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八一三”抗战期间上海难民救济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宏森 《湘潮(理论版)》 2008年第4期5-6,共2页
"八一三"抗战,大批民众沦为难民,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在此期间,由于国民政府面对突然而来的难民问题缺乏足够准备,上海的难民救济工作在初期很大程度上是由民间团体进行。随着战争进行,国民政府的战时难民救济政策开始逐... "八一三"抗战,大批民众沦为难民,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在此期间,由于国民政府面对突然而来的难民问题缺乏足够准备,上海的难民救济工作在初期很大程度上是由民间团体进行。随着战争进行,国民政府的战时难民救济政策开始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抗战 难民救济
原文传递
八一三抗战期间上海汽车动员机制问题探微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云波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0,219,共10页
汽车的出现对城市近代转型、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八一三抗战前,国民政府、上海市公用局预先对上海的汽车运输资源进行战争动员,储备、训练汽车人员,征用、编组汽车队,形成了一套战时汽车动员机制。囿于汽车数量与经费... 汽车的出现对城市近代转型、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八一三抗战前,国民政府、上海市公用局预先对上海的汽车运输资源进行战争动员,储备、训练汽车人员,征用、编组汽车队,形成了一套战时汽车动员机制。囿于汽车数量与经费资源的严重不足,加以租界特殊的政治地理格局,该动员机制于战争爆发后很快崩溃。尽管如此,对该动员机制进行研究,对深入了解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争政策及重新审视八一三抗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抗战 上海 汽车动员机制 国民政府
原文传递
《字林西报》等外报笔下的八一三淞沪抗战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宏运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八一三全面抗战展开后,引起世界的关注,各国舆论无不同情支持中国抗战,认为中国人觉醒了,开始奋起改变自己国家之命运,以血肉之躯抵抗敌人之坚船利炮,创造了奇迹,为世界反侵略事业作出了贡献。日本军国主义残暴成性,祸害中国,已成人类... 八一三全面抗战展开后,引起世界的关注,各国舆论无不同情支持中国抗战,认为中国人觉醒了,开始奋起改变自己国家之命运,以血肉之躯抵抗敌人之坚船利炮,创造了奇迹,为世界反侵略事业作出了贡献。日本军国主义残暴成性,祸害中国,已成人类公敌。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必然的规律。外报客观公正地论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全过程,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淞沪抗战 赞华 斥日
原文传递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参战部队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基 《军事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6,共14页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参战部队究竟有多少?本文经过大量的史料资理及参订,认为参战部队共73个师、又11个旅。作为一家之言,以飨读者。
关键词 八一淞沪抗战 中国军队 参战部队
原文传递
八一三抗战的民族风骨历久弥新
5
作者 廖大伟 《大江南北》 2015年第8期9-10,共2页
回顾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八一三淞沪抗战是值得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的,因为它不仅在全面抗战中占据关键地位,而且标志着全面抗战真正决心和主动行为的开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第一次胜利,八一三淞沪抗战首先拉开了大幕近代以... 回顾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八一三淞沪抗战是值得深入研究和高度评价的,因为它不仅在全面抗战中占据关键地位,而且标志着全面抗战真正决心和主动行为的开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第一次胜利,八一三淞沪抗战首先拉开了大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英法俄美日德等世界列强一次又一次地以军事入侵为杀手锏,结果他们的索取和贪欲又总能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淞沪抗战 世界列强 大幕 七七抗战 淞沪战场 卢沟桥抗战 英法 日本侵略者 美日 正面战场
原文传递
甘冒锋镝,卫我国土——张治中在淞沪抗战中
6
作者 陈劲松 《江淮文史》 2015年第2期4-21,共18页
世人皆知张治中是著名的和平将军,其实他更是抗日名将。在中国人民的14年抗日战争中,他曾主动请缨,两次带兵参加中国抗战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二八和八一三淞沪抗战,甘冒锋镝,鏖战疆场,"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 世人皆知张治中是著名的和平将军,其实他更是抗日名将。在中国人民的14年抗日战争中,他曾主动请缨,两次带兵参加中国抗战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二八和八一三淞沪抗战,甘冒锋镝,鏖战疆场,"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淞沪抗战 淞沪战场 全民抗战 中国抗战 十九路军 八师 蒋光鼐 顾祝同 孙元良 集团军总司令
下载PDF
携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两岸退役将领和平书画展”在沪举行
7
作者 施言惠 《大江南北》 2015年第9期26 2 49-,共3页
本刊讯由孙中山基金会、台湾全球中华粥会、台湾中华将军教授书画院、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以"胜利来之不易、传承抗战精神、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为活动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两岸退役将领和平书画展(... 本刊讯由孙中山基金会、台湾全球中华粥会、台湾中华将军教授书画院、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以"胜利来之不易、传承抗战精神、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为活动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两岸退役将领和平书画展(上海巡展)",8月1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30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退役将领与特邀嘉宾共同出席开幕仪式并观摩画展。70年前的8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会 书画院 海峡两岸 八一淞沪抗战 七七抗战 副司令员 抗战到底 巡展活动 两岸关系 名誉
原文传递
挫败地面攻势 挺过野蛮轰炸 一座屹立不倒的城市
8
