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梭质粒pCEPmB_7的构建及其对小鼠宫颈癌U_(14)细胞体内生长的影 被引量:1
1
作者 章红 江全 +3 位作者 袁铿 戴志芳 袁芳 江紫生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基因表达载体pCEPmB7,并研究该质粒转染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后的体内致瘤性变化。方法:(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和XhoⅠ分别对质粒pCEP4和pLXSNmB7进行双酶切... 目的:构建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基因表达载体pCEPmB7,并研究该质粒转染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后的体内致瘤性变化。方法:(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和XhoⅠ分别对质粒pCEP4和pLXSNmB7进行双酶切,分别回收10.4kb的线性pCEP4DNA片断和0.9kb的mB7cDNA片断,将上述两片断混合,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连接液转化受体菌TG-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连接是否正确;(2)用电穿孔法将pCEPmB7转染U14细胞,转染后的细胞经HygromycinB(200μg/ml)选择培养2周后得到选择阳性混合克隆细胞U14/pCEPmB7,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14/pCEPmB7细胞中B7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3)将U14和U14/pCEPmB7细胞分别以不同的剂量皮下接种昆明鼠,找出两种细胞的最小成瘤剂量(minimaltumorigenicdoses,MiTD)。结果:(1)连接后的新质粒经双酶切和单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连接正确,该质粒即为pCEPmB7;(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U14细胞的B7表达阳性率为5.24%,U14/pCEPmB7细胞的B7表达阳性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基因表达 共刺激分子b7 细胞系 致癌性试验 电穿孔法
下载PDF
肾脏固有细胞的抗原呈递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梦宇 何振坤 陈丽萌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抗原呈递是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的关键环节。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及部分B细胞等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同时表达MHCⅡ类分子(MHC-Ⅱ)和共刺激分子B7家族蛋白,如B7-1(又称CD80)、B7-2(又称CD86)等,
关键词 抗原呈递细胞 肾小管间质疾病 固有细胞 肾小球 共刺激分子b7 MHCⅡ类分子 肾脏 自身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肿瘤的共刺激分子B7基因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曹艳红 刘旭 李殿俊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近年来,人们对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对共刺激分子基因治疗的研究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课题之一.共刺激分子主要有B7、ICAM-1、LFA-3和VCAM-1等,而B7分子是1982年Clark等人在研究B细胞分化表面标志时发现的一种主要表... 近年来,人们对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对共刺激分子基因治疗的研究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课题之一.共刺激分子主要有B7、ICAM-1、LFA-3和VCAM-1等,而B7分子是1982年Clark等人在研究B细胞分化表面标志时发现的一种主要表达于活化B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共刺激分子b7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俊芳 夏建国 《卫生职业教育》 2008年第13期148-151,共4页
共刺激分子B7家族对激活和抑制T细胞免疫非常关键。这些分子不仅提供起始、增强和维持T细胞免疫关键的正向第二信号,而且产生限制、减弱和中止T细胞反应的关键信号。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不表达共刺激分子B7,或表达水平很低,不能使T细... 共刺激分子B7家族对激活和抑制T细胞免疫非常关键。这些分子不仅提供起始、增强和维持T细胞免疫关键的正向第二信号,而且产生限制、减弱和中止T细胞反应的关键信号。大多数肿瘤细胞表面不表达共刺激分子B7,或表达水平很低,不能使T细胞活化,从而使肿瘤细胞能够逃逸机体免疫的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b7 肿瘤免疫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大鼠乳腺癌细胞共表达mMIP-1α和mB7-1
5
作者 王振发 王烈 +5 位作者 王瑜 陈少全 林晨 卫立辛 覃林花 张长松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mMIP-1α 乳腺癌细胞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 表达 共刺激分子b7 大鼠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免疫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共刺激分子B7在泌尿系肿瘤的表达
6
作者 李鸿伟 俞莉章 +3 位作者 李宏军 宓培 丁义 那彦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B7与CD28和CTLA4作为共刺激信号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泌尿系肿瘤B7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11... 目的探讨B7与CD28和CTLA4作为共刺激信号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泌尿系肿瘤B7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11例阳性,免疫组化6例阳性,RTPCR与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有所不同。病理切片观察B7阳性肿瘤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内有坏死。结论某些肿瘤细胞表达B7基因,肿瘤内有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共刺激分子b7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监测大鼠心脏移植前后共刺激分子B7及其受体表达的意义
7
作者 周永列 严志焜 +5 位作者 吕治林 赵仲生 邱莲女 周冰 潘晓华 林惠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观察共刺激分子B7-1、B7-2及其受体CD28、OX40和CD11a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中B7分子及OX40、CD11a、CD28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 目的观察共刺激分子B7-1、B7-2及其受体CD28、OX40和CD11a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中B7分子及OX40、CD11a、CD28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B7-1、B7-2分子及OX40、CD11a受体的表达高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7 d或维持高峰平台至术后第7 d,此时移植物排斥反应多表现为2~3级;CD28受体的表达在移植前后与排斥反应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动态监测大鼠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中B7-1、B7-2分子及OX40、CD11a受体的表达有助于观察移植排斥反应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大鼠 心脏移植 共刺激分子b7 受体 表达
原文传递
共刺激分子B_7与肿瘤免疫
8
