼斯认为共同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情感导向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有机的、持久的、自然的;一种是以利益导向为基础的"社会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人为的、暂时的和机械的,并从这两种生活方式中综合出了共同体/社会这样一对基本概念。滕尼斯从理论或概念的类型出发来认识与理解人类社群的事实生活,奠定了社会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意识与"标准类型",这组概念看似对立,但其实辩证统一真实存在于人类社群生活中。这种分类研究以整体主义、历史主义为视角,以霍布斯、康德的哲学为基础,通过心理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理论,来解析人类社群生活的实然状态,对当代中国村落共同体的典型类型研究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社会 本质意志 选择意志 村落共同体
原文传递
交易成本理论下老人组的复兴缘由分析——以潮汕地区M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凯煌 闫志刚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3-39,共7页
通过对M村老人组的实证调研,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与共同体/社会概念,分析研究乡村宗族组织的复兴缘由。在潮汕地区老人组这类宗族组织与村民、村委会、其他农村民间组织之间分别有互惠、互利和合作制衡的互动关系。透过上述分析,宗族组织... 通过对M村老人组的实证调研,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与共同体/社会概念,分析研究乡村宗族组织的复兴缘由。在潮汕地区老人组这类宗族组织与村民、村委会、其他农村民间组织之间分别有互惠、互利和合作制衡的互动关系。透过上述分析,宗族组织是作为乡村本土资源的载体存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价值并积极加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组织 老人组 交易成本理论 共同体/社会 复兴缘由
下载PDF
伦理共同体何以可能——试论其理论维度上的演变及现代困境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越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共同体"概念发端于古希腊哲学,近代发展为一个与"社会"相对的社会学概念而受到关注,后被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所广泛借用。"伦理共同体"之所以可能的条件为共同性、主观认同、内部法... "共同体"概念发端于古希腊哲学,近代发展为一个与"社会"相对的社会学概念而受到关注,后被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所广泛借用。"伦理共同体"之所以可能的条件为共同性、主观认同、内部法则、内在性和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共同体 宗教共同体 共同体社会
原文传递
乡规民约与村治:研究范式的综述与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丽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中国乡村共同体残存而社会未立的格局使自上而下的法治国建设遭遇落地难题。乡村自治范式混淆"共同体"与"社会"的团结性,共同体以压制法而社会以恢复法为自治基础,共同体自治掣肘社会自治的形成。法治国以社会自治... 中国乡村共同体残存而社会未立的格局使自上而下的法治国建设遭遇落地难题。乡村自治范式混淆"共同体"与"社会"的团结性,共同体以压制法而社会以恢复法为自治基础,共同体自治掣肘社会自治的形成。法治国以社会自治为基础,以乡民自治排斥国家法,不利于乡村从"共同体性"到"社会性"的转型。"官督民治"较乡民自治主张更贴近中国经验,为国家法与乡规民约合作之基础。乡规民约研究的"个性化"范式基于文化自觉或实践理性,注意政治疆域内的地理差异和民族多元,主张国家法的统一理性化秩序应与地方生活经验理性化有更多亲和;但该范式缺乏对个性化乡规民约普遍化和通则化以通向统一法秩序的努力。行动中的法范式关注乡治中有效而便捷的手段,挖掘乡规民约在维风导俗、治安与群防、社仓与资源保护等方面作用;但该范式只关注乡规民约的某一方面,忽视了杨开道的"乡治的整个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法治国 共同体社会 乡村治理 理性化
下载PDF
滕尼斯家论述及其当代启示
5
作者 林志标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以“共同体”和“社会”区分不同的人类群体组织形式,关于作为“共同体”原初形态的“家”的论述和思想是他构建社会学思想大厦的重要基石。滕尼斯家论述是在对应“社会”的“共同体”和对应“抉择意志”的“本质意...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以“共同体”和“社会”区分不同的人类群体组织形式,关于作为“共同体”原初形态的“家”的论述和思想是他构建社会学思想大厦的重要基石。滕尼斯家论述是在对应“社会”的“共同体”和对应“抉择意志”的“本质意志”框架下展开的,“共同体”和“本质意志”是其家论述的底层逻辑;同时,滕尼斯家论述受到19世纪德意志社会大环境和其家庭出身与家庭生活小环境,以及梅因、基尔克、马克思等先哲同侪的深刻影响。滕尼斯的家论述对当代社会关于终身学习、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共同富裕对抗社会压迫、同步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均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社会 共同体 本质意志
下载PDF
大数据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 被引量:34
6
作者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 罗铮(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8,共10页
当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大数据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一时代,马克思的理论所固有的批判性与辩证性是理解、分析、批判大数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社交媒体用户的消费性数字劳动是再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促发了新的生产关系以... 当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大数据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一时代,马克思的理论所固有的批判性与辩证性是理解、分析、批判大数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社交媒体用户的消费性数字劳动是再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促发了新的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内部数字产品商品化与共享化之间的对立。随之而来的是总体利润率的下降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及经济危机向意识形态危机的转变。文章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体现为夸大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以转移国民对国内矛盾和冲突的关注,宣扬民族主义以化解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因此,全世界的进步力量需要团结一致,形成反对右翼独裁主义的同盟,一起朝着共同体社会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资本主义 监视性意识形态 共同体社会
