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六经实质与六经病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金亮 季然 齐文升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张仲景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阴阳两气的多少、寒热辨证的高低、脏腑发病的部位,归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6个阶段,分述各经病变主要症状、脉象、治疗调护及顺传、逆传、直中等... 张仲景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阴阳两气的多少、寒热辨证的高低、脏腑发病的部位,归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6个阶段,分述各经病变主要症状、脉象、治疗调护及顺传、逆传、直中等传变方式。太阳病多为热病初期,治宜发汗祛邪或调和营卫;阳明病多为热病极期,治宜清热、通腑、祛邪,亦要注意正气的固护;少阳病多为热病中期,治宜益气、祛邪并重;太阴病多为热病后期,治宜温补阳气;少阴病多为热病后期,治宜回阳固脱;厥阴病多为热病晚期,治宜回阳兼清热、救阴兼散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外感热 三阴三阳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本质要素十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飞 闫晓光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2期1806-1810,共5页
《伤寒论》迄今已近两千年,虽饱经风霜,其全貌已难得一见,然其仅存部分也足已名垂青史,载入史册。《伤寒论》宗内难之旨,开辨证论治之先河,极大的发扬和继承了内难的六经理论。仲景阐释六经病证理论之慎思缜密,前后一贯,一气浑成,字字珠... 《伤寒论》迄今已近两千年,虽饱经风霜,其全貌已难得一见,然其仅存部分也足已名垂青史,载入史册。《伤寒论》宗内难之旨,开辨证论治之先河,极大的发扬和继承了内难的六经理论。仲景阐释六经病证理论之慎思缜密,前后一贯,一气浑成,字字珠玑,言之凿凿,犹如道之一以贯之,而浑然天成。六经实乃《伤寒论》之魂、之根,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不于此致力。为学问者当做到正本清源,六经好比《伤寒论》之根本源流,最需精研深思,融会贯通,不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否则最终只得窥其皮毛,不明精旨。后世虽经诸家论辩,终未能尽善人意,虽穷经皓首,亦难领略其真谛哉!以诸医之大贤,尚且如此,则吾岂敢妄论。故严守《内经》、《难经》精旨,立足《伤寒论》原文,以期极近仲景原义,旨在探析与《伤寒论》密切关联的诸多要素,仿孔圣之"述而不作",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客观准确,于医中圣人之本旨,心向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六经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实质探要 被引量:9
3
作者 吕黎明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16,共2页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起源于《内经》六经分证,六经辨证是对伤寒某经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对比、病机、病势、预后的高度概括,伤寒六经实质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手足十二经脉和所连属的脏腑及其生理...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起源于《内经》六经分证,六经辨证是对伤寒某经病证的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对比、病机、病势、预后的高度概括,伤寒六经实质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手足十二经脉和所连属的脏腑及其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六经 六经辨证
下载PDF
“标本中气”理论在伤寒六经病辨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登本 孙理军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内经》所创的“标本中气”理论是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理论成为研究伤寒六经病的主要思路 ,对指导六经病的辨证论治有重要价值。运用标本中气理论研究伤寒六经病证的方法 ,被称为“六经气化学说” ,成为研究仲景学术思想的... 《内经》所创的“标本中气”理论是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理论成为研究伤寒六经病的主要思路 ,对指导六经病的辨证论治有重要价值。运用标本中气理论研究伤寒六经病证的方法 ,被称为“六经气化学说” ,成为研究仲景学术思想的主要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标本中气 伤寒论 六经气化学说 辨证论治 治疗 《内经》
下载PDF
运用“六经病欲解时”辨治肺癌术后咳嗽验案1则 被引量:11
5
作者 史锁芳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4-45,共2页
“六经病欲解时”是指各经在其所属时间里,经气正旺.功能活动相对强盛,故祛邪却病正当其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 “六经病欲解时”是指各经在其所属时间里,经气正旺.功能活动相对强盛,故祛邪却病正当其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正由于六经病皆有“欲解”的时间窗.当值之际,经气正盛,正能胜邪,易于愈病,若能捕捉良机,“得时而调之”,施以方药,则可得益天时资助,却病除疾,可事半而功倍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肺癌术后 咳嗽 中药复方 验案
下载PDF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叶彤 谷松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阴病;中气不运,胃气易逆,脾阳易陷,则阴阳不相顺接,发为厥阴病。《伤寒论》中大量使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在运用峻下祛邪治法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在煎煮和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时刻注重脾胃,方后的药后宜忌与注意事项,也体现了张仲景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辨析脾胃之气的盛衰对掌握疾病发展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顾护脾胃思想 六经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病与气机升降失调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瑞 鲍艳举 花宝金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81-1582,共2页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 气机升降失调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之名实 被引量:7
8
