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2-2015年全球植被变化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茂华 都金康 +3 位作者 李皖彤 李闰洁 吴森垚 王姗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3-832,共10页
采用1982-2015年的GLASS-LAI (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Leaf Area Index)遥感数据和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气象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了过去34 a全球9种植被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时空变化特征;使... 采用1982-2015年的GLASS-LAI (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Leaf Area Index)遥感数据和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气象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法分析了过去34 a全球9种植被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时空变化特征;使用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别探讨了全球9种植被LAI与降水、温度的年际与月关系。结果表明:①全球植被总体呈现绿化趋势,其中变化较大的是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和多树草原;在植被生长的绿化和褐化趋势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植被类型均为草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从年际关系看,草原和开放灌丛的LAI与年均降水多呈正相关关系,而温度对不同纬度植被的LAI存在正负2种影响。其原因为温度升高对中低纬度的植被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③从年内关系看,南半球降水和温度共同作用于植被的生长;而北半球除常绿阔叶林的生长与温度关系更为紧密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长主要受降水影响。④逐步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当月温度的升高对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多树草原和草原2种植被的生长受当月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植被 LAI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全球植被分布对陆面气温影响的半解析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飞 巢纪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61-1766,共6页
植被分布对全球环流及其温度分布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自由大气的无黏性绝热、斜压、大尺度定常有限扰动,通过三维环流控制方程来描述,再结合P坐标下的静力方程得到温度的控制方程,化成到地形坐标系下,得到环流温度的三维控制方程.结... 植被分布对全球环流及其温度分布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自由大气的无黏性绝热、斜压、大尺度定常有限扰动,通过三维环流控制方程来描述,再结合P坐标下的静力方程得到温度的控制方程,化成到地形坐标系下,得到环流温度的三维控制方程.结合下边界辐射平衡条件与常数上边界条件,可以给出全球环流温度的半解析解.本文只讨论了陆面气温的分布,可以看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全球陆面气温的分布,而且当考虑到植被反照率对温度的反馈时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观测值.对于敏感性试验,考虑到全球陆面为冰雪覆盖时陆面气温有较大的降低,全球陆面为森林覆盖时陆面气温偏高.所以本模型能够从理论上半解析地给出陆面气温随植被分布的变化,是研究陆面生态分布对陆面气温变化的一个较好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解析 全球植被 气温 陆面 辐射平衡
原文传递
用卫星影像对全球植被火情进行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Edward Dwyer Jean-marieGrègoire +1 位作者 Jean-Paul Malingreau 杨小唤 《人类环境杂志》 1998年第3期175-181,共7页
几乎全球所有地方都会发生植被火情。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植被火情,都与生物圈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着。用1992~1993年跨12个月的全球系列NOAA AVHRR卫星影像数据,已首次使从全球角度实现火情动态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这里展... 几乎全球所有地方都会发生植被火情。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植被火情,都与生物圈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着。用1992~1993年跨12个月的全球系列NOAA AVHRR卫星影像数据,已首次使从全球角度实现火情动态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这里展示的结果显示出从遥感数据得出的活动火情的时空分布。该年中的各个时间几乎全球每一个地区的火情都已探测到,而探测到的80%的火情发生在热带地区,并且非洲大陆为最多。受影响的主要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树林。本文对这个信息应用于大气化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影像 全球环境 全球植被 火情时空动态分析
下载PDF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估算全球作物总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英雨 王建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1,共4页
以美国为例,利用1996~2000年每旬的全球植被指数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出每年耕地上作物生长季内的总NPP(NetPrimaryProduction)。农作物总产是耕地上总NPP的一部分,根据NPP与作物总产的关系,确定作物的产量转换系数,然后利用当年耕地的总... 以美国为例,利用1996~2000年每旬的全球植被指数卫星遥感资料,计算出每年耕地上作物生长季内的总NPP(NetPrimaryProduction)。农作物总产是耕地上总NPP的一部分,根据NPP与作物总产的关系,确定作物的产量转换系数,然后利用当年耕地的总NPP值来估算当年作物的总产。通过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可操作性强,能够投入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植被指数 NPP 产量转换系数 全球作物总产 农作物 气象卫星资料 总产 全球 估算 卫星遥感资料
下载PDF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5
作者 车明亮 陈报章 +1 位作者 王瑛 郭祥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271,共9页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DGVM)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植被动力学模拟的有效工具.本文对DGVM的发展进行概述,探讨了DGVM的基本结构,介绍了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CLM-DGVM、LPJ、IBIS和SEIB模型,并针对植被动力学机制指...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DGVM)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手段,是进行植被动力学模拟的有效工具.本文对DGVM的发展进行概述,探讨了DGVM的基本结构,介绍了国际上应用较广泛的CLM-DGVM、LPJ、IBIS和SEIB模型,并针对植被动力学机制指出了DGVM在植被功能型方案、植被竞争、干扰和物候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最后,文章从改善植被功能型方案、完善植被动力学机制和开展模型比较计划方面,对DGVM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 植被功能型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
原文传递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回顾 被引量:10
6