作者 李文洲 张齐钧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7年第6期369-372,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基因治疗 免疫 共刺激分子b7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大鼠乳腺癌细胞共表达mMIP-1α和mB7-1
9
作者 王振发 王烈 +5 位作者 王瑜 陈少全 林晨 卫立辛 覃林花 张长松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99-301,共3页
关键词 mMIP-1α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 乳腺癌细胞 共刺激分子b7 表达 免疫基因治疗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抗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共表达人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邱兆华 劳妙芬 吴祖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毒 ,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病毒 ,获得高滴度和高纯度的病毒 .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LISA和流式细胞分析 ,检测BB 1 0 2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在喉癌细胞Hep 2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BB 1 0 2能够有效地将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Hep 2细胞并使其在细胞中高效表达 ,表达高峰期为转染后 2~ 4d ,此后随时间递减 ,可持续 1 0d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抑癌基因P5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免疫共刺激分子b7-1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爱年 仲玲玲 王成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sB7-H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影像结果 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42例和非易损斑块组7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sB7-H3、sICAM-1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男性占比及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sB7-H3、sICAM-1水平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sB7-H3、sICAM-1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B7-H3、sICAM-1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1.16 ng/ml,342.50 ng/ml,灵敏度分别为83.33%和80.95%,特异度分别为67.11%和76.3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6和0.845,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6.05%和0.88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B7-H3、sICAM-1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关,临床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B7-H3、sICAM-1可以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晓飞 于丽娜 刘京 《现代医学》 2021年第11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80例,依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宫颈癌组40例和宫颈慢性病变(宫颈良性...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的表达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宫颈病变患者80例,依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宫颈癌组40例和宫颈慢性病变(宫颈良性组)40例;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及B7-H6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与宫颈良性组SCCA、CEA、CA125、TNF-α、B7-H6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宫颈癌组SCCA、CEA、CA125、TNF-α、B7-H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和宫颈良性组IL-2、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宫颈癌组IL-2、IFN-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宫颈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SCCA、CEA、CA125)、血清炎症因子(IL-2、IFN-γ、TNF-α)和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炎症因子 协同共刺激分子b7-H6
原文传递
不同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B7-H1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云 李红霞 +4 位作者 冯涛 王媛媛 白璐 宋波 梅夏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1029-1032,1061,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高ALT组(A组)、高病毒载量低ALT组(B组)、低病毒载量组(C组)及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高ALT组(A组)、高病毒载量低ALT组(B组)、低病毒载量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D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HLA-DR、CD80、CD86、CD83、CD1a、B7-H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IL-10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1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A、B、C组与D组比较分别为42.3±4.9%、46.7±7.0%、52.5±6.3%vs 94.5±3.5%;34.5±5.3%、39.9±6.4%、45.6±5.2%vs 90.6±6.5%;38.2±8.6%、36.1±5.4%、42.5±6.8%vs87.7±5.1%;28.3±6.5%、25.6±3.4%、33.5±4.3%vs 82.6±4.8%;32.3±5.8%、29.3±5.3%、48.3±4.9%vs 68.2±5.2%P<0.05),B7-H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7.48±21.4%、21.83±20.2%、15.43±10.32%vs 4.23±2.2%P<0.05)。B7-H1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与IL-1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其机制可能与树突状细胞高表达B7-H1有关。