作者 姜元安 张清苓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必定会涉及到"六经病"和"六经辨证"这两个重要概念。与"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直接相关的是"六经"。长期以来有关《伤寒论》之"六经"实质的争鸣偏离... 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必定会涉及到"六经病"和"六经辨证"这两个重要概念。与"六经病"及"六经辨证"直接相关的是"六经"。长期以来有关《伤寒论》之"六经"实质的争鸣偏离了文献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学术发展史的根据,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学术认识上的混乱,甚至使得有些人不顾文献事实而加以任意曲解,在客观上阻碍了学术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献为依据,首先探讨了《黄帝内经》中"六经"的概念,并回溯了宋代医家朱肱最初提出"六经病"的基本意义、进而从三阳三阴之名实方面强调了仲景创立三阳三阴辨证方法是用来认识伤寒病之发病特点及其传变规律,最后得出了经脉之"六经"不能取代《伤寒论》三阳三阴的结论。如果以约定俗成的态度将《伤寒论》之三阳三阴病定型为"六经病",则必须将"六经"还原到三阳三阴,用三阳三阴的方法来认识《伤寒论》所论之伤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 六经 六经 三阳三阴 辨证
下载PDF
质疑《伤寒论》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 被引量:8
9
作者 郑述铭 《光明中医》 2008年第4期409-411,共3页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六经病是仲景继承《内经》六经,发展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辨证论治纲领,它既包含病程的传变、转归,又反映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可以说伤寒六经病模型是外感病的综合模型,具有辨证论治的实践意义。而《伤寒论...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六经病是仲景继承《内经》六经,发展形成的一个独立的辨证论治纲领,它既包含病程的传变、转归,又反映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可以说伤寒六经病模型是外感病的综合模型,具有辨证论治的实践意义。而《伤寒论》中对六经病之循经传顺序定义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也即伤寒之邪侵袭人体之后为什么会按照这样的顺序传变呢?这样的循经传顺序是否正确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客观地讨论其形成之历史因素并论证其之正确与否,并提出更为合理的传变顺序,以求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揭露医学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疑 《伤寒论》 六经 循经传
下载PDF
中兽医医药对禽温病的卫气营血辨治运用
10
作者 王新民 周志国 戴永海 《兽药市场指南》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中兽医医药对禽温病的辨证论治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六经辨证为主。三种辩证分类法相互交叉联系,理、法、方药互为一致。如《外感温热篇》分“卫气营血”四期辩证;《温病条辨》划“上中下三焦辨证”三期分证;《伤寒论》将“外感... 中兽医医药对禽温病的辨证论治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六经辨证为主。三种辩证分类法相互交叉联系,理、法、方药互为一致。如《外感温热篇》分“卫气营血”四期辩证;《温病条辨》划“上中下三焦辨证”三期分证;《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病脉证并治”六期分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 《温条辨》 脉证并治 六经辨证 外感热 三焦辨证 六经 《伤寒论》
下载PDF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开泰 《河南中医》 2005年第6期6-9,共4页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病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机标识 证侯 辩证
下载PDF
基于营卫和六经病中风理论辨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钰洁 何靖 马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793-1796,共4页
基于营卫理论和六经病中风理论,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营卫不和、邪气郁遏为病机关键。通过探讨营卫与六经病中风、六经病中风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的相关性,认为营卫不和、邪气郁遏可致津亏、血虚而水盛,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基于营卫理论和六经病中风理论,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营卫不和、邪气郁遏为病机关键。通过探讨营卫与六经病中风、六经病中风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的相关性,认为营卫不和、邪气郁遏可致津亏、血虚而水盛,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提出运用六经病中风理论辨治营卫不和之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可从血小板减少症之太阳病中风、少阳病中风、太阴病中风、厥阴病中风进行辨治,分别运用桂枝汤和阴法解肌、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竹叶前胡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营卫不和 中风 六经 桂枝汤
原文传递
刍议六经病欲解时及临证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春丽 宗寿健 +1 位作者 胡晓杰 王兴臣 《国医论坛》 2020年第5期56-58,共3页
王兴臣教授在十二地支代表空间与时间的定位,十二消息卦取象表述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过程的基础上,解释六经病欲解时,并将之用于临床。三阳病欲解时,始于寅,终于戌,其过程反映了阳气于外的升降状态。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代表阳... 王兴臣教授在十二地支代表空间与时间的定位,十二消息卦取象表述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过程的基础上,解释六经病欲解时,并将之用于临床。三阳病欲解时,始于寅,终于戌,其过程反映了阳气于外的升降状态。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代表阳气升发至极,日中而阳气隆,故立汗解之法,制桂枝等方,使邪随汗出而散,使病愈于日中之时;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代表阳气转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故立攻下之法,制大、小承气等方,以泻下肠胃燥实而病愈于日西之时;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代表阳气初升,平旦前后为阳气升发之时,故制小柴胡等方,和解表里而病愈于平旦之时。三阴病欲解时始于亥,终于卯,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于内且逐渐升发,人体的阳气亦随之由潜藏而升发,阳从内生有助于驱逐阴寒,有利于三阴病欲解,故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欲解时 十二地支 十二消息卦 小柴胡汤 乌梅丸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病向愈时刻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邹建华 肖战说 汪受传 《四川中医》 2018年第6期33-35,共3页