作者 毛嘉富 王斌 戴永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3-771,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通过能量通量、水汽通量、物质交换相互影响、作用。作者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总结了当代5类主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即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森林林窗模型... 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通过能量通量、水汽通量、物质交换相互影响、作用。作者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总结了当代5类主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即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森林林窗模型、陆面生物圈模型和动态全球植被模型,以及它们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未来模拟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 气候系统模式 耦合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改进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延征 王焓 +3 位作者 朱求安 温仲明 彭长辉 林光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2599-2611,共13页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DGVMs)在模拟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中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将定义植物功能型的性状值设置为常数,忽略了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DGVMs)在模拟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中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将定义植物功能型的性状值设置为常数,忽略了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动态全球植被模型现有的植物功能型框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克服这种局限性.植物功能性状不仅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连续变化的响应,而且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可提升当前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对生态系统过程的模拟和功能的预测.本文从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发展和植物功能型局限性入手,详细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发展现状及其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改进的重要价值,归纳总结了植物功能性状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改进的主要方法,并指明植物功能性状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改进的发展方向.以期通过凝练植物功能性状在构建下一代动态全球植被模型中发挥作用,推动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GVMs) 植物功能型 植物功能性状 模型改进
原文传递
全球植被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动态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晓芳 岳天祥 +1 位作者 范泽孟 张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2-791,共10页
植被碳储量对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对植被碳储量进行模拟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全球植被动态模型模拟的全球植被碳储量,分析植被碳储量在1901年-2000年间的时空... 植被碳储量对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对植被碳储量进行模拟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全球植被动态模型模拟的全球植被碳储量,分析植被碳储量在1901年-2000年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关系。将LPJ-DGVM(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模型对植被碳储量的模拟结果与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后得出,该模型对植被碳储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对植被碳储量的模拟结果表明:全球过去100年的植被碳储量在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0016kgC/(m2a),通过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得出植被碳储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转折点,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植被碳储量具有下降趋势,线性斜率为-0.0014kgC/(m2a),之后植被碳储量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0055kgC/(m2a),是整体增加率的3倍多,因此整体增加率显著低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植被碳储量的实际增加率。在空间栅格尺度上的分析表明,植被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在不同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变化趋势贡献不同,并与各地区植物生长所受的环境条件约束的状况有关。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LPJ能够较好的模拟植物生长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植被碳储量变化规律和特征,另外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下一步需要对LPJ进行改进,增强其对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灌溉行为等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碳储量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全球植被动态模型 分段线性回归
原文传递
植被年际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浩 曾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343-4353,共11页
利用通用陆面模式(CLM3.0)及其植被动力学模式(DGVM)研究植被覆盖度(FC)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年际变化对全球蒸散发的影响。设计两套实验方案,其植被的FC和LAI的气候态相同,但一套实验中植被的FC和LAI有年际变化,而对照实验中则没有。结... 利用通用陆面模式(CLM3.0)及其植被动力学模式(DGVM)研究植被覆盖度(FC)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年际变化对全球蒸散发的影响。设计两套实验方案,其植被的FC和LAI的气候态相同,但一套实验中植被的FC和LAI有年际变化,而对照实验中则没有。结果表明:(1)在草、灌木、树占优势的地区植被FC年际变化依次减小;LAI年际变化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草和灌木覆盖的地区,在落叶林地区,春秋两季植被LAI的年际变化也较大。(2)全球树占优势的大部分地区,植被的年际变化使得年平均蒸散发和地表蒸发增加、冠层蒸发和蒸腾减少;而在灌木和草覆盖区,变化则大致相反。(3)低纬度地区蒸散发季节循环变化比较明显,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蒸散发变化明显区随着纬度增加而在时间上向后推延。(4)FC和LAI年际变化较大时,蒸散发及地表蒸发降低,而蒸腾增加;这些差异随FC和LAI年际变化的增加而增加。单点分析进一步表明植被年际变化不仅改变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同时改变其分量间的相对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 植被年际变化 蒸散发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与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好奇和实用的平衡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勇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9-812,共4页