B7-H1高表达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功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b7-H1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变化及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韩艳平 菅广敏 +2 位作者 边菁 刘红春 孙静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86-1990,共5页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术后接受为期1 a随访,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2例)与未复发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评价血清TK1、STAT1、B7-H4水平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TK1、sB7-H4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STAT1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复发组术后3、7 d的血清TK1、sB7-H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STAT1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3、7 d血清TK1、sB7-H4、STAT1联合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944,均大于各时间点三项血清指标单独预测,且术后7 d预测价值更高,此时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6.33%。结论 血清TK1、sB7-H4、STAT1水平变化与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且在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发 胸苷激酶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共刺激分子b7-H4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H3通过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的影响
15
作者 徐如嫣 顾冬梅 +9 位作者 刘文珺 徐佳 张东泽 余越 谢金晶 孙方昕 陈彦 周好 黄雪 张光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B7H3)通过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 topoisom eraseⅡalpha,TOP2A)的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化...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B7H3)通过调控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 topoisom eraseⅡalpha,TOP2A)的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采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B7H3,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验证敲除结果。采用半抑制浓度值分析、集落形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荧光双染色检测凋亡细胞以及细胞周期测定等方法验证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作用的敏感性。小干扰TOP2A及其过表达TOP2A回复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构建小鼠皮下成瘤模型验证体内B7H3表达与多柔比星化疗的作用。结果高表达B7H3的肿瘤组织对多柔比星治疗更加敏感。成功构建B7H3敲除的乳腺癌细胞。B7H3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作用更敏感。B7H3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途径促进TOP2A的表达,进而增加乳腺癌细胞对多柔比星作用的敏感性。小鼠体内实验证明,B7H3高表达可增加乳腺癌对多柔比星化疗的敏感性。结论B7H3通过激活NF-κB通路调控TOP2A的表达使乳腺癌对多柔比星化疗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共刺激分子b7H3 化疗 多柔比星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敏感性
下载PDF
血清CA125、SMRP、B7-H4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灵 陈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9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T细胞共刺激分子B7(B7-H4)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另选取同时...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T细胞共刺激分子B7(B7-H4)联合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另选取同时期8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卵巢良性病变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A125、SMRP、B7-H4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SMRP、B7-H4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效能。此外,分析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SMRP、B7-H4水平的差异。结果:卵巢癌组血清CA125、SMRP、B7-H4水平分别为(44.71±10.30)U/mL、(3.46±0.57)nmol/L、(277.19±24.68)μg/L,均高于卵巢良性病变组的(25.29±6.32)U/mL、(0.90±0.20)nmol/L、(16.87±2.5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CA125、SMRP、B7-H4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4,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此时敏感度为87.07%、特异度为86.33%。TNM分期为Ⅲ期、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SMRP、B7-H4水平均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SMRP、B7-H4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SMRP、B7-H4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均存在异常高表达,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且能有效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 T细胞共刺激分子b7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B7-1、B7-2与CD28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晓翔 封其华 +2 位作者 李晓忠 于葛华 戴继宏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B7-1、B7-2和CD28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从蛋白质水平检测了3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其中11例诊断为紫癜性肾炎)和20例正常儿童PBMC中B7-1、B7-2和C...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B7-1、B7-2和CD28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从蛋白质水平检测了3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其中11例诊断为紫癜性肾炎)和20例正常儿童PBMC中B7-1、B7-2和CD2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B7-2蛋白和CD28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间B7-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18例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 UMA)增高的HSP患儿共刺激分子B7-2、CD28蛋白的表达与24 h UMA呈等级正相关。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共刺激分子B7-2、CD28表达异常增加,可能参与HSP的起病,而且B7-2、CD28蛋白的表达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等级正相关,提示可以作为监测HSP患儿病情以及检测早期肾脏损害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共刺激分子b7-1 b7-2 CD28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清CCL19、sB7-H3、sPD-1水平变化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穆春晖 陈会然 王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731-1734,1739,共5页