作者 白孟宸 《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第13期58-63,共6页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南北大都市先后沦陷,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后,南京已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在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中,点明了"迁都"的意义:"国民政府为适应战... 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南北大都市先后沦陷,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后,南京已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在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中,点明了"迁都"的意义:"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淞沪抗战 统筹全局 防空司令部 战时首都 抗日军民 抗战期间 全国粮食管理局 科教文化 八年抗战 人口不足
下载PDF
黄埔师生是抗日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从黄雍工作点滴看黄埔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9
作者 杨守礼 黄胜利 《黄埔》 2016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在中国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过程中,黄埔学生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已有很多评述。我们仅从当时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负责人黄雍的工作这一斑,来窥探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这一全貌。抗战期间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人们也称其... 在中国人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过程中,黄埔学生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已有很多评述。我们仅从当时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负责人黄雍的工作这一斑,来窥探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这一全貌。抗战期间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人们也称其为"黄埔军校毕业生调查处"),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后改隶军政部),在各省、市、军、师设分处,分处负责人由中央处聘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军事委员会 八一淞沪抗战 淞沪会战 白区工作 人黄 抗战后期 李默庵 对日作战 堵击阵地
原文传递
不简单的陪都——抗战期间的重庆
10
作者 白孟宸 《黄埔》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南北的大都市,如北平、上海先后沦陷,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后,南京已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在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中,点明了"迁都&qu...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南北的大都市,如北平、上海先后沦陷,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失败后,南京已经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在国民政府公布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中,点明了"迁都"的意义:"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在此之后,重庆逐渐成为中国战时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经济中心、军工生产中心以及科教文化中心,也成为日军最希望夺取的中国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工生产 抗战期间 八一淞沪抗战 国民政府 统筹全局 卢沟桥事变 大都市 重庆
原文传递
抗战初期上海文化界的救亡斗争
11
作者 沈宗镐 《大江南北》 2014年第9期10-11,共2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平、津,向华北各地侵犯;8月13日又悍然进攻上海,妄图迅速征服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经过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平、津,向华北各地侵犯;8月13日又悍然进攻上海,妄图迅速征服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经过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取得的最全面、最彻底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的伟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民族解放战争 解放史 两党合作 孤岛时期 八一淞沪抗战 电影版 群众团体 保卫卢沟桥
原文传递
金陵不眠夜──抗战初期南京特大日谍案侦破始末(中篇惊险纪实文学)
12
作者 尚方剑 《文史春秋》 1994年第3期23-34,共12页
金陵不眠夜──抗战初期南京特大日谍案侦破始末(中篇惊险纪实文学)尚方剑一、寇尔遭袭1937年8月26日,上海上空乌云密布、自8月13日爆发"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来,中日双方均不断投入援兵作战,反复拼杀,战况十分惨烈,眼... 金陵不眠夜──抗战初期南京特大日谍案侦破始末(中篇惊险纪实文学)尚方剑一、寇尔遭袭1937年8月26日,上海上空乌云密布、自8月13日爆发"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来,中日双方均不断投入援兵作战,反复拼杀,战况十分惨烈,眼下双方对峙在罗店一线,进行最后的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抗战初期 八一淞沪抗战 乌云密布 憩庐 丁克勤 中央军校 谷正伦 小红山官邸 日本间谍
原文传递
日本侵华期间在广播领域的罪恶行径
13
作者 赵玉明 《炎黄纵横》 2015年第7期13-17,共5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名终身从事广播电视史教学工作的人,深感有责任将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广播史上写下的侵略罪行告知国人。众所周知,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逐步侵占了我国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名终身从事广播电视史教学工作的人,深感有责任将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广播史上写下的侵略罪行告知国人。众所周知,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逐步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广大领土。日本对我国广播主权的侵犯和在我国开办殖民广播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领域 罪恶行径 帝国主义者 中国广播 广播事业 汪伪政权 治安强化运动 中广协 教学工作 八一淞沪抗战
原文传递
新四军战地摄影第一人——田经纬
14
作者 曹晋杰 《大江南北》 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