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贯穿于整部《伤寒论》之中,其中对六经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叙述精当,上承《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与阴阳学说理论,并更有阐述及发挥,在六经病向愈时刻,即"欲解时"的探讨对临床上预测疾病转归有着重要... 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贯穿于整部《伤寒论》之中,其中对六经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叙述精当,上承《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与阴阳学说理论,并更有阐述及发挥,在六经病向愈时刻,即"欲解时"的探讨对临床上预测疾病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天人相应 六经 欲解时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关系探析
15
作者 王金昊 徐琬梨 +1 位作者 于丽云 刘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伤寒论》和针灸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伤寒论》中六经病和经络理论中“六经”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在命名方式、位置层次、症状表现及时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联系,但在归纳基础及...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伤寒论》和针灸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伤寒论》中六经病和经络理论中“六经”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在命名方式、位置层次、症状表现及时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联系,但在归纳基础及病理状态方面有区别。以枢机论少阳病与少阳经为例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解释,可为理解《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经络 少阳经 少阳 《伤寒论》 症状 枢机
下载PDF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病机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庆利 张德新 赖展少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3,共3页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的正常和异常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厥阴病是气血...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的正常和异常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厥阴病是气血升降的逆乱。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外感与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气机升降 六经
下载PDF
李赛美运用经方“小方”的临证思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丹蕾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369-372,共4页
总结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小方"的辨证思路、临床应用形式及特点。李赛美教授认为运用经方"小方"应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以六经辨证为重要法则,以八纲辨证作为基本方法进行定性定位;在辨证基础上根据特征性证候采... 总结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小方"的辨证思路、临床应用形式及特点。李赛美教授认为运用经方"小方"应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以六经辨证为重要法则,以八纲辨证作为基本方法进行定性定位;在辨证基础上根据特征性证候采用方证对应的方式,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选择"小方";临床上应用时以"小方"为模块有机结合,形成合方,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并善于以"小方"轻量应用,轻灵巧拨,以纠药性与病性之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思路 辨证思路 辨证论治思想 方证 伤寒论 八纲辨证 六经 君一臣二 寒热错杂 阳明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视角下《伤寒论》“六经病篇”提要
18
作者 陈腾飞 汤阳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13-716,720,共5页
“六经病篇”构成了《伤寒论》之主体内容,笔者结合ICU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的临床经验体会,认为“六经病篇”是多种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之整合。太阳病篇论述了各类外感病初期发汗法及禁忌证,以及发汗后基础... “六经病篇”构成了《伤寒论》之主体内容,笔者结合ICU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的临床经验体会,认为“六经病篇”是多种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之整合。太阳病篇论述了各类外感病初期发汗法及禁忌证,以及发汗后基础病种加重等变证之应对;阳明病篇论述了外感病中“发热、汗出、恶热”为主之病症,并详论了下法之应用时机、力度、禁忌等,旁及阳明中寒病、谷疸病等;少阳病篇之意义在于后世医家之发挥和推广;太阴病篇主要叙述了具有自限性的急性胃肠炎;少阴病篇主要论述了表现为中医“寒邪直中”和“伏气温病”之重症感染,亦涉及了较多之“下利”;厥阴病篇论述了表现为“热深厥深”之感染性休克,亦涉及病情危重之“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重症感染 中西医结合 《伤寒论》
下载PDF
“治未病”思想在六经病传变规律中的体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立宏 王红 李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98-3199,共2页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云:"肝热病者,左颧先赤;心热病赤,颜先赤;脾热病赤,鼻先赤;肺热病赤,右颊先...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云:"肝热病者,左颧先赤;心热病赤,颜先赤;脾热病赤,鼻先赤;肺热病赤,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 六经 伤寒论
下载PDF
对《伤寒论》与《针灸学》教学中“六经”实质讲授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军 雎世聪 郁保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3期147-150,共4页
文章对比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各版《伤寒论》教材对"六经"实质的阐释,从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的角度探讨《伤寒论》与《针灸学》中"六经"实质的区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伤寒论 针灸学 六经 六经 六经辨证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