原文传递
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交换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庆德 潘春梅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7,共12页
交换涵义并不限于经济,而涵盖了社会;交换不仅是生命基质的必要要素,也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社会,会产生不同的交换模式;同一交换模式对共同体内部或外部所发挥的功能、运行的目标指向及其影响,也是大有差... 交换涵义并不限于经济,而涵盖了社会;交换不仅是生命基质的必要要素,也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社会,会产生不同的交换模式;同一交换模式对共同体内部或外部所发挥的功能、运行的目标指向及其影响,也是大有差异的。将这些不同的交换模式与具体的历史阶段、社会结构或文化背景关联为一体,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性质、功能及其目标指向,就为经济人类学在同历史学、社会学的交叉研究中,提供了一个更新视域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涵义 交换模式 共同体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从两对范畴看滕尼斯与涂尔干的学术旨趣——浅析“共同体”“社会”和“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玲萍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6年第12期8-11,共4页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但是两位社会学大师看待这相似范畴时观点相左,主要是因为两者分析视角不同,由此看出其在学术... 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和“社会”两对概念与涂尔干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相似,都是作为描述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态的理想类型。但是两位社会学大师看待这相似范畴时观点相左,主要是因为两者分析视角不同,由此看出其在学术旨趣上的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学术旨趣
下载PDF
生活政治的内在张力:村治秩序考量与共同体社会想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扬金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9-177,共9页
生活政治是国家政治与公民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政治活动。国家政治的正式制度与公民生活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是生活政治内在张力的主要表现,也是形塑生活政治秩序的主因。村民自治强调村民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村治运作过程就... 生活政治是国家政治与公民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政治活动。国家政治的正式制度与公民生活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是生活政治内在张力的主要表现,也是形塑生活政治秩序的主因。村民自治强调村民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村治运作过程就是典型的生活政治过程,村治秩序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这种生活政治内在张力的大小。现实中,囿于村治正式制度与农村内生的非正式制度相互间的较大张力,村治秩序面临较大的挑战。文章选取我国中部S自然村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干部、普通村民、村庄强人等村治主体的行动逻辑,展现了其中的生活政治张力及其带来的村治秩序风险。认为在传统村落共同体基因不断式微的背景下,建构与现实农村相契合的现代村落共同体社会,也许是消解村治秩序风险的良好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政治 村民自治 村治秩序 共同体社会
原文传递
“让每一个人都必然感兴趣的事物”——康德关于哲学的世界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尤根·史陶森伯格 刘哲(译)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依照西塞罗被广为征引的话,是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下,并让哲学开始思索人类的生活和善恶之事,由此哲学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实践哲学。如果人们意识到实践不是通过单一个人而是通过共同体社会来完成的,那么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在... 依照西塞罗被广为征引的话,是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下,并让哲学开始思索人类的生活和善恶之事,由此哲学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实践哲学。如果人们意识到实践不是通过单一个人而是通过共同体社会来完成的,那么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苏格拉底那里,哲学另外还获得了一个新的任务,这就是要进行极端性的询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社会 极端性 西塞罗 道德法则 纯粹理性 先天综合判断 实在性 问题域 理性批判 道德意向
原文传递
水资源工程共同体社会责任探析
11
作者 刘洪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5,68,共4页
利用工程共同体社会责任(ECSR)概念,引入水资源工程共同体社会责任(WRECSR)的概念,分析了WRECSR的必要性、特点及驱动力,指出了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异同,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工程哲学 水资源工程共同体社会责任 特点 驱动力
下载PDF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思考
12
作者 王斌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年第6X期181-,共1页
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与中国社会新时期城乡医疗保障目标具有不谋而合的契合性。欧洲社会质量理论认为:"社会质量(social quality)是指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其共同体社会与经济生活,并且这种生活能够提升其... 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与中国社会新时期城乡医疗保障目标具有不谋而合的契合性。欧洲社会质量理论认为:"社会质量(social quality)是指人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其共同体社会与经济生活,并且这种生活能够提升其福利和潜能。"然而通过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医保政策,就会发现基于人本价值的关注度是明显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医疗保障 共同体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