翻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新四军·图片》卷时,开始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新四军组建之初在皖南云岭活动的照片:1939年2月23日至3月6日,周恩来副主席前来军部视察;2月至10月间,新四军召开各类重要会议,叶挺、项英等主席团成员;... 翻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新四军·图片》卷时,开始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新四军组建之初在皖南云岭活动的照片:1939年2月23日至3月6日,周恩来副主席前来军部视察;2月至10月间,新四军召开各类重要会议,叶挺、项英等主席团成员;新四军教导总队军训;5月30日,新四军纪念五卅运动大会……尤其难得的是记录1939年11月、12月间繁昌战斗的10多张照片,展现了当年敌后抗战的惊险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资料 上饶集中营 日至 繁昌 副主席 八一淞沪抗战 抗日救国 军事教官 浙江余姚人 可仁
原文传递
我父亲吴明的从军之路
15
作者 吴菁 《大江南北》 2021年第6期32-34,共3页
我父亲吴明,原名吴裕椿,祖籍江苏常熟,1928年3月出生在上海。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3个月后上海就沦陷了,上海租界成了"孤岛"。在"孤岛"里,物价飞涨,米店经常买不到米,有时供应一点发霉的糙米,还要按户口分配,... 我父亲吴明,原名吴裕椿,祖籍江苏常熟,1928年3月出生在上海。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3个月后上海就沦陷了,上海租界成了"孤岛"。在"孤岛"里,物价飞涨,米店经常买不到米,有时供应一点发霉的糙米,还要按户口分配,称为"户口米",要很早去排队,米店门前人山人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淞沪抗战 上海租界 江苏常熟 米店 户口 物价飞涨 孤岛 父亲
原文传递
美英记者笔下的南京保卫战
16
作者 孙宅巍 《大江南北》 2016年第2期9-11,共3页
在79年前举世瞩目的南京保卫战中,有一批美英记者,对中国人民抗战怀着深厚的同情与敬意,活跃在硝烟弥漫的南京城郊,客观、公正地及时报道了南京军民的保卫首都之战。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英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关注与支持,留下了... 在79年前举世瞩目的南京保卫战中,有一批美英记者,对中国人民抗战怀着深厚的同情与敬意,活跃在硝烟弥漫的南京城郊,客观、公正地及时报道了南京军民的保卫首都之战。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英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关注与支持,留下了一段中西方人民之间交往与友谊的美好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保卫战 中国军队 八一淞沪抗战 中国军人 日本侵略者 平民百姓 迪尔 中国军民 防空作战 纽约时报
原文传递
深山里的救亡宣传队
17
作者 施光华 《大江南北》 2014年第3期46-47,共2页
我的家乡在浙江平阳县北港区水头镇,在大山区和沿海的结合部,是鳌江的源头。水头镇是个小平原,三面环山,西边十多里处有南雁荡山风景区,有红军根据地凤卧村、山门等村镇;东边四五十里处有鳌江出海口,每天潮涨潮落,有轮船直达上海。家乡... 我的家乡在浙江平阳县北港区水头镇,在大山区和沿海的结合部,是鳌江的源头。水头镇是个小平原,三面环山,西边十多里处有南雁荡山风景区,有红军根据地凤卧村、山门等村镇;东边四五十里处有鳌江出海口,每天潮涨潮落,有轮船直达上海。家乡几里外的溪水,也会有潮水时涨时落,从鳌江镇到北港附近有小火轮可以通航。因此,我们家乡既有山区的特点,也有靠近沿海的特点,既有风景名胜,又有红军的影响,外界信息、时尚文化和革命思想传播得也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镇 雁荡山风景区 风景名胜 时尚文化 思想传播 潮涨潮落 八一淞沪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同班同学
原文传递
自豪
18
作者 卫奕霖 《新读写》 2020年第2期10-11,共2页
我的曾祖父、曾祖母都是90岁以上高龄了。虽然年事已高,但二老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语句清晰。难得有机会四代同堂聚在一起,听曾祖父聊聊他的经历以及整个家族的变迁。“我1926年生于上海浦东贫农家庭,1934年秋天到附近农村小学读书。”... 我的曾祖父、曾祖母都是90岁以上高龄了。虽然年事已高,但二老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语句清晰。难得有机会四代同堂聚在一起,听曾祖父聊聊他的经历以及整个家族的变迁。“我1926年生于上海浦东贫农家庭,1934年秋天到附近农村小学读书。”曾祖父娓娓道来,可是好景不长,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武装侵略我们的国家。同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又挑起事端,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军开始占领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日本侵略者 思维敏捷 八一淞沪抗战 上海浦东
原文传递
陈伯吹和《百万只猫》
19
作者 盛巽昌 《世纪》 2023年第1期26-26,共1页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静安寺的常熟路华山路交界处,有家仅一个门面的大同书店。这家书店所以出名,能吸引很多文人前来光顾,因为它得天独厚,周围居民有很多英美等国侨民,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很多侨民都回国去了,临行前就把家中藏书出售...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静安寺的常熟路华山路交界处,有家仅一个门面的大同书店。这家书店所以出名,能吸引很多文人前来光顾,因为它得天独厚,周围居民有很多英美等国侨民,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很多侨民都回国去了,临行前就把家中藏书出售。书店多的是英文原版书,由此相当知名,巴金、郑振铎等也常来。时为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的讲师陈伯吹,每常送儿子陈佳洱上学归来,经常要绕道回家,目的是到这家书店找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陈伯吹 郑振铎 八一淞沪抗战 英文原版 华山路 陈佳洱 巴金
原文传递
谢晋元母校师生的怀念
20
作者 李思超 《大江南北》 2015年第7期34-34,共1页
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蕉岭县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12月,他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屡受重挫,不断增调援兵。1937年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形势十分危急... 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蕉岭县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12月,他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屡受重挫,不断增调援兵。1937年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形势十分危急。谢晋元受命率第524团第一营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元 八一淞沪抗战 蕉岭县 中国军队 四行仓库 江湾 农民家庭 杨惠敏 多媒体网络教室 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