目的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水平变化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ROU患者320例为ROU组,同期在该院... 目的探究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水平变化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ROU患者320例为ROU组,同期在该院体检无口腔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CCL19、sB7-H3、sPD-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ROU患者血清中CCL19、sB7-H3、sPD-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U患者血清中CCL19、sB7-H3、sPD-1水平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OU组血清中CCL19、sPD-1水平显著升高,sB7-H3水平显著降低(P<0.05)。ROU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OU患者血清中CCL19、sPD-1水平与IL-6、IL-10、TNF-α水平呈正相关,sB7-H3水平与IL-6、IL-10、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血清中CCL19、sPD-1水平显著升高,sB7-H3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CCL19、sB7-H3、sPD-1三者联合预测ROU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_(CCL19-三者联合)=3.294,P=0.001;Z_(sB7-H3-三者联合)=4.348,P<0.001;Z_(sPD-1-三者联合)=4.990,P<0.001)。结论ROU患者血清中CCL19、sPD-1呈高表达,sB7-H3呈低表达,三者对预测ROU患者的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趋化因子配体19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复发
下载PDF
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双喜 马安娜 田小军 《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B7-H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ACI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ACI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ACI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丁苯酞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差异,并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分为治疗有效组(n=91)与治疗无效组(n=49),比较两组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明确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重度、大面积梗死、颈动脉重度狭窄ACI患者血清Pannexin1、TSP-1、sB7-H3处于较高水平(P<0.05)。治疗后,ACI患者使用丁苯酞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血清Pannexin1、TSP-1、sB7-H3表达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与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53、0.425、0.46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受疾病程度、梗死面积、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外,Pannexin1、TSP-1、sB7-H3同样是影响ACI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annexin1、TSP-1、sB7-H3三项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34显著高于三项单独预测,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Pannexin1、TSP-1、sB7-H3在ACI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与患者丁苯酞治疗效果有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监测血清Pannexin1、TSP-1、sB7-H3水平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连接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下载PDF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B7-H4和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张宁宁 杨哲 +3 位作者 檀丽梅 李振宁 王迪 魏永志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B7-H4)和蛋白激酶Cδ(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本院做宫颈癌前筛查的女性160例...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B7-H4)和蛋白激酶Cδ(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本院做宫颈癌前筛查的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或炎症组(n=52)、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n=68)、高级别CIN组(n=40)。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宫颈细胞DNA倍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7-H4、PKCδ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B7-H4、PKC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6(30.8%)、27(39.7%)、26(65.0%)、12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5.8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正常或炎症组比较,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均高(均P<0.05);与低级别CIN组比较,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高(P<0.05)。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分别为(57.21±10.21)、(79.17±11.34)、(92.73±15.36)、(126.56±2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5,P<0.001),血清PKCδ水平分别为(89.34±18.29)、(71.79±15.82)、(53.39±11.84)、(40.23±1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2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正常或炎症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PKCδ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PKCδ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细胞DNA倍体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为0.78~0.8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蛋白激酶Cδ 早期诊断 宫颈细胞DNA倍体 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