好奇是科学与技术发展、不断创新的源泉,实用则是科技发展、创新的结果服务人类、回馈社会,两者无不例外共同不断地驱动着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和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的研究和发展。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好奇和实用的平衡则更加至关重... 好奇是科学与技术发展、不断创新的源泉,实用则是科技发展、创新的结果服务人类、回馈社会,两者无不例外共同不断地驱动着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和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的研究和发展。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今天,好奇和实用的平衡则更加至关重要。地球陆地表面森林面积大小和树木生物量是估算各国或者全球碳储量、排放及其变化的重要参数。好奇已产生的成功案例表明,树木生物量的反演与全极化、极化干涉、层析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及数据集紧密相关。反思过去,兼顾好奇和实用,对地上树木生物量的反演,建议将来考虑以下4种方案,即星载双波段SAR和异速方程(Allometric Equation),星载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和异速方程,第3个方案是前面两个方案的结合,方案4为探索和好奇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后向散射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树木地上生物量 林分 全球植被地上生物量
原文传递
一个动态植被模型在欧洲森林碳水循环模拟中的适应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嘉富 王斌 +1 位作者 戴永久 MORALES Pablo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79-1391,共13页
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M-SDGVM(Modified Sheffiel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在1996~1998年15个欧洲森林通量站碳通量和水汽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进行模拟和评估研究,总的来说,模型能够合理再现各个站点春、夏季节碳的吸收,... 对动态全球植被模型M-SDGVM(Modified Sheffiel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在1996~1998年15个欧洲森林通量站碳通量和水汽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进行模拟和评估研究,总的来说,模型能够合理再现各个站点春、夏季节碳的吸收,秋、冬季节碳的释放,以及水汽释放的季节变化趋势,其中,对水汽通量的模拟更为理想。对模型的上述适应性评估研究表明,改进后的M-SDGVM有能力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欧洲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及其响应机制,但是,模型对部分站点的模拟仍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对这些偏差及其可能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有助于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 M-SDGVM评估 欧洲通量监测网 碳水通量
下载PDF
冻融过程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波 马明国 王旭峰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7,共9页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影响重大。冻土中的碳储量占据全球陆地碳储量的重要份额,它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冻土地区土壤的冻融过程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影响重大。冻土中的碳储量占据全球陆地碳储量的重要份额,它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冻土地区土壤的冻融过程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冻融对碳循环过程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冻融影响下碳循环模拟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冻融与碳循环研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过程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全球植被动态模型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动态模拟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西宁 赵亮 尹云鹤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4-1374,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瞬态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植被动态模型以植物功能类型(PFTs)表示区域森林植被组成,通过模拟PFTs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通过回顾上述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模型在模拟研究森林地理分布及生态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方面的应用,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动态模型多尺度研究、加强模型对非气候因子的描述、模型间比较、多源遥感数据与模型同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动态 模型模拟 林窗模型 全球植被动态模型
原文传递
NOAA第3代全球植被指数产品概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海仁 李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5-58,共4页
介绍 N O A A 卫星全球植被指数( G V I)周、月和气候产品的内容以及这些产品的处理过程,并对产品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全球植被指数 卫星遥感 气候产品 植被 NOAA
下载PDF
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物候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东晓 曾晓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6-734,共9页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呈现出的季节性现象,一般与植物所处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植被动力学模式研究的物候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变化,直接影响陆气间的碳通量与水热交换,同时影响物种间的竞争,从而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呈现出的季节性现象,一般与植物所处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植被动力学模式研究的物候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变化,直接影响陆气间的碳通量与水热交换,同时影响物种间的竞争,从而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按照建模方法的差别,目前模式中使用的物候方案可分为使用卫星观测资料的物候方案、基于物候——气候关系的统计模型和基于叶碳平衡(周转)的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将植物物候分为物候期的触发和物候期叶片的发育过程两部分,分别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八种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进行分类描述,对比其优缺点。最后探讨了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物候方案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方案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式中萌衍方案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宋翔 曾晓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萌衍模块是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式中群体动力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描述种子的生产、萌芽以及最终发展成新个体等一系列过程,对植被群落结构和演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其参数化方案较不成熟,不同模式的方案差异较大,且... 萌衍模块是植被生态动力学模式中群体动力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描述种子的生产、萌芽以及最终发展成新个体等一系列过程,对植被群落结构和演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其参数化方案较不成熟,不同模式的方案差异较大,且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出更加合理的萌衍方案,作者首先从观测角度总结了影响种子生产和传播、种子库以及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各种因素;然后围绕森林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的萌衍方案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述,重点关注对幼苗个体数增量的计算方案;最后讨论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衍过程 森林林窗模型 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 种子生产 种子传播 幼苗
