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粟裕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82,共27页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是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图、风格,而正壁残存的一佛八菩萨图在造像样式上与窟内其他图像则有一定的差别。从正壁残存的主尊、...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所开凿的洞窟中,榆林25窟是相对较特殊的一个,窟内南北两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与弥勒经变延续了盛唐洞窟中经变画的构图、风格,而正壁残存的一佛八菩萨图在造像样式上与窟内其他图像则有一定的差别。从正壁残存的主尊、菩萨名号题记中可以发现,唐代不空译《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能够与之相对应,但是该经对八大菩萨身形的描述与榆林25窟的图像有一定差别。此图像与藏经洞中的部分绢画具有类似的风格特征,其中一部分有藏文题记,表明它们与居住在敦煌的吐蕃信众有密切的关系,而藏经洞中发现的藏文抄写的《八大菩萨曼拏罗经》可以证明此地的吐蕃信众确实信奉这一经典。一佛八菩萨的图像在吐蕃本土拉萨及青海地区屡有发现,其中西藏昌都与青海玉树的两处摩崖石刻由高僧益西央开凿,年代均在九世纪初,这些遗迹说明一佛八菩萨图像在吐蕃本土的流传情况。在这几处图像与榆林25窟的一佛八菩萨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吐蕃流行的八大菩萨图样并不十分固定,但其构图和风格是基本接近的,而榆林25窟所采用的图像可能来源于吐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25窟 一佛八菩萨 八大菩萨曼荼罗 吐蕃益西央
原文传递
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补遗 被引量:9
2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4,I0002,I0003,共9页
对20世纪40年代初罗寄梅在敦煌所拍洞窟资料的检索,发现了罗氏拍于当时的榆林窟第25窟主室正壁八大菩萨曼荼罗壁画全图,洞窟现有壁画残毁不全,故而该照片的资料价值非常珍贵。以此为依据,结合洞窟现有壁画、罗氏照片以及华尔纳、谢稚柳... 对20世纪40年代初罗寄梅在敦煌所拍洞窟资料的检索,发现了罗氏拍于当时的榆林窟第25窟主室正壁八大菩萨曼荼罗壁画全图,洞窟现有壁画残毁不全,故而该照片的资料价值非常珍贵。以此为依据,结合洞窟现有壁画、罗氏照片以及华尔纳、谢稚柳等人早年的记载,对该铺八大菩萨曼荼罗进行了缀合复原。在完整图像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八大菩萨曼荼罗 罗寄梅照片
下载PDF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成叙永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7年第1期81-109,共29页
一、序言大乘菩萨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八大菩萨是修自利利他之行的典型八尊菩萨。佛经和仪轨中的八尊菩萨尊名及其成员各不相同,共有七种不同的说法~1。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盛唐不空所译《八大菩萨曼茶罗经》。该部经典中有关于八... 一、序言大乘菩萨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八大菩萨是修自利利他之行的典型八尊菩萨。佛经和仪轨中的八尊菩萨尊名及其成员各不相同,共有七种不同的说法~1。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盛唐不空所译《八大菩萨曼茶罗经》。该部经典中有关于八大菩萨具体形象及其配置的记载。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依据这部经典创作许多八大菩萨像。其造像的时间跨度为八至十六世纪,分布区域涵盖印度、中国、韩国及日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菩萨曼荼罗 佛顶尊胜陀罗尼 曼荼罗 八大菩萨曼荼罗 舍利石函 菩萨
原文传递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汉译本比较研究
4
作者 祝存志 党措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88-94,共7页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是密教持明密典,其内容体现了密教重视宗教仪式和仪式功用的特点。该经的三种汉译本《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曼荼罗经》、《大乘八大曼拏罗经》在历代宗教典籍中多有记载,三种汉译本虽同出一源且主旨思想和整体...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是密教持明密典,其内容体现了密教重视宗教仪式和仪式功用的特点。该经的三种汉译本《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八曼荼罗经》、《大乘八大曼拏罗经》在历代宗教典籍中多有记载,三种汉译本虽同出一源且主旨思想和整体内容大体一致,但在细节及修行方式上存有较大差异。三种汉译本各自带有不同的特点,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因素,既体现了密教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也显示出不同译者的佛学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菩萨曼荼罗 大乘八大曼拏罗 曼荼罗
下载PDF
宁县普照寺金贞元铜钟和庆城慈云寺金泰和铁钟铭文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宝玺 宋文玉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100,共9页
宁县普照寺金贞元铜钟和庆城慈云寺金泰和铁钟所铸铭文可补地方文史。宁县普照寺金贞元铜钟铭文引用《付法藏因缘传》和《湘山野录》中的两个佛教故事说明铸钟的重要性。庆城慈云寺金泰和铁钟所铸铭文具名县内外镇、村、庄、社、寺等30... 宁县普照寺金贞元铜钟和庆城慈云寺金泰和铁钟所铸铭文可补地方文史。宁县普照寺金贞元铜钟铭文引用《付法藏因缘传》和《湘山野录》中的两个佛教故事说明铸钟的重要性。庆城慈云寺金泰和铁钟所铸铭文具名县内外镇、村、庄、社、寺等30多个佛教机构,施主近800人,在行政上几乎涵概了县境内所有地域。这些村镇名称是我们今天研究古地名演变的绝好资料,多数地名为现今延用,相当一部分则失考,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贞元铜钟 金泰和铁钟 《付法藏因缘传》 《湘山野录》 八大菩萨曼荼罗 庆阳府彭原县盈倉广济院
下载PDF
敦煌石窟“卢舍那佛并八大菩萨曼荼罗”初探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祐孟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1期45-63,共19页
本文从图像学和图像义理的角度,依序从经典、义理、造像仪轨、图像比对等,对敦煌现存的几个遗例加以细部考据,希望寻得其中的发展脉络。发现了它们呈现一种既有传统可遵,又有个别时空差异的丰富变化现象。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显然是与... 本文从图像学和图像义理的角度,依序从经典、义理、造像仪轨、图像比对等,对敦煌现存的几个遗例加以细部考据,希望寻得其中的发展脉络。发现了它们呈现一种既有传统可遵,又有个别时空差异的丰富变化现象。其发生和演变的过程,显然是与吐蕃占据敦煌、归义军重奉中原有关,成为敦煌佛教文化转型的象征载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卢舍那并八大菩萨曼荼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