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议民主的地方性实践——广州垃圾焚烧议题的政策倡议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岩 杨方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50,139,共8页
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及民主实践,审议民主的价值对于处在激烈社会变迁的中国意义尤为重要。论文旨在以审议民主理论作为依托,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变化。采用文本分析方法,通过还原媒体报道和网络报道中的事件过程来分析... 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及民主实践,审议民主的价值对于处在激烈社会变迁的中国意义尤为重要。论文旨在以审议民主理论作为依托,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变化。采用文本分析方法,通过还原媒体报道和网络报道中的事件过程来分析2009至2011年广州番禺垃圾焚烧选址事件中的公众参与个案。围绕公众对垃圾焚烧选址议题的建构、新闻媒体对议题的扩散、公共知识分子对议题的共鸣以及议题的网际审议等环节完整地展现了垃圾焚烧选址社会大讨论的议程设置过程,番禺案例也进一步论证了审议民主作为政府公共决策新范式的实践前景。论文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从理论上分析番禺垃圾焚烧选址事件发酵机制以及未能深入探讨审议民主在中国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议民主 公共审议 公民参与
原文传递
被忽略的内在审议——为卢梭的审议思想辩护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宇环 陈欣欣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0年第1期140-154,199,200,共1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审议民主理论兴起以来,理论家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公共审议的内涵、价值及其制度安排,并将公开性作为其核心特征之一。溯源于卢梭的内在审议思想被理论家们置于对立面上,内在审议蕴含的“意志的先定性”成为公共审议批判的... 自20世纪80年代审议民主理论兴起以来,理论家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公共审议的内涵、价值及其制度安排,并将公开性作为其核心特征之一。溯源于卢梭的内在审议思想被理论家们置于对立面上,内在审议蕴含的“意志的先定性”成为公共审议批判的重点。然而,理论家们过多关注了公共审议与内在审议的对立性,而忽视了两者公共性指向的契合性,卢梭对人性的假设、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和对公意达成过程的论述均体现了审议的公共性。应当合理看待内在审议的价值和局限,并将其作为公共审议的补充,以共同发挥审议在民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内在审议 公意 公共审议 公共
下载PDF
台湾环境治理的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惠平 《现代台湾研究》 2015年第3期56-60,共5页
在以往台湾环境治理中,制度化的公共参与机制相当有限,主要表现在决策的封闭性导致公共参与不足,环境资讯公开不足导致公共参与受限,以及许多环境"法律法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导致公共参与受阻等三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以往台湾环境治理中,制度化的公共参与机制相当有限,主要表现在决策的封闭性导致公共参与不足,环境资讯公开不足导致公共参与受限,以及许多环境"法律法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导致公共参与受阻等三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台湾民众从自发的、激烈的抗议活动逐渐转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运动之中,台湾地区的环境治理模式逐步从"政府中心"走向"生态民主"。从台湾环境治理的变迁中,可以得出三个主要的启示,即加强环境教育、注重公共审议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积极发挥民间环保团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 公共审议
原文传递
迈向“公共审议”:现代公民参与的路径建构
4
作者 杨方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公民参与的各主体禀赋和力量的差异,影响着公共意见表达的质量。通过积极构建"公共审议"的现代公民参与理念,平衡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不断完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从而实现地方治理与公民参与的有效衔接和... 公民参与的各主体禀赋和力量的差异,影响着公共意见表达的质量。通过积极构建"公共审议"的现代公民参与理念,平衡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不断完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制,从而实现地方治理与公民参与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审议 公民参与 非对称式审议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中的权威、代表与公共审议
5
作者 段德敏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1期31-46,282,共17页
公共审议或民主协商是国家治理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但人们通常认为审议的公共性和有效性主要来自广泛的政治参与,以及与之相关的对个人和社会行动主体(相对于政府)的权力扩散。这一思路导致以政治代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威被想当然地... 公共审议或民主协商是国家治理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但人们通常认为审议的公共性和有效性主要来自广泛的政治参与,以及与之相关的对个人和社会行动主体(相对于政府)的权力扩散。这一思路导致以政治代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威被想当然地看作公共审议的对立面,以至于有很多人认为政治权威与公共审议构成一种天然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本文认为,这是一个误解,无论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经验,还是西方国家中的代议政治实践,都可以证明,政治代表是现代民主政治得以维持一定形式的有效审议、从而避免单纯由力量决定公共规则的关键要素。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亟需从理论上对政治代表内含的公共审议属性进行规范性的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权威 公共审议 政治代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