下载PDF
花粉植被化与全球古植被计划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于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6-311,共6页
花粉是全球陆地分布最广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来源。以花粉为基本资料的重建全球古植被计划自1994年实施以来,经数百名国际学者包括我国在内的第四纪花粉学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在综合和重建晚第四纪植被和制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 花粉是全球陆地分布最广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来源。以花粉为基本资料的重建全球古植被计划自1994年实施以来,经数百名国际学者包括我国在内的第四纪花粉学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在综合和重建晚第四纪植被和制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成果提供了6kaBP和18kaBP两个时期的植被,在填补地理空白的基础上构成了全球规模古植被分布。对模拟未来气候植被、CO2和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植被计划 花粉植被 中全新世 末次冰期
下载PDF
环杭州湾地区近36年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3 位作者 薛根元 吉宗伟 李强 任永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0-841,共12页
利用LPJ模式,以1971—2006年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模式输入数据,模拟了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并分析了近36年来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表明:①环杭州湾地区NPP 36年平均为552.10 gC/(m2.a),逐年变化呈上升趋势,速率为1.52 g... 利用LPJ模式,以1971—2006年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模式输入数据,模拟了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并分析了近36年来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表明:①环杭州湾地区NPP 36年平均为552.10 gC/(m2.a),逐年变化呈上升趋势,速率为1.52 gC/(m2.a2);②研究区植被NPP 36年平均在494.23~617.23 gC/(m2.a)之间;东部沿海及距海较远地区值较大,且基本上呈经向分布;而中部地区值较小,且基本呈纬向分布;NPP年代空间分布与NPP近36年平均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③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NPP相对大值区在空间上增大,但是增幅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随着降水或CO2浓度的增大(减小),NPP有增大(减小)的趋势;随着温度或云量的增大(减小),NPP有减小(增大)的趋势;在1971—2006年间,对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起主要影响的因子为CO2浓度,其次为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全球动态植被模式 LPJ模式 环杭州湾地区
原文传递
环杭州湾地区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3 位作者 薛根元 娄伟平 吉宗伟 石建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2-682,共11页
利用1971—2006年环杭州湾地区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和云量资料及全球CO2年平均体积分数资料,采用LPJ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通过模拟环杭州湾地区的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Annual Net Pr... 利用1971—2006年环杭州湾地区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和云量资料及全球CO2年平均体积分数资料,采用LPJ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通过模拟环杭州湾地区的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分析了该地区ANPP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植被ANPP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就环杭州湾地区,36a间植被ANPP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嘉兴市北部、绍兴市东部较明显;全区平均增加速率为1.5243g·m-2·a-2;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环杭州湾地区平均云量与植被ANPP的关系最为密切,偏相关系数为-0.5175,而温度、降水与植被ANPP的关系不明显;同时,植被A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3)在全区平均情况下,36a间由温度下降、降水增加、云量减小、CO2体积分数升高引起的植被ANPP变化趋势分别为-0.0813、-0.0171、0.7601、0.8673g·m-2·a-2,其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5.18%、-1.09%、48.38%、55.21%。由此可见,该地区植被ANPP变化的主要强迫因子是CO2体积分数和云量,而降水变化对植被ANNP的变化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全球动态植被模式 LPJ模式 环杭州湾地区
下载PDF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CLM3.5-DGVM中碳循环过程的模拟与检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杰臣 乔方利 +1 位作者 宋振亚 鲍颖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CLM3.5-DGVM)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陆面模式CLM3.5(CommunityLand Model Version3.5)的陆地碳循环子模块,模型本身根据当地的温度和降水等环境条件计算得出植被分布。本研究参照陆地-碳模式比较计划(C-L...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CLM3.5-DGVM)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陆面模式CLM3.5(CommunityLand Model Version3.5)的陆地碳循环子模块,模型本身根据当地的温度和降水等环境条件计算得出植被分布。本研究参照陆地-碳模式比较计划(C-LAMP)的模拟方案和评价标准,对CLM3.5-DGVM中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与检验。结果表明,CLM3.5-DGVM高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且在中高纬地区尤为明显;其模拟的LAI最大值与观测值相比在全球尺度上有1~6个月不等的位相偏差。CLM3.5-DGVM很好的模拟了NPP的全球分布以及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感热通量(SH)的季节变化,但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对NPP模拟过高;对陆地碳通量的年际变率模拟较好,但高估了其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动态植被模型 C-LAMP 碳循环 叶面积指数 初级生产力 感热通量 碳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